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实时荧光PCR法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单靶标阳性结果分析
1
作者 张怡青 盖琳 杨丽真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S02期164-168,共5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中出现的单靶标阳性结果,为临床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进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对检出的单靶标阳性结果及双试剂复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中出现的单靶标阳性结果,为临床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在该院进行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对检出的单靶标阳性结果及双试剂复测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进一步追踪出现单靶标阳性结果的样本后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情况。结果使用核酸提取仪加PCR仪及全自动工作站两种检测系统出现单靶标阳性的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采标本中单靶标阳性出现频率显著多于混采标本中单靶标阳性出现频率,单靶标阳性中N基因阳性显著多于ORF1ab基因阳性。ORF1ab基因单靶阳性组Ct值与N基因单靶阳性组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双试剂复检结果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检单靶Ct值按照复检最终结果判定分为阴性和阳性组,两组间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追踪69例经双试剂复查后仍为单靶阳性的样本后续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情况,单采单靶阳性人员下一次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双靶阳性的有41例,其中37例Ct值为35以下;下一次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的有16例,其中11例为之前一个月内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的患者。12例混采单靶阳性标本均为一人阳性混管,单采Ct值中位数ORF1ab基因为33.229,N基因为33.732。结论对新冠核酸检测中遇到的单靶标阳性结果需要谨慎对待,复测后方可报告。实验室应加强对不同试剂,不同检测系统的评估,准备1~2种备用试剂作为可疑结果的补充验证试剂以利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的合理分析,提高对异常检测结果的判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 单靶标阳性
下载PDF
郑州市23例SARS-CoV-2核酸单靶标阳性标本的跟踪检测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牛卫东 许太彬 +4 位作者 孙丽梅 安戈 史军 李羿 赵瑞臻 《检验医学》 CAS 2020年第7期633-636,共4页
目的对郑州市2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单靶标阳性标本进行跟踪检测分析,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患者的鼻拭子或咽拭子,提取SARS-CoV-... 目的对郑州市23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单靶标阳性标本进行跟踪检测分析,为实验室检测提供参考。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采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患者的鼻拭子或咽拭子,提取SARS-CoV-2核酸并采用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对6例开放读码框1ab(ORF1ab)基因单靶标阳性和17例核壳蛋白(N)基因单靶标阳性患者进行重新采样检测。结果首检23例SARS-CoV-2核酸单靶标阳性的标本中有8例疑似病例在随后的重新采样检测中被确认为SARS-CoV-2核酸阳性,重新采样检测阳性率为34.78%。结论 COVID-19同种类型标本2次采样检测中均出现单靶标阳性的检测结果时,应该慎重对待,建议重新采样跟踪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单靶标阳性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快速检测单靶标阳性结果分析
3
作者 李育敏 龚海娜 +5 位作者 付晓歌 曾子郎 郭东月 姚洁仪 李双 张秀明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2年第10期768-770,共3页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快速检测(快检)的单靶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6日在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采用快检试剂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标本... 目的 对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快速检测(快检)的单靶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实验室检测和结果判读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16日在深圳市罗湖医院集团医学检验实验室采用快检试剂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标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要求进行标本采集、送检、保存、检测和结果判读,并采用常规PCR方法进行平行检测。对检出的快检单靶标阳性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常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38例快检单靶标阳性结果中,单靶标N基因阳性有20例,单靶标ORF1ab基因阳性18例;12例为复阳,其中单靶标N阳性10例,单靶标ORF1ab阳性2例;经常规试剂平行检测,有24例为双靶标阳性,14例为单靶标阳性。结论 新冠病毒核酸快检单靶标阳性结果应及时采用灵敏度更高的常规检测试剂进行复检,复核阳性方可报告结果,必要时需重新采样复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快速检测 常规检测 单靶标 靶标
下载PDF
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研究:从关键酶的单靶标抑制剂到多靶标抑制剂 被引量:26
4
作者 刘莹 陈政 +6 位作者 尚尔昌 杨坤 位灯国 周璐 蒋小蕗 贺冲 来鲁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1-241,共11页
炎症引发的疾病是人类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医药市场对抗炎药物的需求量极大。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是产生炎症介质的主要网络,网络中的一些蛋白质已成为抗炎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但这些单靶标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网络的平衡,同时容易引起副... 炎症引发的疾病是人类常见的免疫系统疾病,医药市场对抗炎药物的需求量极大。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是产生炎症介质的主要网络,网络中的一些蛋白质已成为抗炎药物设计的重要靶标,但这些单靶标药物不能很好地控制网络的平衡,同时容易引起副作用。大多数炎症引发的疾病是由多级联炎症代谢共同影响的结果,为了更好地治疗这类由多个药靶参与调控的复杂疾病,发展针对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的多靶标药物具有迫切性。本文综述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的关键靶标(如磷脂酶A2、环氧合酶、5-脂氧合酶和白三烯A4水解酶等)的特异性抑制剂和多靶标抑制剂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四烯酸代谢网络 关键酶 单靶标抑制剂 靶标抑制剂
原文传递
抑郁症治疗非单胺作用靶标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车晓航 叶小磊 陈春林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8期943-949,共7页
过去的几十年来,针对抑郁症治疗的药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临床应用仍以单胺能靶标的药物为主。基于近年来对抑郁症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所涉及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单胺能递质的失调,这使人... 过去的几十年来,针对抑郁症治疗的药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临床应用仍以单胺能靶标的药物为主。基于近年来对抑郁症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作为一种复杂的疾病,所涉及的过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单胺能递质的失调,这使人们得以突破单胺能递质的局限从而探求新的抗抑郁策略。本文将围绕这些新靶标以及相应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并分析相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胺作用靶标 分子机制
下载PDF
核酸检测单靶标阳性者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例
6
作者 陈入溧 冯静 +2 位作者 张琼月 岳春玲 李娟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415-417,共3页
患者甲,女,62岁,退休教师,与患者乙(患者甲的女儿,37岁)及患者丙(患者甲的孙女,2月龄)短期居住于某国,否认在该国接触COVID-19确诊者。2020年11月6日,3人在境外筛查1次SARS-CoV-2核酸及抗体,结果均为阴性,11月8日乘坐飞机回国,入境后至... 患者甲,女,62岁,退休教师,与患者乙(患者甲的女儿,37岁)及患者丙(患者甲的孙女,2月龄)短期居住于某国,否认在该国接触COVID-19确诊者。2020年11月6日,3人在境外筛查1次SARS-CoV-2核酸及抗体,结果均为阴性,11月8日乘坐飞机回国,入境后至定点隔离点(A酒店)隔离观察,为方便照顾婴儿及哺乳期妇女,三人居住于同一房间。11月16日对隔离人员定期检查发现患者乙的SARS-CoV-2核酸检测呈阳性,随后确诊为SARS-CoV-2无状感染者,转入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患者甲SARS-CoV-2核酸及抗体检测均阴性,继续于B酒店隔离,隔离期间再次完善SARS-CoV-2核酸及抗体未见异常,直至12月9日患者甲被检测到SARS-CoV-2特异性IgG抗体阳性、IgM抗体阴性(该结果为郫都区CDC指定检验机构博奥医学检验所报告),SARS-CoV-2核酸检测阴性,遂由负压救护车送至成都市郫都区人民医院隔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单靶标 诊断
原文传递
非单胺靶标抗抑郁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梅德盛 仲伯华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2014-2018,共5页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抗抑郁药绝大多数以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单胺受体为靶标。这些单胺靶标抗抑郁药起效慢、疗效不佳、易复发,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抑郁症的病理学研究表明,一些非单胺受体也参与其中并起重要作用,以非单... 目前临床上所使用的抗抑郁药绝大多数以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单胺受体为靶标。这些单胺靶标抗抑郁药起效慢、疗效不佳、易复发,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抑郁症的病理学研究表明,一些非单胺受体也参与其中并起重要作用,以非单胺受体为靶标的抗抑郁药已成为抗抑郁药研究的热点。非单胺靶标抗抑郁药在体内外实验中有良好的活性,有些已经进入临床研究,临床研究表明其中某些抗抑郁药起效较快。文中综述非单胺靶标抗抑郁药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靶标 抑郁症
下载PDF
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潜在靶标 被引量:6
8
作者 朱冉 张黎明 李云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4-1200,共7页
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现有一线抗抑郁药物绝大多数基于单胺策略研发,普遍存在效率不高、起效缓慢(2~6周)以及导致认知功能损伤、性功能障碍等诸多缺陷。尤其是其临床起效的延迟效应,会大大降低患者... 抑郁症已成为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现有一线抗抑郁药物绝大多数基于单胺策略研发,普遍存在效率不高、起效缓慢(2~6周)以及导致认知功能损伤、性功能障碍等诸多缺陷。尤其是其临床起效的延迟效应,会大大降低患者的临床依从性,从而增加患者自杀及自残风险。因此,开发快速起效、低毒副作用的新一代抗抑郁药物已成为国内外药学家的重点研究方向。近年来,关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靶标的研究取得了可喜进展,抗抑郁药物研究从传统的增加脑内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NE/5-HT)等单胺水平,逐渐深入到调控神经系统适应性和可塑性变化,尤其是发现了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受体、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噁唑丙酸(AMPA)受体、M胆碱受体等在内的一系列基于非单胺递质的潜在的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分子靶标。围绕着这些潜在靶标,本文对广义的快速抗抑郁药物进行总结和分析,综述其靶标价值及作用机制,旨在对新型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抑郁药 快速起效 抑郁症 胺递质 靶标
下载PDF
中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51
9
作者 孙丽雅 邢清和 贺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800-813,共14页
减少出生缺陷是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导致了超过80%的出生缺陷疾病。与出生缺陷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可为临床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的分子靶标。我国的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自20世... 减少出生缺陷是我国"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遗传因素单独或协同作用导致了超过80%的出生缺陷疾病。与出生缺陷相关的遗传学研究可为临床筛查、诊断和治疗提供精准的分子靶标。我国的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随着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以遗传咨询和检测为核心的临床转化工作也在不断深化和完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紧密结合,将为我国孕育"健康孩"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本文首先回顾了我国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历史,继而介绍当前国内外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及相关的临床应用趋势进行展望和讨论,旨在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局性的视角来认知我国的出生缺陷遗传学研究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生缺陷 家系研究 基因组测序 单靶标基因组 遗传咨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