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夷书》笺注并考异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叔武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58-72,共15页
本文参考诸种文献 ,对明张洪《南夷书》作了笺注 ,并就文中歧误之处作了精心考校 ,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南夷书
张洪
笺注
考证
钞本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掸傣古国考
被引量:
13
2
作者
黄惠焜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5年第3期2-12,共11页
一、滇越 二、掸国(Siam) 三、篷(Pong) 四、文单(Vien Siam) 五、憍赏弥(Kousambi)恬 傣族是一个文明而古老的民族。傣族历史神秘而悠远。傣族历史工作者多年来都孜孜致力于揭开这历史的帏幕,我们却深感其中的许多环链无法缀合。正是...
一、滇越 二、掸国(Siam) 三、篷(Pong) 四、文单(Vien Siam) 五、憍赏弥(Kousambi)恬 傣族是一个文明而古老的民族。傣族历史神秘而悠远。傣族历史工作者多年来都孜孜致力于揭开这历史的帏幕,我们却深感其中的许多环链无法缀合。正是有鉴于此,我试提出汉唐时期掸傣历史的序列,就正于中外的史学专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掸人
文单
掸国
真腊
汉唐时期
滇越
吉蔑
环链
后汉
书
·西
南夷
鸠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羌族奇景碉楼
被引量:
2
3
作者
管祥麟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我到达四川省汶川县,已是这年的夏未,寻访羌族是来此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
羌族
汶川县
《后汉
书
·西
南夷
传》
起源
碉楼
少数民族建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云南青铜乐舞看“滇人”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
4
4
作者
吴开婉
《民族艺术研究》
1989年第6期53-57,共5页
建国以来,云南有大量的青铜器物源源出土。这些辉煌灿烂的青铜器物,以其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滇人”的审美意识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实证。鉴于云南青铜器物内容涉猎广泛,本文仅以青铜乐舞为据,对“滇人”的审美意识略加探讨(当然,“滇...
建国以来,云南有大量的青铜器物源源出土。这些辉煌灿烂的青铜器物,以其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滇人”的审美意识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实证。鉴于云南青铜器物内容涉猎广泛,本文仅以青铜乐舞为据,对“滇人”的审美意识略加探讨(当然,“滇人”的审美意识绝不仅仅只表现于青铜乐舞方面,只是限于篇幅,不便全面探讨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云南青铜器
石寨山
乐舞图
贮贝器
碗舞
后汉
书
·西
南夷
葫芦笙
原始人类
舞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傣族舞蹈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金吾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2期73-75,共3页
(一)傣族舞蹈发展简况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比较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之一。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永宁六年(公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喜跳丸,数乃至千……...
(一)傣族舞蹈发展简况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比较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之一。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永宁六年(公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喜跳丸,数乃至千……。”说明当年到洛阳朝贡的使团中有一队杂技歌舞人员,他们技术高超、队伍壮观,在都城名震一时。掸人是傣族的先名,当时即有脱离生产的专业舞蹈武术杂技人员,说明傣族很早以前就有了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平。但后来由于部落之间争战频繁,以及部分地区舞蹈与戏剧结合逐步为戏剧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掸人
后汉
书
·西
南夷
名震一时
历史比较
文化比较
掸国
跳丸
文化艺术
孔雀舞
幻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哀牢问题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申旭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0年第4期40-48,共9页
关于哀牢问题,世人已作过诸多探讨,但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如哀牢的族属问题、哀牢与昆明及南诏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哀牢本身,而且涉及南诏是否由泰族建立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曾作过一些研究,在此再作进一步论述。 关于...
关于哀牢问题,世人已作过诸多探讨,但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如哀牢的族属问题、哀牢与昆明及南诏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哀牢本身,而且涉及南诏是否由泰族建立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曾作过一些研究,在此再作进一步论述。 关于哀牢的记载,首见于东汉杨终《哀牢传》,但此书早佚,其内容仅留存一份哀牢王世系谱,载于《后汉书·西南夷传》。此外,东汉王充(27—97)在其《论衡》中曾三次提到“哀牢”,并提及杨终作《哀牢传》事。关于哀牢情况的详细记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诏
杨终
后汉
书
·西
南夷
《华阳国志》
南中志
常璩
族属
九隆
白古通记
华阳国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白族“绕三灵”的发展和演变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正清
《昭通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55-74,共20页
在《白族“绕三灵” 的起源和性质》一文中,我们通过对“绕三灵”发祥地桑林谷的自然形势的描写和历史的透视,指出“绕三灵”活动所崇祀的对象是女性生殖器官;又通过对“绕三灵”者在太阳穴上所贴的具有“会徽”性质的太阳膏图案的剖析...
在《白族“绕三灵” 的起源和性质》一文中,我们通过对“绕三灵”发祥地桑林谷的自然形势的描写和历史的透视,指出“绕三灵”活动所崇祀的对象是女性生殖器官;又通过对“绕三灵”者在太阳穴上所贴的具有“会徽”性质的太阳膏图案的剖析,确认“绕三灵” 活动最早是白族先民不加区别的群婚活动.据此,我们得出了“绕三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绕三灵
太阳膏
太一
女性生殖器
南诏
大理国
不加区别
父子连名制
后汉
书
·西
南夷
河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皮筏是羌人的发明吗?——与聪喆先生商榷
被引量:
1
8
作者
汪受宽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6-48,共3页
聪喆先生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2年第二期发表《古代羌人的一项重要发明——也论“皮筏”的历史及其它》一文(以下简称“聪文”),批评邵永强、魏通二同志关于皮筏自元代始有的误说,认为皮筏是东汉时期生活于青藏高原的羌人...
聪喆先生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2年第二期发表《古代羌人的一项重要发明——也论“皮筏”的历史及其它》一文(以下简称“聪文”),批评邵永强、魏通二同志关于皮筏自元代始有的误说,认为皮筏是东汉时期生活于青藏高原的羌人的发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人
邓训
青海民族学院
护羌校尉
社科版
唐羌
后汉
书
·西
南夷
迷唐
匈奴人
皮筏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本字零证
被引量:
2
9
作者
雒江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31-33,共3页
今人把用羊毛纺织的细布料叫“毛哔叽”,那“哔叽”的本字应当是什么字?按“哔叽”的本字应当是“纰(?)”.《说文·系部》说:“纰,氐人(?)也,从系,比声,读若《禹贡》玭珠.”段玉裁注:“氐人所织毛布也.《周书》:伊尹为四方献,令正...
今人把用羊毛纺织的细布料叫“毛哔叽”,那“哔叽”的本字应当是什么字?按“哔叽”的本字应当是“纰(?)”.《说文·系部》说:“纰,氐人(?)也,从系,比声,读若《禹贡》玭珠.”段玉裁注:“氐人所织毛布也.《周书》:伊尹为四方献,令正西以纰(?)为献.《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马龙)夷能作(比毛)(?).(比毛)即纰也.《华阳国志》同.”《说文·系部》又说:“(?),西胡毳布也,从系,(?)声.”段往:“毳者,兽细毛也,用织为布,是曰(?),亦假(?)为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氐人
《华阳国志》
后汉
书
·西
南夷
尹为
《周
书
》
《禹贡》
语法学家
语法特点
禹贡
相逢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彝族文化研究鸟瞰──兼谈毕摩文化
被引量:
1
10
作者
陶学良
《民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关键词
毕摩文化
彝族文化
何耀华
原始宗教信仰
彝家
李绍明
彝语支
文化特征
人类学者
后汉
书
·西
南夷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巴蜀祭竹场所及活动景况
被引量:
1
11
作者
季智慧
《文史杂志》
1989年第4期39-40,共2页
《华阳国志·南中志》、《水经·温水注》、《后汉书·西南夷传》、《述异记》等典籍,都记载贵州夜郎地有“竹王”的神话传说,大意是说:昔有一女子浣于遁水,见三节大竹,从水上漂流到足间,推之不去,闻其中有啼声,剖开,得一男...
《华阳国志·南中志》、《水经·温水注》、《后汉书·西南夷传》、《述异记》等典籍,都记载贵州夜郎地有“竹王”的神话传说,大意是说:昔有一女子浣于遁水,见三节大竹,从水上漂流到足间,推之不去,闻其中有啼声,剖开,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王,并以竹为姓。无疑,“竹王”是一个以竹为图腾,祭竹、拜竹的血缘亲族集团。巴蜀因为与夜郎地共处于一定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相类,故夜郎地的宗教文化风俗很容易对流、影响之。这就是《汉书·地理志》和《西汉会要》都曾谈到的: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民俗略与巴蜀同”。交汇融合的结果,使得一方面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的西南文化,另一方面又使得西南各地区民族文化,粘附上对方的文化因素。巴蜀的传统文化正是如此,我们不妨稍注意一下巴蜀的有关史料典籍以及民俗风情,就会发现,四川也曾出现过一系列的拜竹、祭竹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王
夜郎国
西汉会要
华阳国志
南中志
后汉
书
·西
南夷
文化风俗
述异记
蚕丛
竹郎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傣族手工织锦技艺
被引量:
1
12
作者
晓飞
《版纳》
2007年第5期36-43,共8页
一、傣族手工织锦技艺的历史渊源傣族为古代百越之后,不仅是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较早从事纺织、织锦的民族之一。《后汉书·西南夷传》载:"知染采文绣,(?)毲帛叠,阑干细布。
关键词
傣锦
云南省民族
百越
传统文化传承
后汉
书
·西
南夷
斑布
文绣
青布
民间传统文化
民间传统工艺
原文传递
道教与少数民族
13
作者
覃光广
《中国道教》
1985年第16期62-64,共3页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多神教。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道教仅是汉族的宗教,与各少数民族并无多大关系。这种看法与历史事实不甚切合。道教创建、发展、衍化的历史,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有密切关系。东汉未张陵创立五斗米道(...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多神教。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道教仅是汉族的宗教,与各少数民族并无多大关系。这种看法与历史事实不甚切合。道教创建、发展、衍化的历史,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有密切关系。东汉未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即天师道)的四川鹤鸣山一带,正是西南少数民族居住与活动的地区。除氐族、羌族外,其地住南和西南还有僰人,邛僰、叟、濮、摩沙,昆明等古代少数民族。最初的道教徒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张陵设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鹤鸣山
南和
符水
神室
范长生
三官
师道
教团
后汉
书
·西
南夷
《道藏》
原文传递
羌族,“白色”的民族
14
作者
杨吉生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0-41,共2页
我是羌族。在世代沿袭的传统观念中,我们民族有崇尚白色的习俗。羌族人供奉白色的石英石,视之为神。在每户人家的屋顶上都要砌上小石塔,羌语叫“拉克基”。“拉克基”的顶部和屋顶的四角、门窗横档上都镶着白石,分别代表天、地、月、星...
我是羌族。在世代沿袭的传统观念中,我们民族有崇尚白色的习俗。羌族人供奉白色的石英石,视之为神。在每户人家的屋顶上都要砌上小石塔,羌语叫“拉克基”。“拉克基”的顶部和屋顶的四角、门窗横档上都镶着白石,分别代表天、地、月、星、山、林、水、火、马、羊诸神。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片“神树林”。“神林”中设置的天神也都是用白石代表。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古代,羌人与戈基人经常发生战争,羌人屡败。危难之中,部族首领在梦中得到天神的启示,教他使用白石头作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树林
羌人
羌语
神林
拉克
“白色”
祭山会
石英石
后汉
书
·西
南夷
横档
原文传递
羌族千年古碉楼
15
作者
彭陟焱
汪琦
+1 位作者
任德睦
周毓华
《中华文化画报》
2007年第12期40-45,共6页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羌族人创建的碉楼建筑.不仅丰富了中华建筑文化.而且对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兄弟民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羌人
碉房
羌寨
后汉
书
·西
南夷
垒石
盖瓦
居住形式
嘉绒
原文传递
题名
《南夷书》笺注并考异
被引量:
7
1
作者
王叔武
机构
云南民族学院
出处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3期58-72,共15页
文摘
本文参考诸种文献 ,对明张洪《南夷书》作了笺注 ,并就文中歧误之处作了精心考校 ,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关键词
南夷书
张洪
笺注
考证
钞本
Keywords
Nayishu;Zhang Hong
Annotation
Textual Research
hand-copied book
分类号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掸傣古国考
被引量:
13
2
作者
黄惠焜
出处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5年第3期2-12,共11页
文摘
一、滇越 二、掸国(Siam) 三、篷(Pong) 四、文单(Vien Siam) 五、憍赏弥(Kousambi)恬 傣族是一个文明而古老的民族。傣族历史神秘而悠远。傣族历史工作者多年来都孜孜致力于揭开这历史的帏幕,我们却深感其中的许多环链无法缀合。正是有鉴于此,我试提出汉唐时期掸傣历史的序列,就正于中外的史学专家。
关键词
掸人
文单
掸国
真腊
汉唐时期
滇越
吉蔑
环链
后汉
书
·西
南夷
鸠僚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羌族奇景碉楼
被引量:
2
3
作者
管祥麟
出处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5,共2页
文摘
我到达四川省汶川县,已是这年的夏未,寻访羌族是来此的主要目的.
关键词
羌族
汶川县
《后汉
书
·西
南夷
传》
起源
碉楼
少数民族建筑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云南青铜乐舞看“滇人”的审美意识
被引量:
4
4
作者
吴开婉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1989年第6期53-57,共5页
文摘
建国以来,云南有大量的青铜器物源源出土。这些辉煌灿烂的青铜器物,以其丰富的内容,为我们研究“滇人”的审美意识提供了极为有力的实证。鉴于云南青铜器物内容涉猎广泛,本文仅以青铜乐舞为据,对“滇人”的审美意识略加探讨(当然,“滇人”的审美意识绝不仅仅只表现于青铜乐舞方面,只是限于篇幅,不便全面探讨而已)。
关键词
审美意识
云南青铜器
石寨山
乐舞图
贮贝器
碗舞
后汉
书
·西
南夷
葫芦笙
原始人类
舞人
分类号
J021 [艺术—艺术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傣族舞蹈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被引量:
2
5
作者
刘金吾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1988年第2期73-75,共3页
文摘
(一)傣族舞蹈发展简况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比较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之一。据《后汉书·西南夷传》载:“永宁六年(公元120年)掸国王雍由调复遣使者诣阙朝贺,献乐及幻人,能变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马头,又喜跳丸,数乃至千……。”说明当年到洛阳朝贡的使团中有一队杂技歌舞人员,他们技术高超、队伍壮观,在都城名震一时。掸人是傣族的先名,当时即有脱离生产的专业舞蹈武术杂技人员,说明傣族很早以前就有了较高的文化艺术水平。但后来由于部落之间争战频繁,以及部分地区舞蹈与戏剧结合逐步为戏剧所取代。
关键词
掸人
后汉
书
·西
南夷
名震一时
历史比较
文化比较
掸国
跳丸
文化艺术
孔雀舞
幻人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哀牢问题研究
被引量:
5
6
作者
申旭
出处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0年第4期40-48,共9页
文摘
关于哀牢问题,世人已作过诸多探讨,但至今尚未得到解决,如哀牢的族属问题、哀牢与昆明及南诏的关系问题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哀牢本身,而且涉及南诏是否由泰族建立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曾作过一些研究,在此再作进一步论述。 关于哀牢的记载,首见于东汉杨终《哀牢传》,但此书早佚,其内容仅留存一份哀牢王世系谱,载于《后汉书·西南夷传》。此外,东汉王充(27—97)在其《论衡》中曾三次提到“哀牢”,并提及杨终作《哀牢传》事。关于哀牢情况的详细记载。
关键词
南诏
杨终
后汉
书
·西
南夷
《华阳国志》
南中志
常璩
族属
九隆
白古通记
华阳国志
分类号
C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白族“绕三灵”的发展和演变
被引量:
3
7
作者
李正清
出处
《昭通学院学报》
1986年第1期55-74,共20页
文摘
在《白族“绕三灵” 的起源和性质》一文中,我们通过对“绕三灵”发祥地桑林谷的自然形势的描写和历史的透视,指出“绕三灵”活动所崇祀的对象是女性生殖器官;又通过对“绕三灵”者在太阳穴上所贴的具有“会徽”性质的太阳膏图案的剖析,确认“绕三灵” 活动最早是白族先民不加区别的群婚活动.据此,我们得出了“绕三灵”
关键词
绕三灵
太阳膏
太一
女性生殖器
南诏
大理国
不加区别
父子连名制
后汉
书
·西
南夷
河蛮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皮筏是羌人的发明吗?——与聪喆先生商榷
被引量:
1
8
作者
汪受宽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6-48,共3页
文摘
聪喆先生在《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2年第二期发表《古代羌人的一项重要发明——也论“皮筏”的历史及其它》一文(以下简称“聪文”),批评邵永强、魏通二同志关于皮筏自元代始有的误说,认为皮筏是东汉时期生活于青藏高原的羌人的发明。
关键词
羌人
邓训
青海民族学院
护羌校尉
社科版
唐羌
后汉
书
·西
南夷
迷唐
匈奴人
皮筏子
分类号
C95,C55 [社会学—民族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本字零证
被引量:
2
9
作者
雒江生
出处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82年第1期31-33,共3页
文摘
今人把用羊毛纺织的细布料叫“毛哔叽”,那“哔叽”的本字应当是什么字?按“哔叽”的本字应当是“纰(?)”.《说文·系部》说:“纰,氐人(?)也,从系,比声,读若《禹贡》玭珠.”段玉裁注:“氐人所织毛布也.《周书》:伊尹为四方献,令正西以纰(?)为献.《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马龙)夷能作(比毛)(?).(比毛)即纰也.《华阳国志》同.”《说文·系部》又说:“(?),西胡毳布也,从系,(?)声.”段往:“毳者,兽细毛也,用织为布,是曰(?),亦假(?)为之.”
关键词
氐人
《华阳国志》
后汉
书
·西
南夷
尹为
《周
书
》
《禹贡》
语法学家
语法特点
禹贡
相逢行
分类号
I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彝族文化研究鸟瞰──兼谈毕摩文化
被引量:
1
10
作者
陶学良
出处
《民族艺术研究》
1994年第1期26-36,共11页
关键词
毕摩文化
彝族文化
何耀华
原始宗教信仰
彝家
李绍明
彝语支
文化特征
人类学者
后汉
书
·西
南夷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巴蜀祭竹场所及活动景况
被引量:
1
11
作者
季智慧
出处
《文史杂志》
1989年第4期39-40,共2页
文摘
《华阳国志·南中志》、《水经·温水注》、《后汉书·西南夷传》、《述异记》等典籍,都记载贵州夜郎地有“竹王”的神话传说,大意是说:昔有一女子浣于遁水,见三节大竹,从水上漂流到足间,推之不去,闻其中有啼声,剖开,得一男儿,归而养之。及长,有才武,自立为王,并以竹为姓。无疑,“竹王”是一个以竹为图腾,祭竹、拜竹的血缘亲族集团。巴蜀因为与夜郎地共处于一定的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相类,故夜郎地的宗教文化风俗很容易对流、影响之。这就是《汉书·地理志》和《西汉会要》都曾谈到的:西南地区的部分民族,“民俗略与巴蜀同”。交汇融合的结果,使得一方面形成了有别于其它的西南文化,另一方面又使得西南各地区民族文化,粘附上对方的文化因素。巴蜀的传统文化正是如此,我们不妨稍注意一下巴蜀的有关史料典籍以及民俗风情,就会发现,四川也曾出现过一系列的拜竹、祭竹现象。
关键词
竹王
夜郎国
西汉会要
华阳国志
南中志
后汉
书
·西
南夷
文化风俗
述异记
蚕丛
竹郎庙
分类号
I206 [文学—中国文学]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傣族手工织锦技艺
被引量:
1
12
作者
晓飞
出处
《版纳》
2007年第5期36-43,共8页
文摘
一、傣族手工织锦技艺的历史渊源傣族为古代百越之后,不仅是我国最早栽培水稻的民族之一,也是我国较早从事纺织、织锦的民族之一。《后汉书·西南夷传》载:"知染采文绣,(?)毲帛叠,阑干细布。
关键词
傣锦
云南省民族
百越
传统文化传承
后汉
书
·西
南夷
斑布
文绣
青布
民间传统文化
民间传统工艺
分类号
J523 [艺术—艺术设计]
原文传递
题名
道教与少数民族
13
作者
覃光广
出处
《中国道教》
1985年第16期62-64,共3页
文摘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多神教。过去有一种说法,认为道教仅是汉族的宗教,与各少数民族并无多大关系。这种看法与历史事实不甚切合。道教创建、发展、衍化的历史,与少数民族(尤其是西南少数民族)有密切关系。东汉未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即天师道)的四川鹤鸣山一带,正是西南少数民族居住与活动的地区。除氐族、羌族外,其地住南和西南还有僰人,邛僰、叟、濮、摩沙,昆明等古代少数民族。最初的道教徒中,有不少是少数民族,张陵设置的“
关键词
鹤鸣山
南和
符水
神室
范长生
三官
师道
教团
后汉
书
·西
南夷
《道藏》
分类号
B9 [哲学宗教—宗教学]
原文传递
题名
羌族,“白色”的民族
14
作者
杨吉生
出处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40-41,共2页
文摘
我是羌族。在世代沿袭的传统观念中,我们民族有崇尚白色的习俗。羌族人供奉白色的石英石,视之为神。在每户人家的屋顶上都要砌上小石塔,羌语叫“拉克基”。“拉克基”的顶部和屋顶的四角、门窗横档上都镶着白石,分别代表天、地、月、星、山、林、水、火、马、羊诸神。每个村寨附近都有一片“神树林”。“神林”中设置的天神也都是用白石代表。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民族中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古代,羌人与戈基人经常发生战争,羌人屡败。危难之中,部族首领在梦中得到天神的启示,教他使用白石头作武器。
关键词
神树林
羌人
羌语
神林
拉克
“白色”
祭山会
石英石
后汉
书
·西
南夷
横档
分类号
D633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原文传递
题名
羌族千年古碉楼
15
作者
彭陟焱
汪琦
任德睦
周毓华
出处
《中华文化画报》
2007年第12期40-45,共6页
文摘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羌族人创建的碉楼建筑.不仅丰富了中华建筑文化.而且对藏族等兄弟民族的建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兄弟民族
中华民族大家庭
羌人
碉房
羌寨
后汉
书
·西
南夷
垒石
盖瓦
居住形式
嘉绒
分类号
K928.7 [历史地理—人文地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夷书》笺注并考异
王叔武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掸傣古国考
黄惠焜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85
1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羌族奇景碉楼
管祥麟
《民族论坛》
北大核心
2003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从云南青铜乐舞看“滇人”的审美意识
吴开婉
《民族艺术研究》
1989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从傣族舞蹈发展中得到的启示
刘金吾
《民族艺术研究》
1988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哀牢问题研究
申旭
《东南亚南亚研究》
1990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白族“绕三灵”的发展和演变
李正清
《昭通学院学报》
1986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皮筏是羌人的发明吗?——与聪喆先生商榷
汪受宽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本字零证
雒江生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198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彝族文化研究鸟瞰──兼谈毕摩文化
陶学良
《民族艺术研究》
1994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巴蜀祭竹场所及活动景况
季智慧
《文史杂志》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傣族手工织锦技艺
晓飞
《版纳》
2007
1
原文传递
13
道教与少数民族
覃光广
《中国道教》
1985
0
原文传递
14
羌族,“白色”的民族
杨吉生
《中国民族》
北大核心
1989
0
原文传递
15
羌族千年古碉楼
彭陟焱
汪琦
任德睦
周毓华
《中华文化画报》
2007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