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东西溪堡-寨英南华纪早期成锰盆地特征及锰矿潜力预测
1
作者 张遂 周琦 +3 位作者 袁良军 张平壹 杨胜堂 尹廷龙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1期241-242,共2页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床,近年被认为是一种新的锰矿床类型,即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周琦等,2007,2008,2012)。随着Rodinia超大陆裂解,南华裂谷盆地(Ⅰ级)的进一步发展,其间的松... 黔湘渝毗邻区南华纪“大塘坡式”锰矿床,近年被认为是一种新的锰矿床类型,即Rodinia超大陆裂解背景下的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周琦等,2007,2008,2012)。随着Rodinia超大陆裂解,南华裂谷盆地(Ⅰ级)的进一步发展,其间的松桃-古丈断陷盆地(Ⅲ级)成为武陵次级裂谷盆地(Ⅱ级)的裂陷中心,锰矿成矿作用强烈,形成的锰矿资源量巨大(安正泽等,2014;杜光映等,2013;侯兵德,2011:杨胜堂等,2013;张遂等,2015),已成为世界级锰矿资源富集区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 成锰盆地 锰矿 黔东
下载PDF
贵州松桃杨家湾-黑水溪南华纪早期成锰盆地特征及深部锰矿找矿预测 被引量:2
2
作者 吴位远 吴自成 《冶金管理》 2021年第9期105-106,共2页
通过对杨家湾-黑水溪南华纪早期沉稳盆地研究,结合锰矿床原形结构特征的恢复和勘探可得知,贵州省松桃县黑水溪锰矿研究区地质状况,根据扬子准地台、黔北台窿、遵义断拱、凤岗复杂构造变形区之梵净山穹窿北东倾没端及平穴背斜地质地貌分... 通过对杨家湾-黑水溪南华纪早期沉稳盆地研究,结合锰矿床原形结构特征的恢复和勘探可得知,贵州省松桃县黑水溪锰矿研究区地质状况,根据扬子准地台、黔北台窿、遵义断拱、凤岗复杂构造变形区之梵净山穹窿北东倾没端及平穴背斜地质地貌分析得知,杨家湾-黑水溪大型锰矿床属于一IV级地堑成锰盆地,这种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了杨家湾大型锰矿床,周边分布了黑水溪小型锰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松桃杨家湾-黑水溪 南华纪早期成锰盆地特征 深部锰矿找矿预测
原文传递
黔东、湘西及桂北南华纪盆地充填序列与岩相古地理特征
3
作者 龚桂源 彭成龙 +1 位作者 陈建书 王文明 《中国科技论文》 CAS 2024年第10期1073-1088,共16页
黔东、湘西及桂北发育一套超覆在雪峰运动界面上的南华纪寒冷气候沉积的楔状地层,该楔状地层沿湘黔桂裂谷盆地分布,跨越了上扬子陆块东南缘及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内不同位置典型岩相地层剖面对比研究,开展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 黔东、湘西及桂北发育一套超覆在雪峰运动界面上的南华纪寒冷气候沉积的楔状地层,该楔状地层沿湘黔桂裂谷盆地分布,跨越了上扬子陆块东南缘及江南造山带西南段。通过对区内不同位置典型岩相地层剖面对比研究,开展沉积相与沉积微相研究,推断古海岸线变化的范围及分布特征、古流向及古地理概貌,重塑了不同阶段盆地演化的岩相古地理面貌及沉积模式。岩相古地理特征显示,研究区南华纪为裂谷盖沉积期,其盆地充填演化划分为3个阶段,即隆升剥蚀及早期冰碛岩堆积阶段、间冰期充填阶段和晚期冰碛岩堆积阶段。南华冰期(长安、南沱冰期)为冰内、冰前、冰外冰水重力流沉积;富禄间冰期以河流、潟湖、三角洲沉积为主,发育含锰碎屑岩沉积。该成果为湘黔桂裂谷盆地充填演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成矿资源效应研究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对地层、寻找矿源、研究其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华 裂谷盆地 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特征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南缘南华系大塘坡组烃源岩特征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被引量:25
4
作者 谢增业 魏国齐 +4 位作者 张健 杨威 张璐 王志宏 赵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共11页
随着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以及在盆地中部地区(川中)稳定继承性古隆起区域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储量超1×1012 m^3大气田的发现,该盆地深部古老层系烃源岩发育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生源构成及其成烃特征... 随着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超深层领域拓展,以及在盆地中部地区(川中)稳定继承性古隆起区域的中上元古界—下古生界储量超1×1012 m^3大气田的发现,该盆地深部古老层系烃源岩发育环境、烃源岩有机质生源构成及其成烃特征等备受关注。为此,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开展了四川盆地东南缘南华系大塘坡组野外露头剖面观察和烃源岩样品的有机地球化学、有机岩石学分析测试。结果表明:(1)四川盆地东南缘在南华纪古城期和南沱期2个冰期之间发育拉张背景下的大塘坡组黑色页岩优质烃源岩,其厚度介于16~180 m,矿物组成以黏土矿物和碎屑石英为主;(2)大塘坡组页岩为高丰度过成熟腐泥型优质烃源岩,其低姥植比(0.32~0.83)、低伽马蜡烷丰度、高丰度三环萜烷以及相对高含量的C_(27)、C_(29)甾烷等特征,反映了低盐度强还原环境下藻类和细菌微生物为其主要生源构成。结论认为:(1)川中地区南华纪裂谷内可能发育大塘坡组烃源岩,加里东期之前的古隆起、古斜坡区域是源于大塘坡组烃源岩的古油藏或分散液态烃的有利聚集场所;(2)该盆地内部稳定区域有可能发现源于大塘坡组烃源岩的古油藏或分散有机质裂解气的规模聚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南华 大塘坡组沉积期 烃源岩 地球化学特征 有机碳 裂解气 盐度
下载PDF
第四纪洞庭盆地临澧凹陷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柏道远 刘波 +4 位作者 李长安 马铁球 王先辉 彭云益 Chang'an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1-652,共12页
临澧凹陷为第四纪洞庭盆地西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居于武陵隆起和太阳山隆起之间。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对临澧凹陷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凹陷呈SN向,全长约55km,宽5~10km。受SN向雷公庙断裂和渐水断裂控制... 临澧凹陷为第四纪洞庭盆地西部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居于武陵隆起和太阳山隆起之间。通过地表地质调查和钻孔资料对临澧凹陷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凹陷呈SN向,全长约55km,宽5~10km。受SN向雷公庙断裂和渐水断裂控制,凹陷中央形成断槽。凹陷分为南、北两段,其间前第四纪基底上凸。在凹陷北段,中央断槽内为最厚达270m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其主体为含砾粘土与粘土互层,顶部为粘土、含粉砂质粘土;断槽东面自西往东依次为中更新世中期白沙井组(含粉砂质)湖相粘土和更新世残坡积层;断槽西面依次为白沙井组(含粉砂质)湖相粘土和中更新世早期新开铺组砾石层,后者组成基座阶地。在凹陷南段,中央断槽内中更新世早期-中期沉积厚100m左右,顶部为湖相粘土,往下为冲积层;断槽东面发育白沙井组冲积砂砾层;断槽西面依次发育白沙井组和新开铺组,前者自下而上分别为冲积含砾砂层和湖相粘土,后者为冲积砂砾层并组成堆积阶地。根据地貌、沉积和断裂特征,重塑临澧凹陷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中更新世早期渐水由西部进入临澧凹陷区后向南汇入沅水,于凹陷南段形成冲积层;同时来自西面山地的次级水系于凹陷西缘形成砾石层。中更新世中期受两侧正断裂控制中央断槽开始形成并接受沉积,其中北段断槽形成相对封闭的湖泊,南段断槽为河流环境;与此同时,断槽西面相对抬升并遭受剥蚀,稍后南段尚形成白沙井组冲积层。中更新世中后期临澧凹陷南、北段均产生扩张并处于湖泊环境,于中央断槽和两侧边缘形成泥质沉积。中更新世晚期构造反转,临澧凹陷整体抬升、遭受剥蚀且地表粘土发生网纹化,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造成凹陷西侧水系更为发育。晚更新世因切割和剥蚀而形成丘岗地貌,并形成改造型或坡积型的褐色铁锰裂隙土。临澧凹陷的形成受控于区域伸展断陷背景,并可能与断裂走滑拉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构造 洞庭盆地 凹陷构造 沉积特征 环境演化过程 中更新世早期 湖相粘土 冲积层 沙井 断裂控制 中更新世晚期 砂砾层 砾石层 粉砂 发育 次级构造单元 剥蚀 北段 钻孔资料 走滑拉分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莫索湾凸起构造特征 被引量:18
6
作者 周路 张义杰 +4 位作者 雷德文 何登发 张越迁 唐勇 李伯华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5年第1期16-21,共6页
莫索湾凸起是在石炭纪“基底”隆起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大型隆起构造,构造发育经历了六个阶段:石炭纪隆起雏形期;二叠纪隆起发育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早期稳定埋藏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压扭改造期;白垩纪—古近纪稳定埋藏与调整时期... 莫索湾凸起是在石炭纪“基底”隆起的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大型隆起构造,构造发育经历了六个阶段:石炭纪隆起雏形期;二叠纪隆起发育期;三叠纪—中侏罗世早期稳定埋藏期;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压扭改造期;白垩纪—古近纪稳定埋藏与调整时期;新近纪以来的隆起定型期。现今石炭系顶界面为一沿北西西向分布的特大型背斜构造,上覆二叠系—侏罗系为继承性披覆背斜,由下向上背斜面积和圈闭幅度逐渐变小,下侏罗统地层界面仅为低幅度背斜圈闭,侏罗系顶界面及其以上地层披覆背斜消失,整个莫索湾地区过渡为向南倾的单斜构造。石炭系古隆起在构造演化过程中没有遭受过破坏,石炭系顶背斜圈闭面积和闭合幅度呈逐渐增大趋势,古隆起主体部位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迁移。莫索湾凸起构造演化特点有利于石炭—三叠系油气藏的形成与保存。因此,莫索湾凸起深层石炭—三叠系背斜圈闭,特别是石炭系特大型背斜圈闭具有十分重要的勘探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凸起 构造特征 中侏罗世早期 背斜圈闭 石炭系 隆起构造 构造发育 晚株罗世 中株罗世 背斜构造 披覆背斜 地层界面 演化特点 石炭 特大型 三叠系 发育期 二叠 三叠 古近 白垩 新近 顶界面 继承性
下载PDF
汉南杂岩高桥沟花岗斑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侵位机制时代归属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吴新斌 吴凡 +1 位作者 毛友亮 李岩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9-335,共7页
高桥沟花岗斑岩体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属于汉南杂岩的一部分。锆石LA-M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794.4±5.7)Ma,为南华纪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高Si(75.78%~76.51%)、富碱(K_(2)O+Na_(2)O=7.78%~7.84%)、富K(K_(2)O/Na_... 高桥沟花岗斑岩体位于扬子板块北缘,属于汉南杂岩的一部分。锆石LA-M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794.4±5.7)Ma,为南华纪早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为高Si(75.78%~76.51%)、富碱(K_(2)O+Na_(2)O=7.78%~7.84%)、富K(K_(2)O/Na_(2)O=1.07~1.10),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稀土总量∑REE为272.57×10^(-6),轻重稀土元素组之间分馏明显。二长花岗斑岩形成于岩浆演化中晚期阶段,岩浆上侵过程中部分熔融沉积岩、火山岩物质。高桥沟花岗斑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强力就位的侵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南杂岩 花岗斑岩 南华早期 地球化学特征 侵位机制
下载PDF
汉南杂岩纸坊坝花岗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时代归属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新斌 吴凡 +1 位作者 李岩 毛友亮 《陕西地质》 2021年第2期19-25,共7页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西北缘,侵入岩隶属于汉南岩浆岩带。纸坊坝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位于汉南杂岩体的南西部,呈小岩株分布于纸坊坝—高桥沟一带,形成于浅成—超浅成相。纸坊坝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属钙碱性岩系,铝正常系列。该期侵入体的分异程... 研究区位于扬子陆块西北缘,侵入岩隶属于汉南岩浆岩带。纸坊坝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位于汉南杂岩体的南西部,呈小岩株分布于纸坊坝—高桥沟一带,形成于浅成—超浅成相。纸坊坝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属钙碱性岩系,铝正常系列。该期侵入体的分异程度高,岩浆分离结晶程度较高,岩石形成时岩浆分异结晶完全,为I型花岗岩。微量元素显示岩石中强不相容元素Rb、Th、Ba等元素强烈富集;中等不相容元素Sr强烈亏损,而相容元素Ni、Co、V、Sn含量很低。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图为右倾型,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具有很明显的负铕异常,岩石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斜长石分离结晶。纸坊坝二长花岗斑岩同位素年龄为759.1±5.8 Ma,时代确定为南华纪早期,为汉南杂岩岩浆演化的最晚期侵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纸坊坝似斑状二长花岗岩 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南华早期 扬子陆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