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阳性细菌筛查结果评估
1
作者 杨剑豪 邱颖婕 +3 位作者 章舜玮 杜祎 胡天彦 徐蓓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4年第4期499-505,共7页
目的对上海市血液中心检测的405392袋单采血小板细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发生及控制情况,为制定细菌污染检测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23年12月,上海市血液中心将采集至少间隔24 h的单... 目的对上海市血液中心检测的405392袋单采血小板细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发生及控制情况,为制定细菌污染检测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17年1月—2023年12月,上海市血液中心将采集至少间隔24 h的单采血小板从母袋中取样至留样袋,并接种于需氧培养瓶内,使用自动化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细菌筛查,统计分析阳性细菌数据。结果2017年1月—2023年12月使用3种培养系统共检测到423例初始阳性标本,通过统计分析,初始阳性率为10.43×10^(-4)、确认阳性率为1.95×10^(-4)、不确定阳性率为1.33×10^(-4)、不一致阳性率为0.12×10^(-4)、取样污染引起的假阳性率为0.32×10^(-4)、仪器误报引起的假阳性率为6.71×10^(-4),3种培养系统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MALDITOF MS质谱共检测出32种,151株细菌。其中确认阳性结果中表皮葡萄球菌、头葡萄球菌、人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高;在不确定结果中短芽孢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高;在不一致阳性结果中主要是解淀粉芽孢杆菌、星座链球菌、自溶菌、坚韧类芽孢杆菌;在假阳性(取样污染)结果中短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莫哈维芽孢杆菌、人葡萄球菌所占比例较高。确认阳性结果中初始报阳时间在12 h内被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蜡样芽胞杆菌、加氏乳球菌、地衣芽孢杆菌;在(12~24)h内被检出的细菌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泛血败菌属、停乳链球菌。确认阳性细菌中,皮肤条件致病菌组的数量明显高于环境条件致病菌和常见致病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使用自动化微生物培养系统对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查,能有效地控制细菌污染的发生,保障单采血小板制品输注安全,同时本研究也可为献血者皮肤消毒流程优化及有效性评估措施的标准或规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细菌污染 自动化血液培养系统 血液安全
下载PDF
2016—2018年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检测结果分析与展望 被引量:8
2
作者 徐蓓 杨剑豪 +3 位作者 邱颖婕 章舜玮 傅剑敏 邹峥嵘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989-993,共5页
目的对2016—2018年上海市血液中心检测的88 066袋单采血小板制品细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发生及控制情况,为制定细菌污染检测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血液中心采... 目的对2016—2018年上海市血液中心检测的88 066袋单采血小板制品细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发生及控制情况,为制定细菌污染检测策略和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上海市血液中心采集的单采血小板共88 066袋(2种单采设备分别为Amicus和MCS+),接种于BPA(需氧瓶)使用Bact/Alert 3D 240自动化微生物培养系统进行细菌检测,并将数据按时间顺序等分为2个阶段统计分析。结果单采血小板细菌检测结果显示:1) 2个阶段初始阳性率OR值为0. 73,确认阳性率OR值为15. 45,仪器误报引起的假阳性率OR值为0. 44,不确定阳性率OR值6. 76,P均〈0. 05。2)确认阳性在2种单采设备出现比例,P〉0. 05。3)所有细菌的平均检出时间最短的依次是大肠埃希菌、败血泛菌、头状葡萄球菌、短小芽孢杆菌、类芽孢杆菌属、人型葡萄球菌。结论通过对2016—2018年上海地区单采血小板制品进行细菌检测项目,能有效的控制细菌污染发生,减少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保障单采血小板制品输注安全。为提高细菌检测捕获率,以及更好的保障献血者和受血者安全,提出以下改进方向:优化检测方法,提升细菌检测效率。建立血液安全监测体系,完善评估与回告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污染 风险控制 单采血小板 持续改进
下载PDF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和常规培养在汇集血小板及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中的对照分析
3
作者 杨红梅 黎俊宏 +1 位作者 蒋国新 吴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62-163,共2页
目的对现有实验条件下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阳性率分析,评价BacT/ALERT3D系统和常规方法在检测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中的应用,为建立血液安全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7月4051份血小板悬液采用BacT/ALERT3D细菌培养仪和常... 目的对现有实验条件下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阳性率分析,评价BacT/ALERT3D系统和常规方法在检测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中的应用,为建立血液安全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8月~2011年7月4051份血小板悬液采用BacT/ALERT3D细菌培养仪和常规方法进行细菌培养。初筛阳性转种培养,转种培养阳性做细菌鉴定。结果4051份血小板悬液细菌培养结果中BacT/ALERT3D系统初筛阳性共7份(汇集血小板阳性6份,单采血小板阳性1份),进一步转种培养后阳性共2份,其中1份检出细菌,1份未检出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微生物 单采血小板 细菌污染 细菌培养结果 ALERT 血小板制品 对照分析 初筛 实验条件 常规鉴定
下载PDF
14923例单采血小板细菌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徐忠 邱颖婕 +2 位作者 陈琦 冯佳 杨丽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74-976,共3页
目的为减少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对供应临床的部分单采血小板开展细菌检测,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ac T/ALERT 3D 240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需氧培养瓶(BPA)和厌氧培养瓶(BPN)对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检测,细菌培养阳... 目的为减少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对供应临床的部分单采血小板开展细菌检测,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方法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Bac T/ALERT 3D 240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需氧培养瓶(BPA)和厌氧培养瓶(BPN)对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检测,细菌培养阳性进行转种,转种阳性进行细菌菌种鉴定;培养7d阴性为单采血小板无菌生长。结果 6年间共对14 923袋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检测,其中发现有菌生长17例,阳性率为0.11%。专性厌氧菌9例(53%),需氧菌8例(47%)。结论尽管应用先进的血液培养技术,遵照新的质量标准,然而,细菌污染及脓毒性输血反应仍然是血小板输血所面临的重要风险。因此,采供血机构需要不断改进细菌污染检测技术,完善质量控制程序,并逐步建立PLT输血安全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细菌检测 细菌感染风险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献血者已献血次数对血小板细菌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朱立苇 徐健 +1 位作者 王拥军 吕杭军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828-829,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单采 献血者 献血次数 细菌污染
下载PDF
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的核酸检测方法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徐忠 邱颖婕 +4 位作者 林俊杰 马敏 刘晓颖 王迅 钱开诚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小板制品中细菌污染的C t值用于血液细菌污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单采血小板样本740份,包括420份阳性样本及320份阴性样本。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最...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小板制品中细菌污染的C t值用于血液细菌污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单采血小板样本740份,包括420份阳性样本及320份阴性样本。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检测结果,确定最佳工作点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通过对检测结果C t值分析,确定最佳工作点即C t值在31.97时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9.4%和99.3%。通过对不同诊断点的结果分析初步确定C t值<31.97时发阳性报告,>33.00时发阴性报告,之间则为疑似样本。结论通过ROC曲线分析证实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是一种高效、可靠、便于临床应用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细菌污染 核酸检测 ROC曲线
下载PDF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陆英 陈运贤 +1 位作者 林东军 刘赴平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59-460,共2页
目的评价BacT/ALERT系统在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中的应用。方法用BacT/ALERT系统对所制备的血小板悬液2164袋(含手工采去白细胞混合血小板及机器采集血小板)进行细菌污染检测,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2164袋血小板悬液中细菌培养阳性25袋... 目的评价BacT/ALERT系统在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中的应用。方法用BacT/ALERT系统对所制备的血小板悬液2164袋(含手工采去白细胞混合血小板及机器采集血小板)进行细菌污染检测,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2164袋血小板悬液中细菌培养阳性25袋(1.16%),其中厌氧菌0.60%,需氧菌0.42%,厌氧菌与需氧菌均阳性0.14%。手工采混合血小板的阳性率为1.60%,厌氧菌占0.80%,需氧菌占0.58%,两者均阳性占0.22%。机采血小板的阳性率为0.38%,厌氧菌占0.25%,需氧菌占0.13%。细菌鉴定结果1袋为假阳性。结论BacT/Alert系统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具有快速、灵敏度较高以及假阳性率较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细菌污染/检测 血液分析仪 全自动
下载PDF
血小板制品细菌污染的革兰阴性菌脂多糖检测方法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周晓红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7期20-21,共2页
目的探讨MB-80E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用于血液细菌污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用MB-80E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检测单采血小板样本。结果 68份单采血小板样本检测值在1~4pg/ml之间,32份单采血小板样本检测值在20.0~50.0pg/ml之间。结论通过与Bac... 目的探讨MB-80E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用于血液细菌污染筛查的可行性。方法用MB-80E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检测单采血小板样本。结果 68份单采血小板样本检测值在1~4pg/ml之间,32份单采血小板样本检测值在20.0~50.0pg/ml之间。结论通过与BacT/Alert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对比分析证实MB-80E细菌内毒素检测系统用于血液细菌污染检测法是一种高效、可靠、便于应用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细菌内毒素检测
下载PDF
一种新的以氧消耗量作为细菌生长指标检测浓缩血小板中细菌污染的方法
9
作者 周庆申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5年第1期94-94,共1页
输血途径传播细菌仍然是输血医学而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血液中心已经提出采取变换和改进献血者手臂消毒的方式减低细菌污染。这些措施并非100%有效,而且仍然需要对捐献的血液,尤其是浓缩血小板进行筛选.其是造成细菌传播的主要原因... 输血途径传播细菌仍然是输血医学而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血液中心已经提出采取变换和改进献血者手臂消毒的方式减低细菌污染。这些措施并非100%有效,而且仍然需要对捐献的血液,尤其是浓缩血小板进行筛选.其是造成细菌传播的主要原因。本文介绍一种新的名为Pall BDS的细菌测试系统,可以通过测量细菌生长相关的氧含量降低,检测浓缩血小板的细菌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细菌污染 氧消耗 细菌生长 CP 血液中心 指标检测 氧含量 降低 变换
下载PDF
检测血小板中的细菌污染:6年应用BacT/ALERT系统的经验
10
作者 叶兵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4年第6期568-568,共1页
背景血液监测证明细菌污染引起的致死性感染比其它污染总和还多。开展对血小板中细菌检测的检测,同时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可从5天延长到7天,以减少花费。设计和方法作者对所有在检测过程中出现阳性信号的标本,都进行了分析,并考虑到已... 背景血液监测证明细菌污染引起的致死性感染比其它污染总和还多。开展对血小板中细菌检测的检测,同时血小板的保存时间可从5天延长到7天,以减少花费。设计和方法作者对所有在检测过程中出现阳性信号的标本,都进行了分析,并考虑到已经证实的培养法的结果和包含菌株的血液成份的培养结果。评估了一些病人的记录,这些病人输入了培养结果变为阳性前的血液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测 血小板 细菌污染 BacT/ALERT系统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永超 陈超群 +1 位作者 巫贡晓 刁文卿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3期70-71,共2页
目的调查目前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概率及探讨24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有效性。方法用BacT/ALERT3D细菌培养仪对保存24h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1837份单... 目的调查目前单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概率及探讨24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有效性。方法用BacT/ALERT3D细菌培养仪对保存24h后(22℃振荡保存)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1837份单采血小板中,初筛为阳性的4袋(0.22%),复筛确认阳性的1袋(0.054%),经鉴定为痤疮丙酸杆菌。结论目前的单采血小板模式是安全的,24h锁定的血小板细菌筛检方法在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方面存在一定的缺点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细菌污染 细菌筛检
下载PDF
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红 陈妍 黄成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87-189,共3页
在过去20年中,由于检测试剂的研制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输血传播病毒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1],但是输注1单位细菌污染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的风险分别是1:2000和1:20000,比病毒感染高出250倍。这意味着,细菌污染是目前输... 在过去20年中,由于检测试剂的研制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经输血传播病毒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1],但是输注1单位细菌污染的血小板和红细胞两种血液成分的风险分别是1:2000和1:20000,比病毒感染高出250倍。这意味着,细菌污染是目前输血医学传染因素中导致死亡的最大单一因素[2],因此认为输血传播感染(TTIs)引起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为细菌性感染[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制品 细菌污染 细菌检测
下载PDF
1086例单采血小板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何华庆 韩玲 +5 位作者 涂娟 王健 尤榕 余航 欧阳江 涂芬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5期688-689,共2页
目的调查目前单采血小板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细菌污染的危险程度,为提高输血安全性并制订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BacT/ALERT 3D 120细菌培养仪和硫乙醇酸盐/改良马丁法对保存24h后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阳性标本做细菌鉴定... 目的调查目前单采血小板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细菌污染的危险程度,为提高输血安全性并制订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BacT/ALERT 3D 120细菌培养仪和硫乙醇酸盐/改良马丁法对保存24h后的单采血小板进行细菌筛检,阳性标本做细菌鉴定。结果 1086份单采血小板中,硫乙醇酸盐/改良马丁法未检测到阳性标本,BacT/ALERT 3D 120细菌培养仪初筛为阳性的6袋(0.55%),复筛确认均为阴性;结论血小板细菌筛检对于预防和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是有效而且适宜的。BacT/ALERT 3D 120细菌培养仪可靠性和自动化程度优于传统鉴定方法,为临床输注单采血小板提供了安全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自动微生物检测系统 单采血小板 细菌筛查
下载PDF
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状况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曾四海 付涌水 廖剑锋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4期4626-4626,4629,共2页
[目的]分析在现有条件下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出现的概率,为血液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用Bact/Alert 3D微生物监测系统对798份机采血小板进行细菌污染检测,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798份血小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0.12%,... [目的]分析在现有条件下机采血小板细菌污染出现的概率,为血液安全监测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方法]用Bact/Alert 3D微生物监测系统对798份机采血小板进行细菌污染检测,阳性标本作细菌鉴定。[结果]798份血小板中1例阳性,阳性率为0.12%,经鉴定为放线菌。[结论]现有的机采血小板采集模式是安全的,采用Bact/Alert 3D微生物监测系统有助于监测机采血小板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细菌污染/检测 安全输血
下载PDF
医院输血科机采血小板作常规细菌培养检测污染的休会
15
作者 JamesP 叶兵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6期570-570,共1页
背景 血小板细菌污染是造成血小板受者发病和死亡的最大危险之一。作者在2年期限内,对所有机采少白细胞血小板在保存的第2天作细菌培养以减少该危险。设计与方法 采集后第2天的早晨使用一无菌连接装置将血袋与一小转移袋连接,转移10ml... 背景 血小板细菌污染是造成血小板受者发病和死亡的最大危险之一。作者在2年期限内,对所有机采少白细胞血小板在保存的第2天作细菌培养以减少该危险。设计与方法 采集后第2天的早晨使用一无菌连接装置将血袋与一小转移袋连接,转移10ml血小板入小袋内。从主血袋上断开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 输血科 机采血小板 常规细菌培养 检测 污染
下载PDF
血小板细菌检测的必要性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燕 方建华 刘玉振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9期91-92,共2页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上个世纪相关学者一直致力于血液传染病的研究,而血液的细菌污染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血小板,它的保存温度(22℃)为细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严格预防和控制血液制品的细菌污染,... 血液制品的安全性一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上个世纪相关学者一直致力于血液传染病的研究,而血液的细菌污染同样不可忽视,特别是血小板,它的保存温度(22℃)为细菌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我们要严格预防和控制血液制品的细菌污染,单采血小板的细菌检测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制品 细菌检测 单采血小板
下载PDF
血小板类产品细菌污染的预防、控制相关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董玉芳 李萌 陈雪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2年第2期258-263,共6页
血小板类产品细菌污染可能会导致输血相关的败血症,引发严重不良输血反应,甚至导致受血者死亡。本文旨在对预防、控制血小板细菌污染的相关研究调查进行探讨综述,寻求提高血小板类产品输血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关键词 血小板 细菌检测 细菌污染
下载PDF
血小板细菌污染的快速检测
18
作者 贺冶冰 《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 2002年第5期478-478,共1页
背景 血小板细菌污染是输血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估计占输血致死率的10%。具保守估计,在美国超过1/3,000份血小板浓缩物有细菌污染,由输血引起的败血症每年导致至少20~40例死亡,目前仍无筛选试验。根据特殊蛋白和衍生肽结合到细菌细... 背景 血小板细菌污染是输血致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估计占输血致死率的10%。具保守估计,在美国超过1/3,000份血小板浓缩物有细菌污染,由输血引起的败血症每年导致至少20~40例死亡,目前仍无筛选试验。根据特殊蛋白和衍生肽结合到细菌细胞壁肽聚糖蛋白的原理,发明一种检测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方法,并检验其可行性。方法 在通过滤过器吸取血小板标本的过程中,肽聚糖蛋白或多肽将细菌俘获。根据肽聚糖结合蛋白家族序列分析,用标记生物素合成四种多肽,用标准酶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检测 输血 血小板 细菌污染
下载PDF
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菌的方法研究及其在浓缩血小板制品细菌检测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宇宁 王迅 +3 位作者 费丹娜 郝旭赞 符沙鸥 贾尧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02-704,共3页
目的建立符合自动化检测要求的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菌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检测。方法对细菌DNA提取方法进行自动化改造,使用不同菌株评估改良后的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100例手工浓缩血小板的检... 目的建立符合自动化检测要求的核酸扩增法检测细菌的方法,并初步应用于手工浓缩血小板制品的细菌检测。方法对细菌DNA提取方法进行自动化改造,使用不同菌株评估改良后的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并将该方法应用于100例手工浓缩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对细菌DNA提取方法进行改造,满足了自动化检测的要求,该方法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灵敏度分别可达10、150、65、15 CFU/m L。使用灭菌水检测50次,均未发现非特异性检测产物。该方法和细菌培养方法同时能从100例手工浓缩血小板中检出1例细菌阳性标本。结论细菌基因组16S DNA检测方法能快速灵敏地检出血小板制品中常见的污染细菌,应用于手工浓缩血小板检测能获得与细菌培养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污染 浓缩血小板 核酸检测 自动化检测
下载PDF
血小板细菌污染控制与监测研究进展
20
作者 陈敏 杨俊鸿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21年第6期811-816,共6页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血小板细菌污染越来越受到输血行业的关注。围绕血小板细菌污染的预防控制、检测和病原体灭活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改进预防和检测策略,血小板细菌污染和输血传播感染的风险已显著降低,但尚未消除。本文对国内外血小... 随着输血医学的发展,血小板细菌污染越来越受到输血行业的关注。围绕血小板细菌污染的预防控制、检测和病原体灭活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改进预防和检测策略,血小板细菌污染和输血传播感染的风险已显著降低,但尚未消除。本文对国内外血小板细菌污染的控制与监测研究进展进行概述,对血小板细菌污染预防控制措施、血小板细菌检测方法以及血小板细菌病原体灭活方法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建议,为血站、医院及相关部门进一步认识血小板细菌污染,开展相关预防和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细菌污染 细菌检测 病原体灭活 血液安全监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