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字锦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斌 李强 刘安定 《服饰导刊》 2016年第1期15-20,共6页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字锦与汉晋时期的文字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字锦中不再使用长词句的文字,而较多使用单字或短词,同时主题纹样越来越生动具体,文字与主题纹样呈现叠加的新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客观、...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字锦与汉晋时期的文字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字锦中不再使用长词句的文字,而较多使用单字或短词,同时主题纹样越来越生动具体,文字与主题纹样呈现叠加的新趋势。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客观、主观、深层三方面的原因,外来织物纹样的传入和流行以及由此造成的中国丝绸纹样的转型与织机的改进都是造成文字锦变化的客观原因;统治阶级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则是造成文字锦变化的主观原因;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文字崇拜的式微则是其变化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 文字锦 变化 原因分析
下载PDF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新疆与中原民族妇女服饰交流 被引量:3
2
作者 张蓓蓓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122-130,共9页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大小城郭相互的兼并后,新疆地区逐步形成了以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为中心的民族文化辐射圈和服饰文化交流圈。西域与中原服饰之间的交流是多向的,即存在单向性的影响,也并存着多元式的交融,并以圆领袍衫...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大小城郭相互的兼并后,新疆地区逐步形成了以高昌、焉耆、龟兹、疏勒、于阗等为中心的民族文化辐射圈和服饰文化交流圈。西域与中原服饰之间的交流是多向的,即存在单向性的影响,也并存着多元式的交融,并以圆领袍衫、裲裆、背带式长裙、翻领对襟长袍和半臂等服饰样式最具代表,形成了该时期妇女服饰的异域之风,尤其表现为服装部件构成中的异域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至隋唐 中原地区 新疆地区 妇女服饰
下载PDF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经楼、钟楼布局变化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玄胜旭 《华中建筑》 2013年第10期136-141,共6页
在佛教寺院中的经楼与钟楼是早期佛寺的重要布局要素之一。但是,由于中国早期佛教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知道其具体布局情况如何。因此,该文基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以及敦煌莫高窟佛寺壁画和韩日早期佛寺遗址资... 在佛教寺院中的经楼与钟楼是早期佛寺的重要布局要素之一。但是,由于中国早期佛教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知道其具体布局情况如何。因此,该文基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有关佛教文献记载,以及敦煌莫高窟佛寺壁画和韩日早期佛寺遗址资料,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寺中的经楼与钟楼布局变化进行整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由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在佛寺布局中的经楼与钟楼,由佛殿后边至佛殿前边、由中心院落以外至中心院落以内迁移,但其左右位置却无定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至隋唐佛寺 佛寺布局 经楼 钟楼
下载PDF
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易误知识辨析
4
作者 陈玉星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2022年第11期42-43,共2页
1.误认为三国鼎立只有对抗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很多师生从历史的表象出发,误认为三国鼎立时代只有对抗和战争。孟平在《论“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孙刘联盟与曹魏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举妄动。诸葛亮五出祁山,战斗范围很小... 1.误认为三国鼎立只有对抗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中,很多师生从历史的表象出发,误认为三国鼎立时代只有对抗和战争。孟平在《论“三国鼎立”的几个问题》中认为:“孙刘联盟与曹魏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举妄动。诸葛亮五出祁山,战斗范围很小。此外,交战范围仅局限于彼此交界之处,于广大地区损益不大。相对稳定的环境,为经济、政治、文化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鼎立 孙刘联盟 三国两晋 曹魏 南北朝至隋唐 诸葛亮 恢复和发展
下载PDF
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寺院双塔布局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玄胜旭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2期131-144,共14页
佛教寺院双塔布局是由以塔为中心的布局转变为以佛殿为中心的布局的过程中出现的过渡性布局方法。但是,由于中国早期佛教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知道其具体的布局情况。因此,本文基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有关佛教历史文献,以及石窟... 佛教寺院双塔布局是由以塔为中心的布局转变为以佛殿为中心的布局的过程中出现的过渡性布局方法。但是,由于中国早期佛教考古发掘资料的缺乏,我们尚不知道其具体的布局情况。因此,本文基于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有关佛教历史文献,以及石窟寺及韩日早期佛寺遗址资料,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佛教寺院双塔布局进行梳理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至隋唐佛寺 佛寺布局 双塔
原文传递
多元文化激荡下妇女服饰系统趋向研究——南北朝至唐前期之“鲜卑化”现象 被引量:8
6
作者 张蓓蓓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0-99,共10页
南北朝至唐前期是妇女服饰进行传承,特别是由于民族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使得妇女服饰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起点。南北朝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实现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加速民族服饰之间相互传播和交融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服饰发展所经... 南北朝至唐前期是妇女服饰进行传承,特别是由于民族之间的碰撞与交融使得妇女服饰发生变革的一个重要起点。南北朝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实现民族大融合的一个重要时期,是加速民族服饰之间相互传播和交融的一个重要时期,是服饰发展所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其间,游牧民族妇女服饰受到统治阶级等因素的影响与干预,既而涌现出一股服饰汉化的强势主流。与此同时,汉族妇女服饰又深受胡风浸染,并在传统服饰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服式变化丰富,呈现出多种风格并存的新格局,并逐步建立和开辟出两个来源的服饰复合体系。妇女的骑乘之风伴随着北朝游牧民族的南徙大潮所兴起的融合之风而逐渐弥漫于中土,直接影响着妇女服饰的形制变化。与此同时,礼教对于此时妇女的种种禁锢逐渐被改变和突破,女扮男装成为妇女对礼法、俗规、伦常等外在价值目标比较疏淡和超越的一种较为直观的表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朝至隋唐 妇女服饰 鲜卑化
下载PDF
书讯
7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8-168,共1页
李文学著《吐谷浑史研究》由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该书除绪论,共分9章,具体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吐谷浑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吐谷浑部的迁徙、吐谷浑政治中心及疆域的变迁、吐谷浑的生计方式和政治体制、吐谷浑的文化、吐... 李文学著《吐谷浑史研究》由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该书除绪论,共分9章,具体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吐谷浑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吐谷浑部的迁徙、吐谷浑政治中心及疆域的变迁、吐谷浑的生计方式和政治体制、吐谷浑的文化、吐谷浑与十六国政权、吐谷浑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吐谷浑的灭国及其播散、吐谷浑各支与其他政权、吐谷浑与周边政权联系的主要机制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 北方游牧民族 生计方式 十六国政权 周边政权 南北朝至隋唐 科学出版社 政治体制
原文传递
书讯
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5-25,52,83,95,150,202,共6页
李文学著《吐谷浑史研究》由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该书除绪论,共分9章,具体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吐谷浑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吐谷浑部的迁徙、吐谷浑政治中心及疆域的变迁、吐谷浑的生计方式和政治体制、吐谷浑的文化、吐... 李文学著《吐谷浑史研究》由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3月出版。该书除绪论,共分9章,具体以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吐谷浑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了吐谷浑部的迁徙、吐谷浑政治中心及疆域的变迁、吐谷浑的生计方式和政治体制、吐谷浑的文化、吐谷浑与十六国政权、吐谷浑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吐谷浑的灭国及其播散、吐谷浑各支与其他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谷浑 北方游牧民族 生计方式 十六国政权 南北朝至隋唐 科学出版社 政治体制
原文传递
胡汉交融视角下唐代胡人“胡性”的建构与认同
9
作者 杨瑾 《唐史论丛》 2022年第2期182-199,共18页
“胡”最早发端于华夏中原,且一直作为华夏(汉)思想的创造物而存在,其内涵与外延在不同历史时期延展不定,泛指西北地区、西亚乃至欧洲的人或物。如秦汉时期的匈奴、月氏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中亚昭武九姓、波斯、天竺、东罗马等[1]... “胡”最早发端于华夏中原,且一直作为华夏(汉)思想的创造物而存在,其内涵与外延在不同历史时期延展不定,泛指西北地区、西亚乃至欧洲的人或物。如秦汉时期的匈奴、月氏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中亚昭武九姓、波斯、天竺、东罗马等[1],狭义的胡则指昭武九姓粟特人[2]。同义词有“蛮”“夷”“戎”“狄”“蕃”等,但含义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昭武九姓 胡汉交融 粟特人 秦汉时期 月氏 创造物 南北朝至隋唐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