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天山西段古生代火山岩Ar-Ar年龄新资料 被引量:9
1
作者 龚福华 李曰俊 +3 位作者 王清华 胡世玲 黄智斌 罗俊成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494-498,共5页
根据新近采自中国南天山西段志留—泥盆系乌帕塔尔坎群中的安山岩样品和石炭—二叠纪康克林组上部英安岩角砾样品的全岩Ar-Ar定年测试,乌帕塔尔坎群安山岩的坪年龄为427.70±0.60Ma,等时年龄为426.96±4.57Ma;康克林组上部的英... 根据新近采自中国南天山西段志留—泥盆系乌帕塔尔坎群中的安山岩样品和石炭—二叠纪康克林组上部英安岩角砾样品的全岩Ar-Ar定年测试,乌帕塔尔坎群安山岩的坪年龄为427.70±0.60Ma,等时年龄为426.96±4.57Ma;康克林组上部的英安岩角砾的坪年龄为288.16±0.40Ma,等时年龄为289.18±2.02Ma。测试结果为研究中国南天山(西段)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体系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AR定年 乌帕塔尔坎群 康克林组 南天山西段 中国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强震应力触发作用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琼 聂晓红 唐丽华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8-114,共7页
通过计算新疆南天山西段的喀什-乌恰地区和柯坪断块区1955年以来部分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该区强震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喀什-乌恰地区多数强震的发生有利于其邻区后续地震活动增强;而柯坪块区... 通过计算新疆南天山西段的喀什-乌恰地区和柯坪断块区1955年以来部分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静态库仑破裂应力变化,研究了该区强震对后续地震的触发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喀什-乌恰地区多数强震的发生有利于其邻区后续地震活动增强;而柯坪块区多数强震的发生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其邻区的地震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喀什-乌恰地区 柯坪断块区 静态库仑破裂应力 加速矩释放模型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数字化形变观测的潮汐参数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刘建明 杨又陵 高歌 《内陆地震》 2013年第1期60-66,共7页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南天山西段8套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的潮汐参数:O1波和M2波的潮汐因子、中误差、观测振幅以及M2波的相位滞后与中误差,分析并评价了资料的精度和稳定性,为今后的资料使用和异常判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利用Venedikov调和分析方法,计算了南天山西段8套数字化形变观测资料的潮汐参数:O1波和M2波的潮汐因子、中误差、观测振幅以及M2波的相位滞后与中误差,分析并评价了资料的精度和稳定性,为今后的资料使用和异常判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结果分析表明:(1)阿合奇、哈拉峻和乌什3个台地倾斜资料、乌什洞体应变仪资料和乌什重力仪资料潮汐分析结果较好,中误差小,精度均达到了中国地震局形变I类台的标准;(2)马场台井下倾斜仪EW向γM2偏小,受格值或者仪器常数影响较大;(3)喀什栏杆乡和乌恰井下倾斜仪两分向的定位存在较大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数字形变观测 潮汐参数 观测精度 新疆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西段震群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琳琳 宋春燕 温少妍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22-829,共8页
2008年3月-2013年12月新疆南天山西段小震群活动水平较高,系统整理该地区31次小震群,并对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同时检验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结果表明:(1)新疆南天山西段震群活动集... 2008年3月-2013年12月新疆南天山西段小震群活动水平较高,系统整理该地区31次小震群,并对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同时检验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结果表明:(1)新疆南天山西段震群活动集中,强度以ML2.0-3.9地震为主,震群中最大震级多数为ML3.5左右,而震级值ML≥4.0共7次,最大为ML4.9,震群序列总频次多数小于20,持续时间大多为7天以内;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之间不成正比.(2)震群活动主要集中在阿图什附近,75%震群发生两个月后对应M5.0以上中强地震,对应范围为0-500km,未来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主要集中在喀什-乌恰交汇区,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值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震群序列频次与震群的地震对应率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3)采用U-K和U-p组合方法判定震群类型的检验效果相对较好,正确率约占总数的32%.分析结果可以为判断震群活动是否具有前兆特征和震情跟踪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震群 参数特征 前兆震群判定 南天山西段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西段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山耦合机制探讨 被引量:2
5
作者 牛树银 刘晓煌 +3 位作者 孙爱群 张建珍 张新勇 李培菊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13年第4期241-248,共8页
南天山西段山峦叠嶂,沟壑深切,褶皱强烈,断裂纵横。构造演化与中生代以来新疆地区的强烈隆升以及其后的塔里木盆地大规模断陷密切相关,受典型的盆山耦合机制控制。从卷入褶皱作用的地层展布和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新疆地区在原塔里木... 南天山西段山峦叠嶂,沟壑深切,褶皱强烈,断裂纵横。构造演化与中生代以来新疆地区的强烈隆升以及其后的塔里木盆地大规模断陷密切相关,受典型的盆山耦合机制控制。从卷入褶皱作用的地层展布和区域构造变形特征分析,新疆地区在原塔里木地块的基础上,由于大规模地幔物质上涌,于中生代晚期发生强烈隆升,并在隆升的北西缘西南天山一带形成北东东向构造岩浆带。新生代以来,由于新疆隆起轴部强烈的热减薄作用,导致隆起中部发生大规模裂陷,并逐渐形成塔里木断陷盆地。与此同时,构造岩浆活动形成的南天山西段造山带与塔里木断陷盆地构成了较大的(地形)位势差,进而引起南天山西段由北西向南东拆离滑脱。第一期形成的区域性褶皱被改造成一系列倒转褶皱,往往表现出北西翼平缓,地层出露齐全,南东翼陡倾或倒转,甚至在某些背斜倒转翼形成较大规模的逆冲推覆构造,同时相伴产生多条北西向走滑断裂,以调节沿走向滑脱拆离幅度的不均匀性。因此,南天山西段,甚至整个新疆地区,中新生代的区域构造演化应从盆山耦合的视角分析其地球动力学过程。这也许是解开西南天山复杂变形历史的钥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山耦合 构造演化 褶皱作用 推覆构造 南天山西段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单台中小震震源机制特征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陈丽 黄瑜 《内陆地震》 2015年第1期77-81,共5页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南天山西段12个台站地震波形资料,最终选取5个台站资料,利用P波初动解计算方法,分别求解该时段不同台站单年和多年中小震综合震源机制解。结合前人工作,研究南天山西段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以及主压应力... 通过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南天山西段12个台站地震波形资料,最终选取5个台站资料,利用P波初动解计算方法,分别求解该时段不同台站单年和多年中小震综合震源机制解。结合前人工作,研究南天山西段构造应力场的总体特征,以及主压应力轴、主张应力轴方向的变化,结果显示该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大致为NW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新疆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中小地震辐射能量的单台测定 被引量:1
7
作者 孙燕萍 史勇军 《内陆地震》 2006年第3期252-258,共7页
考虑到新疆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尝试利用单台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辐射能量的测定。选用新疆喀什地震台记录的南天山西段中小地震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波形横向分量上的SH波及其后续震相,对每个地震进行辐射花样因子的校正。... 考虑到新疆地震台网分布不均匀的情况,尝试利用单台的宽频带波形资料进行辐射能量的测定。选用新疆喀什地震台记录的南天山西段中小地震宽频带波形资料,分析地震波形横向分量上的SH波及其后续震相,对每个地震进行辐射花样因子的校正。品质因子Q采用Brune的ω-2衰减模型,用补偿谱的方法试错得到,最后所得结果与新疆地震目录ML震级进行了对比分析,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辐射能量 单台测定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哈尔克山南坡地质构造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2
8
作者 杜红星 魏永峰 +1 位作者 李晓燕 马玉霞 《新疆有色金属》 2014年第4期33-36,共4页
南天山西段哈尔克山南坡位于塔里木和伊犁-中天山地块间,主要由古元古界、古生代、中-新生代地质体组成,根据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变形特征、变质程度及变形期次等差异,划分为虎拉山晚古生代裂陷槽、塔里木中央地块2个Ⅲ级构造单元,进... 南天山西段哈尔克山南坡位于塔里木和伊犁-中天山地块间,主要由古元古界、古生代、中-新生代地质体组成,根据沉积建造、岩浆作用、变形特征、变质程度及变形期次等差异,划分为虎拉山晚古生代裂陷槽、塔里木中央地块2个Ⅲ级构造单元,进一步划分为虎拉山石炭纪-二叠纪前陆盆地、老虎台前寒武纪隆起带及中-新生代库车山前坳陷3个Ⅳ级构造单元。综合区域资料、现位恢复,天山西段哈尔克山南坡具有中-新元古代塔里木北缘古陆的形成、震旦纪-奥陶纪塔里木北缘被动陆缘的形成、志留纪塔里木北缘被动陆缘发展、中泥盆世南天山构造带收缩汇聚、早石炭世南天山前陆盆地发展、二叠纪大陆伸展、二叠纪末-三叠纪初库车山前坳陷形成、中、新生代陆内演化8个演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地质特征 构造单元 构造演化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西段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金花 李越帅 +1 位作者 曹昌军 闫新义 《内陆地震》 2022年第4期329-337,共9页
通过收集2010~2020年记录的新疆南天山西段235个M_(S)≥3.0地震事件,以M_(S)≥3.5为界,利用FOCMEC方法计算M_(S)3.0~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CAP方法计算M_(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全球应力图分类标准对最终反演结果归类,结果显示... 通过收集2010~2020年记录的新疆南天山西段235个M_(S)≥3.0地震事件,以M_(S)≥3.5为界,利用FOCMEC方法计算M_(S)3.0~3.4地震的震源机制解,CAP方法计算M_(S)≥3.5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通过全球应力图分类标准对最终反演结果归类,结果显示南天山西段的地震主要以逆断为主兼走滑。根据阻尼区域应力场反演方法得出南天山西段的构造应力场空间变化特征,研究区域内北边最大主压应力轴为近NW向,仰角近水平,研究区域南边最大主压应力轴随经度增大发生了明显的不规则偏转,由NW向转至近NS向再转至近EW向,仰角近水平偏多。南天山西段应力形因子由北向南从小到大排列,同时中间主压应力轴由偏压缩转为偏拉张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震源机制解 构造应力场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西段中小地震震源参数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阿衣仙姑.买买提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3 位作者 夏爱国 黄瑜 海仁妮莎.斯拉木 李金 《内陆地震》 2014年第4期379-386,共8页
采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了新疆南天山西段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各台站中小地震的震源谱,进而计算149次ML≥2.0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南天山西段地区震源参数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采用多台多地震联合反演的方法得到了新疆南天山西段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各台站中小地震的震源谱,进而计算149次ML≥2.0地震的应力降、地震矩、震源破裂半径、拐角频率等震源参数,并分析南天山西段地区震源参数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南天山西段地区震级与地震矩(M0)、矩震级(MW)、震源尺度(R)之间表现为正相关,与地震的拐角频率之间成负相关。地震矩(M0)随着震源破裂尺度逐渐变大,成正相关的一次函数关系。初步分析后认为,震级在ML2.5-3.6范围内的地震更适合于研究南天山西段地区有关应力降特征的跟踪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震源参数 应力降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介质衰减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阿衣仙姑.买买提 +1 位作者 夏爱国 海仁沙.司拉木 《内陆地震》 2016年第1期41-48,共8页
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5个台站的720条地震波形资料,用Atkinson方法联合反演得到南天山西段Q值随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13.4f0.548;在400 km的震源距范围内,研究区地震波的几何衰减满足三段衰减模型;研究区的Q值小于天山中东段... 利用新疆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15个台站的720条地震波形资料,用Atkinson方法联合反演得到南天山西段Q值随频率f的关系式为Q(f)=313.4f0.548;在400 km的震源距范围内,研究区地震波的几何衰减满足三段衰减模型;研究区的Q值小于天山中东段、北天山和柯坪地区的Q值,说明该区域构造活动强烈。其次根据S波衰减记录得到观测振幅谱,采用Moya遗传算法得到了新疆南天山西段15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大多数台站的场地响应在1附近,西克尔台(XKR)、塔什库尔干台(TAG)、乌什台(WUS)和神木园台(SMY)的场地响应在1~4 Hz之间均大于2,表现出一定的放大效应,岳普湖台(YPH)呈现余弦波动,可能与台基岩性和仪器的工作状态有关。区域的选择对台站场地相应计算结果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非弹性衰减 几何衰减 介质品质因子
下载PDF
南天山西段地震尾波Q值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尼鲁帕尔.买买吐孙 夏爱国 海仁妮莎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2-441,共10页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的地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了南天山西段10个台站周围60km范围内M_S≥2.0的397次地震事件计算并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Qc值。结果显示,南天山西段尾波Q_0值平均值在140~390之间,其中喀什台... 基于新疆地震台网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采用Aki的地震尾波单次散射模型,选取了南天山西段10个台站周围60km范围内M_S≥2.0的397次地震事件计算并得到了不同台站的尾波Qc值。结果显示,南天山西段尾波Q_0值平均值在140~390之间,其中喀什台和乌恰台Q_0值最低;频率相关系数η的平均值在0.62~1.00之间,拟合平均Q值与对应频率之间的关系结果为Q=261.2±110.8f^(0.80±0.28),表明该地区是以低Q_0高η值为特征的构造活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地震 尾波Q值 单次散射
下载PDF
新疆南天山西段地区地磁加卸载响应比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艾萨·伊斯马伊力 冯丽丽 《国际地震动态》 2019年第8期62-63,共2页
地震磁效应已在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广泛使用并有深入的研究。其原理为,孕震过程中地球介质电磁参数(如电导率)会发生变化,从而能监测到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相关联的震磁前兆现象。跟踪地磁数据的变化,提取震磁异常,从而分析变化地磁场... 地震磁效应已在地震预测预报工作中广泛使用并有深入的研究。其原理为,孕震过程中地球介质电磁参数(如电导率)会发生变化,从而能监测到与地震孕育和发生过程相关联的震磁前兆现象。跟踪地磁数据的变化,提取震磁异常,从而分析变化地磁场异常对地震的调制和触发作用。但是,从地磁日变的原始数据中却很难识别到前兆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数据 加卸载响应比 南天山西段 地震磁效应 新疆 预测预报工作 电磁参数 地球介质
下载PDF
西南天山与后碰撞有关的金矿床及其成矿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孙宝生 米合古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993-994,共2页
中亚造山带独特的造山增生作用过程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中亚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作用的纪录,这对于深入认识中亚造山-成矿作用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境内的南天山... 中亚造山带独特的造山增生作用过程是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在中亚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晚古生代后碰撞岩浆作用的纪录,这对于深入认识中亚造山-成矿作用等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境内的南天山锑-汞-金成矿带是世界著名的成矿带之一(叶庆同等,19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天 成矿作用 金矿床 后碰撞花岗岩 晚古生代 南天山西段 乌兹别克斯坦 萨瓦亚尔顿 南天山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
下载PDF
新疆天山地区b值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琳琳 唐兰兰 《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3-101,共9页
通过分析新疆天山中东段和南天山西段地区2000年以来的以最小完整性震级(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Mc)下限为基础的b值时空扫描图像,得到天山中东段和南天山西段两个不同区域的b值异常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天山中东段地区b值背景为0.70... 通过分析新疆天山中东段和南天山西段地区2000年以来的以最小完整性震级(Magnitude of completeness,Mc)下限为基础的b值时空扫描图像,得到天山中东段和南天山西段两个不同区域的b值异常指标,研究结果表明:1天山中东段地区b值背景为0.705±0.004;南天山西段b值背景为0.583±0.003,略低于天山中东段b值背景水平。2 2003—2012年研究区内4次6级以上地震前,震中位置的b值多数处于低值状态,而震中附近区域其b值相对较高,反映出应力积累变化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值 天山中东 南天山西段
下载PDF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杨耘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71-275,共5页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资料显示,主成矿元素金一部分来自矿区容矿地层,另一部分来自下伏地层,矿质S和C主要来自深部,特别是下伏火山岩;Pb来自于造山带。成矿溶液主要来自以大气降水为补给的地下(卤)水。
关键词 南天山西段 萨瓦亚尔顿金矿床 成矿物质 成矿元素 成矿溶液来源
下载PDF
救救珍稀植物小沙冬青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济宪 《森林与人类》 1995年第1期27-27,共1页
救救珍稀植物小沙冬青王济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西北部的荒凉国土上,生长着一种世界上已少有的珍稀植物。它的名字叫小沙冬青。这种植物就在这荒凉、干旱的砾石戈壁上生长了百万年之久,从科学价值上讲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然而,小... 救救珍稀植物小沙冬青王济宪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最西北部的荒凉国土上,生长着一种世界上已少有的珍稀植物。它的名字叫小沙冬青。这种植物就在这荒凉、干旱的砾石戈壁上生长了百万年之久,从科学价值上讲可谓植物中的大熊猫。然而,小沙冬青这个科学史上的“阳春白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珍稀植物 沙冬青 绿化树种 次生林 组织培养 分布点 人工繁殖 南天山西段 自治州 植物地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