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心室单心房三腔起搏器治疗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韩雅玲 苗志林 +5 位作者 周薇薇 王守力 王祖禄 王冬梅 王效增 马颖艳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7-97,共1页
关键词 人工起搏 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 心室心室起搏
下载PDF
单腔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置入后心房颤动的护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赵小爱 吉利珍 吉小利 《医药论坛杂志》 2003年第10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心室按需型起搏 心房颤动 护理 抗栓治疗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单腔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影响
3
作者 唐淑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年第4期140-141,共2页
目的研究单腔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根据2009年1月~2012年2月我院的286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分成A、B、C三组,对三组患者进行三年随访,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结... 目的研究单腔心室不同起搏部位对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根据2009年1月~2012年2月我院的286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探讨分析,分成A、B、C三组,对三组患者进行三年随访,根据患者的各项指标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跟踪随访发现,B组和C组患者的各项水平均要由于A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VEF水平要比A组患者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的QRSd水平比C组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缓慢心率失常患者临床接受心脏起搏器植入时,应该选择右室间隔部起搏,可以对右心室的功能起到较大的改善,而且该部位的起搏和生理性起搏要更加吻合,效果更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腔心室起搏 缓慢心律失常 起搏部位
下载PDF
双心室单心房三腔起搏器治疗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
4
作者 韩雅玲 苗志林 +5 位作者 周薇薇 王守力 王祖禄 王冬梅 王效增 马颖艳 《沈阳部队医药》 2002年第1期60-61,共2页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目前CHF的治疗主要以药物为主,虽可缓解症状,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即便长期使用最佳的药物组合。
关键词 充血性心力衰竭 心室心房三起搏 近期疗效
下载PDF
双腔起搏与心室单腔起搏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闵旻 熊世熙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8期1338-1343,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双腔起搏(DDD)与心室单腔起搏(VVI)两种起搏模式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Pub Med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比较DDD与VVI治疗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 目的系统评价双腔起搏(DDD)与心室单腔起搏(VVI)两种起搏模式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Pub Med和万方数据库,查找比较DDD与VVI治疗心律失常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截至2016年6月30日,评价所有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提取有效数据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DDD与VVI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12个,合计1 704例患者,但研究质量均不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VVI起搏模式相比,DDD起搏模式能降低心房颤动的发生风险[RR=0.36,95%CI(0.22,0.59),P<0.000 1],更能缩小左心房直径[SMD=-0.43,95%CI(-0.68,-0.17),P=0.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SMD=-0.33,95%CI(-0.61,-0.05),P=0.02],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SMD=1.03,95%CI(0.49,1.57),P=0.000 2]。结论 DDD起搏模式比VVI起搏模式治疗心律失常患者更能降低心房颤动和血栓的发生率,更能增强心脏供血和改善心功能,但是由于纳入研究质量普遍偏低,尚不能确定其疗效,今后尚需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搏 心室起搏 心律失常 随机对照试验 系统评价
原文传递
单腔心室按需型起搏器置入后心房颤动抗栓治疗的护理
6
作者 赵小爱 吉利珍 吉小利 《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心室按需型起搏 抗栓治疗 心房颤动 护理 血栓形成 并发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