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94
篇文章
<
1
2
…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北运河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
被引量:
1
1
作者
杜长征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4-19,共6页
南北运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有过重大的积极影响 ,包括对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促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以及对宏观经济稳定的促进 ;另一方面 ,也有过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运河的开挖与维修对当时经济或多或少地破坏 ,如运河的联...
南北运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有过重大的积极影响 ,包括对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促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以及对宏观经济稳定的促进 ;另一方面 ,也有过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运河的开挖与维修对当时经济或多或少地破坏 ,如运河的联络与沟通功能对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一般说来 ,消极的影响是次要的 ,积极的影响是主要的 ,可谓泽被当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封建社会后期
经济发展
南北运河
社会分工
商品交换
区域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山东南北运河开发对鲁西北平原旱涝碱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袁长极
《中国农史》
1987年第4期43-53,共11页
山东南北运河北起临清,南迄台儿庄,长达八百里,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三代开发浚治不遗余力,持为漕运要道,对促进南北方物资、文化交流,繁荣经济和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专重漕运,防洪、除涝、灌溉、航...
山东南北运河北起临清,南迄台儿庄,长达八百里,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三代开发浚治不遗余力,持为漕运要道,对促进南北方物资、文化交流,繁荣经济和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专重漕运,防洪、除涝、灌溉、航运未能统筹兼顾,也是造成山东沿运地区旱、涝、盐碱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黄河北徙和漕运停止之后,鲁境运河日益败坏,航运之利既失,而沿运水灾愈演愈烈。建国后,山东南北运河的治理首重除害,并结合发展沿运河、湖农田灌溉,成效显著。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洪涝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现在,从长江抽水沿京杭运河北送至天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列入国家计划,山东南北运河即将出现新的局面,并将对鲁西北地区的旱涝碱综合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简述山东南北运河开发、治理沿革及其对沿运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田灌排条件的影响,提供历史借鉴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鲁西北地区旱涝碱综合治理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最后,附带讨论一下山东南北运河与黄河的关系,提出一个“改黄治运”的“大胆假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运河
鲁西北地区
会通河
黄河北
建国后
文化交流
历史借鉴
十七年
中央集权
鲁西南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被引量:
13
3
作者
陈桥驿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江南
运河
浙东
运河
京杭
运河
京甬
运河
运河
文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发展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冬生
《东岳论丛》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在耕作制方面 ,北部地区以麦作为中心的二年三熟制与南部江南一带的稻麦二熟制都得到进一步确立 ;2 .在耕作栽培方面 ,无论南北农业的耕作与管理都趋向更精细化方面发展 ;3.在生产经...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在耕作制方面 ,北部地区以麦作为中心的二年三熟制与南部江南一带的稻麦二熟制都得到进一步确立 ;2 .在耕作栽培方面 ,无论南北农业的耕作与管理都趋向更精细化方面发展 ;3.在生产经营方面 ,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 ,动植物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型农业经营已在江南部分地区萌现。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的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农业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当前 ,根据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这一基本国情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是十分迫切的重大课题 ,而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与优良传统相结合 ,因此 ,研究、总结我国传统农业之精华 ,不仅具有重建文化的学术意义 ,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运河
南北
地区
农耕生产技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发展述论
5
作者
陈冬生
《农业考古》
200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关键词
明代
运河
南北
地区
农耕
生产技术
发展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北大运河始于曹魏论
被引量:
6
6
作者
王育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5-84,70,共11页
历来史家治运河史者,咸以隋炀帝开浚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的运道,为南北大运河形成之始。事实上,早在三国时期,“以通渠积谷为备武之道”的曹魏,即有纵贯河北平原及沟通江淮运河的畅通,南北大运河已规模粗具。其所开运道数...
历来史家治运河史者,咸以隋炀帝开浚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的运道,为南北大运河形成之始。事实上,早在三国时期,“以通渠积谷为备武之道”的曹魏,即有纵贯河北平原及沟通江淮运河的畅通,南北大运河已规模粗具。其所开运道数量之多、迳流之长和影响之深,在我国运河史上均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祗以年代久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河北平原
曹魏时期
三国时期
曹操
黄河
三国志
水经注
洛阳
河北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试论元代南北大运河的兴修
被引量:
2
7
作者
秦新林
《殷都学刊》
1984年第4期27-32,共6页
我国是世界上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大国。誉满天下的万里长城,南北大运河都是举世仅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大运河的修建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其中,元代兴修的京杭大运河,在我国运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郭守敬
通州
会通河
御河
济州河
运粮河
通惠河
《元史》
都水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北大运河的开凿、维修
8
作者
郭松义
《河北水利》
2015年第7期18-19,共2页
现在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大运河,是元代开始形成的。 元朝把国都定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大都所需要的南方粮食等物资,开初多采用水陆联运,或海运、河海联运的方式加以解决。所谓水陆联运,除中间一段因黄河改...
现在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大运河,是元代开始形成的。 元朝把国都定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大都所需要的南方粮食等物资,开初多采用水陆联运,或海运、河海联运的方式加以解决。所谓水陆联运,除中间一段因黄河改道有所变化外,大体沿着宋代业已形成的路线辗转而北,即自江南运河、淮扬运河,然后溯黄河至开封北岸,陆运到淇门(今河南汲县东北),再改水运,沿御河入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陆运进大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黄河改道
水陆联运
汲县
淇门
在地图上
北京市通州区
御河
会通河
明朝政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古代大运河入海通道考述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9-166,共8页
古代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有三大入海通道:天津通道,北运河、南运河在此与海河联结,通向渤海;江浙通道,大运河沟通淮河、长江、太湖三江、钱塘江入海水道;宁波通道,浙东运河北接大运河,东与涌江、姚江相汇后在宁波入海。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京杭大
运河
入海通道
大陆
海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全唐诗》中的汴河人文风物
10
作者
刘芹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隋炀帝因政治、经济原因,在历朝奠定河道基础上,完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系列工程。据《隋书》及《资治通鉴》相关史料记载,大业元年(605)开通济渠,同年再开邗沟,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开江南河。唐朝南北运河河道多数重修整治...
隋炀帝因政治、经济原因,在历朝奠定河道基础上,完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系列工程。据《隋书》及《资治通鉴》相关史料记载,大业元年(605)开通济渠,同年再开邗沟,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开江南河。唐朝南北运河河道多数重修整治,隋文帝时开挖的广通渠因淤塞亦在重修之列。最终隋唐运河形成五条干道:广通渠、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通济渠是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河道基础上兴修而成,是隋唐运河沟通黄、淮水系的运河干道,此渠西段起自洛阳,经阳渠故道,引穀水、洛水入黄河,唐人常以洛水称呼此段;东段起自板渚(今河南荥阳县东北一带)引黄河水东行,经汴水、蕲水故道向东南流,于临淮(今盱眙境域)汇入淮水。东段汴水河道是重要的交通运道,且在东汉就已成形,唐人以汴水、汴渠或汴河代称通济渠。汴渠以黄河为水源,黄河多沙,汴渠常需疏浚以利通航。汴河的历史,史书文献记录详备。汴河之人文风物,当以文人学士诗文书写最为生动。唐诗有关汴河的吟唱,颇值赏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唐诗》
南北
大
运河
通济渠
广通渠
汴河
《隋书》
汴水
汴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永乐时期运河的浚通及其意义
11
作者
何孝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67-70,共4页
永乐九年到十四年,明成祖朱棣动用了大批民丁对南北运河进行了浚通,从而为明定都北京,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对当时运河的浚通及其意义加以分析说明,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
南北运河
会通河
批评指正
吕梁洪
明王朝
朱棣
通济渠
明初
靖难之役
塌场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皇帝的运河
12
作者
陈路
《紫禁城》
200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检点中国古代内河水运历史,首先不能不提隋炀帝。德国的利普斯在其《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说“:人类最早建筑成就之一,就是运河的修建。运河把大的水路联系起来。炀帝——皇家运河是了不起的。”
关键词
郭守敬
隋炀帝
起源
大
运河
中国古代
元世祖
建筑成就
内河水运
南北运河
康熙皇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运河考察记之济宁(上)
13
作者
石永民
《杭州(生活品质)》
2012年第8期54-55,共2页
济宁位于鲁西南平原,辖区内有中国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横跨运河两岸的济宁市区老运河是会通河文化遗存,城内洸河是原济州运河。元二十九年(1292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当时,位于大运河中段的济宁,"南通江淮,北达京畿",...
济宁位于鲁西南平原,辖区内有中国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横跨运河两岸的济宁市区老运河是会通河文化遗存,城内洸河是原济州运河。元二十九年(1292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当时,位于大运河中段的济宁,"南通江淮,北达京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通河
洸河
分水龙王庙
南旺分水
运河
水
鲁西南
漕运总督
戴村坝
南北运河
永乐皇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三角地区河网圩田与黄淮运治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4
作者
王建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中国历史上主要经济区、运河以及资源的集中地首都的关系对国家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比,早期中原地区缺少南北流向的,具有自然运河性质的河流。南北流向沟通着多纬度的生态地带,产品更为丰富,交流程度更高。黄...
中国历史上主要经济区、运河以及资源的集中地首都的关系对国家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比,早期中原地区缺少南北流向的,具有自然运河性质的河流。南北流向沟通着多纬度的生态地带,产品更为丰富,交流程度更高。黄河、淮河和长江体系的东西走向限制了南北交流,这便需要南北流向的运河,故中国文明的发展与这三个流域的南北运河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鸿沟沟通南北,吴国的向北发展靠邗沟运河。大一统国家早期定都于西安,这里既有关中水利区,也有八水绕长安的水路网络,更有四围山川形势之天险,作为秦国的首都有充分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可持续发展
两河流域
南北运河
长三角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长江和大运河的演变与扬州港的兴衰
被引量:
3
15
作者
林承坤
《海交史研究》
1986年第1期65-72,共8页
一、历史时期长江镇扬河段的演变长江镇扬河段西起仪征,东至囵山,属于长江河口区的近口段,扬州港位于镇扬河段上段的北岸,目前距长江北岸约14公里。历史时期镇扬河段历经沧桑之巨变。据良渚时期遗址的分布,恢复出当时长江三角州的岸线,...
一、历史时期长江镇扬河段的演变长江镇扬河段西起仪征,东至囵山,属于长江河口区的近口段,扬州港位于镇扬河段上段的北岸,目前距长江北岸约14公里。历史时期镇扬河段历经沧桑之巨变。据良渚时期遗址的分布,恢复出当时长江三角州的岸线,北岸线位于扬州蜀岗、西场、李堡一线;南岸线位于福山、太仓、马桥、澉浦一线,河口口门宽达190公里,呈喇叭形河口~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镇扬河段
港口
瓜州
岸线
岸形线
扬州港
长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杭州运河文化特色探讨
被引量:
1
16
作者
张卫中
《杭州(生活品质)》
2010年第2期32-33,共2页
杭州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城市,地处钱塘江畔,沿江可通东南沿海。南北大运河开通以后,杭州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海外贸易港口。唐代的杭州商贸繁荣,入宋以后,杭州更盛。"天下转漕。
关键词
运河
文化
南北
大
运河
商业城市
海外贸易
东南沿海
钱塘江畔
运河
沿线
历史文化积淀
旅游产品
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隋运河通济渠段的变迁
被引量:
2
17
作者
潘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8-24,共7页
大运河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以人工刻划出来的一条有形的线,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不断给京师输送粮食和财物,特别是江南的粮食、锦、镜、铜器、瓷、茶、瑇瑁、真珠、蕉葛、翡翠等特产,通过大运河源源不...
大运河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以人工刻划出来的一条有形的线,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不断给京师输送粮食和财物,特别是江南的粮食、锦、镜、铜器、瓷、茶、瑇瑁、真珠、蕉葛、翡翠等特产,通过大运河源源不绝地供应北方的政治中枢,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是功绩显赫,影响深远的。在中国文化史上,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徵,它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所无可比拟的。开凿运河是劳动人民改造山河的伟大创举。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源远流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济渠
南北
大
运河
伟大工程
黄河冲积扇
黄河水
开凿
南北
交通
经济文化
变迁
淮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运河的开凿与隋炀帝的功过
被引量:
2
18
作者
罗传栋
《江汉学术》
1996年第2期48-52,共5页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统一中国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经济繁荣与水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隋朝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痛苦与牺牲,而隋场帝的积极作用,也应予以充分肯定。
关键词
隋炀帝
南北
大
运河
通济渠
山阳渎
江南河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隋唐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被引量:
1
19
作者
潘京京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2-29,共8页
隋唐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今中外闻名的宏伟工程,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存在恒久,功劳赫赫,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一九八四年七月至八月,中国...
隋唐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今中外闻名的宏伟工程,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存在恒久,功劳赫赫,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一九八四年七月至八月,中国唐史学会和江苏省社科院等单位联合组织了唐宋运河考察队,沿唐宋时期的运河线进行实地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扬州繁荣
商业城市
隋唐时期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名城
新唐书
节度使
发展
精神文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运河与板闸古镇春秋
20
作者
施贤明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79,共3页
淮安地处南北大运河的中段,居水陆要冲,府城乃漕运中枢,河下为盐务重地,王家营是交通换乘枢纽,造船业发达的清江浦同时又是清代江南河道总督驻节地,而板闸则是钞关所在,诸地繁华,并雄一时,“淮郡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1]。其中,板闸...
淮安地处南北大运河的中段,居水陆要冲,府城乃漕运中枢,河下为盐务重地,王家营是交通换乘枢纽,造船业发达的清江浦同时又是清代江南河道总督驻节地,而板闸则是钞关所在,诸地繁华,并雄一时,“淮郡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1]。其中,板闸居两淮之咽喉,因榷关之故辉煌数百年。钞关的昔日盛景虽已不再,但地表残存遗迹与考古发掘的古河道、堤坝、水闸、码头、建筑基址等遗存,正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往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考古发掘
钞关
建筑基址
清江浦
板闸
王家营
造船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运河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
被引量:
1
1
作者
杜长征
机构
武汉大学商学院
出处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2期14-19,共6页
文摘
南北运河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有过重大的积极影响 ,包括对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的促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以及对宏观经济稳定的促进 ;另一方面 ,也有过一定的消极影响 ,如运河的开挖与维修对当时经济或多或少地破坏 ,如运河的联络与沟通功能对明清时期闭关锁国政策的不可忽视的影响。一般说来 ,消极的影响是次要的 ,积极的影响是主要的 ,可谓泽被当时 。
关键词
中国
封建社会后期
经济发展
南北运河
社会分工
商品交换
区域经济
分类号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K928.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山东南北运河开发对鲁西北平原旱涝碱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
3
2
作者
袁长极
机构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所
出处
《中国农史》
1987年第4期43-53,共11页
文摘
山东南北运河北起临清,南迄台儿庄,长达八百里,是京杭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明、清三代开发浚治不遗余力,持为漕运要道,对促进南北方物资、文化交流,繁荣经济和巩固中央集权统治起过重要作用。但由于专重漕运,防洪、除涝、灌溉、航运未能统筹兼顾,也是造成山东沿运地区旱、涝、盐碱灾害加剧的重要原因之一。黄河北徙和漕运停止之后,鲁境运河日益败坏,航运之利既失,而沿运水灾愈演愈烈。建国后,山东南北运河的治理首重除害,并结合发展沿运河、湖农田灌溉,成效显著。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特别是洪涝问题并未完全解决。现在,从长江抽水沿京杭运河北送至天津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已列入国家计划,山东南北运河即将出现新的局面,并将对鲁西北地区的旱涝碱综合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在简述山东南北运河开发、治理沿革及其对沿运地区经济发展和农田灌排条件的影响,提供历史借鉴的基础上,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与鲁西北地区旱涝碱综合治理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最后,附带讨论一下山东南北运河与黄河的关系,提出一个“改黄治运”的“大胆假设”。
关键词
南北运河
鲁西北地区
会通河
黄河北
建国后
文化交流
历史借鉴
十七年
中央集权
鲁西南地区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被引量:
13
3
作者
陈桥驿
机构
浙江大学地理系
出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文摘
中国在先秦就有运河开凿,隋炀帝时疏凿了沟通首都洛阳的通济渠和永济渠。通济渠循邗沟越长江,并疏凿通江南运河而达杭州。元朝建都于今北京(大都),疏凿南北大运河,沟通从北京到杭州的航运。事实上钱塘江以南在先秦已有运河,经历代疏凿,皆称浙东运河,从杭州越钱塘江经绍兴至宁波长期畅通。故南北大运河,通常称京杭运河,而终点实在宁波,故应称京甬运河。南北大运河沿线文化资源丰富,因年代久远,多已破坏散失,实应修复保护。近年来绍兴市、县已经致力于此,成就可观,值得沿运各地的重视和仿效。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江南
运河
浙东
运河
京杭
运河
京甬
运河
运河
文化
Keywords
the North-South Grand Canal
the Jiangnan Canal
the Eastern Zhejiang Canal
the Beijing-Hangzhou Grand Canal
the Beijing-Ningbo Grand Canal
canal culture
分类号
K928.42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发展述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陈冬生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东岳论丛》
2003年第2期97-101,共5页
文摘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1.在耕作制方面 ,北部地区以麦作为中心的二年三熟制与南部江南一带的稻麦二熟制都得到进一步确立 ;2 .在耕作栽培方面 ,无论南北农业的耕作与管理都趋向更精细化方面发展 ;3.在生产经营方面 ,农林牧副渔综合经营 ,动植物资源循环利用生态型农业经营已在江南部分地区萌现。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的发展集中体现了我国传统农业集约经营、精耕细作的显著特点。当前 ,根据我国人口多、耕地少这一基本国情 ,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道路 ,是十分迫切的重大课题 ,而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必须与优良传统相结合 ,因此 ,研究、总结我国传统农业之精华 ,不仅具有重建文化的学术意义 ,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明代
运河
南北
地区
农耕生产技术
分类号
F3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发展述论
5
作者
陈冬生
机构
山东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农业考古》
2003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关键词
明代
运河
南北
地区
农耕
生产技术
发展
分类号
S-09 [农业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大运河始于曹魏论
被引量:
6
6
作者
王育民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75-84,70,共11页
文摘
历来史家治运河史者,咸以隋炀帝开浚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达余杭的运道,为南北大运河形成之始。事实上,早在三国时期,“以通渠积谷为备武之道”的曹魏,即有纵贯河北平原及沟通江淮运河的畅通,南北大运河已规模粗具。其所开运道数量之多、迳流之长和影响之深,在我国运河史上均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祗以年代久远。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河北平原
曹魏时期
三国时期
曹操
黄河
三国志
水经注
洛阳
河北地区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试论元代南北大运河的兴修
被引量:
2
7
作者
秦新林
出处
《殷都学刊》
1984年第4期27-32,共6页
文摘
我国是世界上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大国。誉满天下的万里长城,南北大运河都是举世仅见,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自豪。大运河的修建经历了一系列阶段,其中,元代兴修的京杭大运河,在我国运河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郭守敬
通州
会通河
御河
济州河
运粮河
通惠河
《元史》
都水监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北大运河的开凿、维修
8
作者
郭松义
出处
《河北水利》
2015年第7期18-19,共2页
文摘
现在我们在地图上看到的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大运河,是元代开始形成的。 元朝把国都定在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元代大都所需要的南方粮食等物资,开初多采用水陆联运,或海运、河海联运的方式加以解决。所谓水陆联运,除中间一段因黄河改道有所变化外,大体沿着宋代业已形成的路线辗转而北,即自江南运河、淮扬运河,然后溯黄河至开封北岸,陆运到淇门(今河南汲县东北),再改水运,沿御河入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陆运进大都。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黄河改道
水陆联运
汲县
淇门
在地图上
北京市通州区
御河
会通河
明朝政府
分类号
TV-09 [水利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古代大运河入海通道考述
被引量:
1
9
作者
王健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59-166,共8页
文摘
古代京杭大运河沿线主要有三大入海通道:天津通道,北运河、南运河在此与海河联结,通向渤海;江浙通道,大运河沟通淮河、长江、太湖三江、钱塘江入海水道;宁波通道,浙东运河北接大运河,东与涌江、姚江相汇后在宁波入海。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京杭大
运河
入海通道
大陆
海洋
分类号
K928.4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全唐诗》中的汴河人文风物
10
作者
刘芹
机构
苏州城市学院
出处
《江苏地方志》
2024年第5期41-45,共5页
基金
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项目(苏教师函[2021]11号)资助项目。
文摘
隋炀帝因政治、经济原因,在历朝奠定河道基础上,完成了南北大运河的系列工程。据《隋书》及《资治通鉴》相关史料记载,大业元年(605)开通济渠,同年再开邗沟,大业四年(608)开永济渠,大业六年(610)开江南河。唐朝南北运河河道多数重修整治,隋文帝时开挖的广通渠因淤塞亦在重修之列。最终隋唐运河形成五条干道:广通渠、通济渠、永济渠、邗沟、江南河。通济渠是在先秦鸿沟、东汉汴渠等河道基础上兴修而成,是隋唐运河沟通黄、淮水系的运河干道,此渠西段起自洛阳,经阳渠故道,引穀水、洛水入黄河,唐人常以洛水称呼此段;东段起自板渚(今河南荥阳县东北一带)引黄河水东行,经汴水、蕲水故道向东南流,于临淮(今盱眙境域)汇入淮水。东段汴水河道是重要的交通运道,且在东汉就已成形,唐人以汴水、汴渠或汴河代称通济渠。汴渠以黄河为水源,黄河多沙,汴渠常需疏浚以利通航。汴河的历史,史书文献记录详备。汴河之人文风物,当以文人学士诗文书写最为生动。唐诗有关汴河的吟唱,颇值赏读。
关键词
《全唐诗》
南北
大
运河
通济渠
广通渠
汴河
《隋书》
汴水
汴渠
分类号
I20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永乐时期运河的浚通及其意义
11
作者
何孝荣
出处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3期67-70,共4页
文摘
永乐九年到十四年,明成祖朱棣动用了大批民丁对南北运河进行了浚通,从而为明定都北京,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奠定了基础。本文试对当时运河的浚通及其意义加以分析说明,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
南北运河
会通河
批评指正
吕梁洪
明王朝
朱棣
通济渠
明初
靖难之役
塌场口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皇帝的运河
12
作者
陈路
出处
《紫禁城》
2005年第4期138-141,共4页
文摘
检点中国古代内河水运历史,首先不能不提隋炀帝。德国的利普斯在其《事物的起源》一书中说“:人类最早建筑成就之一,就是运河的修建。运河把大的水路联系起来。炀帝——皇家运河是了不起的。”
关键词
郭守敬
隋炀帝
起源
大
运河
中国古代
元世祖
建筑成就
内河水运
南北运河
康熙皇帝
分类号
K878.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运河考察记之济宁(上)
13
作者
石永民
出处
《杭州(生活品质)》
2012年第8期54-55,共2页
文摘
济宁位于鲁西南平原,辖区内有中国江北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横跨运河两岸的济宁市区老运河是会通河文化遗存,城内洸河是原济州运河。元二十九年(1292年),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当时,位于大运河中段的济宁,"南通江淮,北达京畿","
关键词
会通河
洸河
分水龙王庙
南旺分水
运河
水
鲁西南
漕运总督
戴村坝
南北运河
永乐皇帝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三角地区河网圩田与黄淮运治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14
作者
王建革
机构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0-124,共5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9-20世纪长江中下游地区水文环境对运河及圩田体系的影响”(18ZDA178)的成果。
文摘
中国历史上主要经济区、运河以及资源的集中地首都的关系对国家文明的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与埃及和两河流域相比,早期中原地区缺少南北流向的,具有自然运河性质的河流。南北流向沟通着多纬度的生态地带,产品更为丰富,交流程度更高。黄河、淮河和长江体系的东西走向限制了南北交流,这便需要南北流向的运河,故中国文明的发展与这三个流域的南北运河密切相关。春秋战国时期,鸿沟沟通南北,吴国的向北发展靠邗沟运河。大一统国家早期定都于西安,这里既有关中水利区,也有八水绕长安的水路网络,更有四围山川形势之天险,作为秦国的首都有充分的优势。
关键词
春秋战国时期
可持续发展
两河流域
南北运河
长三角地区
分类号
TV882 [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
F129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长江和大运河的演变与扬州港的兴衰
被引量:
3
15
作者
林承坤
机构
不详
出处
《海交史研究》
1986年第1期65-72,共8页
文摘
一、历史时期长江镇扬河段的演变长江镇扬河段西起仪征,东至囵山,属于长江河口区的近口段,扬州港位于镇扬河段上段的北岸,目前距长江北岸约14公里。历史时期镇扬河段历经沧桑之巨变。据良渚时期遗址的分布,恢复出当时长江三角州的岸线,北岸线位于扬州蜀岗、西场、李堡一线;南岸线位于福山、太仓、马桥、澉浦一线,河口口门宽达190公里,呈喇叭形河口~①.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镇扬河段
港口
瓜州
岸线
岸形线
扬州港
长江
分类号
F552.9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杭州运河文化特色探讨
被引量:
1
16
作者
张卫中
机构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中文系
出处
《杭州(生活品质)》
2010年第2期32-33,共2页
文摘
杭州是南北大运河的终点城市,地处钱塘江畔,沿江可通东南沿海。南北大运河开通以后,杭州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和海外贸易港口。唐代的杭州商贸繁荣,入宋以后,杭州更盛。"天下转漕。
关键词
运河
文化
南北
大
运河
商业城市
海外贸易
东南沿海
钱塘江畔
运河
沿线
历史文化积淀
旅游产品
经济
分类号
G127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隋运河通济渠段的变迁
被引量:
2
17
作者
潘镛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18-24,共7页
文摘
大运河是中国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以人工刻划出来的一条有形的线,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它不断给京师输送粮食和财物,特别是江南的粮食、锦、镜、铜器、瓷、茶、瑇瑁、真珠、蕉葛、翡翠等特产,通过大运河源源不绝地供应北方的政治中枢,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也是功绩显赫,影响深远的。在中国文化史上,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徵,它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化遗留所无可比拟的。开凿运河是劳动人民改造山河的伟大创举。中国开凿运河的历史源远流长。
关键词
通济渠
南北
大
运河
伟大工程
黄河冲积扇
黄河水
开凿
南北
交通
经济文化
变迁
淮河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运河的开凿与隋炀帝的功过
被引量:
2
18
作者
罗传栋
出处
《江汉学术》
1996年第2期48-52,共5页
文摘
大运河的开凿是隋朝统一中国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它为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的经济繁荣与水上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历史作用。隋朝人民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痛苦与牺牲,而隋场帝的积极作用,也应予以充分肯定。
关键词
隋炀帝
南北
大
运河
通济渠
山阳渎
江南河
分类号
K241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隋唐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被引量:
1
19
作者
潘京京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2期22-29,共8页
文摘
隋唐时期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今中外闻名的宏伟工程,它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存在恒久,功劳赫赫,对中国古代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它和长城一样,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象征。一九八四年七月至八月,中国唐史学会和江苏省社科院等单位联合组织了唐宋运河考察队,沿唐宋时期的运河线进行实地考察。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扬州繁荣
商业城市
隋唐时期
交通运输
历史文化名城
新唐书
节度使
发展
精神文明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运河与板闸古镇春秋
20
作者
施贤明
机构
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7-79,共3页
文摘
淮安地处南北大运河的中段,居水陆要冲,府城乃漕运中枢,河下为盐务重地,王家营是交通换乘枢纽,造船业发达的清江浦同时又是清代江南河道总督驻节地,而板闸则是钞关所在,诸地繁华,并雄一时,“淮郡三城内外,烟火数十万家”[1]。其中,板闸居两淮之咽喉,因榷关之故辉煌数百年。钞关的昔日盛景虽已不再,但地表残存遗迹与考古发掘的古河道、堤坝、水闸、码头、建筑基址等遗存,正静静地向世人诉说着它的往事。
关键词
南北
大
运河
考古发掘
钞关
建筑基址
清江浦
板闸
王家营
造船业
分类号
K29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北运河与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经济
杜长征
《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山东南北运河开发对鲁西北平原旱涝碱状况的影响
袁长极
《中国农史》
198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北大运河——兼论运河文化的研究和保护
陈桥驿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发展述论
陈冬生
《东岳论丛》
200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明代运河南北地区农耕生产技术发展述论
陈冬生
《农业考古》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南北大运河始于曹魏论
王育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试论元代南北大运河的兴修
秦新林
《殷都学刊》
198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南北大运河的开凿、维修
郭松义
《河北水利》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古代大运河入海通道考述
王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全唐诗》中的汴河人文风物
刘芹
《江苏地方志》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永乐时期运河的浚通及其意义
何孝荣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皇帝的运河
陈路
《紫禁城》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大运河考察记之济宁(上)
石永民
《杭州(生活品质)》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长三角地区河网圩田与黄淮运治理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王建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长江和大运河的演变与扬州港的兴衰
林承坤
《海交史研究》
198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杭州运河文化特色探讨
张卫中
《杭州(生活品质)》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隋运河通济渠段的变迁
潘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大运河的开凿与隋炀帝的功过
罗传栋
《江汉学术》
199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隋唐运河沿岸城市的发展
潘京京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大运河与板闸古镇春秋
施贤明
《档案与建设》
北大核心
202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
5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