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肩关节镜下喙突单隧道固定与无隧道悬吊固定治疗急性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
1
作者 曾勇涛 郑宏程 +4 位作者 那次克道尔吉 热发提·尼加提 舒莉 刘旭 陈洪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6-1042,共7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关节镜下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与喙突单隧道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后疗效研究报道较少,两种术式的具体临床疗效及是否存在其他风险有待探索。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带袢带钢板喙突单隧道固定与喙突无隧道悬...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关节镜下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与喙突单隧道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术后疗效研究报道较少,两种术式的具体临床疗效及是否存在其他风险有待探索。目的:比较关节镜下使用TightRope带袢带钢板喙突单隧道固定与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治疗急性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9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45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分为2组,喙突单隧道组20例行肩关节镜下喙突单隧道固定,喙突无隧道组25例行肩关节镜下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围术期失血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等评价指标。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喙突无隧道组手术时间较喙突单隧道组更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无显著差异(P>0.05);②所有患者随访12-24个月,平均随访(15.29±2.73)个月;③喙突单隧道组内比较: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喙突无隧道组内比较: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目测类比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较术前显著增加(P<0.05);两组比较:在术后3个月随访时,喙突无隧道组Constant-Murley评分高于喙突单隧道组(P<0.05);两组间目测类比评分、美国肘肩关节外科医师协会评分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两组各评分在对应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中、术后并发症:喙突单隧道组在术中钻取隧道时发生1例喙突皮质破裂骨折,1例在术后3个月出现复位丢失,予以钩钢板+喙肩韧带转位重新复位固定;所有患者在末次随访中肩锁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未发生再脱位;⑤提示关节镜下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急性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均具有创伤小、复位和固定可靠及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但是与喙突单隧道技术相比,喙突无隧道悬吊固定需要的手术时间更短、短期肩关节功能恢复快且避免了在喙突上建立骨隧道,减少了术中喙突发生医源性骨折的概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锁关节脱位 肩关节镜 喙锁韧带 喙突单隧道固定 喙突无髓道悬吊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疗效分析
2
作者 牛金龙 段锦涛 +4 位作者 徐帅 方庆山 葛满意 任少海 李高强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5期451-45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骨关节科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邯郸市第一医院骨关节科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采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2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19例,女9例;年龄10~36岁,平均(23.9±5.2)岁。骨折按Meyers-McKeever-Zaricznyj分型标准进行,Ⅱ型10例,Ⅲ型12例,Ⅳ型6例。术后3个月、1年行X线片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1年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及Lachman试验结果,评价膝关节的功能和稳定情况。结果28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以上,随访时间12~25个月,平均(16.5±3.4)个月。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术后1年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评分由术前(50.5±6.5)分恢复至术后1年(91.6±4.0)分,IKDC评分由术前(48.6±7.1)分恢复至术后1年(92.8±4.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单隧道五点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确切,具有固定牢靠、对骺板损伤小、同时可修复外侧半月板前角、适用各种类型骨折及避免二次手术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隧道 五点 撕脱骨折 关节镜 锚钉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隧道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3
作者 陆军帅 麻文谦 +3 位作者 徐小彬 王逸群 朱玮 高礼层 《实用骨科杂志》 2023年第6期561-564,575,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固定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行关节镜下骨折复位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内固定治疗的34例前交叉韧带胫...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固定在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行关节镜下骨折复位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内固定治疗的34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14~60岁,平均(34.2±1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4 d,平均(6.2±2.8)d;根据Meyers-McKeever-Zaricznyj骨折分型:Ⅱ型10例,Ⅲ型18例,Ⅳ型6例。手术前后采用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Tegner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评估膝关节功能,通过膝关节Lachman试验评估膝关节稳定性。记录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3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24个月,平均(15.0±4.4)个月;手术时间30.2~43.4 min,平均(35.8±3.2)min。34例患者均顺利手术,1例患者于术后10个月出现膝关节Lachman试验弱阳性。末次随访时膝关节IKDC评分、Lysholm评分、Tegner评分及膝关节ROM分别为(95.56±5.42)分、(96.54±5.34)分、(8.29±2.14)分及(110.28±10.42)°,显著高于术前的(39.47±6.53)分、(45.62±5.56)分、(4.65±3.12)分及(81.25±1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锁扣带袢钛板套扎内固定治疗ACL胫骨止点骨折具有疗效确切、操作简易、易拆除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骨折 膝关节镜 锁扣带袢钛板 单隧道 套扎线性固定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Femoral 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疗效初步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吴星火 王洪 +5 位作者 孟春庆 汤明 王小红 陈熹 段德宇 杨述华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Femoral 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早期疗效。方法:对15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双束解剖重建,采用双束重建股骨端固定系统(Femoral IntrafixSystem)固定股骨隧道,...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Femoral 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早期疗效。方法:对15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前内侧束与后外侧束双束解剖重建,采用双束重建股骨端固定系统(Femoral IntrafixSystem)固定股骨隧道,术后定期随访和进行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Lysholm评分由(48.6±5.8)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96.4±6.2)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KDC评分。术后评分为A级9例,B级5例,C级1例,总体优良率93.3%。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Femoral Intrafix固定是一种可靠的ACL重建方法,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术后随访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隧道双束重建 前交叉韧带 关节镜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与三隧道双束不同植入物重建前交叉韧带: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功能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新民 刘飞 +2 位作者 赵海霞 王巍 王健全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4387-4392,共6页
背景:课题组设计关节镜下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但是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后膝关节功... 背景:课题组设计关节镜下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和前交叉韧带的功能,但是其临床效果尚未得到证实。目的:评价关节镜下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60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移植物均使用自体腘绳肌腱,其中30例采用单隧道单束重建,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式纽扣悬吊固定,胫骨端采用Milagro界面螺钉挤压固定;30例采用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股骨端采用Femoral Intrafix固定系统进行单隧道双束固定,胫骨端采用Milagro界面螺钉双隧道挤压固定。记录2组患者围手术期的指标;重建前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前抽屉试验,Lachman征检查,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以评估2组前交叉韧带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单隧道单束重建及三隧道双束重建组随访时间分别为(25±4),(28±3)个月;(2)2组患者重建后均无螺钉脱落、深静脉血栓形成、重建韧带再断裂及关节内感染现象;(3)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关节活动达到正常范围,前抽屉试验阳性率、Lachman征阳性率、轴移试验阳性率较重建前均明显降低(P<0.05);三隧道双束重建组末次随访时轴移试验阳性率显著低于单隧道单束重建组(P<0.05);(4)2组患者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和IKDC评分均较重建前明显提高(P<0.05),且末次随访时2组间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5)结果提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单隧道单束和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均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活动功能,但三隧道Femoral-Intrafix固定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后能更好恢复膝关节的旋转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单隧道 隧道双束 重建 腘绳肌肌腱 前交叉韧带 前抽屉试验 Lachman征
下载PDF
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6
作者 黄长明 董辉详 +1 位作者 范华强 付仰攀 《临床骨科杂志》 2012年第4期384-387,共4页
目的探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ACL重建术。采用膝关节镜前内侧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点对点ACL瞄准器建立隧道... 目的探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ACL重建术。采用膝关节镜前内侧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点对点ACL瞄准器建立隧道。隧道股骨端采用Femoral-Intrafix固定将腘绳肌腱分为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通过旋转胫骨端移植物,将移植物调整为生理的双束位置,采用Bio-Intrafix固定胫骨端。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6~8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19~58(33.17±11.71)分;术后6个月为88~98(95.30±2.10)分(t=30.20,P<0.01)。结论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A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前交叉韧带/外科学 膝关节 单隧道双束重建
下载PDF
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前交叉韧带重建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区永亮 黄华扬 +4 位作者 李凭跃 郑小飞 沈洪园 王庆 陈帅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4年第1期27-30,共4页
背景: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已被生物力学研究证实能够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短期随访效果明确,但缺乏中远期的临床随访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 背景: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已被生物力学研究证实能够很好地恢复膝关节稳定性,短期随访效果明确,但缺乏中远期的临床随访观察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ACL的中期临床疗效。 方法:本组40例,均为男性,年龄18~35岁,平均(26.3±8.7)岁。均行关节镜下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并进行术后随访。采用IKDC评分、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进行麦氏征试验、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和评分。 结果:40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4~48个月,平均(36.5±12.5)个月。术前麦氏征阳性8例,抽屉试验阳性27例, 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40例均阳性。术后上述4项试验均为阴性。术前后IKDC评分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骨道内移植物更合理分布的单隧道单束重建ACL的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ACL) 关节镜 单隧道 重建 中期疗效
下载PDF
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后交叉韧带 被引量:1
8
作者 黄长明 董辉详 +1 位作者 范华强 付仰攀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目的探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在重建后交叉韧带(P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6例P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 PCL重建术。采用膝关节镜前内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PCL瞄准器建立... 目的探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在重建后交叉韧带(P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6例P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 PCL重建术。采用膝关节镜前内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PCL瞄准器建立隧道。股骨端采用Femoral-Intrafix固定,将腘绳肌腱分为前外侧束及后内侧束。通过旋转胫骨端移植物,将移植物调整为生理的双束位置,采用Bio-Intrafix固定胫骨端。结果 16例均获随访,时间8~14(11.81±1.91)个月。未见滑膜炎、韧带断裂等并发症发生。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20~47(32.63±8.03)分,术后8个月为85~97(91.44±3.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20,P<0.01)。结论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P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后交叉韧带 外科学 膝关节 单隧道双束重建
下载PDF
腹腔镜带线直针单隧道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427例 被引量:1
9
作者 毛建雄 肖东 +4 位作者 徐皓中 崔雄俭 张翅 储冬冬 王秀良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17年第6期696-698,共3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带线直针单隧道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脐下脐上分别切5 mm及3 mm切口,建立气腹后置入5 mm及3 mm trocar,在疝囊颈投影的皮肤位置切1 mm切口,自该切口刺入带线疝针,疝针在腹膜外沿疝囊颈后方走行,疝... 目的探讨腹腔镜带线直针单隧道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脐下脐上分别切5 mm及3 mm切口,建立气腹后置入5 mm及3 mm trocar,在疝囊颈投影的皮肤位置切1 mm切口,自该切口刺入带线疝针,疝针在腹膜外沿疝囊颈后方走行,疝针通过精索血管后针尖即可穿过腹膜进入腹腔,用腹腔镜钳将疝针上的线牵拉进入腹腔足够长。将疝针沿原隧道缓慢退出,至退到腹膜外原进针垂直位置后将疝针沿疝囊颈的外侧走行,于疝囊颈后方出线处出针,将腹腔内留的线穿过疝针上方的线与疝针之间的间隙,腹腔外轻拉疝针与缝线,将腹腔内的线带出,并剪断,并分别打结,完成疝囊单隧道双线高位结扎。结果 427例中术中发现对侧鞘状突未闭218例,占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的51.2%。单侧手术平均时间约8.5分钟,术后脐部少量渗血5例,无阴囊、腹股沟血肿等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3.1天,术后312例随访3月~24月,无复发病例,未出现线结反应,术后内环处未扪及线结。结论腹腔镜带线直针疝囊单隧道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斜疝 腹腔镜 单隧道 疝囊高位结扎术
下载PDF
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康复训练观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艺君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第26期39-40,共2页
目的:探讨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指导,对... 目的:探讨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后的康复训练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2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治疗,术后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年的康复指导,对患者的康复训练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屈曲度、伸直度及屈伸弧度均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膝关节JOA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者不同角速度时患侧股四头肌及腘绳肌峰力矩比值(Q/H)与正常侧股四头肌及腘绳肌峰力矩比值的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Lan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结果均呈阴性。结论:给予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重建治疗后配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对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患者肌力有重要帮助,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隧道四股半腱肌股薄肌肌腱 前交叉韧带损伤 康复训练
下载PDF
一种前交叉韧带单隧道双束重建分隔钉的研制
11
作者 吕宏升 杨德育 +5 位作者 王清铿 杨爱武 林洪光 苏在权 张春礼 尤瑞金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7期45-47,共3页
本文阐述了一种前交叉韧带股骨端单隧道双束重建分隔钉的研制过程。该分隔钉呈流线型,横截面呈水滴状,侧方有突出的分束翅片,翅片尾端有防滑齿,相对侧有抗旋防滑齿。采用分隔钉能使肌腱更靠近解剖止点受力区,尽可能增大肌腱在足印区的... 本文阐述了一种前交叉韧带股骨端单隧道双束重建分隔钉的研制过程。该分隔钉呈流线型,横截面呈水滴状,侧方有突出的分束翅片,翅片尾端有防滑齿,相对侧有抗旋防滑齿。采用分隔钉能使肌腱更靠近解剖止点受力区,尽可能增大肌腱在足印区的分布面积,更好的达到解剖重建的要求,配合带袢钢板使用,在保证良好固定力的同时,将肌腱重新分布于解剖功能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隧道双束重建 关节镜技术 分隔钉
下载PDF
大功率单隧道结半导体激光器的研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健 廖柯 +2 位作者 熊煜 周勇 刘尚军 《半导体光电》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45-349,共5页
针对大功率隧道结半导体激光器因光学灾变损伤(COD)而导致输出光功率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通过优化器件材料结构,提高了其COD阈值。采用标准的半导体激光器制作工艺,制作了发光区条宽为200μm、腔长为900μm的单隧道结半导体激光器。... 针对大功率隧道结半导体激光器因光学灾变损伤(COD)而导致输出光功率无法进一步提高的问题,通过优化器件材料结构,提高了其COD阈值。采用标准的半导体激光器制作工艺,制作了发光区条宽为200μm、腔长为900μm的单隧道结半导体激光器。在脉冲宽度为200ns、重复频率为5kHz的室温下进行测试,器件峰值功率超过70W,并且无明显COD现象发生。在20A工作电流下,器件峰值波长为907nm,光谱宽度为7nm,斜率效率为1.88,接近相同工作电流下单有源层激光器的两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功率 单隧道结激光器 光学灾变损伤 材料结构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被引量:7
13
作者 高磊 方晓辉 +4 位作者 高立波 胡辉东 陆佳俊 吴一雄 李桂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7月我们采用膝关节镜下胫骨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借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胫骨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20年7月我们采用膝关节镜下胫骨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借鉴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时胫骨端隧道收紧固定的原理,以胫骨结节上方与ACL解剖止点中心连线为导向钻取胫骨单隧道。穿入Orthocord超强缝线并交叉穿过ACL,牵拉缝线尾端将ACL连带骨折块拉入骨隧道,胫骨端予外排铆钉收紧固定。结果14例手术顺利,手术时间(84.6±14.2)min。术后无一例感染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4.8±1.0)月。14例随访13~20个月,(15.9±3.2)月,未见内固定物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VAS评分术前,术后1、6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7.5±0.9)、(4.3±0.5)、(3.2±0.6)、(1.3±0.7)分,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ysholm膝关节评分术前,术后1、6个月和末次随访分别为(6.8±1.8)、(37.7±4.9)、(74.6±4.3)、(92.5±4.7)分,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胫骨单隧道Orthocord缝线联合外排铆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手术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髁间棘骨折 单隧道 外排铆钉 Orthocord缝线 膝关节镜
下载PDF
单隧道式热风烘干房的结构及烘干技术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若豪 洪哲生 《蔬菜》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28-29,共2页
我国自60年代初,就已开始生产出口脱水蔬菜,20多年来,一直采用隧道式热风烘干房加工脱水蔬菜达10多个品种,其产品远销西欧、日本及美国等市场,享有一定信誉,年销售量已近两万吨,如脱水大蒜片、大蒜粒(粉)已成为德国和美国销售量较大的... 我国自60年代初,就已开始生产出口脱水蔬菜,20多年来,一直采用隧道式热风烘干房加工脱水蔬菜达10多个品种,其产品远销西欧、日本及美国等市场,享有一定信誉,年销售量已近两万吨,如脱水大蒜片、大蒜粒(粉)已成为德国和美国销售量较大的品种。我国现已成为世界脱水蔬菜生产和出口主要国家之一。现将烘干房结构、装置及烘干技术介绍如下: 一、单隧道式热风烘干房的结构及装置隧道式烘干房有各种各样的设计,规模有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隧道 烘干房 结构 干燥
下载PDF
髌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内侧髌骨韧带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发东 孟刚 +2 位作者 赵辉 郭鑫 杨新成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第1期113-116,共4页
目的:对比观察髌骨单隧道重建和双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5月在关节镜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的4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髌骨单隧道重建组2... 目的:对比观察髌骨单隧道重建和双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6年5月在关节镜下行内侧髌股韧带重建治疗的4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髌骨单隧道重建组22例和髌骨双隧道重建组25例,术后复查记录两组的再脱位的病例数、髌骨倾斜角和Kujala评分,进行膝关节功能评估。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以上,平均随访时间39个月,无再脱位病例;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ujal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Kujala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髌骨倾斜角比治疗前均有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髌骨倾斜角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髌骨单隧道和双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均能恢复髌骨稳定性,提高膝关节功能,两种手术方法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是单隧道重建方法简单、创伤小、手术时间更短,更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髌骨单隧道重建 隧道重建 临床疗效
下载PDF
PBA暗挖区段单跨隧道施工阶段增量法与全量法结构计算分析
16
作者 李哲 刘飞 +1 位作者 靳天睿 李月阳 《市政技术》 2024年第1期100-110,115,共12页
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为依托工程,以3种施工阶段结构受力和变形为研究重点,对PBA暗挖区段单跨隧道施工阶段的增量法和全量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单跨PBA暗挖隧道增量法与全量法的计算结果,介绍了增量法与全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以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为依托工程,以3种施工阶段结构受力和变形为研究重点,对PBA暗挖区段单跨隧道施工阶段的增量法和全量法进行了分析,对比了单跨PBA暗挖隧道增量法与全量法的计算结果,介绍了增量法与全量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并结合Midas GTS NX岩土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在建工程模型施工阶段结构受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PBA暗挖逆筑隧道采用增量法与全量法计算出的结果有差异。其主要原因是增量法需考虑分步施工,构件和荷载是分步施加的,内力和变形也是分阶段达到平衡;全量法需考虑力和变形的同时性,不能真实反映施工的分步性。故在设计时需采用增量法进行计算。该研究成果可为相似隧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A暗挖区段 隧道 增量法 全量法
下载PDF
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成人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骨折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波涛 董佩龙 +2 位作者 唐晓波 李志云 王友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8-662,共5页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成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16例PCL胫骨止点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6~58...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成人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胫骨止点骨折的疗效。方法2019年10月—2021年10月,采用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16例PCL胫骨止点骨折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6~58岁,平均41.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2例,运动伤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0 d,平均6.0 d。骨折分型:Meyers-McKeeverⅡ型4例、Ⅲ型9例,ZaricznyiⅣ型3例。后抽屉试验Ⅰ度2例、Ⅱ度7例、Ⅲ度7例。合并外侧副韧带损伤3例,半月板损伤2例。手术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价膝关节功能,采用后抽屉试验以及膝关节稳定度测试仪Kneelax 3检查评价膝关节稳定性,X线片复查评价骨折复位愈合情况。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腘窝神经血管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后抽屉试验0度11例、Ⅰ度4例、Ⅱ度1例,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167,P<0.001);VAS评分、Lysholm评分、IKD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Kneelax3检查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单隧道缝线套捆固定术治疗成人PCL胫骨止点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复位佳且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等优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单隧道 缝线 后交叉韧带 胫骨止点骨折 成人
原文传递
改良的髌骨单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治疗复发性外侧髌骨脱位
18
作者 代朋乙 常祺 王战朝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3年第12期1297-1300,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的髌骨单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治疗复发性外侧髌骨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21-03采用改良的髌骨单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治疗的40例(40膝)复发性外侧髌骨脱位,观察术后髌骨滑车对合关系及韧带... 目的观察改良的髌骨单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治疗复发性外侧髌骨脱位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21-03采用改良的髌骨单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治疗的40例(40膝)复发性外侧髌骨脱位,观察术后髌骨滑车对合关系及韧带在股骨内侧和髌骨内缘的位置,手术疗效采用IKDC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进行评估,同时测评髌骨外推试验、髌骨恐惧试验是否阳性,测量髌骨倾斜角并记录髌骨脱位有无复发和症状缓解情况。结果4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72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均无髌骨再次脱位,髌骨恐惧试验和髌骨外推试验均为阴性,无疼痛等不适情况。术后第12、24个月IKDC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第12个月与第24个月IKDC膝关节评分、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Tegn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2、24个月髌骨倾斜角都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术后第12个月与第24个月髌骨倾斜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的髌骨单隧道重建内侧髌股韧带手术治疗复发性外侧髌骨脱位的疗效满意,术后复发率低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外侧髌骨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 改良髌骨单隧道
原文传递
关节镜下股骨单隧道与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2
19
作者 陈百成 高石军 +3 位作者 王晓峰 邵德成 王飞 陆博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单束前外束重建法重建PCL 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移植物为骨-髌腱(中1/3)... 目的分析比较关节镜下单束单隧道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后十字韧带(PCL)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1年12月,采用单束前外束重建法重建PCL 18例,男14例,女4例;年龄18~50岁,平均35.5岁;右膝12例,左膝6例。移植物为骨-髌腱(中1/3)-骨的11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于PCL股骨附着点解剖中心的稍前方钻取股骨隧道,屈膝70°,拉紧并固定移植物。2000年1月~2002年12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法重建PCL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1~47岁,平均33岁;右膝9例,左膝3例。移植物为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7例,一端带髌骨块的股四头肌肌腱的5例。将肌腱编织分为两束。于股骨侧钻取双隧道。两束分别于屈膝70°和0°时拉紧并固定。结果采用前外束重建法的18例患者平均随访23个月,采用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法的12例患者平均随访17个月。前外束重建组与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分别为(92.4±3.7)分和(94.3±3.4)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屈膝0°和30°时,前外束重建组的胫骨后移距离是(5.9±0.4)mm和(6.2±0.5)mm,双束股骨双隧道重建组是(3.5±0.3)mm和(4.0±0.4)mm,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屈膝60°和90°时,两组胫骨后移距离差异无显著性(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 股骨单隧道 隧道重建 十字韧带 疗效分析
原文传递
胫骨-股骨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 被引量:5
20
作者 向先祥 赵德伟 +6 位作者 王卫明 刘宇鹏 李兴中 刘振刚 相延涛 刘千 杨瑞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探讨胫骨-股骨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组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6例ACL损伤患者进行胫骨-股骨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ACL,先后钻取胫骨、股骨隧道,屈膝120°由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之后引... 目的探讨胫骨-股骨单隧道双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对本组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46例ACL损伤患者进行胫骨-股骨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ACL,先后钻取胫骨、股骨隧道,屈膝120°由前内侧入路建立股骨隧道,之后引入双束同种异体肌腱(或自体肌腱),肌腱胫骨端、股骨端(沿肌腱间打入钉鞘形成双束)固定,术后随访,按照IKDC和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年以上随访。最后随访时,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阴性,45例患者(97.8%)Lachman试验阴性,1例患者Lachman试验Ⅰ度阳性。KT-1000检查显示双侧膝关节前向松弛度差值平均为(-0.47±1.39)mm,手术前后有统计学差异(t=36.07,P<0.01);其中30例(65.2%)<0mm,即患侧关节稳定度高于健侧;15例(32.6%)为0~2mm;1例(2.1%)>2mm。所有患者轴移试验检查均为阴性。活动度检查发现42例伸屈活动度均正常,1例有5°屈膝欠缺,1例患者有10°屈膝欠缺,2例有5°过伸欠缺。从膝关节稳定性方面分析,45例(97.8%)IKDC评级为正常,1例(2.2%)评级为接近正常。综合分析,44例(95.7%)IKDC评级正常,2例(4.3%)为接近正常。术后IKDC膝关节主观评分为(94.9±3.7)分,Lysholm评分为(93.71±3.3)分。受伤前Tegner评分平均为7.3分,最后随访时为6.9分。结论对膝关节ACL断裂患者施行胫骨-股骨单隧道双束解剖重建,能够建立具有高度稳定性的膝关节,使所有患者获得IKDC评级正常或者接近正常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交叉韧带 单隧道 双束 解剖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