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IGS电池、靶材及单靶溅射工艺研究进展
1
作者 王丹 余洲 +6 位作者 冀亚欣 闫勇 欧玉峰 晏传鹏 刘连 张勇 赵勇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8-132,153,共6页
综述了蒸发法、溅射后硒化法、单靶直接溅射法制备CIGS光吸收层的工艺和电池性能,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粉末冶金参数(如烧结温度、压力、时间)对制备CIGS靶材致密度、成分均匀性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单靶溅射工艺参数(如衬底温度... 综述了蒸发法、溅射后硒化法、单靶直接溅射法制备CIGS光吸收层的工艺和电池性能,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粉末冶金参数(如烧结温度、压力、时间)对制备CIGS靶材致密度、成分均匀性的影响;着重阐述了单靶溅射工艺参数(如衬底温度、溅射功率、工作气压)对沉积的CIGS薄膜的相结构、形貌、光学及电学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GS电池 粉末冶金 单靶溅射 光电性能
下载PDF
神经导航下硬通道单靶点与多靶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比较 被引量:8
2
作者 周军格 岑波 +1 位作者 胡飞 陈俊瑜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单靶点与多靶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8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多靶点技术)和对照组(单靶点技术),每组40例。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3 d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引导下硬通道单靶点与多靶点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收集8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多靶点技术)和对照组(单靶点技术),每组40例。对比两组疗效差异。结果两组病人平均手术时间、3 d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术后6 h及72 h 40 ml及以下规则血肿的清除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 h及72 h不规则血肿及40 ml以上规则血肿的血肿清除率、术后1个月GOS评分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于不规则血肿及40 ml以上规则血肿使用多靶点技术效果更确切,40 ml及以下规则血肿使用单靶点技术损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高血压性 神经导航 硬通道 单靶
下载PDF
单靶点多向射频热凝治疗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3
作者 吕丽 代铁柱 樊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第7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单靶点多向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近1年内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联合微创介入手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临床诊断及术后随访分析研究。结果 60例患者均对... 目的探讨单靶点多向射频热凝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对策。方法对本院近1年内收治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联合微创介入手术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临床诊断及术后随访分析研究。结果 60例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其中47例两周内原有症状完全消失,9例在8周内症状消失,4例患者接受二次联合介入治疗明显好转。结论 CT引导下单靶点多向射频热凝术配合正确的护理对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快速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靶点多向 射频 腰椎间盘突出症 疗效
下载PDF
两种钛合金半穿甲战斗部侵彻单层钢靶性能试验研究
4
作者 畅博 张帆 +2 位作者 彭军 全嘉林 张萌昭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86,共6页
选取亚稳态β型TB17和高损伤容限α+β型TC4-DT两种高韧钛合金材料,对2种钛合金材料在高应变率条件下动态力学响应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并应用125 mm火炮发射装置开展2种钛合金半穿甲战斗部侵彻单层钢靶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半穿甲... 选取亚稳态β型TB17和高损伤容限α+β型TC4-DT两种高韧钛合金材料,对2种钛合金材料在高应变率条件下动态力学响应特性进行测试分析,并应用125 mm火炮发射装置开展2种钛合金半穿甲战斗部侵彻单层钢靶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半穿甲战斗部的壳体材料,应选择屈服强度与冲击韧性匹配性好的钛合金,其中更应关注钛合金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和抗冲击韧性;随着侵彻着角的增加,侵彻单层钢靶过程弹体头部侵蚀量及径向墩粗程度更严重,不利于弹体保持侵彻强度及装药安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合金 半穿甲战斗部 层钢 侵彻着角
下载PDF
基于体表标志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 被引量:1
5
作者 贾宝铭 赵建凯 +5 位作者 汪丽珍 周西广 裴红莎 张颜礼 冯国强 库洪彬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9,共7页
目的 探讨颞部体表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患者223例,其中包括采取颞部体表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的研究... 目的 探讨颞部体表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择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患者223例,其中包括采取颞部体表定位急诊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的研究组115例,以及先行急诊脑室外引流,病情稳定后再行立体定向丘脑血肿引流术的对照组108例。对比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的差异,评价颞部体表定位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在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丘脑术后再出血率(5.2%vs.4.7%)、血肿清除率(87.5%±7.3%vs.90.2%±8.5%)、死亡率(13.9%vs.15.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带管时间、术后颅内感染、分流依赖型脑积水、治疗有效、预后良好分别为(75.5±18.4)h、3.5%、19.1%、53.9%、51.3%与(130.8±22.9)h、13.9%、35.1%、38.7%、3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颞部体表定位单引流管双靶点丘脑血肿脑室引流术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伴脑积水,手术安全可靠,可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脑出血破入脑室 脑积水 引流术 体表标志 定位 引流管双
下载PDF
伽玛刀单、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厉民 王峥 +1 位作者 周佳 陈书达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年第6期334-335,381,共3页
目的:观察伽玛刀单靶点与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疗效。方法:INT患者220例,均使用OUR-XGD伽玛刀,4mm准直器行患侧三叉神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单靶点治疗82例,双靶点治疗138例。单靶点置于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双靶... 目的:观察伽玛刀单靶点与双靶点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TN)的疗效。方法:INT患者220例,均使用OUR-XGD伽玛刀,4mm准直器行患侧三叉神经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单靶点治疗82例,双靶点治疗138例。单靶点置于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进入区,双靶点置于三叉神经感觉根桥脑与半月神经节之间。两组均为中心剂量70~90 Gy,以50%等剂量线包绕;脑干表面以20%等剂量线包绕,剂量<14Gy。结果:随访9个月~11年,平均67个月。单靶点组有效68例(82.9%),无效14例(17.1%),复发11例(13.4%),并发症5例(6.1%);双靶点组有效130例(94.1%),无效8例(5.8%),复发6例(4.3%),并发症14例(10.1%)。两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双靶点治疗疗效优于单靶点,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伽玛刀治疗 单靶
下载PDF
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化疗与单药靶向治疗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苏运聪 许有忠 +2 位作者 陈纯烨 邓镇生 卢传刚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9年第14期38-39,共2页
目的观察比较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药化疗与单药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单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单药靶向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同癌症... 目的观察比较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单药化疗与单药靶向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收治的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单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取单药靶向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不同癌症类型总生存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 00%,高于对照组的78. 00%(P <0. 05);观察组鳞癌、腺癌、大细胞癌总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 00%,低于对照组的30. 00%(P <0. 05)。结论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单药靶向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 药化疗 治疗
下载PDF
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单药化疗与单药靶向治疗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张英 李卉 《系统医学》 2017年第4期128-130,共3页
目的比较晚期高龄非小细胞癌患者单药化疗与单药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4例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两组各有62例患者,甲组给予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治疗,乙组给予... 目的比较晚期高龄非小细胞癌患者单药化疗与单药靶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3年10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4例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成甲、乙两组,两组各有62例患者,甲组给予培美曲塞单药化疗治疗,乙组给予吉非替尼单药靶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乙组鳞癌、腺癌以及大细胞癌患者的总生存期均要显著高于甲组(P<0.05);甲组临床总有效率是8.06%,疾病控制率是56.45%,不良反应发生率是20.97%,乙组分别是22.58%、83.87%、8.06%(P<0.05)。结论单药靶向治疗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单药化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高龄非小细胞肺癌 药化疗 向治疗
下载PDF
评价单一态度对象的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 被引量:49
9
作者 温芳芳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28-833,共6页
命中联系作业(GNAT)、外部情感西蒙作业(EAS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是测验内隐社会认知的4种新方法,是内隐联想测验(IAT)的继承与发展,都可以用来评定对单一态度对象的联想强度。文章通过实例分别对这... 命中联系作业(GNAT)、外部情感西蒙作业(EAST)、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是测验内隐社会认知的4种新方法,是内隐联想测验(IAT)的继承与发展,都可以用来评定对单一态度对象的联想强度。文章通过实例分别对这4种内隐社会认知测验方法的设计程序、信度以及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并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了评价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联想测验 命中联系作业 外部情感西蒙作业 类内隐联想测验 单靶内隐联想测验
下载PDF
靶功率对溅射沉积CIGS薄膜的结构与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志明 田亚萍 +4 位作者 曹智睿 马二云 张晓静 白力静 蒋百灵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2-26,共5页
采用单靶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玻璃和镀有Mo背电极的Soda-lime玻璃衬底上沉积Cu(In0.7Ga0.3)Se2(CIGS)薄膜。研究了靶功率变化对CIGS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表征薄膜的组织结构,SEM和EDS观察和分析薄膜的表面... 采用单靶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玻璃和镀有Mo背电极的Soda-lime玻璃衬底上沉积Cu(In0.7Ga0.3)Se2(CIGS)薄膜。研究了靶功率变化对CIGS薄膜的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的影响。采用XRD表征薄膜的组织结构,SEM和EDS观察和分析薄膜的表面形貌和成分,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测试薄膜的透过率光谱。结果表明,在不同功率下制备的CIGS薄膜均具有(112)面择优取向。当溅射功率为300W时,CIGS薄膜的表面形貌最平整,结晶最均匀,n(Cu):n(In):n(Ga):n(Se)=30.00:15.01:3.97:51.03组分符合高效吸收层的要求。溅射沉积的CIGS薄膜对可见光的平均透过率低于2%,光学带隙约为1.4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靶磁控溅射 CIGS薄膜 晶体结构 表面形貌 透过率
下载PDF
多靶分子影像学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唐刚华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65-771,共7页
多靶分子影像学是分子影像学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多靶分子影像学技术(多靶分子显像)包括多种显像剂-多靶分子显像、融合分子多靶显像、偶合分子多靶显像、多靶多功能分子显像。对多靶分子显像及其显像模式进行了较详尽阐述,... 多靶分子影像学是分子影像学极其重要的研究领域和发展方向。多靶分子影像学技术(多靶分子显像)包括多种显像剂-多靶分子显像、融合分子多靶显像、偶合分子多靶显像、多靶多功能分子显像。对多靶分子显像及其显像模式进行了较详尽阐述,尤其是对多靶正电子发射断层(PET)显像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靶分子显像 分子显像 分子探针 杂交小分子显像 多模式分子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PET)
下载PDF
平头弹穿透间隙式双层靶的穿甲模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兵 陈小伟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4-30,共7页
平头弹贯穿单层金属靶,随着靶厚的增加和弹速的增高,穿甲模式均可能由剪切冲塞向绝热剪切冲塞转换。因此,对于双层或多层靶的穿甲,其不同层的靶板失效模式可能是不同的。本文中对相关的平头弹穿甲Weldox 700E单层及双层间隙式钢靶的实... 平头弹贯穿单层金属靶,随着靶厚的增加和弹速的增高,穿甲模式均可能由剪切冲塞向绝热剪切冲塞转换。因此,对于双层或多层靶的穿甲,其不同层的靶板失效模式可能是不同的。本文中对相关的平头弹穿甲Weldox 700E单层及双层间隙式钢靶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其穿甲模式。弹速较高时,贯穿第1层靶发生绝热剪切失效,弹速降低,贯穿第2层靶板发生绝热剪切失效或剪切冲塞失效,最终失效模式为绝热剪切和剪切冲塞混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力学 穿甲模式 剪切冲塞 间隙式双层 绝热剪切冲塞
下载PDF
基于ANSYS/LS-DYNA分析平头弹侵彻间隙式双层靶的失效模式 被引量:2
13
作者 刘兵 王红红 邓勇军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11-15,共5页
侵彻问题一直在军用和民防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针对单层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果,而针对间隙式双层靶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分别对平头弹撞击6 mm和12 mm厚的单层靶以及(2×6+24)mm间... 侵彻问题一直在军用和民防领域扮演重要角色。近年来针对单层靶通过数值模拟手段得到了较为满意的成果,而针对间隙式双层靶的研究相对较少。基于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分别对平头弹撞击6 mm和12 mm厚的单层靶以及(2×6+24)mm间隙式双层靶进行数值模拟,采用RechtIpson公式处理剩余-初始速度,得到以上三种结构形式靶板的弹道极限,并与理论预期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数值模拟,证实了平头弹撞击(2×6+24)mm间隙式双层靶最终的破坏模式为剪切冲塞和绝热剪切冲塞混杂失效,这与理论分析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穿甲 间隙式双层 绝热/剪切 LS-DYNA
下载PDF
双通道与单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贾云飞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20年第13期1434-1437,共4页
目的探讨在早期CT引导下经颞部双通道与单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70 mL,随机分为2组:双通... 目的探讨在早期CT引导下经颞部双通道与单通道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8年12月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出血量30~70 mL,随机分为2组:双通道组53例采用早期(出血后7~12 h)CT引导下经颞部双通道双靶点穿刺引流术治疗,单通道组53例采用早期(出血后7~12 h)CT引导下经颞部单通道单靶点穿刺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1 d、2 d、3 d血肿残余量,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NIHSS评分,术后3个月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ADL)。结果双通道组术后1 d、2 d、3 d血肿残余量均明显少于同期单通道组(P均<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单通道组(P均<0.05),术后3个月GOS评分及ADL评分均明显高于单通道组(P均<0.05)。结论早期CT引导下经颞部双通道双靶点穿刺引流术较单通道单靶点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疗效更好,可更快地清除颅内血肿,术后血肿残余量少,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早期 经颞部 双通道双 通道单靶 血肿残余量 预后
下载PDF
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汪洋 郭飞 夏明钰 《山东化工》 CAS 2024年第13期156-160,164,共6页
在过去的70年里,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一直以单胺能假说为基础,近几年人们把目光从单胺类靶点转移到多靶点再摄取抑制剂和非单胺类靶点的药物开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进入临床或已上市的相对较新的抗抑郁药物:盐酸羟哌吡酮、盐酸托鲁地文拉... 在过去的70年里,抑郁症的药物治疗一直以单胺能假说为基础,近几年人们把目光从单胺类靶点转移到多靶点再摄取抑制剂和非单胺类靶点的药物开发。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进入临床或已上市的相对较新的抗抑郁药物:盐酸羟哌吡酮、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赛洛西宾、氯胺酮/S-氯胺酮、右美沙芬-安非他酮和布瑞诺龙/祖拉诺龙的临床前机制研究和临床药效评价,总结近年来抑郁症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希望能对抑郁症药物的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物 血清素受体 胺类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离子型γ-氨基丁酸受体
下载PDF
弥漫内生性脑桥胶质瘤靶向治疗新策略的体外筛选与验证
16
作者 李瑞 韩雨洁 +1 位作者 张蕾 唐玉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987-996,共10页
目的·从表观遗传角度寻找和鉴定弥漫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的单药治疗和组合靶向治疗新策略。方法·以已发表的基于8例DIPG肿瘤组织和6例正常脑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选择用于筛选实验的... 目的·从表观遗传角度寻找和鉴定弥漫内生性脑桥胶质瘤(diffuse intrinsic pontine glioma,DIPG)的单药治疗和组合靶向治疗新策略。方法·以已发表的基于8例DIPG肿瘤组织和6例正常脑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为基础选择用于筛选实验的靶向小分子库。在DIPG原代细胞SU_DIPG13中进行单药筛选并寻找新的能显著抑制DIPG细胞生长的靶向小分子。通过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药物处理后其靶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EdU和Annexin V/碘化丙啶染色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药物处理对DIPG原代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靶向小分子库中的药物分别与溴结构域和外端家族(bromodomain and extra terminal protein,BET)抑制剂JQ1和panobinostat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进行组合筛选,并体外验证对DIPG存在抑制作用的药物组合。结果·选择了包含66个小分子靶向小分子的药物库用于单药和组合筛选。单药筛选鉴定出的YM155能够显著抑制DIPG原代细胞SU_DIPG13和SU_DIPG17的生长,其靶基因BIRC5(baculoviral IAP repeat containing 5;编码survivin)在DIPG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P=0.018)。YM155能抑制BIRC5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YM155既能抑制DIPG原代细胞的增殖又能促进其凋亡。靶向小分子库中的CX4945、ABT-737分别与JQ1、panobinostat联用能在体外协同抑制DIPG细胞活性。结论·通过单药和组合药物筛选鉴定出了DIPG的靶向治疗新策略,为后续体内验证这些DIPG的新靶向治疗策略和挖掘治疗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内生性脑桥胶质瘤 向小分子药筛选 YM155 BIRC5基因 药物组合筛选
下载PDF
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叠加作用”和“毒性分散效应”——由中药体内代谢研究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64
17
作者 徐风 杨东辉 +2 位作者 尚明英 王璇 蔡少青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8-703,共16页
中药药效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血药浓度很低,能发挥药理作用吗;药效物质实际以什么形式(原形、代谢产物或两者兼有)发挥药效。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新概念及"叠加作用"新假说:"中药药效物质... 中药药效物质进入体内后的血药浓度很低,能发挥药理作用吗;药效物质实际以什么形式(原形、代谢产物或两者兼有)发挥药效。针对问题,本文提出中药药效物质的"显效形式"新概念及"叠加作用"新假说:"中药药效物质显效形式的集合或叠加是药效的核心物质基础;各个显效形式的血药浓度的叠加作用是药效作用机制之一"。某中药药效物质各种显效形式的叠加作用是指其众多化学成分或/及代谢产物在同一个靶点上的叠加作用,是其各个化合物的浓度的叠加所产生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是"多成分单靶点的叠加作用",不同于"多成分多靶点的协同作用"。中药体内研究表明,一种化学成分可产生众多代谢产物(多达50种以上);不同化学成分可产生相同代谢产物;代谢产物存在众多类似物、同系物甚至同分异构体(多达10种);有些化学成分之间可相互转化;部分代谢产物具有活性。这些结构极相近的化合物有可能具有相同药理作用靶点,为显效形式和叠加作用概念提供实验依据。建议开展显效形式和叠加作用研究,为中药药效物质本质和作用机制提供新解读,为"中药为何毒副作用小"提供新解释-"毒性分散效应"学说,为中药质量控制提出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效物质 显效形式 叠加作用 毒性分散效应 作用机制 多成分单靶点作用 代谢产物
下载PDF
磁控溅射法制备W-Cu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文革 张剑 +1 位作者 熊斐 邵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45,共4页
采用W70Cu30单靶磁控溅射与纯W、纯Cu双靶磁控共溅两种工艺,在多种基材上制备W-Cu薄膜,分析了薄膜的宏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单靶磁控溅射时,控制靶电压520V,溅射电流0.8~1.2A,Ar气流量25mL/min(标准状态),可在玻璃基体上镀... 采用W70Cu30单靶磁控溅射与纯W、纯Cu双靶磁控共溅两种工艺,在多种基材上制备W-Cu薄膜,分析了薄膜的宏观形貌和组织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单靶磁控溅射时,控制靶电压520V,溅射电流0.8~1.2A,Ar气流量25mL/min(标准状态),可在玻璃基体上镀得W-Cu薄膜,但退火时如温度过高,会使W和Cu两种元素原子偏聚加重;双靶磁控溅射时,控制Ar气流量20mL/min(标准状态),Cu靶电流0.7A,W靶电流1.2A,溅射时间3600s,可在硅基和玻璃基上镀得W-Cu薄膜,但在石墨基体、陶瓷基体及45钢基体上的镀膜效果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Cu薄膜 磁控溅射 单靶
下载PDF
内隐联想测验研究进展述评 被引量:16
19
作者 张珂 张大均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9年第4期15-18,29,共5页
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先后发展出了GO/NO-GO联想任务、外部情感西蒙作... 内隐联想测验作为基于反应时范式的内隐社会认知研究方法,自1998年由Greenwald提出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因其本身具有一定局限性,近10年来,研究者们对这一方法进行了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先后发展出了GO/NO-GO联想任务、外部情感西蒙作业等;近几年又提出了单类内隐联想测验、单靶内隐联想测验和单属性内隐联想测验等,这些方法丰富充实了内隐联想测验,是对Greenwald提出的IAT的继承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联想测验(IAT) GO/NO—GO联想任务(GNAT) 外部情感西蒙作业(EAST) 内隐联想测验(SC—IAT) 单靶内隐联想测验(ST—IAT) 属性内隐联想测验(SA—IAT)
下载PDF
立体定向外科治疗癫痫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2
20
作者 许建平 汪业汉 成良正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1991年第Z1期72-72,共1页
自七○年代起在国内首先开展癲痫和精神病导向手术治疗以来,已行癫痫定向手术治疗66例,现将获得五年以上长期随访的23例介绍如下:其中男19,女4,年龄9~47岁,病程7~11年。手术指征:1.经系统治疗二年以上,对药物治疗有抗药性和无效者;2.... 自七○年代起在国内首先开展癲痫和精神病导向手术治疗以来,已行癫痫定向手术治疗66例,现将获得五年以上长期随访的23例介绍如下:其中男19,女4,年龄9~47岁,病程7~11年。手术指征:1.经系统治疗二年以上,对药物治疗有抗药性和无效者;2.病史超过三年以上,且每月发作4次以上者;3.患者呈进行性发病病程或有精神与神经功能障碍,而又不能行典型癲痫灶切除者;4.在基底神经节或其他脑深部发现有癫痫放电灶者。 23例共进行手术24次。其中采用多靶点治疗14例(一侧杏仁核+双侧扣带回11例、二侧杏仁核1例(二次)、杏仁核+钙化斑病灶1例、Forel—H+杏仁核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 远期疗效 杏仁核 癫痫放电 单靶 脑深部 发病病程 神经功能障碍 扣带回 癫痛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