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论词“南北宋之争”推阐
1
作者 彭志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4-76,共13页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 “南北宋之争”是古代词学批评中颇为重要的命题,清人接踵阐述对该话题的看法,或者推崇北宋词,或者尊尚南宋词,或者抱持兼容并取态度。清初,“南北宋之争”话题蔚然兴起,宋徵璧、朱彝尊、宋荦等人的观点尤具卓识。清中叶,“南北宋之争”呈炽盛情势,吴衡照、王昶、蒋方增等人不断推进相关思考。清末,“南北宋之争”趋于分流与落定,陈廷焯、姚椿、谢章铤等人贡献尤多。在清代众人的不断努力下,“南北宋之争”的边界、外延等方面都逐渐得以确立,推动了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对古典词论的拓展深化亦裨益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 词论 南北宋之争 词学史
下载PDF
南北宋婉约词不同的表现形态及其成因 被引量:3
2
作者 陈忻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45,共5页
本文从尚实与尚虚、言情的率真与意趣的骚雅两个方面对南北宋婉约词不同的表现形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笔者认为宋代婉约词的基本发展趋势是由外放而趋内敛,由追求抒情上的淋漓尽致而变为崇尚思深味厚、曲折幽深的境界。
关键词 南北宋 婉约词 表现形态 成因
下载PDF
南北宋社会变动与山水画风格之演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华瑞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5-72,共8页
南宋中后期山水画出现供游赏的景象和表现歌舞湖山、尽情享受的思想,不能完全指向南宋统治者偏安不思振作。这种情景在北宋后期业已出现,是北宋后期至南宋社会变动的反映,也是以权臣为代表的官僚大地主集团的生活写照。南宋中后期,这种... 南宋中后期山水画出现供游赏的景象和表现歌舞湖山、尽情享受的思想,不能完全指向南宋统治者偏安不思振作。这种情景在北宋后期业已出现,是北宋后期至南宋社会变动的反映,也是以权臣为代表的官僚大地主集团的生活写照。南宋中后期,这种生活更趋细腻和精致。山水画是所谓"君子"喜好,即专属士大夫所钟爱,园林别业又是士大夫们的生活场所。士大夫们不仅希望将"君子"喜好山水尽置于园景中,而且希望通过绘画将第一自然的原生状态的山水,转变为第二自然的审美状态的山水。由此山水画的意境与园林别业的意境被绾结在一起。兼工山水画的士大夫,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是其园林别业的"记忆"或"写意"。画院画工虽然一般多是没有文化的伎艺人,但能留其名的山水画家则多出自士大夫阶层,他们与官僚士大夫过从甚密,他们笔下的山水画,或是园林别业的"写实",或从园林别墅的四至景色得到灵感乃至创作出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画。南宋官僚士大夫的园林别业因人工迭山凿池而形成诸多特色,对山水画风格的演变亦有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宋 山水画 社会变动 风格 园林别业
下载PDF
清以降词学批评对南北宋之宗的消解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建次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93-198,共6页
清以降词学批评对南北宋之宗的消解,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清代前期为导引与凸显,清代中期为承衍与拓展,清代后期为充实与深化,民国以降为完善与张扬。清以降词学批评对偏尚南北宋之论予以了不遗余力的消解,将兼融并取南北宋词的主张不断... 清以降词学批评对南北宋之宗的消解,大致划分为四个时期:清代前期为导引与凸显,清代中期为承衍与拓展,清代后期为充实与深化,民国以降为完善与张扬。清以降词学批评对偏尚南北宋之论予以了不遗余力的消解,将兼融并取南北宋词的主张不断展衍与张扬开来,从一个视点有力地提升了词学批评的层次与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以降词学 南北宋之宗 消解批评 发展历程 论说特征
下载PDF
晚清及民国词学家的南北宋之论 被引量:1
5
作者 孙克强 《汉语言文学研究》 2010年第1期27-34,共8页
从晚清至民国时期,词坛上又掀起一场关于南北宋词孰优孰劣的辩论。晚清四大家及其弟子将研习的中心聚焦在吴文英身上,给人造成尊南宋的印象;王国维明确提出尚北宋以前,黜斥南宋,赢得了不少追随者;更多的民国词学家借鉴西学的理论方法,... 从晚清至民国时期,词坛上又掀起一场关于南北宋词孰优孰劣的辩论。晚清四大家及其弟子将研习的中心聚焦在吴文英身上,给人造成尊南宋的印象;王国维明确提出尚北宋以前,黜斥南宋,赢得了不少追随者;更多的民国词学家借鉴西学的理论方法,对南北宋词进行了多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总体态度持正公允。这一时期的南北宋词之论,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对当代词史影响甚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 民国时期 词学 南北宋
下载PDF
中国古典词学南北宋之宗的承传
6
作者 胡建次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95-199,共5页
我国古典词学南北宋之宗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偏重以北宋词为宗之论的承传,二是偏重以南宋词为宗之论的承传,三是主张兼融并取南北宋词之论的承传。上述三条线索,从不同维面展开了元代以后词的基本审美取向,共同构建出元代... 我国古典词学南北宋之宗的承传,主要体现在三条线索中:一是偏重以北宋词为宗之论的承传,二是偏重以南宋词为宗之论的承传,三是主张兼融并取南北宋词之论的承传。上述三条线索,从不同维面展开了元代以后词的基本审美取向,共同构建出元代以后词的基本创作路径与艺术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典词学 南北宋之宗 承传线索
下载PDF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
7
作者 胡建次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0,共4页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以北宋词为宗尚之论,二是主张兼融并取南北宋词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将传... 民国以降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主要体现在两个维面:一是偏重以北宋词为宗尚之论,二是主张兼融并取南北宋词之论。此两方面线索,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对立的交集与建构关系,从主体上继续展开了古典词学批评视域中的南北宋之论,将传统词学中南北宋之宗的历史意义与批评拘限更为明确与充分地彰显了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以降 南北宋之论 偏宗北宋 兼融并取 线索承衍
下载PDF
试论南北宋笔记的不同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辉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68-73,共6页
在我国丰富的古籍宝库中,笔记,尤其是宋代笔记,是一块晶莹的美玉。研究我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和民俗学等,都非用宋笔记不可。但是近百年来,对宋笔记本身的研究却不够。笔者不揣浅陋,试... 在我国丰富的古籍宝库中,笔记,尤其是宋代笔记,是一块晶莹的美玉。研究我国古代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哲学、自然科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和民俗学等,都非用宋笔记不可。但是近百年来,对宋笔记本身的研究却不够。笔者不揣浅陋,试图吸收国外社会科学中数学统计的方法,从现存的宋笔记入手,对南北宋笔记作一粗略的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宋 民俗学 历史学 对比研究 古代文学 语言学 政治学 经济学 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下载PDF
浅论南北宋之交诗歌创作的整体过渡现象
9
作者 郝天培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2期67-69,共3页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佑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人兴起,...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佑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人兴起,其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诗坛上一个相对寂寞的阶段。在这一过渡时期内诸多中小作家在诗歌创作上承继苏黄遗韵,而又不断创新,开启中兴风骚,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并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呈现了一种整体过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宋之交 苏黄遗韵 中兴风骚 整体 过渡
下载PDF
浅论南北宋之交诗歌创作的整体过渡现象
10
作者 郝天培 《广东培正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49-52,共4页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祜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祜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 在宋代诗歌史上,先后出现了两个高峰,一是以苏黄为中心的北宋元祜诗坛,一个是以陆杨范尤为代表的南宋中兴诗坛。随着宋哲宗的亲政,新党重新把持朝政,以及其间诸多大家、名家的相继过世,元祜诗坛的辉煌时代一去不返。至南宋中兴诗人兴起,其间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出现了诗坛的一个相对寂寞的阶段。在这一过渡时期内诸多中小作家在诗歌创作上承继苏黄遗韵,而又不断创新,开启中兴风骚,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并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呈现了一种整体过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宋之交 诗歌创作 整体 过渡 苏黄遗韵 中兴风骚
下载PDF
旷达与怨怒──论南北宋政治斗争对文人心态及创作的影响
11
作者 陈忻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4期84-89,共6页
旷达与怨怒──论南北宋政治斗争对文人心态及创作的影响陈忻就整个宋代看,一方面“重文轻武”的政治模式给文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参政入佳的机会,而积贫积弱的现状,外族的威胁侵凌,更使这些以“兼济”为心的文人士大夫无法坐视,他们... 旷达与怨怒──论南北宋政治斗争对文人心态及创作的影响陈忻就整个宋代看,一方面“重文轻武”的政治模式给文人们提供了更多的参政入佳的机会,而积贫积弱的现状,外族的威胁侵凌,更使这些以“兼济”为心的文人士大夫无法坐视,他们纷纷上书论政,表现出关心时政、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人心态 北宋文人 辛弃疾 政治斗争 南北宋 欧阳修 黄庭坚 爱国志士 文人士大夫 范仲淹
下载PDF
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 被引量:10
12
作者 孙克强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27-136,共10页
况周颐说及晚清词坛的状况云:“近人操觚为词,辄曰吾学五代,学北宋,学南宋。”(1)此语道出了清代词学的一个特点:南北宋词是词学家的热门话题。不仅晚清,贯穿有清一代,或标榜北宋,或倡导南宋,一直是词坛上争论最激烈的题目... 况周颐说及晚清词坛的状况云:“近人操觚为词,辄曰吾学五代,学北宋,学南宋。”(1)此语道出了清代词学的一个特点:南北宋词是词学家的热门话题。不仅晚清,贯穿有清一代,或标榜北宋,或倡导南宋,一直是词坛上争论最激烈的题目。清代词学流派纷立,先后有云间、浙西、常州诸派主盟词坛,各派都建立了自己的词学理论,而学北宋、习南宋不仅为各派词论的重要内容,且必为其派的代表性主张,以至于对北宋或南宋的推崇竟成为其派的代称。本文即对清代词学中的南北宋之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宋 清代词学 南北宋 宋词人 王国维 《介存斋论词杂著》 《人间词话》 白雨斋词话 唐五代 宋之争
原文传递
南北宋之争与清代浙西词派的发展演进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昌强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4-137,160,共14页
南北宋之争肇因于词家振衰起敝的共同意识,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命题,也是浙西词派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点,相关探讨贯穿了浙西词派的发展历程:为反拨明代"花草"词风,朱彝尊提出宗尚南宋,正式开启南北宋之争,除南宋雅词一系外,南宋豪... 南北宋之争肇因于词家振衰起敝的共同意识,是清代词学的重要命题,也是浙西词派理论建构的重要基点,相关探讨贯穿了浙西词派的发展历程:为反拨明代"花草"词风,朱彝尊提出宗尚南宋,正式开启南北宋之争,除南宋雅词一系外,南宋豪放词也曾是其推尊对象;厉鹗在朱彝尊的基础上丰富了争论的内涵并提出南北宗之争的概念,借此将豪放词剔除出宗尚序列;浙派后期词家对南北宋之争进行弥缝补苴,王昶提出诗教意旨作为衡量词格高下的标准,吴锡麒则借用明人正变说以变革厉鹗南北宗概念,在宗尚序列中加入了北宋婉约词;郭麐则在宗尚南宋雅词前提下,规避了界化南北的词风分判。姜夔被浙西词派词人赋予词圣的地位,以与常州词派所推尊的周邦彦相对立,成为南北宋之争中的一个理论节点,反映了浙西词派的新发展及与常州词派在理论内核上的逐步趋同。南北宋之争也是考察清代词学的一个关键点,该争论与清代词坛各种思潮皆有互动关系,并参与了整个清代词学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宋之争 浙西词派 雅词 词家少陵
原文传递
“南北宗”说的积极意义
14
作者 王伦端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34-36,共3页
“禅家有南北宋,唐时始分.画之有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钧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 “禅家有南北宋,唐时始分.画之有南北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宋之赵干、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淡,一变钧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郭忠恕、董、巨、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莫士龙《画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宗 董其昌 中国绘画 积极意义 墨戏 画家 “完美” 畅神 南北宋
下载PDF
《云韶集》与陈廷焯初期的词学思想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水云 张清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68,共4页
陈廷焯学习填词,经历了一个由喜写艳词到崇尚醇雅的过程,接受了朱彝尊以雅为尚的审美观念,还仿照《词综》的体例编选了一部历代词选———《云韶集》,但在宗南宗北及师法对象等方面修正了浙派词学过于偏激的提法,这正是他后期词学立场... 陈廷焯学习填词,经历了一个由喜写艳词到崇尚醇雅的过程,接受了朱彝尊以雅为尚的审美观念,还仿照《词综》的体例编选了一部历代词选———《云韶集》,但在宗南宗北及师法对象等方面修正了浙派词学过于偏激的提法,这正是他后期词学立场转变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廷焯 词学 醇雅 南北宋 五圣
下载PDF
词调三分与词学转型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水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7-152,192,共6页
词调"三分法"的出现,在明清词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词学由音乐谱时代进入到格律谱时代,改变了明代以后词选与词谱编刻的体例及其发展方向。"三分法"自从提出以来,成为明清时期最为常用的词学批评... 词调"三分法"的出现,在明清词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标志着中国词学由音乐谱时代进入到格律谱时代,改变了明代以后词选与词谱编刻的体例及其发展方向。"三分法"自从提出以来,成为明清时期最为常用的词学批评话语,既表现在对词的体性问题的探讨上,也体现在清初不同词派对于词学主张的阐扬和词史观念的表达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调三分 词学转型 格律谱 体性辨析 南北宋之争
下载PDF
“重光后身”说与清初词学演进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昌强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重光后身"这一词学命题,最初仅为基于轮回转世观念的比附,后来逐渐具有明确指涉。清及民国学界对此命题的讨论,聚焦于陈子龙、纳兰性德二人。词史上,陈、纳兰二人一方面以其创作实绩显示了在诸如艳情、家国和词学体格等词学... "重光后身"这一词学命题,最初仅为基于轮回转世观念的比附,后来逐渐具有明确指涉。清及民国学界对此命题的讨论,聚焦于陈子龙、纳兰性德二人。词史上,陈、纳兰二人一方面以其创作实绩显示了在诸如艳情、家国和词学体格等词学主题上与李煜的相似性,另一方面则分别在词学理论或渊源方面与李煜存在具体而微的异同。这既反映了作为词学典范的李煜,在明季清初词坛的经典化及其接受程度;亦反映了明季清初的令词演进及其统序。而纳兰性德对陈子龙的推崇,特别是《今词初集》选阵所显示的对云间词派及其羽翼力量的认同,也揭示了纳兰性德的词学流派意识,以及更为明显的廓清词坛,并于阳羡、浙西之外另树一帜的立派努力。由是可知,"重光后身"说所显示的以陈子龙、纳兰性德为代表的令词统序,也是清初"南北宋之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其他词学力量一起,共同参与并支撑起清词中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光后身 纳兰性德 令词统序 南北宋之争 清初词学.
下载PDF
清代词学批评对两大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胡建次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50-55,共6页
清代词学批评对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主要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对婉约与豪放词风宗尚的消解,二是对南北宋词宗尚的消解。上述维面中,前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体派与风格高下之论的破解,后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艺术表现模式优劣之论的破解。此两... 清代词学批评对传统词学宗尚的消解主要体现在两大维面:一是对婉约与豪放词风宗尚的消解,二是对南北宋词宗尚的消解。上述维面中,前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体派与风格高下之论的破解,后者主要体现为对词作艺术表现模式优劣之论的破解。此两方面共构互渗,从一个侧面有力地标示出清代词学批评的理论水平与历史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词学 批评宗尚 词风之宗 南北宋之宗 消解
下载PDF
赵尊岳词作批评观探论
19
作者 胡建次 汪素琴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5-119,共5页
赵尊岳对不同历史时期词作都有总体性观照与评价。他对南北宋词之争予以深刻反思,对明词"衰微"与"承衍"予以多元思考,对清词中兴之论予以具体分析。他提出"无两宋之别"的观点,指出明词衰微的显像背后蕴... 赵尊岳对不同历史时期词作都有总体性观照与评价。他对南北宋词之争予以深刻反思,对明词"衰微"与"承衍"予以多元思考,对清词中兴之论予以具体分析。他提出"无两宋之别"的观点,指出明词衰微的显像背后蕴含着承衍的实质,道出清词中兴亦须细致辨析把握。赵尊岳的词作批评观,体现出时代性、辩证性与融通性的特征,在传统词学史上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尊岳 词作批评观 南北宋之争 明词之辨 清词之论
下载PDF
试谈“易安体”的艺术特色
20
作者 宋玉书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4-75,共2页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女词人,作词成就颇高,负有盛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被推为两宋词坛上的婉约大家,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出于宋时。稍晚于李清照的词人侯寘有“效易安...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是南北宋交替时期的女词人,作词成就颇高,负有盛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雨村词话》)被推为两宋词坛上的婉约大家,其词被称为“易安体”。“易安体”之称出于宋时。稍晚于李清照的词人侯寘有“效易安体”词《眼儿媚》,辛弃疾有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词《丑奴儿近》。像辛弃疾这样的大词人、豪放派代表都肯俯首仿效一位女子,并特意在词首标明“效易安体”,可见“易安体”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一出现就得到时人的赞赏和词坛的充分肯定,而且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易安体”之“体”究竟指的是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体 李清照 艺术特色 辛弃疾 女词人 艺术魅力 永遇乐 易安词 南北宋 词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