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XIIIA3种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正仪 石少亭 +2 位作者 陈崴 何英利 张玉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 探讨在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XIII的A亚单位(FXIIIA)上的3种基因多态性,即Val34L eu、Tyr2 0 4 Phe、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临床筛选14 9例实验病例,分为3组:对照组6 8例,脑梗死组5 9例,脑出血组2 2例... 目的 探讨在汉族人群中凝血因子XIII的A亚单位(FXIIIA)上的3种基因多态性,即Val34L eu、Tyr2 0 4 Phe、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与脑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 临床筛选14 9例实验病例,分为3组:对照组6 8例,脑梗死组5 9例,脑出血组2 2例。应用PCR和单链构象多态性法(PCR- SSCP)检测3组人群的FXIIIA上是否存在Val34L eu、Tyr2 0 4 Phe、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并做统计学检验。结果 在3组病例中均检测到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并有显著性差异。3组病例均未检测到Val34L eu和Tyr2 0 4 Phe基因多态性存在。结论 在汉族人群中携带有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者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危险性。所以在汉族人群中开展Pro5 6 4 L eu基因多态性的检测有利于脑血管疾病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多态性 脑血管疾病 单链构象多态性法 汉族人群 统计学检验 显著性差异 A亚单位 凝血因子 临床筛选 脑出血 检测 脑梗死 对照组 病例 PCR 性存在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家系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 被引量:2
2
作者 胡俊 史树贵 +2 位作者 李露斯 吴玉章 倪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1期963-965,i0008,共4页
目的:检测一个具有特殊临床表型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家系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位点,同时比较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SOD1基因的5对引物对部分家系成员基因组DNA进行... 目的:检测一个具有特殊临床表型的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家系的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突变位点,同时比较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的实用价值。方法:采用SOD1基因的5对引物对部分家系成员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分别采用SSCP和DHPLC分析各外显子的多态性,异常样本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①两种方法均发现家系成员Ⅱ5、Ⅲ1、Ⅲ3、Ⅲ13、Ⅲ20、Ⅳ1、Ⅳ20的第2外显子和家系成员Ⅲ1、Ⅲ11、Ⅲ20第5外显子存在突变,直接测序证实第2外显子编码区和第5外显子非编码区均插入了一个碱基A。②DHPLC还发现家系成员Ⅲ1的第4外显子有杂合子色谱,直接测序证实其第4外显子存在杂合子,发生了GAA→GGA错义突变。结论:①该家系SOD1基因第2、4、5外显子均存在突变,第2外显子的突变可能是引起该家系发病的原因。②DHPLC技术与PCR-SSCP相比有更高的敏感性,可作为大样本筛查突变位点的一种便捷、可靠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单链构象多态性法
下载PDF
地中海贫血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3
作者 石之驎 王沙燕 戴勇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03年第3期189-190,共2页
关键词 地中海贫血 分子诊断 研究进展 筛查方 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法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突变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高谨 彭芝兰 +1 位作者 王和 曹泽毅 《实用癌症杂志》 2001年第6期587-590,共4页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酶基因PTEN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 (PCR SSCP)对 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TEN基因 9个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  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 目的 了解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磷酸酶基因PTEN突变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 (PCR SSCP)对 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PTEN基因 9个外显子的突变检测。结果  7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TEN基因突变率为 38.5 7% ( 2 7/70 ) ,突变较多地分布在第 5、7、8号外显子上 ;子宫内膜样癌突变率 ( 4 4.8% )明显高于浆液性和粘液性腺癌 ( 8.3% ) ,P <0 .0 5 ,G 1级、G 2级、G 3级的突变率分别为 5 3.3%、45 .5 %、18.2 % (P <0 .0 5 ) ,Ⅰ期、Ⅱ期、Ⅲ~Ⅳ期的突变率分别为 5 2 .4%、2 8.6 %、14 .3% (P <0 .0 5 ) ,肌层浸润程度越深 ,突变率越低 (P <0 .0 5 )。结论 PTEN基因突变是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并与预后良好的临床病理特点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抑癌基因 PTEN 基因突变
下载PDF
中国人肺鳞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5
作者 谢永红 乐涵波 李继承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52-557,共6页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5’端非转录区微卫星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对肺鳞癌(SLC)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肺鳞癌进展的关系,为肺鳞癌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新鲜组织标本抽...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5’端非转录区微卫星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MSI)和杂合性缺失(LOH)对肺鳞癌(SLC)nm23H1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与肺鳞癌进展的关系,为肺鳞癌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新鲜组织标本抽提DNA,应用荧光PCR-单链构象多态性(FPCR-SSCP)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Leica-Qwin计算机图像分析等方法,进行nm23H1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结果在能提供信息(杂合子)的44例肺鳞癌患者中,MSI、LOH检出率和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1.36%、25.00%和50.00%。在TNMⅠ、Ⅱ、Ⅲ期中,MSI的检出率分别为8.70%、10.00%和18.18%,而LOH分别为30.43%、20.00%和18.18%;MSI和LOH在淋巴结转移组的检出率为10.00%和20.00%,而无淋巴结转移组则为12.50%和29.17%。然而,以上各组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中所有MSI(共5例)全部发生在分化良好(G1为2例和G2为3例)的存活患者(1年生存率)中,但MSI的检出率与肺鳞癌分化程度及患者生存状态并无统计学上的相关性(P>0.05)。nm23H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TNMⅠ期(65.22%)、无淋巴结转移组(66.67%)显著高于TNMⅢ期(18.18%)、淋巴结转移组(30.00%)(P<0.05)。另外,统计学分析表明,MSI和LOH的检出率与nm23H1蛋白表达无关(P>0.05)。计算机图像定量分析显示,在各临床病理参数影响下,各组nm23H1蛋白的表达强度也没有差异(P>0.05)。结论nm23H1蛋白可能对抑制肺鳞癌淋巴结转移有重要作用。nm23H1基因5’端非转录区微卫星的MSI和LOH对nm23H1蛋白的表达无影响,也未发现其与肺鳞癌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鳞癌 NM23H1基因 荧光PCR-单链构象多态性(FPCR-SSCP)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下载PDF
KLF6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
6
作者 王文香 田菊霞 +2 位作者 关媛媛 于宁 徐锦屏 《浙江医学》 CAS 2013年第12期1132-1135,共4页
目的研究KLF6基因M1、M2、M4、D10S1716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原发性肝癌进展的关系,为揭示抑癌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肝癌组织标本中抽提DNA,应用PCR一单链构象多态性(... 目的研究KLF6基因M1、M2、M4、D10S1716位点的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和杂合性缺失(LOH)与原发性肝癌进展的关系,为揭示抑癌基因作用机制和肿瘤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从肝癌组织标本中抽提DNA,应用PCR一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法进行KLF6基因遗传不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肝癌KLF6基因微卫星位点LOH的检出率为35.71%(1O/28),与肝癌分化程度、有无包膜无相关性(均P〉0.05),但与临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1),LOH在肝癌Ⅲ~IV期检出率为(75.00%,6/8)明显高于I~II期(20.00%,4120)。MSI检出率为17.86%(5/28),MSI与肝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临床TNM分期和有无包膜均无相关性(均P〉O.05)。结论KLF6基因的遗传不稳定性可能是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机制,KLF6基因LOH的发生率与临床TNM分期正相关。LOH在KLF6杂合性缺失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肝癌恶化及进展的一个指标,MSI则可能影响肿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KLF6基因 PCR-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准种多样性与病毒血症水平、疾病活动度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唐小平 袁小珍 +1 位作者 钱可平 Jhonson YN Lau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8-131,共4页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 (HCV)准种变异与病毒血症水平、疾病活动度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针对HCVE2高变区 1 (HVR1 )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 (SSCP)对 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准种检测 ,分析准种数目与HCVRNA、ALT、AST... 目的 了解丙型肝炎病毒 (HCV)准种变异与病毒血症水平、疾病活动度及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针对HCVE2高变区 1 (HVR1 )的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法 (SSCP)对 68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进行HCV准种检测 ,分析准种数目与HCVRNA、ALT、AST水平及肝组织活动指数 (HAI)的相关性。对其中 48例给予干扰素治疗 ,分析准种数目对干扰素应答效果的影响。结果  61例HVR1SSCP阳性 ,HCV准种数目为 (6 2± 2 4)条。准种数量与HCVRNA水平显著相关 (P <0 0 1 ) ,与ALT、AST及HAI无明显相关 (P >0 0 5)。干扰素治疗患者中 ,43例HVR1阳性 ,持续应答者治疗前HCV准种数量 (3 3± 1 2 ,n =1 1 )显著少于获得治疗终点应答 (ETR)伴复发者 (6 3± 2 2 ,n =1 2 ,P <0 0 5)或无应答者 (8 0± 3 3 ,n=2 0 ,P <0 0 1 )。治疗结束时 ,干扰素组仍有 1 6例检测出HCV准种 ,但准种条数降为 (3 4± 1 2 )条 ,与未接受干扰素治疗病例的准种数目 (6 8± 2 5)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 ,且其中 1 0例准种模式发生了改变。结论 HCV准种多样性可引起较高的病毒血症水平 ,但与疾病活动度无关 ;准种数目可作为预测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 准种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病毒血症 干扰素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