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用于膀胱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Meeting Li...目的评价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用于膀胱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Meeting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网及万方数据等,收集PD-1/PD-L1抑制剂用于膀胱癌新辅助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非RCT、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等,检索时限为建库起至2023年1月31日。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及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单组率Meta分析,采用Stata12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分析。结果共纳入25项研究,共计94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32%[OR=0.32,95%CI(0.22,0.45),P=0.006],降期率为52%[OR=0.52,95%CI(0.45,0.60),P=0.55],3级及以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Grade≥3 irAEs)发生率为16%[OR=0.16,95%CI(0.11,0.22),P<0.00001]。亚组分析结果显示,pCR率和Grade≥3 irAEs发生率在单用PD-1/PD-L1抑制剂患者中分别为25%、9%,在联合免疫治疗患者中分别为29%、28%,在PD-1/PD-L1抑制剂联合化疗患者中分别为43%、12%;PD-L1阳性患者的pCR率为44%,PD-L1阴性患者为25%。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所得结果稳健。发表偏倚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存在发表偏倚可能性较小。结论PD-1/PD-L1抑制剂用于膀胱癌新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展开更多
目的:通过单组率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Web of k...目的:通过单组率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自196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应研究信息并交叉核对,以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横断面研究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中医证候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3篇,英文文献2篇,涉及乙肝肝硬化患者4805例、主要证候11种,其中8种证候可进行Meta分析:肝气郁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8~0.26,P<0.01),水湿内阻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4~0.24,P<0.01),湿热蕴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9~0.25,P<0.01),肝肾阴虚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9~0.24,P<0.01),瘀血阻络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2~0.21,P<0.01),脾肾阳虚证分布频率为0.11(95%CI为0.09~0.14,P<0.01),肝郁脾虚证分布频率为0.32(95%CI为0.14~0.50,P<0.01),脾虚湿盛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3~0.19,P<0.01);亚组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及水湿内阻证在南方、北方不同地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比例最高,不同地域对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通过单组率合并Meta分析的方法,探讨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PubMed、EMBASE、Web of knowledge及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自1963年1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相应研究信息并交叉核对,以美国卫生保健质量和研究机构(AHRQ)横断面研究量表进行质量评价,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中医证候单组率的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5篇文献,其中中文文献33篇,英文文献2篇,涉及乙肝肝硬化患者4805例、主要证候11种,其中8种证候可进行Meta分析:肝气郁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8~0.26,P<0.01),水湿内阻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4~0.24,P<0.01),湿热蕴结证分布频率为0.22(95%CI为0.19~0.25,P<0.01),肝肾阴虚证分布频率为0.19(95%CI为0.19~0.24,P<0.01),瘀血阻络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2~0.21,P<0.01),脾肾阳虚证分布频率为0.11(95%CI为0.09~0.14,P<0.01),肝郁脾虚证分布频率为0.32(95%CI为0.14~0.50,P<0.01),脾虚湿盛证分布频率为0.16(95%CI为0.13~0.19,P<0.01);亚组分析显示,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肝郁气滞证及水湿内阻证在南方、北方不同地域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候以肝郁脾虚证、肝气郁结证、湿热蕴结证比例最高,不同地域对乙肝肝硬化的中医证候分布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