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统城市肌理的城市设计研究——南京南捕厅街区的实践与探索 被引量:39
1
作者 杨俊宴 谭瑛 吴明伟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7-92,共6页
传统城市肌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南捕厅街区的风貌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城市肌理的角度,阐述提炼传统民居肌理的空间模式,剖析新居住单元嵌入的传统民居肌理重塑,历史性节点的更新等思考成果,深入探索了城市肌理模... 传统城市肌理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南捕厅街区的风貌保护规划为例,从保护城市肌理的角度,阐述提炼传统民居肌理的空间模式,剖析新居住单元嵌入的传统民居肌理重塑,历史性节点的更新等思考成果,深入探索了城市肌理模式提炼与重塑更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肌理 风貌保护 城市设计
下载PDF
历史街区的文脉传承与复兴--南京南捕厅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 被引量:7
2
作者 周宁 范熙晅 吴龙杰 《新建筑》 2017年第3期88-93,共6页
结合南京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深入探讨城市历史脉络及其空间肌理与传统建筑改造设计的关系,通过分析改造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史街区的改造内涵和整体策略,并结合具体改造设计,阐释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与传统风格及构建方式... 结合南京南捕厅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深入探讨城市历史脉络及其空间肌理与传统建筑改造设计的关系,通过分析改造的历史沿革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史街区的改造内涵和整体策略,并结合具体改造设计,阐释现代建筑空间设计与传统风格及构建方式之间的关联,从而形成有助于当前城市发展的城市历史街区保护的路径和方法,为历史街区的肌理延续和文脉传承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历史街区 更新改造 文脉传承
下载PDF
结合旧城更新的旅游资源挖掘——以南京南捕厅街区为例 被引量:2
3
作者 谭瑛 杨俊宴 《华中建筑》 2009年第11期124-126,共3页
旧城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要过程,其中也潜藏了新的旅游资源。该文选取南京南捕厅历史风貌保护区进行实践应用研究。首先对南捕厅的现有资源状况进行整理,对其历史文化的沿革和积淀进行梳理,着重总结南捕厅的文化及空间资源特征。然后针... 旧城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要过程,其中也潜藏了新的旅游资源。该文选取南京南捕厅历史风貌保护区进行实践应用研究。首先对南捕厅的现有资源状况进行整理,对其历史文化的沿革和积淀进行梳理,着重总结南捕厅的文化及空间资源特征。然后针对南捕厅旅游开发的可行性从瓶颈和潜力两方面展开分析,并提出了该地区旅游发展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旧城更新 地区
下载PDF
南京市南捕厅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深化设计探讨
4
作者 谢丽娜 《常州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11-15,共5页
南捕厅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典型江南风格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开发潜力。在延续原规划设计总体思想的前提下,对Ⅰ、Ⅱ、Ⅲ号地块进行深化... 南捕厅街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南京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仍保存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典型江南风格的传统民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传统特色,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开发潜力。在延续原规划设计总体思想的前提下,对Ⅰ、Ⅱ、Ⅲ号地块进行深化设计,并针对各地块自身特点,从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入手,以寻求体现中国传统居住文化、适合中国人居住的中式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区 规划设计 建筑设计
下载PDF
浅谈南捕厅历史城区大板巷西侧地块保护与更新设计
5
作者 孙铭泽 《丝路视野》 2019年第14期86-88,共3页
南捕厅历史城区位于南京市老城区范围内,是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街巷风貌的典型街区,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但随着时间推移,老建筑得不到较系统的维护,品质和风貌均在下降,街区虽然保留了原有街巷的格局特点,但公共空间、配套、市政设施等... 南捕厅历史城区位于南京市老城区范围内,是至今仍然保留着传统街巷风貌的典型街区,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但随着时间推移,老建筑得不到较系统的维护,品质和风貌均在下降,街区虽然保留了原有街巷的格局特点,但公共空间、配套、市政设施等严重缺乏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以南捕厅历史城区内的大板巷西侧地块的保护与更新设计为例,探讨历史城区的保护与更新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区 大板巷 保护与更新设计
下载PDF
南京甘熙故居宅向考
6
作者 潘彬彬(文/图) 范健泉(文/图) 《大众考古》 2021年第4期82-86,共5页
甘熙故居在南京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位于南京城内南捕厅历史街区,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其主人是被誉为“江南甲姓”的金陵甘氏家族。甘熙故居由三组坐南朝北(南捕厅15号、17号、19号)、一组坐东朝西(大板巷42号)的多进穿... 甘熙故居在南京民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位于南京城内南捕厅历史街区,始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其主人是被誉为“江南甲姓”的金陵甘氏家族。甘熙故居由三组坐南朝北(南捕厅15号、17号、19号)、一组坐东朝西(大板巷42号)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组成,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其内营造假山鱼池,广植花卉树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熙故居 古建筑 占地面积 历史街区 朝北 假山 九十九
下载PDF
唐大明宫翰林院建筑复原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临安 陈婷 《南方建筑》 2011年第4期50-54,共5页
唐代大明宫翰林院设立于唐初。史载文字中,仅叙其位置在宫内的麟德殿之西,然而始终未得图绘印证。1980年至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对大明宫翰林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布了翰林院的考古报告。本文主要以唐大明宫翰... 唐代大明宫翰林院设立于唐初。史载文字中,仅叙其位置在宫内的麟德殿之西,然而始终未得图绘印证。1980年至198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安唐城队对大明宫翰林院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布了翰林院的考古报告。本文主要以唐大明宫翰林院建筑遗址的考古报告为依据,参照历史文献和相关建筑复原资料,运用建筑复原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与推导,讨论翰林院的建筑形制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建筑进行研究性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大明宫 翰林院 南厅 大木作 复原
下载PDF
整合传统空间肌理 复兴城市文化特色——南京南捕厅地段核心区设计 被引量:5
8
作者 杨俊宴 吴明伟 谭瑛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42-45,共4页
城市肌理和传统特色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南京南捕厅街区的规划设计与实施为例.通过分析院落构成特色、提炼传统民居肌理的空间模式、梳理街巷组合、塑造历史性的枢纽节点等思考.探讨了城市肌理整台与城市特色复兴的问题。
关键词 整合 空间肌理 风貌保护 文化特色
原文传递
金陵甘氏轶闻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英 《江苏地方志》 2003年第1期53-55,共3页
岁月悠悠,古都金陵留下几多让人凭吊唏嘘的历史痕迹。在城南的南捕厅,就有那么一片被历史湮没的旧宅群落,这里是晚清文人甘熙的故居。为抢救这座俗称“九十九间半”的巨宅,再现江南清代的民居风貌,2001年开始,南京市在此展开了全面抢救... 岁月悠悠,古都金陵留下几多让人凭吊唏嘘的历史痕迹。在城南的南捕厅,就有那么一片被历史湮没的旧宅群落,这里是晚清文人甘熙的故居。为抢救这座俗称“九十九间半”的巨宅,再现江南清代的民居风貌,2001年开始,南京市在此展开了全面抢救,使得“南捕厅”小街一时名声大振。近日,甘熙故居一期工程的竣工,让市民走进了翘首期盼的甘家大院。看过深深的庭院,走过曲折的回廊,人们也许更希望了解大宅门背后的旧闻轶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陵 甘熙 清代 津逮楼
下载PDF
甘家大院,私人民宅“九十九间半”
10
作者 申功晶(图/文) 《华人时刊》 2019年第6期44-46,共3页
提起南京,人们会联想到明孝陵、明城墙、朝天宫,而地处南京秦淮区升州路和中山南路交界地段,老百姓俗称'九十九间半'的中国最大私人民宅——甘家大院,却犹如养在深闺的伴房小姐,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甘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约21000平... 提起南京,人们会联想到明孝陵、明城墙、朝天宫,而地处南京秦淮区升州路和中山南路交界地段,老百姓俗称'九十九间半'的中国最大私人民宅——甘家大院,却犹如养在深闺的伴房小姐,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甘家大院总占地面积约21000平方米,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多进穿堂式私人民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家大院 甘贡三 津逮楼 严凤英 玉堂富贵 甘律之
下载PDF
贵州古迹明十八先生墓考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大光 《贵州文史丛刊》 1980年第1期86-95,共10页
一、十八先生墓的由来十八先生墓为贵州明代古迹之一,墓在今安龙县城北门外马场天榜山下。安龙的建置,在明代原名安隆所,一六五二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春二月,占领贵州、云南的大顺军领袖孙可望遣将迎明永历帝朱由榔由广西来到贵... 一、十八先生墓的由来十八先生墓为贵州明代古迹之一,墓在今安龙县城北门外马场天榜山下。安龙的建置,在明代原名安隆所,一六五二年(明永历六年、清顺治九年)春二月,占领贵州、云南的大顺军领袖孙可望遣将迎明永历帝朱由榔由广西来到贵州,安置于安隆所,改名为安龙府。清兵攻占贵州后,改安龙府为南笼所,旋改为南笼厅,乾隆中又改为南笼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八先生墓 安龙府 永历帝 马吉翔 滇云历年传 朱由榔 庞天寿 清顺治 允吉
下载PDF
南京老城南:过去与未来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杰 张飏 《人类居住》 2016年第2期60-63,共4页
在南京老城区南部,城墙以内,有一片被南京民众称为'老城南'的城区,这里因民国以后南京在新街口以北建设了新城区而得名。老城南是南京最早的老城区,不仅有自晋唐以来的悠久历史,也有贯穿城南的'十里秦淮'的盛名,还有众... 在南京老城区南部,城墙以内,有一片被南京民众称为'老城南'的城区,这里因民国以后南京在新街口以北建设了新城区而得名。老城南是南京最早的老城区,不仅有自晋唐以来的悠久历史,也有贯穿城南的'十里秦淮'的盛名,还有众多反映江南特色的'青砖小瓦马头墙'的民居宅院。历史上的老城南南京是一座闻名遐迩的历史古都,提起南京让人想起很多历史的波澜跌宕。西晋灭吴,宗室北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城区 建筑风貌 历史地段 明城墙 文物保护单位 秦淮河
原文传递
筹建中的南京民俗博物馆
13
作者 郭金海 《民俗研究》 1991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沉积,渊源流长,丰富多彩,形成了大江南北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南京民俗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和传播,在人民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的多进穿堂... 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沉积,渊源流长,丰富多彩,形成了大江南北融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南京民俗文化,经过千百年的继承和传播,在人民生活中具有很大的影响。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的多进穿堂式古建筑群(俗称九十九间半),系南京著名文人、藏书家——甘熙的故居。甘熙(1797——1852),字实庵。祖籍安徽歙县,流寓来宁,出身于江南望族。相传战国时秦丞相甘茂、三国时期折冲将军甘宁、晋时于湖敬侯甘卓系其先祖。清雍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博物馆 京市 民俗文化 京地区 建筑群 三期工程 地方特色 历史文化名城 人民生活
原文传递
山西翼城合院式建筑形制探究
14
作者 侯振策 王冬玉 程一璞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21年第6期89-91,共3页
合院式建筑是山西地区的一种建筑类型,山西翼城地区的合院式建筑多为单进院落,在院落中有居住空间和祭祀空间,祭祀空间一般位于南大厅,而居住空间位于北楼和东西厦。这四座主要建筑和其他附属建筑围合形成了"一大四小"的五个... 合院式建筑是山西地区的一种建筑类型,山西翼城地区的合院式建筑多为单进院落,在院落中有居住空间和祭祀空间,祭祀空间一般位于南大厅,而居住空间位于北楼和东西厦。这四座主要建筑和其他附属建筑围合形成了"一大四小"的五个封闭的功能性院落。由此形成山西翼城地区合院式建筑的空间模式,当地人称之为"南厅北楼东西厦"。这种建筑组合受到风水理论和传统礼制因素的影响,并通过多种方式与周边自然环境相互适应,在翼城的不同地区基于一种同一的空间模式发展出多种多样的建筑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院式建筑 山西翼城 南厅北楼东西厦
原文传递
九十九间半
15
作者 翟永明 《上海文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80-81,共2页
偶然在一本书中看到:南京有一最大的清代私人民居——清代著名文人、藏书家甘熙的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大约取其住宅的间数,因为按当时的皇家规矩,民间住宅不得与王族勋戚相匹敌。也许当时的限制便是一百间,而甘熙深谋远虑,不敢妄僭,... 偶然在一本书中看到:南京有一最大的清代私人民居——清代著名文人、藏书家甘熙的故居,俗称九十九间半。大约取其住宅的间数,因为按当时的皇家规矩,民间住宅不得与王族勋戚相匹敌。也许当时的限制便是一百间,而甘熙深谋远虑,不敢妄僭,因此取其九十九间半也许便是此意。据说这座旧宅最能反映江南民居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逮楼 藏书家 天一阁 故居 藏书楼 庭院 修复 住宅
原文传递
严凤英与京剧
16
作者 王汝贵 《中国京剧》 1997年第6期51-52,共2页
严凤英与京剧王汝贵京剧以其博大精深成为我们的国剧,不仅被国人所喜爱,而且为西方世界所惊叹,并且把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演剧体系,合称为世界三大演剧体系,从而进入世界戏剧殿堂。对于黄梅戏... 严凤英与京剧王汝贵京剧以其博大精深成为我们的国剧,不仅被国人所喜爱,而且为西方世界所惊叹,并且把以梅兰芳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演剧体系,合称为世界三大演剧体系,从而进入世界戏剧殿堂。对于黄梅戏来说,学习京剧表演艺术,汲取其营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凤英 京剧表演艺术 《思凡》 黄梅戏 基本功 《黄鹤楼》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毯子功
原文传递
安龙概况
17
《文化月刊(下旬刊)》 2012年第Z1期62-63,共2页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桂、黔三省边缘,总面积2237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丘陵、坝地次之。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256毫米,有"小昆明"之称。安龙是一个多... 安龙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隶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滇、桂、黔三省边缘,总面积2237平方公里。以山地为主,丘陵、坝地次之。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256毫米,有"小昆明"之称。安龙是一个多民族县,现有人口38万人。安龙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开发,汉代以后更是史不绝书,明清以来逐渐成为贵州西南重镇。明末,清军入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龙 清军入关 春秋战国时期 抗清斗争 现有人口 民族县 商品集散地 永历 年平均气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