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蛋白偶联受体81、单羧酸转运体1和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
作者 胡媛 曾飞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0-956,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81(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1,GPR81)、单羧酸转运体(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1和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二步法)检测GP... 目的:通过检测G蛋白偶联受体81(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81,GPR81)、单羧酸转运体(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MCT)1和4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探讨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二步法)检测GPR81,MCT1,MCT4在16例正常宫颈组织、44例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和病理的关系,研究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组中的GPR81,MCT1,MCT4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P<0.01)。在宫颈鳞癌组中,临床分期为I^II期宫颈鳞癌组织中的GPR81,MCT1,MCT4表达低于临床分期为III^IV期者,其中GPR81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T1和MCT4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分化肿瘤组的GPR81,MCT1,MCT4表达低于低分化肿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与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鳞癌组的GPR81,MCT1,MCT4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GPR81,MCT1,MCT4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GPR81,MCT1,MCT4可能与宫颈鳞癌的发病有关,GPR81可能与宫颈鳞癌的病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81 单羧酸转运体1 羧酸转运体4 乳酸 宫颈鳞癌
下载PDF
G蛋白偶联受体81、单羧酸转运体1、单羧酸转运体4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陈海燕 陈媛媛 淮丽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725-728,共4页
目的研究GPR81、MCT1、MCT4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经手术获取的156例患者的宫颈病变组织进行观察,其中55例为宫颈鳞癌、73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8例为正常宫颈组织。... 目的研究GPR81、MCT1、MCT4蛋白在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0月于本院经手术获取的156例患者的宫颈病变组织进行观察,其中55例为宫颈鳞癌、73例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8例为正常宫颈组织。选择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鳞癌、CIN组织、正常宫颈组织内GPR81、MCT1、MCT4蛋白阳性表达率进行测定,并分析GPR81、MCT1、MCT4蛋白和宫颈鳞癌相关临床病理参数相关性。结果宫颈鳞癌组、CIN组患者的病变组织内GPR81、MCT1、MCT4蛋白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宫颈组,宫颈鳞癌组高于CI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Ⅳ期宫颈鳞癌患者的MCT1、MCT4蛋白阳性表达率与Ⅰ期~Ⅱ期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GPR81、MCT1、MCT4蛋白阳性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患者的GPR81、MCT1、MCT4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中低分化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GPR81、MCT1、MCT4蛋白于宫颈鳞癌组织内相关表达无显著相关性(P均>0.05)。结论GPR81、MCT1、MCT4蛋白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表达均增高,故积极检测GPR81、MCT1、MCT4蛋白表达能帮助临床医师诊治宫颈鳞癌及其癌前病变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偶联受体81 单羧酸转运体1 羧酸转运体4 宫颈鳞癌 癌前病变
原文传递
以脑能量转运蛋白为靶点研究通络醒脑泡腾片的抗痴呆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付文君 胡勇 +3 位作者 任香怡 魏江平 付昆 徐世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612-1615,1651,共5页
目的:通过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干预后MID模型大鼠海马主要能量转运蛋白表达揭示其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微血栓诱发的MID大鼠模型,给予通络醒脑泡腾片干预90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 目的:通过考察通络醒脑泡腾片干预后MID模型大鼠海马主要能量转运蛋白表达揭示其抗痴呆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微血栓诱发的MID大鼠模型,给予通络醒脑泡腾片干预90 d,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大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法评价大鼠海马GLUT-1、MCT-1和MCT-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通络醒脑泡腾片能显著缩短MID模型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增加进入有效区域次数并延长有效区域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络醒脑泡腾片能显著促进模型大鼠海马GLUT-1、MCT-1和MCT-2表达。结论:通络醒脑泡腾片改善MI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作用与其促进增强海马能量转运蛋白GLUT-1、MCT-1和MCT-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醒脑泡腾片 多发脑梗死性痴呆 葡萄糖转运体-1 羧酸转运体-1 羧酸转运体-2
下载PDF
MCT1在不同发育时期及缺血缺氧脑白质损伤大鼠胼胝体内的表达 被引量:1
4
作者 江红艳 刘守正 +4 位作者 张智慧 程冉 张振中 余浩 姚瑞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体-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在不同发育时期及缺血缺氧(hypoxia-ischemia,HI)损伤模型大鼠胼胝体内的表达。方法:采用多聚甲醛灌注固定7 d、14 d、21 d和28 d SD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后进行MCT1/CNPase...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体-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在不同发育时期及缺血缺氧(hypoxia-ischemia,HI)损伤模型大鼠胼胝体内的表达。方法:采用多聚甲醛灌注固定7 d、14 d、21 d和28 d SD大鼠脑组织,冰冻切片后进行MCT1/CNPase和MCT1/GFAP免疫荧光双标,观察胼胝体内MCT1在少突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另选生后3 d的SD大鼠,右侧颈总动脉结扎及缺氧处理以建立HI性脑白质损伤模型,至生后28d观察胼胝体MCT1的表达。结果:MCT1分别与CNPase和GFAP免疫荧光双标显示,生后早期,正常大鼠胼胝体内MCT1主要在GFAP阳性细胞表达,随生长时间延长,MCT1在CNPase阳性细胞的表达增加,而在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逐渐减少;HI损伤后28 d,MCT1/GAFP免疫荧光强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MCT1/CNPase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在成年SD大鼠胼胝体,MCT1主要在CNPase阳性的少突胶质细胞表达,而HI脑白质损伤后,MCT1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转运体-1 胼胝体 发育 少突胶质细胞 缺血缺氧
下载PDF
GPR81、MCT1、MCT4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5
作者 杨晓娜 张丹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81(GPR81)、单羧酸转运体1(MCT1)、单羧酸转运体4(MCT4)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至2021年在本院经病理学组织确诊的128例宫颈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R81、...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81(GPR81)、单羧酸转运体1(MCT1)、单羧酸转运体4(MCT4)蛋白联合检测在诊断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至2021年在本院经病理学组织确诊的128例宫颈鳞癌患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R81、MCT1、MCT4蛋白阳性表达率,根据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情况分为转移组(n=36)和未转移组(n=92),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一致性分析了解GPR81、MCT1、MCT4蛋白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宫颈鳞癌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128例宫颈鳞癌患者经病理检查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36例,未转移92例。GPR81、MCT1、MCT4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1%、40.63%、40.63%,三者串联联合检测阳性表达率为38.28%;与病理学检查金标准诊断相比,Kappa值分别为0.409、0.455、0.489、0.704;GPR81、MCT1、MCT4蛋白以及三者联合检测诊断宫颈鳞癌患者术后发生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分别为75.00%、77.78%、80.56%、94.44,特异度分别为71.74%、73.91%、75.00%、83.69,准确率分别为72.66%、75.00%、76.56%、86.72,联合检测的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度显著高于单独检测(P<0.05)。结论与GPR81、MCT1、MCT4蛋白单独检测相比,三者联合检测与病理学组织诊断宫颈鳞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一致性,且能有效提高特异度、敏感度与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鳞癌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 G蛋白偶联受体81 单羧酸转运体1 羧酸转运体4
下载PDF
溴化乙锭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大鼠胼胝体内MCT1表达的形态学观察
6
作者 郭瑞 董富兴 +5 位作者 罗梦娇 张振中 曲学彬 王会平 张强 姚瑞芹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0-454,共5页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体-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在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大鼠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选用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剂组和EB组,将0.05%的EB注... 目的:观察单羧酸转运体-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1,MCT1)在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EB)诱导的脱髓鞘模型大鼠胼胝体(corpus callosum,CC)内的表达变化。方法:选用正常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溶剂组和EB组,将0.05%的EB注射到大鼠胼胝体制作脱髓鞘模型,Luxol Fast Blue(LFB)染色观察胼胝体中的髓鞘是否脱失,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注射位点MCT1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注射EB14 d后注射部位胼胝体的LFB染色极浅且不均匀;通过MCT1分别与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cyclic nucleotide phosphodiesterase,CNPase)和GFAP免疫荧光双标可以看出,在正常大鼠胼胝体中,大部分表达MCT1的细胞为CNPase+的少突胶质细胞(oligodendrocytes,OLs),少部分表达MCT1的细胞是GFAP+细胞;注射EB14 d后,EB注射部位胼胝体中CNPase的表达明显减弱,且CNPase+细胞中MCT1的表达也减弱,而GFAP的表达则增强,且所有GFAP+细胞都表达MCT1。结论:在正常SD大鼠胼胝体中,MCT1主要在少突胶质细胞中表达,EB诱导胼胝体脱髓鞘后,MCT1主要在星形胶质细胞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乙锭 羧酸转运体-1 胼胝体 脱髓鞘 大鼠
下载PDF
电针“水沟”对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兰竹 莫燕丽 +3 位作者 陈书俞 潘嘉欣 徐林新 刘建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1期2607-2614,共8页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造模后6 h、24 h、72 h 3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改良Zea L... 【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急性脑梗死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组、MCAO+皮层扩散性抑制(CSD)组和电针组,每组再分为造模后6 h、24 h、72 h 3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改良Zea Longa再灌注法制备大鼠MCAO模型,再采用机械针刺的方式诱导产生单波CSD构建MCAO伴随CSD模型。造模成功后,电针组电针水沟穴,每次30 min。干预结束后,采用Zea Longa评分对大鼠神经行为学进行评估,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远隔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观测海马远隔CA1区单羧酸转运体1(MCT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共表达情况,定磷法检测海马远隔CA1区Na^(+)-K^(+)-ATP酶活性。【结果】(1)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6、24、72 h时相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2)与假手术组比较,其余3组各时相海马远隔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各时相神经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各时相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3)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MCAO+CSD组各时相Na^(+)-K^(+)-ATP酶活性均显著降低(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6 h、24 h时相Na^(+)-K^(+)-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6 h、24 h时相Na^(+)-K^(+)-ATP酶活性均显著提高(P<0.05)。(4)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CSD组各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MCAO组、电针组在24 h时相显著升高(P<0.05);与MCAO组比较,MCAO+CSD组各个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电针组在24 h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MCAO+CSD组比较,电针组各个时相MCT1/GFAP共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电针水沟穴可有效改善大鼠急性脑梗死后远隔部位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远隔区Na^(+)-K^(+)-ATP酶活性,抑制MCT1、GFAP星形胶质细胞内正向表达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水沟穴 急性脑梗死 远隔功能障碍 皮层扩散性抑制 细胞凋亡 Na^(+)-K^(+)-ATP酶 单羧酸转运体1(MCT1)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