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柱内镜杂交技术与单轴脊柱内镜治疗双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减压效果对比
1
作者 郭松 李新华 +6 位作者 晏美俊 刘彦斌 刘中 李克威 刘鹏程 张备挺 付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3,共7页
背景:单轴脊柱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方式,但是该技术学习曲线陡峭,对手术设备和器械要求较高,限制其临床应用。前期作者团队将脊柱内镜作为监视内镜结合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率先提出脊柱内镜杂交技术... 背景:单轴脊柱内镜下腰椎管减压是一种新型的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微创手术方式,但是该技术学习曲线陡峭,对手术设备和器械要求较高,限制其临床应用。前期作者团队将脊柱内镜作为监视内镜结合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率先提出脊柱内镜杂交技术,实现同轴内镜下操作与双手分离操作。目的:比较脊柱内镜杂交技术及单轴脊柱内镜技术治疗双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双侧下肢疼痛症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90例,其中A组(脊柱内镜杂交技术)44例,B组(单轴脊柱内镜术)46例。术中观察神经减压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花费;记录并对比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6个月腰痛及双侧下肢放射痛目测类比评分、生活质量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改良Macnab优良率。结果与结论:①A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②两组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腰痛、症状严重侧下肢放射痛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A组术后3 d、3个月及6个月症状轻微侧目测类比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B组术后3 d症状轻微侧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3,6个月症状轻微侧目测类比评分与术前无明显差异;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腰痛及症状严重侧目测类比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术后3,6个月症状轻微侧目测类比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③两组术后3 d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两组术后3 d无明显差异;A组术后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B组术后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6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组间比较,A组明显低于B组(P<0.05);④术后3个月A组Macnab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95%,78%,P<0.05);⑤提示脊柱内镜杂交技术是一种新型的脊柱内镜技术,具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采用该技术行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双侧症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优于单轴脊柱内镜技术,同时具有开放手术器械操作灵活性好、减压效率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内镜杂交技术 单轴脊柱内镜技术 腰椎管狭窄症 双侧症状 减压
下载PDF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
2
作者 唐龙 郑佳状 +7 位作者 汪凡栋 刘元彬 宋昭君 张智 王淼 周永 刘会毅 陈宇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3873-3878,共6页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背景:随着脊柱微创外科技术在临床的迅猛发展及快速康复理念的加强,内镜下腰椎椎间融合技术近年来在临床逐渐兴起并得到广泛应用。目的:分析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12月遂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135例,其中男59例、女76例,年龄47-79岁,均接受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估腰部和下肢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腰椎功能状况;术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疼痛总体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测评估腰椎生理曲度与椎间融合情况。结果与结论:①135例患者术后获得(17.8±3.0)个月随访,发生终板损伤1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1例,椎间融合器下沉与移位各1例,慢性感染1例,椎弓根螺钉断裂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2%;②与术前比较,135例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腰部及下肢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135例患者末次随访的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学组腰背痛手术评分明显优于术前(P<0.05);③末次随访时,135例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椎间融合率为95.8%;④结果显示,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单轴脊柱内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脊柱微创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脊柱内镜 椎间融合术 经皮椎弓根螺钉 腰椎退变性疾病 腰椎椎间融合
下载PDF
三种内镜手术技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4
3
作者 晏美俊 郭松 +3 位作者 付强 唐国柯 刘彦斌 李新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10-618,共9页
目的:提出基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结合脊柱内镜双操作通道的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HT),对比分析HT、UBE与单轴全脊柱内镜技术(uniportal endoscopic surgery,UES)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 目的:提出基于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结合脊柱内镜双操作通道的杂交技术(hybrid technique,HT),对比分析HT、UBE与单轴全脊柱内镜技术(uniportal endoscopic surgery,UES)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2021年8月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UES、UBE或HT手术治疗的63例CSR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采用UES手术治疗(UES组),男11例,女10例;年龄43.19±9.83岁;C4/57例,C5/610例,C6/74例。19例采用UBE手术治疗(UBE组),男8例,女11例;年龄45.05±10.73岁;C4/56例,C5/611例,C6/72例。23例采用HT手术治疗(HT组),男12例,女11例,年龄46.78±11.38岁;C4/59例,C5/611例,C6/73例。统计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系数及住院时间;在术前及术后3d的CT与MRI影像上观察减压范围及软组织反应带。术前及术后3d、3个月和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估患者颈肩痛和上肢神经根性疼痛,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颈椎功能;术后6个月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手术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完成6个月随访。UBE组与HT组的手术时间显著性少于UES组(UBE组58.95±5.40min,HT组63.57±8.05min,UES组72.33±9.13min)(P<0.05)。UBE组的出血系数与住院时间均明显高于UES组与HT组(UBE组为1.61±0.21、5.84±0.67d,UES组为1.11±0.16、4.62±0.65d,HT组为1.37±0.12、4.56±0.66d)(P<0.05)。UBE组与HT组术后3d软组织反应带均明显大于UES组(UBE组7.49±0.88cm2,HT组7.22±0.43cm2,UES组5.01±0.41cm2)(P<0.05)。三组术后3d、3个月和6个月的颈肩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及NDI均较术前显著性降低(P<0.05);UBE组和HT组术后3d的颈肩部VAS评分明显高于UES组(UBE组3.89±0.97,HT组3.83±0.72,UES组2.81±0.73)(P<0.05),上肢痛VAS评分和NDI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三组颈肩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NDI以及术后6个月时的改良Macnab优良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三种内镜技术治疗CSR均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三种内镜技术各有优缺点,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单轴脊柱内镜技术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杂交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