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两半球大气的相互作用和季风的本质 被引量:107
1
作者 曾庆存 李建平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33-448,共16页
理性分析和利用NCEP/NCAR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越赤道气流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首先是由于赤道面与黄道面有交角而使太阳辐射有年变化所致,行星热对流环流是热带季风的“第一推动力”,而地表面特性差异(海陆热力特... 理性分析和利用NCEP/NCAR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大气环流的季节变化和越赤道气流即两半球的相互作用首先是由于赤道面与黄道面有交角而使太阳辐射有年变化所致,行星热对流环流是热带季风的“第一推动力”,而地表面特性差异(海陆热力特性差异以及地形高度等)所导致的准定常行星波为“第二推动力”。如以推动大气质量跨纬圈传输的效力来看,平均来说二推动力的功效之比为2:1。第二推动力在亚澳季风区与第一推动力合拍,使热带季风在亚澳区内最明显,而各经圈环流圈的上下及南北关联及与中高纬准定常行星波的配置则使全球范围内从低纬到高纬、从低空到高空有地域性的明显季节变化区,从而构成三度空间的全球季风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两半球 大气 相互作用 季风 大气环境
下载PDF
东亚强寒潮——冷涌越过赤道并引发南半球热带气旋和强降水的个例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赵思雄 曾庆存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7-525,共19页
作者对2005年1月初北半球一次强冷空气爆发、越过赤道并影响南半球天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次冷空气活动引发了东亚的寒潮和大风降温;跨越赤道,在那里形成强烈扰动和强对流天气;并进入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夏季风槽中激发了强的对流活动,... 作者对2005年1月初北半球一次强冷空气爆发、越过赤道并影响南半球天气作了较深入的分析。此次冷空气活动引发了东亚的寒潮和大风降温;跨越赤道,在那里形成强烈扰动和强对流天气;并进入南半球,在澳大利亚夏季风槽中激发了强的对流活动,使季风低压发展增强,达到了热带气旋的强度;该热带低压又正好处于南半球中高纬西风槽前,沿槽前西北气流向南深入内陆,在澳大利亚的西澳、北澳和昆士兰等州引发了强降水,进一步确认了我国学者李宪之早在上世纪30年代提出的冬半球强冷空气爆发可以越过赤道并激发夏半球对流活动与热带气旋这一精辟的观点。此外,还揭示出冷空气活动使Hadley环流增强,利于冬季风维持。最后提出了伴有强烈扰动的冬季风环流系统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寒潮-冷涌 越赤道气流 南北两半球相互作用 热带气旋 强降雨
下载PDF
一套珍贵的《万国大地全图》
3
作者 王海航 《河北学刊》 1984年第3期74-74,共1页
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现藏有一套八轴的《万国大地全图》,每轴均盖有“冀南区三地委会图书整理组”椭圆形印章。这原是华北地区冀南三地委会在土地改革时期收存的。 这套“万国大地全图”,每轴高132厘米、阔28厘米,为八条掛屏式装裱,把... 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现藏有一套八轴的《万国大地全图》,每轴均盖有“冀南区三地委会图书整理组”椭圆形印章。这原是华北地区冀南三地委会在土地改革时期收存的。 这套“万国大地全图”,每轴高132厘米、阔28厘米,为八条掛屏式装裱,把地球以赤道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半球,恰好一半球占四轴。在全图布局上,图居中间,空余部分填写文字说明,说明中除序、跋的叙述外,其余都是图中国名和地名的解说,共计7519字。此图虽冠名为图,实为图文并俱的古地理册。 从图中陈述的文字情况看,此图的绘制和国名地名的考证工作是河北沧州的叶子佩,全图重绘制版是江阴德只六严和张元灏。他们从汤景家祖传的康熙时南怀仁绘制的《坤舆全图》中订正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图 南北两半球 正补 地图 南怀仁 坤舆全图 冀南 赤道 轴高 界划
下载PDF
长城为何而建
4
作者 李江 《飞碟探索》 1999年第3期6-7,共2页
长城之长,一望无际,它是地球上惟一的一个能从太空观察到的建筑物。关于它的确切长度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是4000千米,更多的人则认为5000千米都不止。城墙最宽处可容10个步兵或5个骑兵并排通过。一些民间传说中把长城说... 长城之长,一望无际,它是地球上惟一的一个能从太空观察到的建筑物。关于它的确切长度一直有争议,有人认为是4000千米,更多的人则认为5000千米都不止。城墙最宽处可容10个步兵或5个骑兵并排通过。一些民间传说中把长城说成是“串联祖国河山的龙脉”,而另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城 金字塔 南北两半球 电磁波 麦克斯韦方程式 中国古代文献 电磁相互作用 宇宙空间 黄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