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青奥中心超高层塔楼结构设计研究综述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文珽 任庆英 +7 位作者 赵庆宇 杨松霖 李森 张晓宇 张良平 董贺勋 茅卫兵 赵苏北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8,共8页
南京青奥中心双塔地下均为3层,地上分别为58层(高255m)和68层(高314.5m),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密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取消了加强层,并采取地下结构全逆作法施工,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全逆做法施工案例之... 南京青奥中心双塔地下均为3层,地上分别为58层(高255m)和68层(高314.5m),采用了矩形钢管混凝土"密柱"框架-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取消了加强层,并采取地下结构全逆作法施工,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超高层建筑全逆做法施工案例之一。通过与建筑师的密切配合以及对项目的深入理解,结构设计师提出了符合多重目标的结构方案,保证了工期目标的实现。从建筑方案的演化过程、结构选型、抗震分析、基础设计、施工逆作设计以及施工模拟分析等多个方面介绍了该项目的设计特点、技术难点以及相应的解决措施,获得了良好的综合技术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青奥中心 逆作法施工 密柱框架-核 高强混凝土扩顶灌注桩 一柱一桩 施工模拟
原文传递
南京青奥中心会议中心结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雄迪 张付奎 +1 位作者 杨鸿 任庆英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20,共6页
南京青奥中心会议中心地下2层,地上6层,由于其功能多样性,建筑空间布置、流线设计十分复杂,经比选最终采用钢框架-中心支撑束筒结构体系。着重介绍了该工程结构体系的选择过程、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基于性能的抗震计算原则及方法、整... 南京青奥中心会议中心地下2层,地上6层,由于其功能多样性,建筑空间布置、流线设计十分复杂,经比选最终采用钢框架-中心支撑束筒结构体系。着重介绍了该工程结构体系的选择过程、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基于性能的抗震计算原则及方法、整体计算结果、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在大量分析计算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超限设计措施,使得结构能够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性能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青奥中心 超限复杂高层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钢框架-支撑束筒
原文传递
南京青奥中心超高层酒店塔楼结构弹性分析
3
作者 李森 任庆英 +2 位作者 刘文珽 杨松霖 董贺勋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1-25,共5页
南京青奥中心超高层酒店塔楼结构高度224m,为B级高度超限高层,采用了密柱框架-核心筒体系。外围框架柱从17层开始设计为斜柱,底部剪力墙中配置了型钢。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结构体系,并对弹性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构整体及构件设计采用... 南京青奥中心超高层酒店塔楼结构高度224m,为B级高度超限高层,采用了密柱框架-核心筒体系。外围框架柱从17层开始设计为斜柱,底部剪力墙中配置了型钢。简要介绍了该工程的结构体系,并对弹性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构整体及构件设计采用性能化设计,主要抗侧力构件满足中震不屈服,并对结构关键构件进行了对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青奥中心 超高层结构 弹性分析 斜柱 转换桁架
原文传递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设计者扎哈·哈迪德:她来自未来
4
作者 亓昕 《国际人才交流》 2020年第1期21-23,共3页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这个新晋“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建筑,其设计者是被称为“建筑界女魔头”的扎哈·哈迪德。中国是扎哈的福地,因为这里是她实现作品最多的地方:广州大剧院、北京望京SOHO、南京青奥中心、... 2019年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这个新晋“新世界七大奇迹”的建筑,其设计者是被称为“建筑界女魔头”的扎哈·哈迪德。中国是扎哈的福地,因为这里是她实现作品最多的地方:广州大剧院、北京望京SOHO、南京青奥中心、香港理工大学建筑楼……这些巨大的明星建筑,在标识着城市气质的同时,也应和了扎哈一生都在求索的存在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扎哈·哈迪德 南京青奥中心 世界七大奇迹 香港理工大学 城市气质 女魔头 设计者
下载PDF
“密柱”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刘文珽 任庆英 赵庆宇 《建筑结构》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14,共6页
为考察外围框架柱间距大于4m、小于8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性能,对结构高度300m、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框架柱间距4~8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算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柱间距4~6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框架虽未构成刚度可观的框筒... 为考察外围框架柱间距大于4m、小于8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性能,对结构高度300m、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框架柱间距4~8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算例进行研究。分析表明,柱间距4~6m的框架-核心筒结构的周边框架虽未构成刚度可观的框筒,但抗侧刚度不容忽视,若设计得当,这类高度的框架-核心筒结构完全不必设置加强层。借助一工程实例介绍了这类结构体系的实际应用情况,南京青奥中心双塔楼中的塔2楼建筑高度314.50m,采用外围框架柱间距6m的"密柱"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设计中取消了加强层的设置,从而避免结构刚度的竖向突变,提高了结构的抗震性能,降低了施工复杂度,较大地节省工期,满足了业主对工程进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青奥中心 筒体结构 “密柱”型框架-核筒结构 高层建筑结构 加强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