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书房行走:皇帝的“机要秘书”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乔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3-64,共2页
在清史读物和清宫影视作品中,常能见到“南书房行走”这个有点古怪的官名。南书房,是清代翰林在内廷侍候皇帝读书和做机要工作的地方;“南书房行走”。是在南书房里执勤的翰林的称谓。所谓“行走”。是指本来有官职而被派到其他机构... 在清史读物和清宫影视作品中,常能见到“南书房行走”这个有点古怪的官名。南书房,是清代翰林在内廷侍候皇帝读书和做机要工作的地方;“南书房行走”。是在南书房里执勤的翰林的称谓。所谓“行走”。是指本来有官职而被派到其他机构中办事;那么,南书房行走,就是指原来有翰林一职,而被派到南书房中去执勤。凡入直南书房的翰林。其正式官衔,称为“南书房翰林”。也叫“南书房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书房行走 皇帝 机要秘书
原文传递
入直南书房与王国维政治态度考论
2
作者 彭玉平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5-72,共18页
1923年4月,在升允、罗振玉等遗老的斡旋下,王国维被征召为逊清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一时终止了沪上平静而单一的读书治学生活,被迫走到了政治的中心,并参与到逊清皇室内部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之中。他在罗振玉的精心安排下多次上疏,希望... 1923年4月,在升允、罗振玉等遗老的斡旋下,王国维被征召为逊清皇帝溥仪的南书房行走,一时终止了沪上平静而单一的读书治学生活,被迫走到了政治的中心,并参与到逊清皇室内部的种种矛盾和斗争之中。他在罗振玉的精心安排下多次上疏,希望为皇室争取更好的生存空间,并为可能的复辟奠定基础。但王国维与罗振玉的政治志趣并不完全相同,两人在上疏的内容、时机和方式等方面渐生隔阂,以至于王国维萌生逃离之心,而突然而至的“甲子之变”适成为他回归读书人的一个重要契机。或许是受到父亲王乃誉的影响,他年青时期在海宁老家即关注政治,此后也一直与知交纵论国际国内政治大势。一个本质上的读书人原本用治学的余光环顾中国与世界、当下与未来,而入直南书房则极大地改变了其身份和生活方式。梳理王国维入直南书房的经过以及此后的种种行实,对于深入研究王国维的政治态度、逊清皇室之政治生态及民国政治之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书房行走 王国维 政治态度 罗振玉
原文传递
李鱓绘画的鉴别
3
作者 萧平 《收藏与投资》 2019年第10期28-31,共4页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号甚多,常见者为懊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年不详,约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李鱓二十六岁中举,又被康熙帝取入"南书房行走",并以&qu... 李鱓,字宗扬,号复堂,别号甚多,常见者为懊道人。江苏兴化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卒年不详,约在乾隆二十五年(1760)前后。画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李鱓二十六岁中举,又被康熙帝取入"南书房行走",并以"内廷供奉"身份受教于蒋延锡……他是年轻得志的,然而,他放纵不拘的性格,终于遭致"两革科名一贬官",最后卖画扬州以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兴化 内廷供奉 扬州八怪 李鱓 南书房行走 康熙帝 科名
下载PDF
我和书法
4
作者 景喜猷 《中国书画》 2004年第8期150-153,共4页
在那个讲成分的年代里,由于祖辈是清末朝廷和伪满皇宫里的官儿(高祖景其濬,官翰林侍讲,河南学政;四曾祖景方昶,南书房行走;),父亲"沾了光",家庭成分被定为"伪官吏",背上了"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我们便成了&... 在那个讲成分的年代里,由于祖辈是清末朝廷和伪满皇宫里的官儿(高祖景其濬,官翰林侍讲,河南学政;四曾祖景方昶,南书房行走;),父亲"沾了光",家庭成分被定为"伪官吏",背上了"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我们便成了"历史反革命家属",下放到农村。我是在父亲被批斗的阴影里长大的。在那个讲成分的年代里,由于祖辈是清末朝廷和伪满皇宫里的官儿(高祖景其濬,官翰林侍讲,河南学政;四曾祖景方昶,南书房行走;),父亲"沾了光",家庭成分被定为"伪官吏",背上了"历史反革命"的罪名,我们便成了"历史反革命家属",下放到农村。我是在父亲被批斗的阴影里长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书房行走 翰林侍讲 于王 北碑 国画系 圣教 沈尹默 知者 阴符经 力敌千钧
下载PDF
灯花
5
作者 程婧波 《花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220,共30页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春,浙江德清县旧水门北面要修一座石桥。石桥还未建成,德清县衙里已经备好了石匾。那石匾拿大红的绸布包着,也不知怎么就传出了消息,百姓都说石匾上是东阁大学士文子亲笔。这文濂子是浙江钱塘人,大名梁诗正,雍正四...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春,浙江德清县旧水门北面要修一座石桥。石桥还未建成,德清县衙里已经备好了石匾。那石匾拿大红的绸布包着,也不知怎么就传出了消息,百姓都说石匾上是东阁大学士文子亲笔。这文濂子是浙江钱塘人,大名梁诗正,雍正四年(1726年)中举,乾隆爷继位后便做了皇上身边的南书房行走。梁公深受乾隆赏识,依次做了户、兵、刑、更、工五部的尚书。到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授了东阁大学士。不消说,那是浙江一等一的出息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阁大学士 南书房行走 德清县 钱塘人 梁诗正 中举 石桥
原文传递
甲骨文之父的多面人生
6
作者 冯宝新 《走向世界》 2024年第44期74-77,共4页
一、王懿荣(1845-1900),原名王渠,字正孺,出生于福山县西北保古现社古现村(今古现东村)。清光绪六年(1880)中进士,人选庶吉士,历官翰林院编修、河南乡试主考、翰林院侍读、侍讲、南书房行走、国子监祭酒、京师团练大臣等,国史有传。
关键词 翰林院编修 王懿荣 甲骨文 侍讲 侍读 历官 庶吉士 南书房行走
原文传递
王国维与溥仪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玉平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4-129,160,共17页
王国维关心政治,在与罗振玉等人通信中时时表达自己对当时政局的判断。1923年,因为升允的推荐,王国维受诏入值南书房,与溥仪由此而发生了关系,报称之念与担忧之心构成了王国维对溥仪的主要情感。随着民国政府对逊清朝廷从优待条件、善... 王国维关心政治,在与罗振玉等人通信中时时表达自己对当时政局的判断。1923年,因为升允的推荐,王国维受诏入值南书房,与溥仪由此而发生了关系,报称之念与担忧之心构成了王国维对溥仪的主要情感。随着民国政府对逊清朝廷从优待条件、善后办法到修改条件的不断调整,溥仪的生存空间愈趋逼仄。溥仪及皇室安危始终是王国维情感的出发点,他建议设立皇室博物馆以守住紫禁城的地盘;甲子之变时,王国维随侍左右,稍后又主张溥仪迁居安全之地;他为皇室财产与北京大学考古学会发生激烈的争论;移席清华后时往天津张园问安。凡此皆可见王国维与溥仪,虽然因为一为南书房行走一为逊清皇帝的身份,而不可避免带有政治的色彩,但王国维始终站在政治的边缘,深切关注着溥仪个人的命运。被错置身份的王国维,从本质上来说,始终坚守的还是学者本色,并以此与意图复辟大清的遗老群体形成了鲜明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溥仪 南书房行走 甲子之变 政治
原文传递
王懿荣的四帧《访碑图》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文君 《寻根》 2022年第4期43-49,共7页
王懿荣是晚清金石学者,以发现甲骨文为人熟知。王氏能发现甲骨文,离不开他长期浸淫金石、醉心碑帖的经历。故宫博物院藏有四帧《访碑图》,描述王懿荣在河南、陕西、四川三地访碑的情形,是他痴迷金石的最好见证。金石大家王懿荣王懿荣是... 王懿荣是晚清金石学者,以发现甲骨文为人熟知。王氏能发现甲骨文,离不开他长期浸淫金石、醉心碑帖的经历。故宫博物院藏有四帧《访碑图》,描述王懿荣在河南、陕西、四川三地访碑的情形,是他痴迷金石的最好见证。金石大家王懿荣王懿荣是山东福山(今烟台市福山区)人,字廉生,生于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祖父王兆琛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曾任山西巡抚;父亲王祖源为拔贡出身,官至四川按察使。王懿荣本人是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曾以翰林院编修的身份在南书房行走,后任国子监祭酒。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八国联军侵入京城,王懿荣以身殉国,获谥“文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绪二十六年 翰林院编修 王懿荣 山西巡抚 拔贡 烟台市福山区 南书房行走 光绪六年
原文传递
走进国学
9
作者 范曾 《秘书工作》 2016年第4期77-79,共3页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讲过:"假如世界已经融合,那我就努力把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国学、讲国学?我想,在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走上以精神为中心的进程中,中国的国学将起...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讲过:"假如世界已经融合,那我就努力把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以精神为中心。"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国学、讲国学?我想,在世界从以物质为中心走上以精神为中心的进程中,中国的国学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国学的"源头活水"大家一定都知道宋代大儒朱熹的这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渠那得清如许 汤因比 为有源头活水来 天光云影 方塘 知其不可而为之 沈曾植 考据之学 国学研究 南书房行走
原文传递
《祭酒掌兵》与甲骨学首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嘉鼎 《中国京剧》 1993年第3期18-18,共1页
山东省京剧院晋京演出了新编历史剧《祭酒掌兵》,观后颇多感想。这位“祭酒”叫王懿荣,他不但曾两次掌兵,而且也是一位大学问家,是甲骨文的考古发现者之一。他一生长期在北京为官,庚子变乱中全家殉国于北京灯市口附近的居所。 王懿荣,... 山东省京剧院晋京演出了新编历史剧《祭酒掌兵》,观后颇多感想。这位“祭酒”叫王懿荣,他不但曾两次掌兵,而且也是一位大学问家,是甲骨文的考古发现者之一。他一生长期在北京为官,庚子变乱中全家殉国于北京灯市口附近的居所。 王懿荣,字濂生,号正孺,是山东省福山县人。清道光23年(1844年)生于书香仕宦家庭,光绪五年(1880年)考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士,授翰林,后任南书房行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学 王懿荣 大学问家 光绪五年 侍读 南书房行走 新编历史剧 福山县 铁云藏龟之余 正孺
原文传递
审美教育的启蒙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中杰 《书城》 2020年第9期5-9,共5页
我国现代美学的三位创导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政治观点大不相同:王国维是保皇派,辛亥革命之后,还在清室小朝廷里做南书房行走,长期拖着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不肯剪去;蔡元培和鲁迅则是革命派,他们都是光复会会员,从事推翻清室,建立民... 我国现代美学的三位创导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政治观点大不相同:王国维是保皇派,辛亥革命之后,还在清室小朝廷里做南书房行走,长期拖着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不肯剪去;蔡元培和鲁迅则是革命派,他们都是光复会会员,从事推翻清室,建立民国的活动。但是,在美学思想上这三位却有一个共同点,即打算通过审美教育来开启民智。从这一点上看,他们都是启蒙主义者。当然,在具体做法上,也不尽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派 保皇派 光复会 辛亥革命 蔡元培 现代美学 南书房行走 小朝廷
原文传递
审美教育的启蒙性
12
作者 吴中杰 《教师博览(上旬刊)》 2021年第1期54-57,共4页
我国现代美学的三位创导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政治观点大不相同:王国维是保皇派,辛亥革命之后,还在清室小朝廷里做南书房行走,长期拖着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不肯剪去;蔡元培和鲁迅则是革命派,他们都是光复会会员,从事推翻清室,建立民... 我国现代美学的三位创导者王国维、蔡元培、鲁迅,政治观点大不相同:王国维是保皇派,辛亥革命之后,还在清室小朝廷里做南书房行走,长期拖着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不肯剪去;蔡元培和鲁迅则是革命派,他们都是光复会会员,从事推翻清室,建立民国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派 保皇派 光复会 辛亥革命 蔡元培 现代美学 南书房行走 小朝廷
原文传递
文人多性情
13
作者 余世存 《北方人》 2007年第10期63-63,共1页
叶德辉为大藏书家,他喜欢在珍藏的图书中,夹入一两张春宫画片,其友陈子展问他何故。他说:"避火。"因为"火神原是个小姐。
关键词 春宫画 李敖 火神 再传弟子 叶德辉 陈子 章伯钧 中国文化部 南书房行走 梁思成
原文传递
有个性的辫子
14
作者 张鸣 《中外文摘》 2013年第1期49-49,共1页
清社为屋,换了天地,男人对自己头上的辫子,大起恐慌。一般来说,真正恐慌的往往是平头百姓,一些不乐意剪辫子的农民。任凭革命党下乡怎样宣传,都无法让他们相信应该剪去脑后的辫子。因为回到家里,媳妇都看着不顺眼,激烈的还要跳河。他们... 清社为屋,换了天地,男人对自己头上的辫子,大起恐慌。一般来说,真正恐慌的往往是平头百姓,一些不乐意剪辫子的农民。任凭革命党下乡怎样宣传,都无法让他们相信应该剪去脑后的辫子。因为回到家里,媳妇都看着不顺眼,激烈的还要跳河。他们如果丢了辫子,百分之百都是被革命党强逼着给咔嚓的。城里住的人,相对要开通些,不管是自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党人 他梳理 辜鸿铭 终其一生 不知道 南书房行走 叶德辉 问学 国民革命 文学博士
原文传递
我与“大清皇帝”老师结缘
15
作者 陈鸿祥 《太湖》 2003年第3期32-33,共2页
小引《<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余二十年来所撰“王国维研究系列”之第五本书。此书甫出,瑞士某大学“汉学研究中心”胡女士来访,问:当今国内继“钱钟书热”,又有“陈寅恪热”、“王国维热”,是否“过”了?余答曰:他“热... 小引《<人间词话><人间词>注评》,余二十年来所撰“王国维研究系列”之第五本书。此书甫出,瑞士某大学“汉学研究中心”胡女士来访,问:当今国内继“钱钟书热”,又有“陈寅恪热”、“王国维热”,是否“过”了?余答曰:他“热”固勿论;“土热”则属正常,非过也。因略述余与此“大清皇帝”老师结缘之经过,整理如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词 汉学研究 陈寅恪 南书房行走 《人间词话》 咏史 十年 人文知识分子 他梳理 终其一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