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用地强度分布模式研究
1
作者 王映尹 叶如海 赵子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南京作为国内首批公交都市之一,倡导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城市高效建设,研究其轨道交通站域用地强度空间分布,对我国大中城市轨道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发展较为成熟的5条市区线路98个站点,采用圈... 南京作为国内首批公交都市之一,倡导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城市高效建设,研究其轨道交通站域用地强度空间分布,对我国大中城市轨道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发展较为成熟的5条市区线路98个站点,采用圈层分析与扇区分形结合对站域强度分布形态进行标准化处理,归纳出圈层、扇形、点轴、混合和无规律分布等5种强度分布模式,并分析各模式站点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强度分布模式站点的空间分布与站点区位条件、商业中心体系规划、城市用地强度和站域用地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站域 强度分布模式 分布规律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南京中心城区三生空间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与格局
2
作者 邵大伟 钱佳玲 吴殿鸣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3期88-93,共6页
为有效评测和破解城市核心区人地矛盾突出问题,文章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构建城市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借助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方法,分时段揭示其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演化规律及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多呈现强... 为有效评测和破解城市核心区人地矛盾突出问题,文章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构建城市三生空间分类体系,利用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借助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方法,分时段揭示其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演化规律及时空格局。结果表明:1)三生空间多呈现强作用、中等耦合协调状态,耦合协调程度不断增强,2)空间“两环”格局日渐突出,环明城墙、护城河外围,以及环中心城区边缘逐渐形成三生空间高度耦合协调区域,古城区、大型生态空间是低水平耦合协调和拮抗、低水平耦合的主要区域,3)生活与生态空间的耦合协调水平最高且逐步提升,生产空间与生活、生态空间耦合协调度较低且渐趋下降,4)三生空间由生活-生产功能为中心转型为生活-生态功能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耦合协调 时空格局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日常生活圈视角下的南京中心城区居民生活便利度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韩非 陶德凯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5-12,共8页
新时期,人居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居民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失衡上。文章从日常生活圈的构建出发,以南京中心城区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探讨了既有的指标因子评价法在评价日常生... 新时期,人居环境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居民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需求与公共服务设施供给失衡上。文章从日常生活圈的构建出发,以南京中心城区居民日常生活便利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首先,探讨了既有的指标因子评价法在评价日常生活便利度上的单一性;其次,指出熵值法在测度用地功能混合度上的局限性;最后,尝试构建多维度日常生活便利度评价模型,对南京中心城区现状居民生活便利度进行定量评价。希望文章的研究能为特大城市协调公共资源配置、宜居城市建设及日常生活圈规划提供方法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圈 日常生活便利度评价体系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南京中心城区的轨道站点分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洪涛 蒋伶 《住宅与房地产》 2018年第4X期217-217,共1页
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轨道站点分类方法,文章以南京中心城区(江南片)现状轨道站点为研究对象,按照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功能为导向的站点分类方式,将轨道站点划分为中心型、居住型、枢纽型以及一般型四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为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轨道站点分类方法,文章以南京中心城区(江南片)现状轨道站点为研究对象,按照轨道站点周边用地功能为导向的站点分类方式,将轨道站点划分为中心型、居住型、枢纽型以及一般型四类,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南京中心城区轨道站点进行分类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道站点 南京中心城区 影响特征
下载PDF
总体规划背景下交通方式对南京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许浩 谢凯 陈孟学 《中国名城》 2019年第6期22-27,共6页
城市公园分布的密度、格局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公园可达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至2030年,中心城区公园密度和格局变化较小,但交通条件有较大改善。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不同交通方式下现状年度(2... 城市公园分布的密度、格局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公园可达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至2030年,中心城区公园密度和格局变化较小,但交通条件有较大改善。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范围,分析不同交通方式下现状年度(2017)与南京总体规划目标年度(2030)公园可达性状况。结果表明由于路网不断完善,轨道交通方式下公园的可达性等级提高最显著,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成为提高中心城区公园可达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达性 南京中心城区 城市公园 交通方式
下载PDF
南京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强度分布特征研究
6
作者 马明 蒋伶 《建材与装饰》 2018年第24期111-112,共2页
居住是《雅典宪章》中确定的城市四大功能之首,也是当今和谐社会和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功能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居才能乐业,从城市整体层面研究适宜的居住用地开发强度,也是建设人民满... 居住是《雅典宪章》中确定的城市四大功能之首,也是当今和谐社会和宜居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功能之一。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安居才能乐业,从城市整体层面研究适宜的居住用地开发强度,也是建设人民满意的宜居城市的规划措施之一。我国对居住用地规划的相关研究,目前在居住区规划设计、居住用地布局和居住容积率等方面相对较多,而在宏观层面开展的居住用地整体强度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研究以提高宜居性和土地使用效益等视角,以南京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采用GIS空间数据处理法中的基础数据分级分析法,尝试从平面和三维两个角度研究整体层面的居住用地强度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中心城区 居住用地 强度分布特征
下载PDF
绿地与居住用地建设强度分布相关性研究——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
7
作者 朱悦华 《建材与装饰》 2020年第5期125-126,共2页
以南京市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和绿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偏相关分析的方法研究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绿地和郊野绿地与居住用地建设强度的相关性,并且根据分析结果,探讨不同类型绿地对居住用地建设强度影响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绿地 居住用地 建设强度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POI数据的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空间布局优化研究--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雨璇 夏亮 《建设科技》 2022年第3期93-97,共5页
作为新能源汽车必备的基础设施,便捷高效的充电网络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本文以南京中心城区内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为例,从均衡性、可达性、公平性三个角度,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 作为新能源汽车必备的基础设施,便捷高效的充电网络已成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本文以南京中心城区内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为例,从均衡性、可达性、公平性三个角度,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区位熵分析对其现状布局评价分析,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优化布局的可行性建议,以期为解决公共充电设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公共充电设施 空间布局优化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功能优化策略——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宫聪 吴竑 胡长涓 《新建筑》 2022年第1期49-54,共6页
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活力与生态功能是关乎城市环境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比研究,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功能优化的关键点与方法。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进... 城市中心区的公共空间活力与生态功能是关乎城市环境及社会生活质量的关键问题。文章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绿色基础设施规划的对比研究,提出基于绿色基础设施网络的城市公共空间生态功能优化的关键点与方法。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在识别城市公共空间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对这两类基础设施的公共活力与生态敏感性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与分级,进而对分级后的两者关系进行研究与再评价,最终形成用地功能优化策略,以期对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规划提供可借鉴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公共空间 绿色基础设施 公共活力 生态敏感性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顾及屋顶绿化的城市三维生态网络构建——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一鸣 尹海伟 +1 位作者 孔繁花 苏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9121-9132,共12页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路径。然而,目前城市生态网络研究多关注二维的地面生态空间,而顾及屋顶绿化的三维生态网络构建研究尚不多见。以南京市中心... 屋顶绿化作为一种新型绿色基础设施与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已成为提升城市生态韧性与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生态路径。然而,目前城市生态网络研究多关注二维的地面生态空间,而顾及屋顶绿化的三维生态网络构建研究尚不多见。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基于LiDAR、高分辨率遥感及建筑属性等多源数据,采用多因子叠置与电路理论等方法,构建了顾及屋顶绿化的城市三维生态网络整合分析框架:即采用多因子叠置方法,从建筑高度、屋面坡度、建筑年代、历史文化属性四个方面分析了屋顶绿化建设的适宜性;其次,结合建筑与植被三维结构特征数据,采用电路理论构建了有无屋顶绿化两种情景下的生态网络;最后,通过比较生态廊道数量、长度、平均阻力等指标分析了屋顶绿化对城市三维生态网络结果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46.59%的屋顶适宜进行绿化,表明屋顶绿化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顾及屋顶绿化的生态廊道数量由205条增加到209条,生态网络总长度增加,单位长度阻力值减小,表明屋顶绿化能够显著提高城市生态空间的景观连通性、增加生态廊道密度,为高流动性生物提供重要的栖息地和垫脚石。3)屋顶绿化对城市生态网络优化的作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在城市中心区的优化作用最大,工业区次之,在生态良好片区优化作用较小。研究结果可为实现城市高密度区域地面生态空间与屋顶绿化空间的整合分析与统筹规划提供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屋顶绿化 三维生态网络 LIDAR 电路理论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的南京市中心城区房价空间分布特征及建成环境影响研究
11
作者 陈怡安 葛幼松 《建筑与文化》 2023年第12期98-100,共3页
采用链家网收录的2018年、2020年及2022年的二手房交易价格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法研究南京市中心城区房价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不同建成环境因子对该空间分异的影响... 采用链家网收录的2018年、2020年及2022年的二手房交易价格数据,通过克里金插值法研究南京市中心城区房价空间分布格局,进一步构建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模型,并基于最小二乘法(OLS)进行比较,揭示不同建成环境因子对该空间分异的影响。研究发现,南京市中心城区房价空间分布态势以古都文化核及河西片区为中心高值区域,向四周递减,总体与规划政策的空间引导结构保持一致;开发建设强度和公交可达性对房价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但基于不同区域的建设情况和居民需求差异,影响效果差别较大。应制定精细化的空间发展政策,以响应空间存量发展时代下的住房质量化发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手房交易价格 南京中心城区 大数据 建成环境 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下载PDF
城市总体特色格局建构方法——以南京浦口中心城区概念性城市设计为例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承慧 孙世界 阳建强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3,51,共6页
城市总体特色格局是城市特色营造的空间框架,是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科学理性地进行城市特色营造不可或缺的策略性基础工作。南京浦口中心城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探讨了城市总体特色格局建构的方法,即立足于空间演进研究、资源... 城市总体特色格局是城市特色营造的空间框架,是总体城市设计的研究重点之一,也是科学理性地进行城市特色营造不可或缺的策略性基础工作。南京浦口中心城区概念性城市设计探讨了城市总体特色格局建构的方法,即立足于空间演进研究、资源调查评价、衔接功能定位三方面的基础研究,秉持文化优先、自然优先、整体优先的原则,对特色要素和城市空间结构进行关联整合,最终确定城市特色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总体特色格局 城市设计 南京浦口中心城区
下载PDF
基于实时数据的南京通勤拥堵时空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梓杰 方遥 许雷 《城市建筑》 2023年第9期181-183,共3页
实时数据的发展为分析市民通勤提供了新的数据源。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通过百度地图驾车路线规划采集实时路况数据,对其早高峰通勤拥堵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人口移动规律与交通拥堵程度具有动态一致性;空间上,“一主三副... 实时数据的发展为分析市民通勤提供了新的数据源。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通过百度地图驾车路线规划采集实时路况数据,对其早高峰通勤拥堵时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上,人口移动规律与交通拥堵程度具有动态一致性;空间上,“一主三副”空间结构使交通流呈现向心趋势,跨江通勤使副城拥堵状况最为严重,主城区内交通连接处成为主要堵点。副城产业不配套所导致的职住分离、主城区路网尺度细碎造成的结构限制是造成拥堵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通勤出行 实时数据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南京市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倪志楠 李琼芳 +1 位作者 杜付然 江海涛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2019年第2期57-62,共6页
设计暴雨的确定是城市管网系统排水能力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首先应用暴雨强度公式分别计算历时60 min和120 min的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量,再基于1982-2015年降水资料利用年最大法选取得到年最大降雨序列,并计... 设计暴雨的确定是城市管网系统排水能力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首先应用暴雨强度公式分别计算历时60 min和120 min的不同重现期设计暴雨量,再基于1982-2015年降水资料利用年最大法选取得到年最大降雨序列,并计算综合雨峰系数,最后应用Pilgrim&Cordery雨型和芝加哥雨型推求南京市中心城区历时60 min和120 min的设计暴雨过程,并对峰值大小、雨峰位置、雨峰出现时累计暴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历时60 min和历时120 min设计暴雨的雨峰分别处于整场降雨过程的1/2时间和前1/3时间;两种方法得到的雨峰值大小相当; Pilgrim&Cordery雨型法计算的雨峰出现时累计暴雨量大于芝加哥雨型法;短历时设计暴雨雨型推荐选用芝加哥雨型。研究成果可为南京市中心城区地面积水风险评估与排水管网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历时设计暴雨 Pilgrim&Cordery雨型 芝加哥雨型 雨峰位置 累计暴雨量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