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1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1
作者 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 陈冠伊 +2 位作者 查占山 欧阳锡林 李志强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2期145-155,共11页
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简称: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是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一种新型方式,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但其实施过程与质量控制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或技术操作规范。为此,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 术前深度单采自体红细胞和/或血小板储血技术(简称: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是储存式自体输血的一种新型方式,近年来该技术在国内多家医院相继开展,但其实施过程与质量控制方面尚未形成共识或技术操作规范。为此,中国输血协会临床输血管理学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相关领域专家,对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的技术原理、准入要求、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要点、不良反应防治、采集血液质量评价及处置等方面广泛深入探讨后,共同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进行患者自体血液管理,同时为医护人员更加安全、规范地实施术前深度单采自体储血技术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前自体储血 单采自体红细胞 单采自体血小板 质量控制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重庆市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
2
作者 张巧琳 韩凤娇 +2 位作者 刘静怡 刘东 谢成兵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0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 目的了解重庆地区初次、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情况,评估血液常规筛查后仍存在的经血传播HIV的危险度,为现有血小板献血招募及血液筛查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6-2020年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HIV项目的初筛和确证试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献血者和初次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并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进行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评估。结果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初次献血者HIV确认阳性14例,阳性率为0.155%,重复献血者确认阳性16例,阳性率为0.027%,二者间HIV确认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23,P<0.05)。对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及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的HIV阳性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分组的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736、1.357,P>0.05);不同性别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452、4.986,P<0.05);不同学历献血者HIV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863、12.049,P<0.05)。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经血传播HIV的残余风险为1/275851。结论重庆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HIV残余风险处于较高水平,主要来源于初次献血、低学历、男性人群;加强初次献血者的前端征询、筛查,以及定期对献血者进行健康知识科普,优化固定志愿献血者队伍,可进一步降低重庆地区经血小板输注传播HIV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残余风险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筛查 重复献血者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和血清铁蛋白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继红 孙晨 +2 位作者 虞菲 崔志刚 刘颖 《哈尔滨医药》 2024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69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捐献频次对其体内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变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469例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血液样本,分析单采血小板捐献者1年内捐献频次对血红蛋白(Hb)及血清铁蛋白(SF)的影响,从而探讨单采血小板不同频次的捐献者体内储铁情况,以判断是否需要补充铁剂制品。结果1年内单采小板捐献者献血频次与SF成负相关,随着献血频次的增加,SF水平不断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水平除不同献血频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初次与多次比较组、多频次女性捐献者组、多频次男性捐献者组Hb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6次的男性捐献者和1年内单采血小板次数>10次的女性捐献者应减少再次招募的频次,如有必要可以增加单采血小板前SF的检测,若发现铁缺乏,则延长献血间隔期,适量增加铁剂制品的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固定捐献者 献血频次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下载PDF
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献血者血液学指标及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
4
作者 黄淑铭 林小枚 +5 位作者 江伟梅 纪淑华 林授 林洪铿 陈岑 褚晓凌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3-889,共7页
目的:通过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成人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对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出现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症状、连续捐献... 目的:通过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成人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对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出现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症状、连续捐献单采血小板3次的72例献血者(其中阳性组42例,疑似感染组30例)和2022年10月-11月期间未接种新冠疫苗、未感染新冠病毒、连续捐献3次单采血小板的42例献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回顾性比较阳性组和疑似感染组出现症状前(Time1)后(Time2和Time3)及对照组连续3次(Time1、Time2、Time3)的血常规变化,并采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结果:阳性组和疑似感染组组内测量次数的简单效应显著(F_(阳性组)=6.98,P<0.001,偏η^(2)=0.79;F_(疑似感染组)=4.31,P<0.001,偏η^(2)=0.70);阳性组、疑似感染组Time2与Time1、Time3血常规指标相比较,RBC、HCT、HGB降低,PLT与PCT明显升高(P<0.05),阳性组、疑似感染组Time3的RDW-CV、RDW-SD与Time1、Time2相比均明显升高(P<0.001)。对照组组内测量次数简单效应不显著(F=0.96,P=0.55,偏η^(2)=0.34);组内3次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方程特征值是0.22,典型相关性为0.43(χ^(2)=27.81,P<0.001),分析正确率为72.9%。结论: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中RBC、HCT、HGB、PLT、PCT、RDW-CV和RDW-SD呈动态变化,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有较高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2(SARS-CoV-2)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血常规 单采血小板 SARS-CoV-2 IgG抗体
下载PDF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5
作者 王亚娟 朱晓红 +2 位作者 张燕 王中立 席寒星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2期240-243,共4页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留更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48 779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 目的 分析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旨在为降低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保留更多献血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地区48 779例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情况,统计分析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继续献血的情况、献血不良反应种类以及影响因素,并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组与未发生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95例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19%;献血不良反应人群中有29例初次献血者,后续有12例继续参加献血;其中重复献血者为66例,后续有42例继续参加献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后献血者流失率为43%,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在献血者身高、体质量等指标上,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组和未发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60岁年龄段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其他年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献血者发生率高于男性献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5例献血不良反应中,B类献血不良反应占比最高,高于A类和C类。结论 郑州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低,B类献血不良反应最常见,献血不良反应与年龄、性别有关,提高献血服务管理水平,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及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有利于预防献血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不良反应 献血者 影响因素
下载PDF
自体单采富血小板血浆在脱发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6
作者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疗法与工程分会 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毛发医学分会 +6 位作者 富血小板血浆创新技术脱发治疗项目组 夏荣 吴文育 王苑 盛友渔 宫济武 单桂秋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1期1-8,共8页
脱发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可明显延缓脱发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特别是雄激素性秃发(AGA)已被证实疗效肯定,为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 脱发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可明显延缓脱发进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对于某些类型的脱发,特别是雄激素性秃发(AGA)已被证实疗效肯定,为传统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但由于PRP制备技术、储存方法及头皮注射等治疗方案差异较大,PRP治疗脱发的疗效报道不一。本共识由国内多家具有自体单采PRP制备、保存及脱发治疗丰富经验的三甲医院的输血科、皮肤科、整形外科等专家,在充分总结PRP治疗脱发临床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国际、国内PRP治疗相关文献,全面、系统回顾性分析了自体单采PRP应用于脱发治疗的临床经验,并进行了深入探讨后达成本共识。共识内容包含7个方面:背景、PRP治疗脱发的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PRP的制备与保存、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不良反应及处理、结语。推荐:采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血小板技术制备自体PRP,PRP中血小板浓度在1000×10^(9)/L~1500×10^(9)/L、红细胞混入浓度≤3.2×10^(10)/L,贫白细胞PRP(LP-PRP)治疗脱发效果最佳;非激活PRP(A-PRP)和激活PRP(AA-PRP)均可以治疗脱发,更推荐在脱发治疗中使用A-PRP;PRP的使用首推新鲜采集的PRP治疗,亦可一次采集、分装后于–80℃~–70℃冷冻保存,存储时间不超过3个月;1个疗程注射3次~6次,每次间隔2周~4周,注射部位为真皮深层及皮下,本共识有助于提高PRP治疗脱发的效果及其评价的科学性,为今后制定规范的自体单采PRP治疗脱发指南或/和标准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富血小板血浆 单采 脱发 治疗 专家共识
下载PDF
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Meta分析
7
作者 沈龙强 冯慧慧 +1 位作者 牛迪 黄霞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223-237,共15页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我国单采血小...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的总体情况和主要影响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及提高献血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Pubmed、Embase数据库,收集我国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横断面研究,观察时间≥6个月,检索时间为1998年至2023年3月,通过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研究,并进行数据提取和文献质量评价,通过Stata 14.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1篇文献,共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585769名,其中9102名发生献血不良反应。通过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显示,总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2.65%[95%CI(2.04,3.45),P<0.0001];亚组分析显示,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分别为2.63%[95%CI(1.94,3.58)]、2.32%[95%CI(1.29,4.16)]、4.10%[95%CI(1.90,8.83)],存在地域差异(P<0.0001)。不同献血不良反应程度报告发生率为:非重度3.62%[95%CI(2.69,4.86)]、重度0.28%[95%CI(0.18,0.45)]。在不同单采仪器之间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也存在差异(P<0.0001),为Amicus 2.73%[95%CI(1.23,6.06)]、CS3000系列3.59%[95%CI(2.64,4.89)]、MCS+系列3.42%[95%CI(2.23,5.25)]、Trima 4.86%[95%CI(3.08,7.66)]、其他组1.71%[95%CI(0.15,20.02)]。另外,不同性别间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为女性4.80%[95%CI(3.05,7.55)]、男性为1.39%[(95%CI(0.90,2.15)],女性高于男性(P<0.0001)。≤3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和>30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之间献血不良反应分别为2.31%[95%CI(1.34,3.98)]和1.95%[95%CI(1.19,3.20)],无统计学差异(P>0.01)。在不同献血史的献血不良反应报告发生率中,首次为2.16%[(95%CI(1.18,3.95)]、再次为1.12%[(95%CI(0.35,3.58)],首次献血高于再次(P<0.0001)。不同采集治疗量之间单采献血不良反应为单份1.67%[95%CI(0.57,4.89)]、双份3.13%[95%CI(1.11,8.86)],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有必要统一单采血小板献血不良反应的监测标准,了解和掌握影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因素,以提高单采血小板献血服务质量和保障献血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META分析 献血不良反应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不同储存时间免疫活化状态及个体差异分析
8
作者 王晓清 王涛 黄瑶 《常州实用医学》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目的分析血小板保存时间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和献血者个体差异与采集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为采供血机构血小板采集工作及临床个性化输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67例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保存1、2、3、4、7天,共5组。采用流... 目的分析血小板保存时间对血小板活化的影响和献血者个体差异与采集后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关系,为采供血机构血小板采集工作及临床个性化输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3年67例捐献者的单采血小板,随机分为保存1、2、3、4、7天,共5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进行统计学分析。收集各捐献者一般体检数据、捐献前血液检测数据、和采集参数数据,分析其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结果储存1、2、3、4、7天的血小板CD62p表达率分别为59.13±20.96%、68.26±11.92%、65.50±12.19%、71.53±10.02%、83.16±6.829%。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存储时长的各组单采血小板活化存在显著差异()。各组两两比较,储存7天的血小板活化明显高于储存1、2、3天的血小板。其他各组无明显差异(P<0.05)。随储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活化率呈增长趋势。Spearman双变量分析显示,采集后血小板的活化率与采集过程中的循环血量和抗凝剂用量呈负相关(P<0.05),与其他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在保存3天时间内,活化无明显变化,之后出现活化增加的特点。单采过程中的采集参数可影响采集后血小板的活化率。一方面,可依据血小板储存过程中的活化特点选择相应产品应用临床;另一方面,可通过控制采集参数,保证血小板产品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储存时间 免疫活化状态 个体差异 分析
下载PDF
108例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9
作者 罗莉 沈慧敏 《贵州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942-944,共3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观察,收集并整理所有献血者完整的临床资料,统计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率,并对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对比采集失败与成功献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8例采血小板的献血者进行观察,收集并整理所有献血者完整的临床资料,统计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率,并对其失败原因进行分析,对比采集失败与成功献血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分析影响采集失败的因素。结果108例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中,单采血小板采集失败者9例,失败率8.33%。其中失败原因中乳糜血3例(33.33%),献血反应2例(22.22%),耗材机器、血管因素、血小板聚集、血浆颜色异常各1例(11.11%)。采集失败组在性别、年龄、献血次数上与采集成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结果显示,性别、年龄、献血次数均是影响采集失败的因素。结论单采血小板采集中,仍存在采集失败的风险,且影响其失败的因素较多,需引起重视,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以此降低单采血小板采集的失败率,进一步提升血小板采集的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无偿献血 献血反应 成分献血
下载PDF
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查小卉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4期142-144,共3页
目的:分析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于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 4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 480)与观察组(n=976)。对照组在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少量多... 目的:分析一次性口服钙剂在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7月于扬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2 45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 480)与观察组(n=976)。对照组在单采血小板过程中少量多次口服钙剂,观察组在单采血小板前一次性口服钙剂。比较两组钙离子、磷离子、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及枸橼酸盐中毒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采集前甲状旁腺激素、钙离子、磷离子水平以及采集后钙离子、磷离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集后,两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高于采集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结论:一次性口服钙剂应用于单采血小板的效果较好,献血者枸橼酸钠中毒反应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葡萄糖酸钙 甲状旁腺素 献血 枸橼酸钠中毒反应
下载PDF
抚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次捐献者人群特征、影响因素及再次献血意愿研究
11
作者 双莉华 万雷兰 +2 位作者 罗佳 彭芳 何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053-0056,共4页
探究抚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次捐献者人群特征、影响因素及再次献血意愿。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抚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的初次捐献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记录捐献者的基础资料,分析入组人群的基本特征、再次献血意... 探究抚州地区单采血小板初次捐献者人群特征、影响因素及再次献血意愿。方法 选取2022年7月-2023年12月在抚州市中心血站进行单采血小板的初次捐献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并记录捐献者的基础资料,分析入组人群的基本特征、再次献血意愿情况;进一步经Logistic回归分析纳入的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相关因素。结果 100例捐献者中,男82例,女18例;年龄:18岁-35岁有71例,>35岁-60岁有29例;文化程度分布如下:初中及以下、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捐献者各有26例、10例、5例、59例;体重:50-60 kg有25例,61-70 kg有35例,>70 kg有40例;职业:学生27例、农民2例、工人3例、服务行业2例、行政人员17例、其他49例。与无献血反应组人群比较,献血反应组的女性、献血前饥饿/疲劳及精神紧张占比均更高(P<0.05);献血反应组、无献血反应组其他人群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献血前饥饿/疲劳、精神紧张均为捐献者献血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100例单采血小板初次捐献者中,有86例捐献者有再次献血意愿。结论 在抚州地区的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以男性为主,献血反应发生受到捐献者的性别、精神紧张状态、饥饿/疲劳因素影响;初次捐献者的再次献血意愿达86.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抚州地区 单采血小板 初次捐献者 献血意愿
下载PDF
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血液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12
作者 任芮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41-0044,共4页
本文对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下治疗血液疾病的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观察,并研究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的价值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拟从2022年五月到2023年五月期间收治的65名血液病病人,通过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 本文对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下治疗血液疾病的的应用效果和价值进行观察,并研究血液成分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的价值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拟从2022年五月到2023年五月期间收治的65名血液病病人,通过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和血浆替代等方法,对其在血液病的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表明,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血浆替换等方法可以提高这一类血液病的疗效,既可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又可以提高病人的治疗满意度,还可以减少病人的感染,更多的减少病人的血源性病变。结论: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和血浆置换等方法更适用于血液病病人,这对减少病人病理成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这种方法在这一类的血液病病人进行红细胞单采、白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和血浆置换治疗时,应当大力建议采用,并且其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治疗 血浆置换 血液病
下载PDF
移动单采模式在大理地区无偿献血工作中的创新运用分析
13
作者 王进喜 闭翠香 +2 位作者 李静 王焱培 王林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6期0060-0064,共5页
通过创新移动单采血小板的采集模式,探讨血小板招募策略,促进血小板采集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站运用移动单采模式到学校、下县份采集血小板600人次统计,分析参加移动单采血小板人群复检淘汰人数、年... 通过创新移动单采血小板的采集模式,探讨血小板招募策略,促进血小板采集工作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 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站运用移动单采模式到学校、下县份采集血小板600人次统计,分析参加移动单采血小板人群复检淘汰人数、年龄段及职业分布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捐献血小板年龄段多为25-35岁、45-55岁两个阶段,两年增长率为85.71%;根据血小板复检情况分析,不合格率由3.81%的年采集人次占比降至1.79%,不合格项占比ALT>HBV>抗-Tp>抗-HIV;农民采集比例两年均为第一,占比分别为35.71%和30.51%,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合格率最高的为个体职业,两年均为100%。结论 移动单采模式是传统单采模式的一大补充,也是安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单采创新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分献血 移动单采血小板 模式运用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14
作者 杨乐靖 潘小良 宋朝晖 《心电与循环》 2024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单采血小板治疗40例,为对照组;单采... 目的观察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输血治疗的80例创伤性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予以单采血小板治疗40例,为对照组;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4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常规指标[包括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栓弹力图参数[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α角度(Angle)、血栓形成最大振幅(MA)、纤维蛋白溶解指标LY30]以及止血情况、住院时间、临床结局。结果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输血后PT、APTT、TT、R较输血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Fib、Hb、HCT、PLT、Angle、MA、LY30较输血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且观察组Fib、HCT、Angle、MA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治疗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单采血小板联合冷沉淀凝血因子治疗创伤性大出血能缩短止血时间,明显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但在改善临床结局方面较单采血小板治疗无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出血 单采血小板 冷沉淀凝血因子 凝血功能 血栓弹力图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复检检测模式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元锋 吴晓玲 赵爱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统计现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复检指标的筛查效果及评价该检测策略的适当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3年)的18510人单采献血者初筛(速率法ALT、金标法HBsAg)及复检(速率法ALT、ELISAHBsAg)结果数据,按照各年度、... 目的统计现行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前初复检指标的筛查效果及评价该检测策略的适当性。方法收集本中心2019年1月~2021年12月(3年)的18510人单采献血者初筛(速率法ALT、金标法HBsAg)及复检(速率法ALT、ELISAHBsAg)结果数据,按照各年度、不同献血次数做回顾性分析比较及统计学处理。结果捐献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血液筛查:1)2019至2021年初筛(ALT+HBsAg)不合格率为12.98%(2403/18510),其中ALT不合格率依次为13.19%(712/5398)、13.33%(873/6549)和11.05%(725/6563),2021年与其余两年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HBsAg不合格率依次为0.43%(23/5398)、0.66%(43/6549)和0.41%(27/6563),2021年与2019年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与2020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2)2019至2021年复检(ALT+HBsAg)不合格率为0.26%(40/15412),其中ALT不合格率分别为0.20%(9/4410)、0.06%(3/5387)和0.07%(4/5615),HBsAg不合格率分别为0.18%(8/4410)、0.20%(11/5387)和0.09%(5/5615)(均为P>0.05);3)复检ALT不合格中68.75%(11/16)为初筛ALT≥45 U/L,复检ELISA HBsAg不合格中91.67%(22/24)是单试剂阳性。结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初筛ALT临界值设定为<45 U/L可以有效降低复检不合格率,仅对初次献血者做HBsAg筛查可降低检测成本。根据当地经血液传染病流行情况,献血前可增加相应指标的检测,将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单采血小板的报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血液筛查模式 检测策略 ALT/HBsAg初筛阳性率 复检阳性率 ELISA NAT
下载PDF
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的影响
16
作者 华敏玉 丁月平 +22 位作者 王振兴 李丽 赵冬梅 刘伟 严婷婷 温珊 沈有华 朱丽莉 赵兰青 杨崇 胡秀兰 胡官林 任素玲 史亚平 潘阳春 徐爱华 高宏 张涵雪 夏晶晶 王文志 范丽莉 马学超 邱艳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3年第5期641-648,共8页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 目的 了解我国地市级血站在新冠疫情下单采血小板的采供能力变化,为地市级血站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确保单采血小板供应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我国采供血机构执业比对平台27家地市级血站2018—2021年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单采血小板采集总量、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占所有献血者捐献血小板的百分比、单采血小板贮藏前去除白细胞率、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过期单采血小板总量数据;将统计年度分为疫情暴发前(2018—2019年)、疫情期(2020—2021年)2个统计时段,应用SPSS软件t检验方法分别比对疫情前后及各年度单采血小板相关数据统计差异。结果 27家地市级血站疫情暴发前后单采血小板活跃献血者人数合计分别为73866人、89021人,采集总量合计为438 573.4 U、527 174.2 U,发放总量合计分别为425 799 U、515 451.5 U,比较结果皆有显著性差异;疫情暴发前后初次献血者捐献单采血小板血液所占百分比均值分别为4.68%、5.37%,除1家血站外其余26家血站单采血小板储存前去除白细胞率范围在55.06%~100%,单采血小板供应量占全部血小板供应量的百分比在91.48%~100%,有12家血站有过期单采血小板且疫情暴发期与疫情期过期单采血小板分别为24 U、53 U,疫情暴发前后比较结果皆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新冠疫情对我国地市级血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采集及供应基本不存在持续不良影响,各血站不断调整应急措施,保证了临床血小板供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 血站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单采血小板采集供应
下载PDF
单采自体储血在多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宇 张艳红 +2 位作者 陈会欣 郑山根 刘磊 《联勤军事医学》 CAS 2023年第9期753-756,共4页
目的 观察单采自体储血技术在骨科多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中的应用效果,为节约血液资源及血液保护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06/2022-09月行多节段PLIF 40例患者资料... 目的 观察单采自体储血技术在骨科多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PLIF)中的应用效果,为节约血液资源及血液保护提供新的技术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医院2019-06/2022-09月行多节段PLIF 40例患者资料,根据是否行单采自体储血分为单采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异体血浆用量、住院时间及术后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血小板(platelet, PLT)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术中异体血浆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采组患者术中异体RBC用量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独效应分析结果显示,单采组患者单采后、术后1天,术后3天RBC、Hb、Hc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1天、术后3天PL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术后3天Hb较术后1天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术后1天、术后3天RBC、Hb、Hct、PLT较入院时明显降低(P均<0.05),且术后3天RBC、Hb、Hct较术后1天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间RBC、Hb、Hct、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单采自体储血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自体储血方式,其在减少异体RBC输注、节约血液资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自体储血 红细胞输注 多节段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围手术期血液保护 自体输血
下载PDF
献血者凝血状态对其捐献的单采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影响
18
作者 刘宇健 李晓帆 +5 位作者 林绮文 陈大伟 冯凡凡 钟慧斌 张文春 聂咏梅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 目的探讨血小板捐献者自身凝血状态对机器采集的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是否有影响。方法设血小板体外聚集实验组(简称实验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并曾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3次,且最后1次发生在其最近1次捐献单采血小板时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选择既往以AMIC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单采血小板数≥3次并从未发生血小板体外聚集现象的献血者30名作为研究对象。实验开始(此次单采血小板)前,2组对象均使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BC-3000Plus)检测外周血Plt、MPV、PDW、Pct、P-LCR等血小板基本参数,使用血栓弹力图(TEG)仪检测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速率(α)、最大血凝块强度(MA)、凝血指数(CI)等TEG参数。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采用t检验分析比较2组检测参数的差异。结果实验与对照组除CI为0.48±1.00 vs-0.99±1.96(P<0.05)外,所有血小板基本参数及其他TEG参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献血者自身凝血状态可能是引发其单采血小板出现体外聚集现象的独立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体外聚集 献血者凝血状态 单采血小板 凝血指数(CI) 血小板参数 血细胞分离机
下载PDF
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来源分类及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分析
19
作者 欧阳江 何华庆 +1 位作者 程子华 杨柳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30期162-167,共6页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来源分类及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1766位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对其性别、年龄、血型、文化程度、职业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7—2021年的单采血小板流失的... 目的:探讨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的来源分类及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12月江西省血液中心的1766位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对其性别、年龄、血型、文化程度、职业等分类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7—2021年的单采血小板流失的捐献者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不同保留策略的效果。结果: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者中,按性别统计,男性1372位(77.69%),女性394位(22.31%),男女比例为3.48∶1,捐献者性别以男性为主;按年龄统计,18~26岁年龄段372位(21.06%),27~35岁年龄段713位(40.37%),36~44岁年龄段441位(24.97%),45~59岁年龄段240位(13.59%),捐献者年龄段以27~35岁为主;按血型统计,A型血417位(23.61%),B型血446位(25.25%),O型血809位(45.81%),AB型血94位(5.32%),捐献者血型以O型为主;按文化程度统计,初中及以下593位(33.58%),高中451位(25.54%),中专238位(13.48%),大专254位(14.38%),本科及以上230位(13.02%),捐献者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为主;按职业统计,工人549位(31.09%),职员243位(13.76%),学生83位(4.70%),军人46位(2.60%),公务员178位(10.08%),医务人员206位(11.66%),教师134位(7.59%),其他职业327位(18.52%),捐献者职业以工人为主。2017—2021年,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流失人数总体呈现出逐年曲折上升的趋势;流失的主要原因有捐献者身体状况不好、联系方式变更而无法联系及对服务不满意,献血出现不良反应、检验不合格、亲属等急用血而被迫互助献血等因素也有较大影响;对可联系流失者进行回访,发现愿意再献血的人数占比为54.55%;采用不同的策略保留献血人群,发现多媒体组的整体保留率为61.13%,高于单媒体组的23.80%(P<0.05)。结论:初次参加单采血小板的捐献者在性别、年龄、血型、文化程度、职业等方面均有显著特点,针对单采血小板捐献者流失人数增多的情况,利用多媒体管理的方式可以有效地保留单采血小板献血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来源分类 保留策略
下载PDF
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情况分析
20
作者 余航 欧阳江 +1 位作者 刘洪华 孙瑜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3年第21期7-10,共4页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变化等特征,为发展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队伍提供依据,保障临床供血安全。方法: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单采血小板捐献信息,分年... 目的:分析2018~2022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变化等特征,为发展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队伍提供依据,保障临床供血安全。方法:收集2018~2022年江西省血液中心血站信息管理系统中单采血小板捐献信息,分年度统计献血人次、年龄、性别、职业、献血量、户籍、献血次数、二次献血占比,并进行比较。结果:2018~2022年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捐献人次呈前增后降变化态势,2021年最多,达9662人次;年龄分布上,35岁及以上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达到61.78%后逐步下降,最低至48.70%;18~24岁年龄段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人次占比由18.35%开始逐步增高,最高至32.71%;男性是主要的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77.61%~78.82%;登记职业为其他的人群是主要单采血小板献血人群,占年度总献血人次43.71%~51.56%;单次捐献2 U血小板人次比例持续增长,最高达82.03%;年度内献血一次人数占比较高,最高至66.42%;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年度内二次献血比例较低,最高仅为21.48%。结论:2018~2022年间,南昌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取得了一定发展,但基础不够牢固,应对风险能力不足。在后疫情时代,应针对本地区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以年轻人、男性、其他类职业为主的特点,制定定向招募政策;应开发不定期单采血小板献血者、首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二次招募动员专项策略,提升二次献血率;应积极贯彻落实全流程优质服务理念,增强献血者黏性;应组建好应急单采献血队伍并定期更新,确保应急单采献血队伍能联系、能响应以加强应急保障潜力。通过一系列举措,有效组建并扩大本地区单采血小板固定献血者队伍,夯实单采血小板献血事业发展基础,保障地区单采血小板临床供血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献血分析 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