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3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卖官鬻爵的历史反思 被引量:2
1
作者 李世愉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9B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卖官鬻爵 历史反思 卖官现象 财政危机 国家行为 财政收入 组成部分 制度
下载PDF
腐败规范化的历史困局——传统中国卖官现象新论
2
作者 谢红星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7-104,共8页
传统社会的卖官包括制度性卖官和非制度性卖官,制度性卖官是国家根据一定标准公开向吏民出售官级、爵位、荣典、任官资格的行为,非制度性卖官是国家之外的私人或团体在法律规定之外,私下向个人出售官职,以谋取私利的行为,制度性卖官公... 传统社会的卖官包括制度性卖官和非制度性卖官,制度性卖官是国家根据一定标准公开向吏民出售官级、爵位、荣典、任官资格的行为,非制度性卖官是国家之外的私人或团体在法律规定之外,私下向个人出售官职,以谋取私利的行为,制度性卖官公开进行,钱入国库,非制度性卖官私下进行,钱入私门。传统王朝的国家汲取能力存在欠缺,财政收入不能随经济的增长而稳定增加,而开支却无限制膨胀,导致财政危机一再发生,政府不得不动用卖官这一政策工具来筹措经费,制度性卖官的制度化水准不断提高,同时非制度性卖官如影随形,渗入制度性卖官的体系中,冲击制度性卖官的实施,并最终淹没了制度性卖官。制度性卖官的失范及非制度性卖官的泛滥,意味着传统王朝政府将卖官规范化努力的失败。腐败本质上是反制度、反秩序、反规范和不可控的,传统王朝将卖官规范化的尝试和努力,必定陷入非制度性卖官淹没制度性卖官、反规范化趋势压倒规范化努力的历史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卖官 非制度性卖官 隐性腐败 潜规则
下载PDF
腐败规范化的历史困局:中国传统社会卖官现象新论
3
作者 谢红星 《廉政文化研究》 2017年第5期71-79,共9页
中国传统社会的卖官包括制度性卖官和非制度性卖官。制度性卖官公开进行,钱入国库,非制度性卖官私下进行,钱入私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国家汲取能力存在欠缺,财政收入不能随经济的增长而稳定增加,但开支却无限制膨胀,导致财政危机一再... 中国传统社会的卖官包括制度性卖官和非制度性卖官。制度性卖官公开进行,钱入国库,非制度性卖官私下进行,钱入私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国家汲取能力存在欠缺,财政收入不能随经济的增长而稳定增加,但开支却无限制膨胀,导致财政危机一再发生,政府不得不动用卖官这一政策工具来筹措经费。制度性卖官的制度化水准不断得到提高的同时,非制度性卖官如影随形,渗入制度性卖官的体系中,冲击制度性卖官的实施,并最终"淹没"了制度性卖官。制度性卖官的失范及非制度性卖官的泛滥,意味着封建王朝政府将卖官规范化努力的失败。腐败本质上是反制度、反秩序、反规范和不可控的,封建王朝政府将卖官规范化的尝试和努力,必定陷入非制度性卖官"淹没"制度性卖官、反规范化趋势压倒规范化努力的历史困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性卖官 非制度性卖官 隐性腐败 潜规则
下载PDF
宋朝卖官述略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曾瑜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78,共19页
宋朝卖官可分为制度性卖官和官员私下卖官两类。宋朝设置卖官制度,既与它崇尚文官政治有关,更与它解决财政窘急颇多关涉,故进纳授官成了宋朝卖官的主要形式。进纳人按其阶级成份,主要为乡村户中的地主和坊郭户中的富商,但由于宋朝历代... 宋朝卖官可分为制度性卖官和官员私下卖官两类。宋朝设置卖官制度,既与它崇尚文官政治有关,更与它解决财政窘急颇多关涉,故进纳授官成了宋朝卖官的主要形式。进纳人按其阶级成份,主要为乡村户中的地主和坊郭户中的富商,但由于宋朝历代对进纳得官者限制很严,所卖之官主要是虚衔,导致进纳人在官场颇受歧视,不过他们有时倚势横行,实力不可低估。而与进纳制度不同,官员的私下纳赂卖官,出售的则是实职的差遣。举凡大臣、宦官、将帅、人事部门官吏等,均不乏私下卖官自肥者,尤其自宋徽宗以降直至宋亡,私下卖官之风日益炽盛,官场腐败实与私下滥卖官衔有莫大干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官 鬻爵 等级授职制
下载PDF
“买官卖官”背后的选人用人制度漏洞探析——兼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的完善 被引量:3
5
作者 曹桂芝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第6期18-24,共7页
买官卖官被人称为"腐败之母",它不仅直接削弱党的执政能力,而且还严重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一边是中央一直在着手从制度上规范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力图堵住"买官卖官"腐败行为... 买官卖官被人称为"腐败之母",它不仅直接削弱党的执政能力,而且还严重动摇党的执政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一边是中央一直在着手从制度上规范干部的选拔与任用,不断创新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力图堵住"买官卖官"腐败行为的后路;一边却是买官卖官现象越来越猖獗。制度约束不力的主要原因在于,制度上存在自由裁量权过大、主体责任不明、责任追究乏力等漏洞或"软肋",给了买官卖官者以可乘之机。要有效防止买官卖官现象,必须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重点在明确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的主体责任,强化责任追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官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制度缺陷 主体责任
下载PDF
“买官卖官”并非不可治愈 被引量:4
6
作者 任建明 《中国报道》 2010年第3期24-26,共3页
如果说腐败是导致"掌权—腐败—垮台"历史周期率的根本症结,那么,用人腐败就是最快速、最猛烈的摧毁剂。
关键词 治愈 卖官 历史周期率 腐败
下载PDF
买官卖官腐败及其对策研究
7
作者 陈恢忠 朱玲怡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1期75-77,共3页
买官卖官腐败是社会转型时期干部权力角色与经济角色分化、内在张力增加所致,消除的办法是采取措施缓和干部的内在张力,完善人事任免制度,加强监督,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
关键词 卖官 腐败 对策
下载PDF
买官卖官现象的多维视角透视
8
作者 吴世丽 黄红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9-11,共3页
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总体判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将其概括为“一个明显,两个依然”。具体来说,就是反腐倡廉建设在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的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虽然治理腐败的... 对于当前反腐倡廉形势的总体判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将其概括为“一个明显,两个依然”。具体来说,就是反腐倡廉建设在不断取得新的明显成效的同时,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任务依然艰巨。近年来,虽然治理腐败的力度在持续加大,但迄今为止,还很难说腐败的发展趋势已经被彻底遏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官现象 多维视角 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败斗争 胡锦涛总书记 治理腐败 发展趋势 建党
下载PDF
买官者VS卖官者,谁的成本更高
9
作者 李成言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9B期14-15,共2页
买官者得手以后,免不了要通过腐败“回收成本”“,买官卖官”从一种偶然交易逐步演变为标准化交易的市场,最终形成了“卖官腐败链”
关键词 成本 收益 卖官 双方 收入 交易
下载PDF
“一把手”买官卖官难以治理的困局及其破解路径
10
作者 乔德福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8-73,共6页
当前,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把手"拥有绝对的人事权,买官卖官突出,具有方式隐蔽性、时间规律性、手段多样性、资金复杂性、人员团伙性等特点,假借改革、拉票贿选、投资交易、突击、越级、节日等多样类型,呈现范围扩大化... 当前,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一把手"拥有绝对的人事权,买官卖官突出,具有方式隐蔽性、时间规律性、手段多样性、资金复杂性、人员团伙性等特点,假借改革、拉票贿选、投资交易、突击、越级、节日等多样类型,呈现范围扩大化、活动公开化、运行合法化、官场"潜规则"化、买卖市场化、数额规模化、网络体系化等趋势。根源在于"一把手"用人权过大,民主选拔干部机制缺失、权力公开透明不够,吏治法制不健全。因此,根治买官卖官就要改革权力集中体制,推行民主选举制;建立公开透明机制,依法治吏,加强选人用人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官 民主选拔 依法治吏
下载PDF
汉灵帝的荒唐“卖官”花样
11
作者 程念祺 《决策与信息》 2011年第2期71-71,共1页
东汉时宦官专政,宫廷政治之下,皇帝用人,不是所亲,就是所爱。故外戚和宦官在宫廷政治中,是有天然优势的。
关键词 汉灵帝 卖官 荒唐 天然优势 政治 宫廷 用人
下载PDF
买官、卖官:学校也有了
12
作者 张家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7年第2期1-1,共1页
买官卖官本只存在于大学之外,如今听说大学内也有了。 有一种高等教育学理论,认为大学的主要功能是适应社会。现在,我们进一步看到,大学真的很会适应,社会有什么毛病,它都能适应,也都学得不错。社会上搞买官卖官,它也搞了,又... 买官卖官本只存在于大学之外,如今听说大学内也有了。 有一种高等教育学理论,认为大学的主要功能是适应社会。现在,我们进一步看到,大学真的很会适应,社会有什么毛病,它都能适应,也都学得不错。社会上搞买官卖官,它也搞了,又适应了。 也许,适应论者所言只包括适应好的,不适应不好的。然而,谁来告诉大学,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呢?谁来教导大学呢?如果大学真的还在这一点上也少不了他人的教导,那它居然也叫大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官 学校 教育学理论 大学 社会
下载PDF
翼城“卖官案件”判后调查
13
作者 秦俊勇 《小康》 2006年第6期44-46,共3页
"武保安卖官事件"的余音短期之内还难以完全消除,百姓希望官员廉洁,更渴望官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 卖官 案件 经济发展 廉洁
下载PDF
买官卖官:中国最古老的“生意”
14
作者 徐敏 《新西部》 2006年第2期63-63,共1页
《后汉书》上曾有这样的记载。东汉末年,有一名叫孟他的人仕途蹉跎,不胜烦苦。他思前想后背水一战,倾其家财去行贿当时汉灵帝时大权在握并善于刮民脂民膏的大宦官张让。孟他行贿的物品在今天人看来有些可笑——一斛葡萄酒。汉时的一... 《后汉书》上曾有这样的记载。东汉末年,有一名叫孟他的人仕途蹉跎,不胜烦苦。他思前想后背水一战,倾其家财去行贿当时汉灵帝时大权在握并善于刮民脂民膏的大宦官张让。孟他行贿的物品在今天人看来有些可笑——一斛葡萄酒。汉时的一斛为十斗,一斗约合现在的20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也就是今天的20升,装在酒瓶里也就二、三十瓶,两纸箱而已。葡萄美酒在当时算是稀罕之物,此酒为孟他换得了凉州刺史之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意 中国 卖官 《后汉书》 葡萄酒 东汉末年 汉灵帝 州刺史 行贿
下载PDF
非典型意义的“卖官”?
15
作者 张承耀 《英才》 2005年第4期19-19,共1页
最近的一件新鲜事是上海的高官“下海”了。看上去这是比“高官枉法”、“高官豪赌”要“好得多”的消息。但是,仔细想想,其中有许多值得回味的东西。
关键词 典型意义 卖官 “下海”
下载PDF
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一定要走群众路线——对一起买官卖官案的思考
16
作者 曾建民 《福建地震》 1999年第4期46-48,共3页
原福建省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在3年任职期间,共收受135人送的钱财,其中党政班子成员就有八九人,这些干部为了与县委书记拉上关系,联络感情,总是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机会对他行贿。当然,“苍蝇”是不会叮无“缝儿”的蛋,大部分人是为了能... 原福建省政和县委书记丁仰宁在3年任职期间,共收受135人送的钱财,其中党政班子成员就有八九人,这些干部为了与县委书记拉上关系,联络感情,总是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机会对他行贿。当然,“苍蝇”是不会叮无“缝儿”的蛋,大部分人是为了能够得到他的提拔和重用。在选拔任用干部上,丁总是独断专行,一个人说了算。在他任县委书记期间,共研究科级干部9批527人次,其中在研究前由丁个人直接提出选拔、调查人员名单的有6批287人次,另有两批是在他大幅度修改组织部交给他审阅的名单之后,提交县委书记办公会研究的。而处级干部的推荐,也往往是丁一个人定方案并上报。绝大部分送钱给丁的人员都能在丁帮助下得到一个相应的“官位”。丁视人民的权力于不顾,把权力作为自己敛财聚宝的工具,将买官卖官作为他走向百万富翁的捷径,受贿赂款物折合人民币53万余元,被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导干部 选拔任用干部 卖官 考核对象 县委书记 干部工作 群众公认 路线 人民群众 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下载PDF
“卖官”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17
作者 唐重振 《当代经济》 2006年第12X期55-56,共2页
近年来,我国卖官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卖官者卖官或供给官职,除了当官者拥有择官权以及现行的监督与惩罚手段相对滞后以外,还有就是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及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调。因此,在治理卖官现象时要不断强化反腐败的制度创新,推进社会文... 近年来,我国卖官现象比较严重,造成卖官者卖官或供给官职,除了当官者拥有择官权以及现行的监督与惩罚手段相对滞后以外,还有就是巨大的经济收益以及成本与收益的严重失调。因此,在治理卖官现象时要不断强化反腐败的制度创新,推进社会文化意识创新、利益分配制度创新等等,从总体上扩大卖官成本,减少卖官利润,以遏制卖官行为的蔓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卖官行为 经济学分析
下载PDF
我国“买官卖官”的现象与治理
18
作者 傅瀚霄 青松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6年第4期17-19,共3页
近年来,我国“买官卖官”现象严重,造成卖官者卖官或供给官职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有私心的当官者拥有择官权以及现行的监督与惩罚手段相对滞后、乏力。而治理“买官卖官”现象应当强化反腐败的制度创新,如推进社会文化意识创新、干部选拔... 近年来,我国“买官卖官”现象严重,造成卖官者卖官或供给官职的前提条件主要是有私心的当官者拥有择官权以及现行的监督与惩罚手段相对滞后、乏力。而治理“买官卖官”现象应当强化反腐败的制度创新,如推进社会文化意识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创新、利益分配制度创新、监督和惩戒制度创新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买卖官”现象 权力 政府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
下载PDF
决不让买官卖官者占便宜
19
作者 陈光 《人民论坛》 2006年第09B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用人导向 卖官 执政能力建设 干部考核 正确导向 用人标准 不正之风
下载PDF
16~17世纪欧洲各国普遍流行的卖官现象
20
作者 刘佳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8期55-56,共2页
有史学家认为,16~17世纪欧洲普遍流行的出售头衔和官职的行为是近代一些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的投机方法之一。作为税收系统之外的一种收入来源,卖官被贬损为一种财政“权宜之计”。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出售宫职对于交易备方都有利可图... 有史学家认为,16~17世纪欧洲普遍流行的出售头衔和官职的行为是近代一些国家增加财政收入的投机方法之一。作为税收系统之外的一种收入来源,卖官被贬损为一种财政“权宜之计”。在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出售宫职对于交易备方都有利可图。根据近代对公职财物概念的理解,一个宫职的市场价格应当包含卖方的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各国 17世纪 卖官 普遍 财政收入 收入来源 税收系统 市场价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