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吴增茂
陈登俊
温之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2期108-114,共7页
根据热带西太平洋卫星云图资料及流场特征分析,讨论了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提出SPCZ是反映西太暖池同东太冷舌海气耦合系统以及暖池大气同相邻陆区大气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在12~2月的热带西太平洋...
根据热带西太平洋卫星云图资料及流场特征分析,讨论了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提出SPCZ是反映西太暖池同东太冷舌海气耦合系统以及暖池大气同相邻陆区大气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在12~2月的热带西太平洋上的NW/SE辐合带,其形成原因主要应归因于西太暖池本身,以及暖池与东太赤道冷水舌强度与相对位置改变引发的Walker环流位置与走向的变动,另外,新几内亚岛及澳洲大陆也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辐合带
(SPCZ)
特征分析
形成机理
冷舌
暖池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对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琼
郑建
王法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150,共8页
为研究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的局地气候效应,利用Hadley中心的海温数据集Had ISST以及NCEP-NCAR的大气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South Pacific Subtropical Dipole,SPSD)对南太平洋辐合带(South Pacific Convergence Z...
为研究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的局地气候效应,利用Hadley中心的海温数据集Had ISST以及NCEP-NCAR的大气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South Pacific Subtropical Dipole,SPSD)对南太平洋辐合带(South Pacific Convergence Zone,SPCZ)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物理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事件线性独立于ENSO(El Nia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有明显的季节锁相,于12-2月达到峰值并显著影响SPCZ降水带的位置。其中,正偶极子事件(简称"正事件")期间偶极子东北极区域(暖海温)水汽辐合上升,降水增多;而在偶极子西南极区域(冷海温)水汽辐散下沉,降水减少,因此SPCZ降水带偏北。负偶极子事件(简称"负事件")则相反,东北极降水减少的同时西南极降水增多,从而SPCZ降水带偏南。本研究关于SPSD与SPCZ关系的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南太平洋的年际气候变异和海气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
副热
带
偶极子
南太平洋辐合带
海面温度
降水
大气环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太平洋辐合带季节循环及与地形和非绝热加热变化的联系
3
作者
于亚鑫
管兆勇
+1 位作者
方陆俊
孙婧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577,共12页
利用1981—2015年NCEP/NCAR月平均资料、NOAA的逐月CMAP(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资料以及GODAS的月平均洋流资料和SODA的月平均风应力资料,定义了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关键区域,对南太...
利用1981—2015年NCEP/NCAR月平均资料、NOAA的逐月CMAP(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资料以及GODAS的月平均洋流资料和SODA的月平均风应力资料,定义了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关键区域,对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形成和维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太平洋辐合带,4月存在由东西风切变型辐合带向东风辐合型辐合带转变的现象,而12月则存在相反的转换。在对流层低层,南太平洋辐合带区域的向上伸展高度和辐合在北半球冬季较其他季节明显高和强。引起南太平洋辐合带形成与维持的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地形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造成等位涡线发生沿澳大利亚地形的绕行,利于澳大利亚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和南太平洋辐合带区域气旋性环流的形成与维持;同时,在地形和科里奥利力共同作用下,还易使暖海水在南太平洋辐合带区域汇聚,形成高海表温度区,从而加热大气,利于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形成与维持。二是非绝热加热作用。南太平洋辐合带区域范围内的热源作用可以使其上方的大气受到加热,并产生加热强迫纬向梯度,驱动低层大气产生辐合。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全球环流特别是南半球热带环流变化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太平洋辐合带
季节变化
地形作用
非绝热加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
5
1
作者
吴增茂
陈登俊
温之平
机构
青岛海洋大学
中山大学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S2期108-114,共7页
文摘
根据热带西太平洋卫星云图资料及流场特征分析,讨论了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演变特征和形成机理。提出SPCZ是反映西太暖池同东太冷舌海气耦合系统以及暖池大气同相邻陆区大气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特征。主要表现为在12~2月的热带西太平洋上的NW/SE辐合带,其形成原因主要应归因于西太暖池本身,以及暖池与东太赤道冷水舌强度与相对位置改变引发的Walker环流位置与走向的变动,另外,新几内亚岛及澳洲大陆也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南太平洋辐合带
(SPCZ)
特征分析
形成机理
冷舌
暖池
Keywords
the South Pacific Convergence Zone
feature analysis
formation mechanism
cold tongue
warm pool
分类号
P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对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李琼
郑建
王法明
机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环流与波动重点实验室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43-150,共8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11010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6017
+2 种基金
41421005
416060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资助海洋科学研究中心项目(U1406401)~~
文摘
为研究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的局地气候效应,利用Hadley中心的海温数据集Had ISST以及NCEP-NCAR的大气再分析数据,分析了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South Pacific Subtropical Dipole,SPSD)对南太平洋辐合带(South Pacific Convergence Zone,SPCZ)的影响,并探讨了相应的物理过程。研究结果显示,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事件线性独立于ENSO(El Niao-Southern Oscillation)事件,有明显的季节锁相,于12-2月达到峰值并显著影响SPCZ降水带的位置。其中,正偶极子事件(简称"正事件")期间偶极子东北极区域(暖海温)水汽辐合上升,降水增多;而在偶极子西南极区域(冷海温)水汽辐散下沉,降水减少,因此SPCZ降水带偏北。负偶极子事件(简称"负事件")则相反,东北极降水减少的同时西南极降水增多,从而SPCZ降水带偏南。本研究关于SPSD与SPCZ关系的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南太平洋的年际气候变异和海气相互作用。
关键词
南太平洋
副热
带
偶极子
南太平洋辐合带
海面温度
降水
大气环流
Keywords
the South Pacific Subtropical Dipole
the South Pacific Convergence Zon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precipitation
circulation
分类号
P47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太平洋辐合带季节循环及与地形和非绝热加热变化的联系
3
作者
于亚鑫
管兆勇
方陆俊
孙婧超
机构
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沈阳中心气象台
杭州市气象台
出处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66-57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30425).
文摘
利用1981—2015年NCEP/NCAR月平均资料、NOAA的逐月CMAP(CPC(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降水资料以及GODAS的月平均洋流资料和SODA的月平均风应力资料,定义了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关键区域,对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形成和维持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南太平洋辐合带,4月存在由东西风切变型辐合带向东风辐合型辐合带转变的现象,而12月则存在相反的转换。在对流层低层,南太平洋辐合带区域的向上伸展高度和辐合在北半球冬季较其他季节明显高和强。引起南太平洋辐合带形成与维持的原因有2个方面:一是地形作用。由于地形的阻挡,造成等位涡线发生沿澳大利亚地形的绕行,利于澳大利亚地区反气旋性环流和南太平洋辐合带区域气旋性环流的形成与维持;同时,在地形和科里奥利力共同作用下,还易使暖海水在南太平洋辐合带区域汇聚,形成高海表温度区,从而加热大气,利于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形成与维持。二是非绝热加热作用。南太平洋辐合带区域范围内的热源作用可以使其上方的大气受到加热,并产生加热强迫纬向梯度,驱动低层大气产生辐合。这些结果对深刻认识全球环流特别是南半球热带环流变化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太平洋辐合带
季节变化
地形作用
非绝热加热
Keywords
SPCZ
Seasonal changes
Topography
Diabatic heating
分类号
P46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太平洋辐合带(SPCZ)的特征分析
吴增茂
陈登俊
温之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对南太平洋辐合带的影响
李琼
郑建
王法明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太平洋辐合带季节循环及与地形和非绝热加热变化的联系
于亚鑫
管兆勇
方陆俊
孙婧超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