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一种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过程事件研究
1
作者
张驰
何慧根
+2 位作者
谢清霞
唐红玉
廖代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9-1343,共15页
为掌握重庆气象干旱长时间序列演变规律,利用重庆1960-2022年34个国家站的本地化改进型气象干旱综合指数(RMCI)结合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评估地方标准做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1981-2020年同期对比,进而解析RMCI历史63 a数据结构及其时空...
为掌握重庆气象干旱长时间序列演变规律,利用重庆1960-2022年34个国家站的本地化改进型气象干旱综合指数(RMCI)结合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评估地方标准做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1981-2020年同期对比,进而解析RMCI历史63 a数据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重庆40 a RMCI单站过程累计频次较MCI偏多4.2%,二者频次-强度拟合都呈显著的指数型分布,两者所有单站过程开始时间的差异率仅为8.1%;重庆东北部为RMCI和MCI单站过程各级旱情的一致高发区,而中心城区、西南部及中部地区发生频率相对较低。(2)重庆63 a RMCI日数据总体呈正态分布,全市及各分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日数据分布差异较小(较大),中心城区重旱、特旱日数据较其他分区分别一致性偏大、偏小;RMCI单站、区域过程的频次与强弱都呈显著反相关,其中重庆西部发生轻旱、中旱、特旱单站过程的站均频次最多,而区域过程中特旱的极差绝对值最大、中旱次之。(3)63 a间重庆RMCI单站和区域气象干旱过程强度趋势都不显著,但1962-2013年却均为显著减小趋势,2013年后重庆过程强度的总体减弱与21世纪以来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减少有所关联,气象干旱过程事件具有复杂的年际和年代际信号。RMCI单站过程事件主要存在2~6 a和准20 a的周期振荡,发生在重庆东北部偏东和东南部偏北地区的单站过程事件“变干”尤为显著;RMCI区域过程事件则存在2~3 a、4~6 a和8~12 a的周期振荡,开始于伏旱期及7月的区域过程事件频次最多、强度最强,而秋旱期和12月的频次相对最少、强度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RMCI
单站过程
区域
过程
频次
强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订正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忠燕
张东海
+3 位作者
严小冬
任曼琳
段莹
周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年第4期60-64,共5页
本文利用1961~2019年贵州省85站逐日的雨凇、雾凇资料,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3个现有指标的对比分析,订正了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和分级标准,并根据新的标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凝冻过程的持续天数为3~39天,...
本文利用1961~2019年贵州省85站逐日的雨凇、雾凇资料,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3个现有指标的对比分析,订正了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和分级标准,并根据新的标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凝冻过程的持续天数为3~39天,随着凝冻过程持续天数的增加,其发生频率呈指数下降。凝冻过程开始初日和结束终日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凝冻过程开始初日偏早/偏晚,结束终日也偏早/偏晚的现象。随着凝冻等级的升高,其影响范围在不断缩小,但大值区主要仍集中在26.5°~27.5°N,低值区仍在贵州省北部和南部地区,且59a间4个不同等级单站凝冻过程的站次均呈缓慢减少趋势。4个典型站的凝冻过程主要集中出现时间基本一致,1月占比最多,2月次之,而11月最少。分旬来看,主要集中出现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11月上旬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站
凝冻
过程
指标
订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近35年广东省区域灰霾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李丽云
邓雪娇
+2 位作者
何启华
李菲
邓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97-2303,共7页
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观测站1980-2014年逐日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在对"区域灰霾过程"与"单站灰霾过程"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区域诊断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即连续三站3d及以上出现灰霾日的天气过程),并对其长期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
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观测站1980-2014年逐日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在对"区域灰霾过程"与"单站灰霾过程"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区域诊断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即连续三站3d及以上出现灰霾日的天气过程),并对其长期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灰霾过程主要出现在珠江三角洲、粤北及粤东个别地区,并以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西侧最为严重."区域灰霾过程"以日平均能见度在5-10km之间的过程为主,没有出现过日平均能见度低于2km的重度灰霾过程.各"区域灰霾过程"的特征有所差异:首先是各"区域灰霾过程"出现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尽管灰霾过程均主要出现在10月-翌年4月,但粤北和粤东、西两翼最多出现在冬季(12月-翌年1月)、春季次之,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最多出现在春季(3-4月)、冬季次之.其次是各"区域灰霾过程"变化趋势的差异.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北地区灰霾过程变化趋势比较相似,在2008年以前总体呈增多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势最为显著的时段是2000-2008年,而粤北地区则是1991-2011年;粤西地区灰霾过程在2000年以前变化都比较平稳,2004年开始快速增多;粤东地区的灰霾过程近35年来虽有小的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呈稳中略减的趋势.利用M-K法和滑动t检验的突变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过程的增多是一种不连续的突变现象,发生突变的时间点是1986年;粤北地区灰霾过程则在1992-1994年出现了突发性增多的现象;粤西地区灰霾过程也在2001年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见度
灰霾日
区域灰霾
过程
单站
灰霾
过程
特征
突变
广东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陕西省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定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
8
4
作者
程肖侠
蔡新玲
+2 位作者
李明
梁奇琛
胡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6-965,共10页
利用陕西省1961—2018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陕西省高温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为加强高温事件快速评估,提出了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标算法,确定了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等级划分阈值。结果表明:①陕西省高温频次、强度呈南多北...
利用陕西省1961—2018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陕西省高温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为加强高温事件快速评估,提出了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标算法,确定了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等级划分阈值。结果表明:①陕西省高温频次、强度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且关中中东部平原地区和陕南东部安康盆地是高温事件关键区域;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跨度为4月上旬至10月中旬,6—8月高温最多,占全年的91.6%,其中7月下旬是全省高温频次最多的时段。②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温呈明显频次增多、强度增强的特征;高温有出现时间趋早和结束时间趋晚的变化特征。③提出的单站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指标计算方法,能够体现不同高温过程的差异和共性,能对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进行合理排位,进而确定出高温过程强度等级划分阈值,通过检验和业务试用评估,其结果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时空变化
单站
高温
过程
综合强度
评估方法
陕西
原文传递
题名
一种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过程事件研究
1
作者
张驰
何慧根
谢清霞
唐红玉
廖代强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重庆市气候中心
贵州省气象台
出处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9-1343,共15页
基金
中国气象局创新发展专项(CXFZ2022J031)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CSTB2022NSCQ-MSX0558)
重庆市气象部门业务技术攻关项目(YWJSGG-202125)。
文摘
为掌握重庆气象干旱长时间序列演变规律,利用重庆1960-2022年34个国家站的本地化改进型气象干旱综合指数(RMCI)结合区域性气象干旱过程评估地方标准做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1981-2020年同期对比,进而解析RMCI历史63 a数据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重庆40 a RMCI单站过程累计频次较MCI偏多4.2%,二者频次-强度拟合都呈显著的指数型分布,两者所有单站过程开始时间的差异率仅为8.1%;重庆东北部为RMCI和MCI单站过程各级旱情的一致高发区,而中心城区、西南部及中部地区发生频率相对较低。(2)重庆63 a RMCI日数据总体呈正态分布,全市及各分区轻旱、中旱、重旱(特旱)日数据分布差异较小(较大),中心城区重旱、特旱日数据较其他分区分别一致性偏大、偏小;RMCI单站、区域过程的频次与强弱都呈显著反相关,其中重庆西部发生轻旱、中旱、特旱单站过程的站均频次最多,而区域过程中特旱的极差绝对值最大、中旱次之。(3)63 a间重庆RMCI单站和区域气象干旱过程强度趋势都不显著,但1962-2013年却均为显著减小趋势,2013年后重庆过程强度的总体减弱与21世纪以来高温日数的年代际减少有所关联,气象干旱过程事件具有复杂的年际和年代际信号。RMCI单站过程事件主要存在2~6 a和准20 a的周期振荡,发生在重庆东北部偏东和东南部偏北地区的单站过程事件“变干”尤为显著;RMCI区域过程事件则存在2~3 a、4~6 a和8~12 a的周期振荡,开始于伏旱期及7月的区域过程事件频次最多、强度最强,而秋旱期和12月的频次相对最少、强度最弱。
关键词
气象干旱
RMCI
单站过程
区域
过程
频次
强度
Keywords
meteorological drought
RMCI
single station process
regional process
frequency
intensity
分类号
P46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订正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忠燕
张东海
严小冬
任曼琳
段莹
周涛
机构
贵州省气候中心
贵州省山地气候与资源重点实验室
贵州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出处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年第4期60-64,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65005)。
文摘
本文利用1961~2019年贵州省85站逐日的雨凇、雾凇资料,通过对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以及3个现有指标的对比分析,订正了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和分级标准,并根据新的标准对其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凝冻过程的持续天数为3~39天,随着凝冻过程持续天数的增加,其发生频率呈指数下降。凝冻过程开始初日和结束终日时间序列之间存在凝冻过程开始初日偏早/偏晚,结束终日也偏早/偏晚的现象。随着凝冻等级的升高,其影响范围在不断缩小,但大值区主要仍集中在26.5°~27.5°N,低值区仍在贵州省北部和南部地区,且59a间4个不同等级单站凝冻过程的站次均呈缓慢减少趋势。4个典型站的凝冻过程主要集中出现时间基本一致,1月占比最多,2月次之,而11月最少。分旬来看,主要集中出现在1月中旬至2月上旬,11月上旬最少。
关键词
单站
凝冻
过程
指标
订正
Keywords
single station freezing process
index
correction
分类号
P426.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近35年广东省区域灰霾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被引量:
13
3
作者
李丽云
邓雪娇
何启华
李菲
邓涛
机构
广州市番禺区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97-2303,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5105)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4BAC16B06)
+4 种基金
科技部公益性(气象)行业项目(GYHY20130604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3B030200001
2015A020215020)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531)
华南区域气象中心科技攻关重点项目(GRMC2014Z03)
文摘
利用广东省86个地面观测站1980-2014年逐日能见度、相对湿度资料,在对"区域灰霾过程"与"单站灰霾过程"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分区域诊断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即连续三站3d及以上出现灰霾日的天气过程),并对其长期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的灰霾过程主要出现在珠江三角洲、粤北及粤东个别地区,并以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西侧最为严重."区域灰霾过程"以日平均能见度在5-10km之间的过程为主,没有出现过日平均能见度低于2km的重度灰霾过程.各"区域灰霾过程"的特征有所差异:首先是各"区域灰霾过程"出现峰值的时间略有差异.尽管灰霾过程均主要出现在10月-翌年4月,但粤北和粤东、西两翼最多出现在冬季(12月-翌年1月)、春季次之,而珠江三角洲地区则最多出现在春季(3-4月)、冬季次之.其次是各"区域灰霾过程"变化趋势的差异.珠江三角洲地区和粤北地区灰霾过程变化趋势比较相似,在2008年以前总体呈增多趋势,珠江三角洲地区增势最为显著的时段是2000-2008年,而粤北地区则是1991-2011年;粤西地区灰霾过程在2000年以前变化都比较平稳,2004年开始快速增多;粤东地区的灰霾过程近35年来虽有小的波动,但总体变化不大,呈稳中略减的趋势.利用M-K法和滑动t检验的突变分析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灰霾过程的增多是一种不连续的突变现象,发生突变的时间点是1986年;粤北地区灰霾过程则在1992-1994年出现了突发性增多的现象;粤西地区灰霾过程也在2001年发生了突变.
关键词
能见度
灰霾日
区域灰霾
过程
单站
灰霾
过程
特征
突变
广东省
Keywords
visibility: haze day: regional haze process
single station haze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bruptiom Guangdong province
分类号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陕西省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定量化评估方法
被引量:
8
4
作者
程肖侠
蔡新玲
李明
梁奇琛
胡琳
机构
陕西省气候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
咸阳市气象局
出处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56-965,共10页
基金
陕西气象干旱事件监测预警及评估技术研究(2016SF-419)
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项目(SKLLQG1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71220)。
文摘
利用陕西省1961—2018年的逐日最高气温资料,分析陕西省高温时空分布及气候变化特征;为加强高温事件快速评估,提出了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指标算法,确定了单站高温过程综合强度等级划分阈值。结果表明:①陕西省高温频次、强度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的分布特征,且关中中东部平原地区和陕南东部安康盆地是高温事件关键区域;高温天气出现时间跨度为4月上旬至10月中旬,6—8月高温最多,占全年的91.6%,其中7月下旬是全省高温频次最多的时段。②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高温呈明显频次增多、强度增强的特征;高温有出现时间趋早和结束时间趋晚的变化特征。③提出的单站高温天气过程综合强度指标计算方法,能够体现不同高温过程的差异和共性,能对高温过程综合强度进行合理排位,进而确定出高温过程强度等级划分阈值,通过检验和业务试用评估,其结果可信。
关键词
高温
时空变化
单站
高温
过程
综合强度
评估方法
陕西
Keywords
high temperature
spatial-temporal feature
single-station high temperature process
intensity
evaluation method
Shaanxi Province
分类号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一种气象干旱综合指数的过程事件研究
张驰
何慧根
谢清霞
唐红玉
廖代强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贵州省单站凝冻过程的指标订正及特征分析
李忠燕
张东海
严小冬
任曼琳
段莹
周涛
《高原山地气象研究》
202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近35年广东省区域灰霾天气过程的变化特征及突变分析
李丽云
邓雪娇
何启华
李菲
邓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陕西省高温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定量化评估方法
程肖侠
蔡新玲
李明
梁奇琛
胡琳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
8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