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0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路径选择 被引量:1
1
作者 姚利松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年第15期14-16,共3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发展所面临的新使命、新要求、新形势,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厘清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发展所面临的新使命、新要求、新形势,是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区域一体化的内在逻辑、外在表征与路径选择进行阐释。对照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征与本质要求,结合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现实问题,认为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有着空间毗邻优势下的交通互联互通建设、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产业分工协作发展、文化认同视域下的公共服务共享构建、命运共同体下的生态环境共保联治等4项内在逻辑,并就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外在表征进行解读与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南京都市 内在逻辑 一体化建设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市域快轨线网规划与建设研究
2
作者 曹峰 薄宜勇 《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9期56-59,共4页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出行距离不断增加,建设市域快轨成为各大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首要选择。本文通过市域快轨关键技术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分析南京市域快轨已建线路、在建线路以及规划线路对线网的...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城市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出行距离不断增加,建设市域快轨成为各大城市缓解交通压力的首要选择。本文通过市域快轨关键技术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分析南京市域快轨已建线路、在建线路以及规划线路对线网的作用及存在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对推动南京都市圈市域快轨高质量发展以及其他城市都市圈市域快轨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域快轨 线网规划 南京都市 出行距离 缓解交通 应对策略 大城市 规划线路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分布 及其协同集聚研究
3
作者 汪增洋 周诗露 完福生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24年第3期1-8,16,共9页
基于企业大数据资源,结合空间外部经济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对南京都市圈内两大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南京都市圈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一极、两区、多组团+多点”的独特格局,且生产性... 基于企业大数据资源,结合空间外部经济理论和“中心—外围”理论,对南京都市圈内两大产业的空间分布及协同集聚水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1)南京都市圈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一极、两区、多组团+多点”的独特格局,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强度高于制造业;(2)制造业呈现以南京市为中心向周边县市区扩散的趋势,而生产性服务业则倾向于向各城市的核心城区聚集发展。(3)南京都市圈内中心城区的协同集聚水平低于边缘县区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都市 协同集聚 生产性服务业 制造业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跨界河湖联合河湖长制创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佳栋 王山东 《水利水电快报》 2024年第3期35-41,共7页
为提高跨界河湖治理的效果,以南京都市圈为背景,实地调研了现有的河长制属地负责模式,提出了跨界河湖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同治理和联合执法等联合河湖长制的新工作模式及创新机制。结果表明:在南京都市圈实际应用中,新模式促进了各... 为提高跨界河湖治理的效果,以南京都市圈为背景,实地调研了现有的河长制属地负责模式,提出了跨界河湖联合会商、信息共享、协同治理和联合执法等联合河湖长制的新工作模式及创新机制。结果表明:在南京都市圈实际应用中,新模式促进了各方合作,有效解决了跨界问题。相比传统模式,联合河湖长制治理效率更高;通过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各方能更高效协调行动;协同治理和联合执法机制则确保了措施的一致性和有效执行。研究成果为跨界河湖的长期健康治理提供了有效手段,为其他区域的类似治理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界河湖 联合河湖长制 信息共享 协同治理 联合执法 南京都市
下载PDF
不同空间尺度下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演变分析
5
作者 刘伟 王涵玉 +2 位作者 李欢欣 赵一嘉 许浩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8-187,共10页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格局的主体形态之一。区域生态用地对维护都市圈生态系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开展多尺度景观格局分析有利于把握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和规律。本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基于2000—2020年Landsat影像数据,综合使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都市圈、城市、区县3个尺度下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结果显示:(1)近20年间南京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总体规模呈“急剧下降”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变化具有明显的转入和转出双向特征;水域和草地景观格局趋于破碎化,林地景观优势度提升。(2)城市尺度下各城市区域生态用地规模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与都市圈基本一致,但在景观格局变化上具有差异,其中宣城区域生态用地景观格局逐渐优化,而淮安、马鞍山、芜湖则破碎化程度增加。(3)区县尺度下约半数以上区县的区域生态用地的规模下降且景观破碎化增大,其中盱眙县、郎溪县和广德市加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多尺度分析不仅有助于深入全面了解都市圈区域生态用地格局演变特征,还有利于制定满足不同空间层次且兼顾差异性的生态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生态用地 多尺度分析 景观格局 动态演变 南京都市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青年人住房问题调查研究——建立面向都市圈一体化的住房制度体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吴义东 查远远 张伦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1期79-89,共11页
青年群体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各地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解决好都市圈青年人住房问题,改善青年人居住条件,对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立面向都市圈一体化的住房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新时代青年... 青年群体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各地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解决好都市圈青年人住房问题,改善青年人居住条件,对于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建立面向都市圈一体化的住房制度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明晰新时代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本文利用发放问卷和实地访谈的形式对南京都市圈青年人的住房现状、租购选择、房地产市场预期及未来购房计划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青年人住房市场存在购房偏好强烈、租房市场供给结构失衡、住房金融支持手段少、住房保障水平较低以及住房公积金覆盖率低等问题。为此应当积极引导住房梯度消费,加快推进租购同权,建立规范化住房租赁市场,优化住房保障政策,拓宽住房公积金覆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都市 青年人 住房问题 都市圈一体化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
作者 熊圆圆 李禕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01-110,共10页
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从扩张强度及扩张强度差异指数、聚类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及多元回归模型对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扩张... 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20年5期遥感影像提取的土地利用数据,从扩张强度及扩张强度差异指数、聚类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及多元回归模型对南京都市圈城市群城市用地扩张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基于扩张强度指数分析,2000—2020年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面积持续增加,扩张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2015—2020年城市用地扩张强度最高。基于城市用地扩张强度差异指数分析,南京都市圈高速扩张区域集中在都市圈边缘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北与西南方向,城市用地扩张布局向均衡化发展。基于聚类分析模型分析发现,南京都市圈城镇用地扩张2000—2010年呈随机分布,2010—2015年城镇用地扩张呈高值聚集,2015—2020年用地扩张呈随机分布。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发现,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张集聚度逐渐提高,斑块分布愈发集中化,斑块形状在不断整合扩张中趋向复杂化,城市用地斑块内交通连接度不断提高,南京都市圈城市用地扩张向协同化发展。基于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增长、城市经济发展和交通建设等因素为推动城市用地扩张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用地 用地扩张 驱动因素 南京都市
下载PDF
《苏锡常、南京都市圈高等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研究》推介
8
《职教通讯》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由孙建波、张钦、臧志军所著的《苏锡常、南京都市圈高等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研究》(ISBN:978-7-5672-4673-7)一书近日出版,全书共237千字,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是孙建波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 由孙建波、张钦、臧志军所著的《苏锡常、南京都市圈高等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研究》(ISBN:978-7-5672-4673-7)一书近日出版,全书共237千字,由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著作是孙建波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的成果之一,是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高等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重大攻关)“苏锡常、南京都市圈高等职业教育集群发展研究”;(项目编号:ZDGG04)2022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发展风险防控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1299);江苏省终身教育研究会2021年度重点课题“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1SZJA001)的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研究会 南京都市 博士学位 集群发展 职业教育发展 风险防控 苏锡常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协同发展研究
9
作者 顾巍巍 温李庆 班鸣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3期89-96,共8页
本文基于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以驱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三因素为抓手,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都市圈城市经济总体比较优势;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指标,考量经济联系强度,结合市场潜能指标,分析都市圈城市间经济联系及核心城市经济辐射现状;采... 本文基于统计年鉴相关数据,以驱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三因素为抓手,采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分析都市圈城市经济总体比较优势;采用经济联系强度指标,考量经济联系强度,结合市场潜能指标,分析都市圈城市间经济联系及核心城市经济辐射现状;采用三次产业同构性指标,分析都市圈产业总体分工协作现状。综合以上分析,本研究得出都市圈核心城市南京的比较优势趋弱,核心能级需强化;非核心城市间经济联系较弱,市场潜能需提升;都市圈产业高度同构,协同分工需深入等结论,并从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协同发展角度提出注重创新实力向产业实力转化,强化都市圈核心动能;夯实制度基础,强化壁垒破除,全力构建统一市场;强化共赢意识,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协同分工向高级迭变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都市 高质量协同发展 比较优势 经济联系 产业分工
下载PDF
国土空间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10
作者 徐雪霏 戚云丽 +2 位作者 陈红 张振国 肖新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58-69,共12页
目的:探究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碳排放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所承载的碳排放,寻求合理碳减排途径。方法:采用GIS分析技术、国土空间转移矩阵和碳排放流动模型,探究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碳排放效应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05... 目的:探究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碳排放效应时空演变特征,分析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所承载的碳排放,寻求合理碳减排途径。方法:采用GIS分析技术、国土空间转移矩阵和碳排放流动模型,探究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碳排放效应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05—2020年,南京都市圈各国土空间类型间相互转化面积达3484.79 km^(2),其中农业空间净减少2561.51 km^(2),城镇空间净增加2586.47 km^(2)。研究期内,净碳排放量由7.52634×10^(7)t增长到1.538615×10^(8)t,年均增长率为6.96%;能源消费碳排放量增长3.68595×10^(7)t,工业生产碳排放量增长4.20659×10^(7)t。2005—2010、2010—2015及2015—2020年期间,国土空间类型变化导致的碳流动量分别为-2.26907×10^(7)t、-1.04824×10^(7)t、-8.1115×10^(6)t。结论:2005—2020年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结构变化明显,耕地保护的形势严峻,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2005—2020年净碳排放量呈持续增长趋势,能源消费碳排放和工业生产碳排放为南京都市圈最大碳源。南京、镇江、马鞍山的碳排放量占南京都市圈的57.17%以上,芜湖、扬州的碳排放量涨幅显著,分别增长241.17%和119.55%。碳排放量最小的是宣城市,其次是滁州市,两市碳汇量占研究区总体的62.52%。3个时期内的消极碳流动量远大于积极碳流动量,消极碳流动主要源于农业空间向城镇空间的转化,说明城镇空间的扩张蚕食大量农业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碳排放 碳流动模型 转移矩阵 南京都市
下载PDF
基于LMDI模型的南京都市圈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11
作者 徐雪霏 王楠 +1 位作者 陈红 张振国 《安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1期111-118,共8页
本文基于南京都市圈2005—2020年的LUCC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碳排放核算模型,分析了该区域15年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并采用LMDI模型探究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增加了2586.47 km^(2),耕地减少256... 本文基于南京都市圈2005—2020年的LUCC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动态度模型和碳排放核算模型,分析了该区域15年间的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并采用LMDI模型探究了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5—2020年,研究区建设用地增加了2586.47 km^(2),耕地减少2561.51 km^(2),林地、草地减少225.20 km^(2),其中建设用地增加以及耕地、林地、草地减少是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形式。同时净碳排放量从4191.51万吨增长到7867.26万吨,增长率达87.96%,建设用地增加是造成碳排放增长的最主要原因。南京、镇江、马鞍山的碳排放量占总量的61.77%,芜湖和扬州分别增长254.93%和36.46%,而且长江沿岸城市较高,碳排放量最小的是滁州,其次是宣城,两市林地面积占研究区总林地面积的74.60%。此外,土地利用碳排放强度、土地利用构成、经济水平和人口规模因素的贡献率平均为1.10、1.12、1.82和1.03,对碳排放起促进作用,而土地利用强度贡献率平均为0.55,是唯一持续起抑制作用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 LMDI模型 南京都市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金融一体化水平测度研究
12
作者 李云飞 《现代营销(下)》 2024年第7期16-19,共4页
南京都市圈是国家发改委首个批复的跨省都市圈,其金融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更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都市圈主要八个地级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无条件和有条件的两种F-H模型和差分... 南京都市圈是国家发改委首个批复的跨省都市圈,其金融一体化发展不仅有利于南京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更对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南京都市圈主要八个地级市2013—2022年的面板数据,运用无条件和有条件的两种F-H模型和差分GMM方法,来测度南京都市圈金融一体化发展水平。实证研究发现,南京都市圈金融一体化水平较高,但地方政府干预和经济周期波动会对南京都市圈金融一体化发展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南京都市圈内各城市应当加强区域金融合作,减少行政壁垒,共同推动南京都市圈金融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都市 金融一体化 F-H模型 GMM方法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探索与实践
13
作者 王健 《城市轨道交通》 2024年第7期18-20,共3页
南京地铁城轨发展,践行绿智先行,以人为本,互联互通的发展理念,本文从南京都市圈发展背景、示范工程建设概况、示范工程探索与实践三部分阐释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探索与实践,旨在通过绿智融合,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向智慧化、绿... 南京地铁城轨发展,践行绿智先行,以人为本,互联互通的发展理念,本文从南京都市圈发展背景、示范工程建设概况、示范工程探索与实践三部分阐释南京都市圈智慧市域快轨示范工程探索与实践,旨在通过绿智融合,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向智慧化、绿色化、融合化的更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市域快轨 南京都市 探索与实践 南京地铁 示范工程 智慧化 互联互通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交通与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齐慧峰 朱健 《山东建筑大学学报》 2023年第6期62-69,共8页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重要的跨省协作都市圈,研究其区县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可为区域交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基于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建构了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南京都市圈交通优势... 南京都市圈是我国重要的跨省协作都市圈,研究其区县交通与经济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可为区域交通和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提供理论支撑。文章基于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关系,建构了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南京都市圈交通优势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阐明了不同区县单元的特征类型及发展差异。结果表明:南京都市圈交通优势度差异较大,存在明显的极化效应,其极差为0.94,形成了由高至低扩散的沿江交通优势带;经济发展水平呈金字塔形结构,其中约60%的区县低于区域均值,呈“多核”圈层结构;其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整体良好,但协调度偏低,88.3%的评价单元耦合度>0.90,相互作用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优势度 经济发展 耦合协调关系 南京都市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公共阅读服务模式建设研究
15
作者 张恺 徐昊丰 《图书馆界》 2023年第3期86-91,共6页
南京都市圈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规划的都市圈,其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和文化中心。以公众视角对南京都市圈内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情况进行调研,探索南京都市圈公共阅读服务模式建设的可行性,尝试... 南京都市圈是中国第一个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规划的都市圈,其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和文化中心。以公众视角对南京都市圈内公共图书馆提供的阅读服务情况进行调研,探索南京都市圈公共阅读服务模式建设的可行性,尝试构建服务框架,并结合目前应用实例进行新服务图景展望,旨在推进南京都市圈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都市 阅读服务 公共图书馆
下载PDF
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一体化的现实功能、创新探索与实现路径——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16
作者 任克强 卢义桦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81,共10页
南京都市圈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都市圈,如何推动行政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一体化是都市圈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推进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一体化,对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公共事务治理、实现社会互融共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 南京都市圈作为全国首个跨省域都市圈,如何推动行政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一体化是都市圈建设的一项重要议题。推进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一体化,对于落实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公共事务治理、实现社会互融共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南京都市圈“浦口-和县”社会治理一体化的案例分析,认为其在党建引领治理合作、搭建技术平台、健全完善运行机制等方面形成了较好的实践经验,主要是因“浦口-和县”在治理基础上拥有相同的历史文化,在治理需求上面临共同的社会问题,在治理机制上遵循多重的运作逻辑。通过上述分析,认为应采用系统化思维方式,立足长三角一体化及南京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从规划制定、队伍建设、数据治理、平台搭建、主体参与、文化认同等6个层面协同推进行政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一体化,提出应制定跨界协调规划、组建专业人才队伍、持续加强数据治理、搭建治理实体机构、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增强跨域文化交流,最终实现“纵向联动无断层、横向协同无缝隙”的社会治理一体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一体化 毗邻地区 南京都市 现实功能 实现路径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南京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许晓冬 乔丹 《乡村科技》 2023年第24期58-64,共7页
将城乡融合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相结合,从4个维度选取12个基础指标,对2011—2020年南京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①南京都市圈内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②在南京都市圈内,江苏区各城市的城... 将城乡融合发展与区域协调发展目标相结合,从4个维度选取12个基础指标,对2011—2020年南京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显示:①南京都市圈内各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②在南京都市圈内,江苏区各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安徽区,但安徽区各城市的城乡融合发展速度较快,这就促进了研究区整体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凸显了都市圈溢出效应的带动作用;③南京都市圈城乡融合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乡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城乡文化教育娱乐支出比、城乡恩格尔系数比、环境和设施投入比,这些影响因素对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提升产生了积极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发展 耦合协调度 地理探测器 南京都市
下载PDF
基于熵权—模糊物元模型的南京都市圈绿色物流水平评价
18
作者 荀守奎 张晋怡 《物流研究》 2023年第6期8-16,共9页
依据2013-2021年相关数据,从基础设施投入、经济与发展、环境与能源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模糊物元模型从时间、空间维度评价南京都市圈绿色物流水平。结果表明:总体上,南京都市圈绿色物流水平前期略有降低,中期大幅上升,后期... 依据2013-2021年相关数据,从基础设施投入、经济与发展、环境与能源3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通过熵权—模糊物元模型从时间、空间维度评价南京都市圈绿色物流水平。结果表明:总体上,南京都市圈绿色物流水平前期略有降低,中期大幅上升,后期明显下降;分城市看,统计区间内南京、芜湖历年基本稳居第一、第二名,镇江和马鞍山历年处于后两位,滁州、宣城、淮安及扬州历年在第三至第六名间波动。对此,从加强基础建设、优化货运结构、加强科技创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协同合作等方面提出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都市 绿色物流 熵值法 模糊物元法
下载PDF
元治理视角下南京都市圈体育协同治理研究
19
作者 姚利松 《湖北体育科技》 2023年第10期891-895,921,共6页
通过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都市圈建设背景下的体育协同治理进行研究。体育管理向体育治理跃迁是社会发展与体育实践的必然,元治理是政府对体育治理更高维度的调控与校准,是形成体育治理体系闭环机制的应... 通过文献资料梳理、实地调研、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都市圈建设背景下的体育协同治理进行研究。体育管理向体育治理跃迁是社会发展与体育实践的必然,元治理是政府对体育治理更高维度的调控与校准,是形成体育治理体系闭环机制的应有部分;南京都市圈体育协同治理体系包含跨区域协同治理与多元主体协同治理2个维度,且在不同区域协同发展形势中,其跨区域协同治理机制存在着差异。在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体系中,政府主体起着主导作用,且主要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市场主体与社会主体的职能定位;市场主体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实现对体育各类资源配置;社会主体则主要以实现共建共享共治为目标。研究证实了南京都市圈一体化有助于实现体育协同治理,同时都市圈内的行政壁垒如不能很好消除,将会导致社会主体、市场主体功能的失效,进而诱发多元主体体育治理体系的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治理 南京都市 体育协同治理
下载PDF
南京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6
20
作者 朱俊俊 高周冰 +2 位作者 王君櫹 廖凯华 吕立刚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83-394,共12页
[目的]全面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可以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并对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区,在评估2000-2020年的产水、粮食供给、土壤保持和... [目的]全面理解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格局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可以丰富生态系统服务及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理论,并对区域生态环境管理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以南京都市圈为研究区,在评估2000-2020年的产水、粮食供给、土壤保持和碳固持等4种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上,分析各类型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在地类和区域上的差异;通过识别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及其热点服务类型,评估不同区域服务供给能力;进而采用相关系数和差异比较等方法探究南京都市圈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与动态的权衡/协同关系。[结果]2000年、2010年、2020年,南京都市圈的产水量、粮食产量、土壤保持量及碳固持量的三年平均值分别为522.12 mm, 4.20 t/hm^(2),42.61 t/hm^(2),44.57 t/hm^(2),除碳固持服务逐年下降,其他服务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自然环境的作用,产水、土壤保持和碳固持服务呈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粮食供给服务则呈南低北高的空间格局。由北向南依次形成了以粮食供给服务为主的1重服务热点区、以产水和粮食供给服务为主的2重服务热点区以及以产水、土壤保持和碳固持服务为主的3重服务热点区。采用静态和动态两种方法得到的权衡/协同结果有所不同。[结论]在编制南京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和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工作中应该重点考虑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及其相互关系,降低不同服务之间的权衡程度,以达到生态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InVEST模型 权衡/协同关系 时空变化 南京都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