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离子液体[BMIM]PF6两相体系中全细胞催化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 被引量:4
1
作者 陈金燕 邹树平 +2 位作者 何冬梅 杨晓刚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136-3142,共7页
研究了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r-PGUS-P)全细胞转化甘草酸(GL)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最适反应体系为离子液体[BMIM]PF6/水(2∶8,体积比),最适缓冲液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 研究了水/离子液体两相体系中重组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r-PGUS-P)全细胞转化甘草酸(GL)生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最适反应体系为离子液体[BMIM]PF6/水(2∶8,体积比),最适缓冲液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和细胞加入量分别为5.4、45℃、6.0mmol.L-1和8.0g.L-1。在此条件下反应58h,产物GAMG得率和化学键选择性分别为69.6%和67.2%,与纯水相反应体系相比,分别提高了12.4%和12.61%。离子液体循环使用7次后,回收利用率为93.47%。产物GAMG和副产物甘草次酸(GA)在此两相体系中得到有效分离,为后续产物分离带来便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全细胞 甘草 β-D葡萄糖 葡萄糖甘草
下载PDF
水/有机溶剂体系中产紫青霉全细胞催化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 被引量:12
2
作者 邹树平 张琦 +3 位作者 李丽敏 郭燕霞 戴大章 李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2040-2045,共6页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g... 研究了产紫青霉Penicillium purpurogenum Li-3全细胞β-D-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水/有机溶剂体系中催化水解甘草酸,合成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反应。确定了最适反应体系为水/叔丁醇(体积比为3∶7),最适反应条件为:底物甘草酸用量1.5g·L-1、反应温度45℃、pH值5.0、全细胞酶量7g·L-1、摇床转速120r·min-1,在此条件下反应48h,产物GAMG产率可达79.12%,全细胞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显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转化 葡糖甘草 水/有机溶剂体系 产紫青霉 全细胞 β-D-葡萄糖
下载PDF
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_4对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催化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曹红 孙倩 +2 位作者 李春 李开雄 李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873-1879,共7页
以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缓冲溶液均相体系为介质,研究了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对固定化酶生物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 以壳聚糖为固定化载体,采用吸附交联法制备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以1-乙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M]BF4)/缓冲溶液均相体系为介质,研究了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对固定化酶生物催化甘草酸(GL)合成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次酸(GAMG)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均相体系中[EMIM]BF4的体积分数为16%,pH为5.4,反应温度为50℃及摇床转速为200 r/min时,酶活力达到最高,并且明显优于纯缓冲溶液体系中的最高酶活.重复利用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纯缓冲液介质体系相比,固定化酶在含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的均相介质中表现出较好的操作稳定性.表观动力学参数和活化能数据表明,亲水性离子液体[EMIM]BF4在催化体系中能够增强酶和底物GL的亲和力,有效稳定酶-底物的过渡态,并降低反应活化能,而使固定化β-葡萄糖醛酸苷酶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水性离子液体 1-乙-3-甲咪唑四氟硼 固定化β-葡萄糖 催化活性 甘草 葡萄糖甘草
下载PDF
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的研究(Ⅱ)——能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酶的提纯与酶性质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鱼红闪 吴少杰 +1 位作者 金凤燮 郭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2,共8页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的,对新分离筛选的甘M-2和甘M-6霉菌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行了分离提纯和酶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被60%饱和硫酸铵沉淀较好,经DEAE-Cel...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的,对新分离筛选的甘M-2和甘M-6霉菌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进行了分离提纯和酶学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两株菌产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被60%饱和硫酸铵沉淀较好,经DEAE-CeluoseDE52离子交换层析柱梯度洗脱,得到纯酶,提纯倍数分别为10.67和6.15倍,收率分别为33.0%和24.2%,其中甘M-2菌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只能将甘草苷水解成甘草次酸(GA);甘M-6菌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水解甘草苷主要变成甜度很高的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苷(GAMG);两种酶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都得到电泳单点,其酶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00和42000;酶反应最适pH分别为5.0和6.0,最适温度均为40℃,均在pH4.0~8.0和20~70℃范围内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素 葡萄糖 甘草 葡萄糖
下载PDF
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的研究(Ⅰ)——能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酶的微生物的选择与产酶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鱼红闪 吴少杰 +1 位作者 金凤燮 郭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0-15,共6页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标,研究了9种新菌株能产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产率。结果:细菌甘E-1、霉菌甘M-3和甘M-6等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好,产率分别为56.73U/ml、42.52... 以酶法改变甘草苷糖醛酸基提高其甜度为目标,研究了9种新菌株能产水解甘草苷糖醛酸基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产率。结果:细菌甘E-1、霉菌甘M-3和甘M-6等产β-葡萄糖醛酸苷酶较好,产率分别为56.73U/ml、42.52U/ml和31.26U/ml,产酶最佳培养时间分别为细菌18h和霉菌48h。酶解甘草苷的最佳反应条件为:pH6,反应时间为12h,反应温度为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味剂 甘草 葡萄糖 葡萄糖
下载PDF
甘草皂苷生物转化的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吴少杰 杨志娟 +1 位作者 朱丽华 金风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16-518,共3页
目的 对甘草皂苷糖链进行有选择的部分水解 ,以得到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皂苷元。方法 生物酶水解法和液体发酵转化法。结果 利用试验菌最佳产酶条件所产的酶水解甘草皂苷 ,获得产物的产率为 2 3.7%。在液体发酵法中 ,产物的产率约为 1... 目的 对甘草皂苷糖链进行有选择的部分水解 ,以得到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皂苷元。方法 生物酶水解法和液体发酵转化法。结果 利用试验菌最佳产酶条件所产的酶水解甘草皂苷 ,获得产物的产率为 2 3.7%。在液体发酵法中 ,产物的产率约为 10 %。产物可用 85 %乙醇从 HP2 0树脂柱上洗脱下来 ,同时未转化的甘草皂苷可用5 0 %乙醇洗脱而循环利用。结论 该方法简洁方便 ,提高了甘草皂苷的转化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生物转化 单葡萄糖醛酸基甘草皂苷元 生物酶水解法 液体发酵转化 转化率
下载PDF
重组β-葡萄糖醛酸苷酶键选择性的半理性改造
7
作者 普鸿丽 吕波 +1 位作者 赵东旭 李春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119-1128,共10页
为了提高Escherichia coli重组表达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PGUS-E)的键选择性,本研究以PGUS-E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推测为指导,选择了可能影响PGUS-E的键选择性的R329、T369、N467位点进行定点饱和突变,利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 为了提高Escherichia coli重组表达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PGUS-E)的键选择性,本研究以PGUS-E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推测为指导,选择了可能影响PGUS-E的键选择性的R329、T369、N467位点进行定点饱和突变,利用薄层层析(TLC)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键选择进行筛选,得到优势突变酶R329K、T369V。结果显示:与PGUS-E酶相比,突变酶R329K、T369V键选择性分别提高26.9%、34.3%。突变酶的酶学性质研究表明,突变酶的最适p H和温度与PGUS-E一致,但其酶催化效率下降。由此可见,R329、T369对酶催化的键选择性和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综上结果,本文应用饱和突变方法改善了PGUS-E的键选择性,为酶的结构和功能关系理解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 葡萄糖甘草 键专一性 定点饱和突变
原文传递
乌拉尔甘草皂苷类成分研究 被引量:23
8
作者 陶伟伟 段金廒 +3 位作者 杨念云 李建萍 唐于平 严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552-1557,共6页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试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乌拉尔甘草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ural...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根及根茎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和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利用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测试化合物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乌拉尔甘草5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皂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uralsaponin C(1)、uralsaponin D(2)、licorice-saponinA3(3)、uralsaponin F(4)、22β-acetoxyl-glycyrrizin(5)、24-hydroxyl-licorice-saponin E2(6)、licorice-saponin E2(7)、licorice-saponin G2(8)、22β-acetoxyl-glyrrhaldehyde(9)、3β-O-[β-D-glucuronopyranosyl-(1→2)-β-D-glucuronopyranosyl]-glycyrreto(l 10)、araboglycyrrhizin(11)、licorice-saponin J2(12)、甘草酸(13)、单葡糖醛酸基甘草次酸(14)。化合物1~14对3种人源肿瘤细胞MGC-803、SW620、SMMC-7721的半数抑制率(IC50)均大于100μmol/L,化合物2、6~8、13的水解后苷元对3种人源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为18.3~41.6μmol/L。结论化合物14是一个新的天然产物,化合物11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14对3种人源肿瘤细胞MGC-803、SW620、SMMC-7721均无显著的细胞毒活性,化合物2、6~8、13水解后苷元细胞毒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拉尔甘草 甘草 葡糖甘草 细胞毒活性
原文传递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甘草酸及其发酵产物 被引量:4
9
作者 韩园园 杨学东 +1 位作者 唐绪岩 李春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059-1062,共4页
建立甘草酸发酵液中甘草酸及其发酵产物乌拉尔甘草皂苷乙、3-O-β-D-葡萄糖醛酸-24-OH-18β-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18α-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生产工艺研究及产品... 建立甘草酸发酵液中甘草酸及其发酵产物乌拉尔甘草皂苷乙、3-O-β-D-葡萄糖醛酸-24-OH-18β-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18α-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的RP-HPLC含量测定方法,为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的生产工艺研究及产品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基础。采用Kromasil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B)-1%乙酸溶液(A)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0 min,63%B;40 min,66%B;50 min,75%B;70 min,90%B;80 min,90%B。体积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检测波长:254 nm。甘草酸、乌拉尔甘草皂苷乙、3-O-β-D-葡萄糖醛酸-24-OH-18β-甘草次酸、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18α-单葡萄糖醛酸甘草次酸和甘草次酸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1.25-180.0μg/mL(r=0.9986);3.031-96.99μg/mL(r=0.9978);2.595-83.00μg/mL(r=0.9999);62.50-2000μg/mL(r=0.9999);11.25-180.0μg/mL(r=0.9980);1.560-50.00μg/mL(r=0.9992);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3%,101.2%,98.4%,101.9%,101.7%,97.42%,RSD分别为2.5%,1.4%,0.96%,2.8%,0.73%,0.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 乌拉尔甘草 3-O-β-D-葡萄糖-24-OH-18β-甘草 18β 18α-葡萄糖甘草 甘草 RP-HPLC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