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胚胎毒性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树蕾 周莉 +4 位作者 陈辉 黄可欣 聂毓秀 鄢励 刘颖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 :探讨和分析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 SCGE)的影响因素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环节。方法 :通过对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对 Singh提出的碱性 SCGE进行适当的补充。结果 :完善了 SCGE的操作 ,获得了典型的彗星图像。结论 :在实验中避... 目的 :探讨和分析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 SCGE)的影响因素和实验中应该注意的环节。方法 :通过对实验方法和操作技术的总结 ,对 Singh提出的碱性 SCGE进行适当的补充。结果 :完善了 SCGE的操作 ,获得了典型的彗星图像。结论 :在实验中避免非特异性因素的影响 ,注意实验操作细节 ,能够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胚胎毒性 应用 动物实验 彗星图像 SCGE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环境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汪承润 王臣 +5 位作者 姜传军 王昊 程涛 陈敬宇 胡玲玲 陈芬芬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4-86,共3页
介绍了植物细胞核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检测方法,依次包括载玻片的预处理和编号、细胞核的分离、包埋、解旋、电泳、中和、脱水、染色、摄像及其结果的软件分析等过程。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暴露于镉离子污染后的蚕豆幼苗叶片组织细... 介绍了植物细胞核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的检测方法,依次包括载玻片的预处理和编号、细胞核的分离、包埋、解旋、电泳、中和、脱水、染色、摄像及其结果的软件分析等过程。并应用该方法检测了暴露于镉离子污染后的蚕豆幼苗叶片组织细胞核的DNA损伤程度。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易行,适合在环境毒理学的实验教学和科研中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 环境毒理学 DNA损伤 遗传毒性 实验教学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技术经验之谈 被引量:1
3
作者 彭德慧 蒋芸 彭开良 《湖北预防医学杂志》 1998年第1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染毒 实验 样品 制备
下载PDF
彗星实验检测单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被引量:11
4
作者 赵倩 段丽菊 刘英帅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4年第5期57-59,共3页
关键词 彗星实验 检测 单细胞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外周血 淋巴细胞
下载PDF
应用蝌蚪快速检测环境变异的两种方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 被引量:19
5
作者 苑宇哲 徐仕霞 +3 位作者 姚春生 刘志君 李旭东 王跃招 《四川动物》 CSCD 2004年第1期74-76,80,共4页
本文介绍了应用无尾两栖类动物的蝌蚪进行环境监测的两种方法———微核试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此两种环境检测的方法与其他环境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 ,简便 ,易操作 ,适于检测现场应用 ,可大面积推广等优点。
关键词 蝌蚪 生物检测 微核试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环境变异 环境监测
下载PDF
紫外辐射诱导牡蛎细胞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 被引量:5
6
作者 熊何健 马英 +1 位作者 汪琳 唐森铭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0年第6期400-403,共4页
以牡蛎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产动物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方法.分别以20W紫外灯距离30 cm照射牡蛎血液细胞30、60和120 s,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未照射的细胞未受损伤,在电场中核DNA几乎不泳动,染... 以牡蛎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水产动物DNA损伤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方法.分别以20W紫外灯距离30 cm照射牡蛎血液细胞30、60和120 s,然后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细胞DNA的损伤.结果表明:未照射的细胞未受损伤,在电场中核DNA几乎不泳动,染色后呈圆形的荧光团,无拖尾现象.紫外照射后细胞核DNA均不同程度受损,且拖尾率、尾长、尾矩、Olive尾矩等指标值均随着照射时间加长而增加,DNA损伤程度与紫外照射时间之间存在明显的时间效应关系.研究结果为我国海洋环境中辐射防护研究和辐射毒理学检测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紫外辐射 DNA损伤 牡蛎
下载PDF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在运动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晓莉 苏美华 侯金芸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6-189,共4页
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又称彗星实验(comet assa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损伤与修复的新技术。SCGE实验最初由Rydbery和Johanson(1978)提出.以后经Ostling和Johanson(... 单细胞凝胶电泳(single cell gel electrophoresis.SCGE)又称彗星实验(comet assay),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单细胞水平上检测DNA损伤与修复的新技术。SCGE实验最初由Rydbery和Johanson(1978)提出.以后经Ostling和Johanson(1984)及Singh(1988)等对实验条件进行改良.使其具有简便快速、灵敏性高、重复性好、无需放射性标记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药物筛选、肿瘤诊断与治疗、衰老和细胞凋亡机制的探讨以及遗传毒理学和生物监测等研究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运动医学 细胞凋亡机制 彗星实验 DNA损伤 单细胞水平 放射性标记 遗传毒理学
下载PDF
用彗星实验和微核实验检测地面水污染的遗传毒性效应 被引量:8
8
作者 齐宝宁 唐国慧 +3 位作者 李劲松 易建华 郭剑锋 苗江丽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探索应用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测定鲤鱼红细胞DNA损伤以评价地面水污染遗传毒性效应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实验对污染指数(PI)不同的5种河流中采集的鲤鱼的红细胞DNA损伤和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5种... 目的探索应用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测定鲤鱼红细胞DNA损伤以评价地面水污染遗传毒性效应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和微核实验对污染指数(PI)不同的5种河流中采集的鲤鱼的红细胞DNA损伤和微核率进行测定。结果5种地面水水源中的鲤鱼红细胞DNA损伤情况不全相同,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污染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趋势与微核实验一致。结论SCGE测定鲤鱼红细胞DNA损伤,可以检测地面水的污染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 DNA损伤 微核实验 细胞
下载PDF
彗星实验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李岗 吴声敢 蔡磊明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9-96,共18页
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 彗星实验是瑞典科学家Ostling和Johanson于1984年发明的检测毒物DNA损伤效应的方法。它经历了从最初的微电泳技术、中性彗星实验、碱性彗星实验、酶切彗星实验和双向垂直彗尾彗星实验等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在毒理学、遗传学和环境生态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欧洲食品安全局等国际组织推荐的测定遗传毒性的方法之一。彗星实验的关键点包括单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裂解液的成分与比例,低熔点琼脂糖凝胶的浓度,电泳条件等。在典型应用领域,如蚯蚓、鱼、两栖动物、鼠和人的彗星实验很难找到标准实验方案。成功的彗星实验还需关注,实验设计时必须包括阳性对照,结果表述时必须有图为证,实验方案可能因物种或细胞而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实验 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遗传毒性
下载PDF
马兜铃酸Ⅰ致肾小管上皮细胞DNA损伤的逆转性实验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瑛 刘志红 +2 位作者 郭啸华 苏健 黎磊石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01-104,193,共5页
目的:研究探讨马兜铃酸Ⅰ(AAⅠ)对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 -PK1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是否具有可逆性。 方法:采用LLC- PK1细胞为实验对象,选择不同浓度的AAⅠ(80, 320,和1 280ng/ml)体外刺激LLC- PK1细胞24h,然后去除含有AAⅠ的培... 目的:研究探讨马兜铃酸Ⅰ(AAⅠ)对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 -PK1细胞)DNA损伤和细胞周期阻滞是否具有可逆性。 方法:采用LLC- PK1细胞为实验对象,选择不同浓度的AAⅠ(80, 320,和1 280ng/ml)体外刺激LLC- PK1细胞24h,然后去除含有AAⅠ的培养基,换不含AA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24和48h。同时设不加AAⅠ的细胞为对照组。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又称彗星实验)检测经不同剂量AAⅠ处理的LLC- PK1细胞不同时间点DNA损伤情况,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它们对LLC -PK1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AAⅠ(80ng/ml)组细胞彗星实验为阴性,但AAⅠ(320和1 280ng/ml)导致细胞DNA损伤,出现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且细胞在G2 /M期的比例也明显增加,均呈剂量依赖性(P<0. 01 )。用不含AA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24和48h后,AAⅠ( 320ng/ml)组彗星拖尾现象明显减轻至消失,G2 /M期细胞的比例与同时间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 .05 )。而AAⅠ(1280ng/ml)组彗星拖尾现象无明显改善(P<0. 01),G2 /M期细胞的比例仍明显高于同时间正常对照组(P<0 .05)。 结论:AAⅠ可导致LLC- PK1细胞DNA损伤,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2 /M期。低剂量AAⅠ造成的DNA损伤可完全恢复,细胞进入正常的细胞周期,但高剂量所致DNA损伤不可逆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DNA损伤 马兜铃酸Ⅰ 逆转性 LLC-PK1细胞 细胞周期阻滞 肾小管上皮细胞 单细胞凝胶电泳 培养细胞 彗星实验 AAI 流式细胞 剂量依赖性 正常对照组 培养基 实验对象 不同浓度 体外刺激 损伤情况 不同时间 不同剂量
下载PDF
彗星实验方法学的改进用于DNA损伤检测 被引量:6
11
作者 崔丽娟 张娟 +5 位作者 程宇 刘娟 李玲 梁超 陈忠 傅廷娇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8年第14期1480-1484,共5页
目的对国际公认的经典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进行方法学改进,使之更方便于临床检测。方法选用5例范可尼贫血的阳性标本作为阳性对照,30例初生婴儿的脐带血作为阴性对照,同时应用经典彗星实验以及改进版彗星实验进行比对,验证两... 目的对国际公认的经典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进行方法学改进,使之更方便于临床检测。方法选用5例范可尼贫血的阳性标本作为阳性对照,30例初生婴儿的脐带血作为阴性对照,同时应用经典彗星实验以及改进版彗星实验进行比对,验证两种方法的可行性。选用15例临床标本与中国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同步进行实验,然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对,验证改进版彗星实验的准确度以及符合度。结果与经典彗星实验相比,改进版彗星实验检测结果的准确度达到100%,符合度达到100%。结论与经典的彗星实验相比,改进版彗星实验操作更加简单、省时;结果客观、准确、稳定,且重现性和准确性好,图像清晰,容易判读;成本更加低廉,操作安全,更加环保,推荐使用该方法作为DNA损伤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经典彗星实验 DNA损伤 碱性电泳
下载PDF
三氯苯诱发小鼠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轩军 齐晓东 +1 位作者 范来富 徐辉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2-34,共3页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 (SCGE)技术检测 1,2 ,4 三氯苯 ( 1,2 ,4 TCB)在不同剂量下对小鼠淋巴细胞DNA的损伤作用 ,并探讨其遗传毒性作用。结果显示除了低剂量染毒组外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 1,2 ,4
关键词 淋巴细胞 DNA损伤 1 2 4-三氯苯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 遗传毒性作用 剂量 动物实验
下载PDF
彗星试验检测亚慢性吸入二硫化碳对小鼠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
13
作者 孙震 潘敬菊 +2 位作者 谢朝军 包容 谭晓东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9-381,397,共4页
[目的]检测亚慢性吸入二硫化碳对小鼠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方法]以浓度为0、400、800、1200 mg/m^3的二硫化碳蒸气给小鼠做静式吸入染毒5周,每天2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试验)检测二硫化碳对白细胞DNA的损伤。[结果]低、中、高... [目的]检测亚慢性吸入二硫化碳对小鼠白细胞DNA的损伤情况。[方法]以浓度为0、400、800、1200 mg/m^3的二硫化碳蒸气给小鼠做静式吸入染毒5周,每天2h。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试验)检测二硫化碳对白细胞DNA的损伤。[结果]低、中、高染毒组与对照组小鼠白细胞彗星的拖尾率分别为68.40%、86.20%、97.40%和4.60%,经X^2检验各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试验组彗星头部百分比分别为(61.13±5.54)%、(46.15±8.37)%、(32.53±10.21)%,与对照组彗星头部百分比(90.65±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尾长分别为(12.12±2.55)、(26.19±5.19)、(39.83±9.21)μm,与对照组(1.29±0.47)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染毒剂量与彗星头部百分比的相关系数为-0.981,与尾长的相关系数为0.998,P值均<0.001。[结论]亚慢性吸入二硫化碳可损伤小鼠白细胞DNA,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损伤程度也越严重,存在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硫化碳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细胞 DNA损伤
下载PDF
现代实验技术在中药胚胎毒性中的应用
14
作者 胡建平 林娜 《中国药理通讯》 2005年第3期17-17,共1页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药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现代毒理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整体动物实验,而是越来越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以期从蛋白质、酶、受体、分子通道及遗传因素等多方面更深层次地了解和分析药物与机体相互...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医药基础研究中的应用,现代毒理研究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整体动物实验,而是越来越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以期从蛋白质、酶、受体、分子通道及遗传因素等多方面更深层次地了解和分析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以常用的细胞回复突变试验、微核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荧光原位杂交等实验以及近年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基因芯片技术和胚胎干细胞技术为代表,概要论述了现代实验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中药胚胎毒理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和优势。细胞回复突变试验、微核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实验技术 胚胎毒性 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中药 胚胎干细胞技术 现代科学技术 基因芯片技术 荧光原位杂交 毒理研究
下载PDF
彗星试验检测哺乳动物细胞DNA损伤样品制备方法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楠 薛永来 杜道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43,共3页
彗星试验(comet assay)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1种检测单细胞水平DNA损伤的新技术,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学、,辐射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在碱性SCGE基础上,对哺乳动物细胞SCGE检测样品制备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与优化,使改进... 彗星试验(comet assay)是近年来逐步发展起来的1种检测单细胞水平DNA损伤的新技术,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遗传毒理学、,辐射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等领域。在碱性SCGE基础上,对哺乳动物细胞SCGE检测样品制备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与优化,使改进后的方法更加快速简便、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HEPG2细胞 电泳图像质量
下载PDF
石油烃对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晓艳 蒋凤华 +3 位作者 冯丽娟 高伟 赵美丽 郑立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5-311,共7页
为研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暴露于0.08、0.21和0.88mg·L-1石油烃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中石油烃背景浓度为0.04mg·... 为研究石油烃对海洋生物的毒性效应,将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暴露于0.08、0.21和0.88mg·L-1石油烃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中石油烃背景浓度为0.04mg·L-1。结果显示,低浓度(0.08mg·L-1)的石油烃短期(<7d)内即可导致栉孔扇贝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并且随石油烃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石油烃浓度达0.88mg·L-1时,DNA损伤程度已非常严重。3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研究表明,彗星实验是检测石油烃对海洋贝类DNA损伤的一种有效手段,贝类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有望成为石油烃污染的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海洋污染的早期预警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烃 栉孔扇贝 血淋巴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下载PDF
传统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7
17
作者 罗明志 齐浩 +2 位作者 屈颖 郭伟 刘淼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674-675,共2页
目的对传统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了一种更加简单、可靠、易操作的方法。方法对常规载玻片和磨砂载玻片进行了筛选,对传统的制胶方法进行了改良,在实验的流程中增加水洗和脱水操作。结果常规载玻片的背景荧光强度较低。采... 目的对传统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方法进行改良,建立了一种更加简单、可靠、易操作的方法。方法对常规载玻片和磨砂载玻片进行了筛选,对传统的制胶方法进行了改良,在实验的流程中增加水洗和脱水操作。结果常规载玻片的背景荧光强度较低。采用镀膜法制备底胶,灌胶法制备含细胞胶层可以很好地克服脱胶的现象。水洗和脱水步骤的加入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结论采用改良的实验方法节约了时间,且实验结果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改良 水洗步骤 脱水步骤 实验方法
原文传递
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血细胞DNA损伤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蒋玫 李磊 +2 位作者 沈新强 许高鹏 杨杰青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81-287,共7页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 为研究苯并[a]芘和菲对缢蛏的毒性效应,将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分别暴露于浓度为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0.15 mg·L-1、0.05 mg·L-1菲的溶液中,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彗星实验)技术检测不同暴露时间缢蛏血淋巴细胞的DNA损伤程度,对照组为清洁海水。结果显示,高浓度(0.45 mg·L-1)苯并[a]芘溶液和(0.45 mg·L-1)菲溶液在短期(7 d)内即可导致缢蛏血细胞显著的DNA损伤,并且随苯并芘[a]和菲浓度的增大和暴露时间的延长,DNA损伤程度增加。21 d恢复实验后,各浓度组DNA损伤又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但中高浓度组(0.45 mg·L-1和0.15 mg·L-1)与对照组仍显著性差异。两种多环芳烃物质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均存在较显著时间-剂量-效应关系。其中,苯并芘[a]对缢蛏血细胞的DNA损伤作用要高于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芘[a]和菲 缢蛏 细胞 DNA损伤 单细胞凝胶电泳 彗星实验
下载PDF
硫酸铟对V79细胞DNA损伤作用的彗星实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静珺 肖卫 +1 位作者 刘银梅 王源源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观察硫酸铟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的DNA损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V79细胞为研究对象,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观察不同染毒浓度(0.5、1.0、2.0、4.0、8.0 mmol/L硫酸铟)和不同染毒时间(2、6、12、24 h)的细胞毒性;应用彗... 目的观察硫酸铟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V79)的DNA损伤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V79细胞为研究对象,四氮唑蓝比色分析法(MTT法)观察不同染毒浓度(0.5、1.0、2.0、4.0、8.0 mmol/L硫酸铟)和不同染毒时间(2、6、12、24 h)的细胞毒性;应用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经不同浓度的硫酸铟染毒不同时间后对V79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当硫酸铟浓度≥0.5 mmol/L时,各染毒组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比较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毒组拖尾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硫酸铟浓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Tail DNA%,尾长,Olive尾矩随染毒剂量增大而增加,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铟可以引起V79细胞急性毒性,细胞存活率呈浓度-时间依赖性下降。硫酸铟对V79细胞的DNA有损伤作用,且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铟 MTT实验 彗星实验(单细胞凝胶电泳) DNA损伤 V79细胞
原文传递
单细胞凝胶电泳在精液标本检测中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鲁海鸥 张宁 +3 位作者 张黎 汤洁 丁晓萍 唐轶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SCGE 精液标本 彗星 男性不育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