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戏声腔的流变与地方戏的产生 被引量:1
1
作者 包建强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22-28,61,共8页
在南戏发展史上,声腔演变是个显著而颇受争议的问题。戏曲声腔不指单纯的乐音之腔,而指乐音和语音合一的腔。一种声腔流布到其它地方后,结合所到地域的方言、俗语、风俗等,逐渐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声腔。新声腔的产生是新地方戏产生的标... 在南戏发展史上,声腔演变是个显著而颇受争议的问题。戏曲声腔不指单纯的乐音之腔,而指乐音和语音合一的腔。一种声腔流布到其它地方后,结合所到地域的方言、俗语、风俗等,逐渐发生变化,形成新的声腔。新声腔的产生是新地方戏产生的标志。通过史料来追踪南戏声腔的流变过程,以此探求地方戏的产生及其与南戏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声腔 流变 地方
下载PDF
“鹘伶声嗽”——南戏温州杂剧人声唱法考论
2
作者 戴和冰 《文化艺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4期45-58,共14页
"鹘伶声嗽"是明中期文人新创的学术范儿专用名词,应读作"鹘(gú)伶声嗽",它不是温州杂剧的别名,与猛禽苍鹘也无关,是戏曲演员用咳嗽的方式"逢入必断"唱入声。"鹘"是春鸣多声的恶声小鸟鸠类... "鹘伶声嗽"是明中期文人新创的学术范儿专用名词,应读作"鹘(gú)伶声嗽",它不是温州杂剧的别名,与猛禽苍鹘也无关,是戏曲演员用咳嗽的方式"逢入必断"唱入声。"鹘"是春鸣多声的恶声小鸟鸠类,说得直白一些,"鹘伶声嗽"就是"斑鸠打鸣",是对早期南戏声腔的鄙称。因《猥谈》作者思想的偏向,用市井俗语来解释"俗部"戏曲,意味着"鹘伶声嗽"是为早期南戏量身定制的,注定了它一诞生就该用来描述"里巷歌谣"。但是,经过提升和发展的后世昆曲唱入声及其入声效果是很美的,需另当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州杂剧 早期南戏声腔 鹘伶声嗽 嗽声口法唱入声 擞腔 逢入必断
下载PDF
徐渭《南词叙录》的戏剧美学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游友基 《殷都学刊》 1992年第3X期41-46,共6页
《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专论南戏的唯一美学著作,在中国古典戏剧批评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其著者徐渭,生活和活动的年代,正是北杂剧衰微,南戏兴起的时期。戏剧批评与理论,较之唐宋,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北杂剧的创作、表演... 《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专论南戏的唯一美学著作,在中国古典戏剧批评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其著者徐渭,生活和活动的年代,正是北杂剧衰微,南戏兴起的时期。戏剧批评与理论,较之唐宋,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北杂剧的创作、表演诸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唯独南戏的研究,无人问津。而徐渭于1559年撰成《南词叙录》,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戏研究的空白,而且继承、发展了前代及同时代人的先进的戏剧美学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叙录》 剧美学思想 北杂剧 宫调 北曲 《琵琶记》 南戏声腔 王骥德
下载PDF
中国南戏研究之检讨 被引量:8
4
作者 孙崇涛 《戏剧艺术》 1987年第3期13-25,共13页
中国南戏,经历了宋元明初约四百年的漫长历史,其于后代影响,足以主导中国戏曲发展大势与艺术体系的最后形成。因此,研究南戏是准确描述中国戏曲历史全貌,深入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回顾一下我们研究南戏的历史,总结其成果、... 中国南戏,经历了宋元明初约四百年的漫长历史,其于后代影响,足以主导中国戏曲发展大势与艺术体系的最后形成。因此,研究南戏是准确描述中国戏曲历史全貌,深入揭示其发展规律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回顾一下我们研究南戏的历史,总结其成果、经验与不足,可以在这个领域中展望更加美好的前景。古人研究评述在中国古代,戏曲、小说、说唱等,不被看作文学艺术的“正宗”,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未有得到如诗文一样的应有重视,而向被人们冷落一旁尤甚的南戏,更是乏人问津。古人绝少把南戏作为一个独立学术问题,加以专门探讨,仅有明代嘉靖年间徐渭著《南词叙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声腔 研究 中国 曲研究 杂剧 宋元 王国维 曲史 中国文学史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汤显祖、梅鼎祚剧作的腔调问题——兼与徐朔方先生商榷 被引量:3
5
作者 苏子裕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4-29,10,共7页
徐朔方先生在近著《晚明曲家年谱》中谈到了传奇的腔调问题,认为“并不是从梁辰鱼《浣纱记》开始,所有的传奇都特意为昆腔而创作”,并提出汤显祖《临川四梦》和梅鼎祚《玉合记》是为宜黄腔而创作。本文从汤显祖、梅鼎祚剧作的腔调问... 徐朔方先生在近著《晚明曲家年谱》中谈到了传奇的腔调问题,认为“并不是从梁辰鱼《浣纱记》开始,所有的传奇都特意为昆腔而创作”,并提出汤显祖《临川四梦》和梅鼎祚《玉合记》是为宜黄腔而创作。本文从汤显祖、梅鼎祚剧作的腔调问题入手,对徐先生的有关论点进行了补证或商榷,指出对传奇剧本采用声腔的研究,对于研究南戏诸腔发展史将大有裨益,对认识和解释戏曲史、音乐史乃至文学史上的某些疑难问题亦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奇 南戏声腔 临川四梦 玉合记
下载PDF
揭示戏曲史全貌 探讨南戏之规律——南戏学会在温州市成立
6
作者 薛澍 《学术月刊》 1987年第7期61-61,共1页
我国第一个南戏学会于1987年5月5日在浙江温州市成立。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江苏和浙江的四十余位学者、研究人员就南戏及其发展进行了探讨。王季思、冯其庸、徐朔方、蒋星煜、王进珊等教授及徐扶明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发了言。... 我国第一个南戏学会于1987年5月5日在浙江温州市成立。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福建、江苏和浙江的四十余位学者、研究人员就南戏及其发展进行了探讨。王季思、冯其庸、徐朔方、蒋星煜、王进珊等教授及徐扶明等专家、学者在会上发了言。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局、温州市委、温州市文化局均有领导同志参加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戏声腔 温州市 文化局 中国艺术 王进珊 福建 徐朔方 浙江省 学会 研究人员
原文传递
南戏学术讨论会在闽南举行
7
作者 海风 《戏剧艺术》 1988年第2期91-91,共1页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戏曲研究所、莆田市莆仙戏研究所、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联合承办的“南戏学术讨论会”于4月9日至15日在闽南举行。来自全国的学者、专家着重研讨了中国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声腔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福建省文化厅主办,福建省戏曲研究所、莆田市莆仙戏研究所、泉州地方戏曲研究社联合承办的“南戏学术讨论会”于4月9日至15日在闽南举行。来自全国的学者、专家着重研讨了中国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声腔的流变以及南戏剧目流传情况等学术问题,同时对如何拓宽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讨论会 曲研究 南戏声腔 形成与发展 福建省 莆仙 中国艺术 莆田市 研究视野
原文传递
南宋“温州杂剧”产生问题的商榷 被引量:1
8
作者 郑西村 《戏剧艺术》 1984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小引“温州杂剧”在它诞生的时候起,就已经具备了中国古典戏剧应具备的条件,是一个集结并融合前阶段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组成综合艺术整体的中国古典戏剧典型。近人甚至认为“温州杂剧”是中国戏曲具体形成的一个起点(见周贻白《中国戏曲... 小引“温州杂剧”在它诞生的时候起,就已经具备了中国古典戏剧应具备的条件,是一个集结并融合前阶段各种民间艺术形式,组成综合艺术整体的中国古典戏剧典型。近人甚至认为“温州杂剧”是中国戏曲具体形成的一个起点(见周贻白《中国戏曲论丛》),这一看法颇有见地。对于南宋温州杂剧的产生和形式的探讨,中国戏剧的研究者一向因为文献缺乏而依赖推想较多;又由于对宋元明间有限史料的分析鉴别时,持有不同的侧重点,因而结论尚未能趋于一致。拙文试图先弄清几个基本概念,然后就有关温州杂剧的产生问题,提出我们的意见,以供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杂剧 温州 中国 张协状元 曲牌 南戏声腔 中国 说唱艺术 诸宫调 中国古典
原文传递
“南北曲”——清“内廷”昆弋两腔“同台”演剧的基石——兼论昆弋“同体”现象的特殊性
9
作者 胡明明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8-44,共7页
"南北曲"的"场下之曲"与"场上之曲"共同组成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词、格、曲、腔、戏"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上承两汉以来"旧乐府"之"歌辞体",... "南北曲"的"场下之曲"与"场上之曲"共同组成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中"词、格、曲、腔、戏"的"大系统"。这个"大系统"上承两汉以来"旧乐府"之"歌辞体",下启宋元以来"新乐府"之"曲牌体"。在这个"大系统"里,诸如"南戏诸调""北曲诸剧""明清诸传奇"及"四大声腔"等都是这个"大系统"中风格各异的南北"子系统"。各南北"子系统"之间有着明显的相互影响、相互传承、此消彼长的关系。任何孤立地、割裂地、静止地看待"大系统"中的各南北"子系统"都是片面的和不完整的。因此,在中国戏曲史的有关表述中,称"南北曲"而非清"内廷"中某一、二种声腔为中国传统文化"乐府楷式""诸体咸备""传承有序""嗣续周正"的代表似更为全面、科学和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曲 诸调 北曲诸剧 明清诸传奇 四大声腔 升平署 昆腔 弋腔 昆弋两腔同台
原文传递
访世纪曲家庄一拂
10
作者 徐宏图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8-60,共3页
四月七日,风和日丽,郊外满目油菜花黄,我们一行三人怀着敬慕的心情驱车前往嘉兴南郊拜访世纪曲家庄一拂先生。庄先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阴历十月十一日生于嘉兴,现年94岁。号南溪,自称“南溪居士”、“古李人”、“... 四月七日,风和日丽,郊外满目油菜花黄,我们一行三人怀着敬慕的心情驱车前往嘉兴南郊拜访世纪曲家庄一拂先生。庄先生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阴历十月十一日生于嘉兴,现年94岁。号南溪,自称“南溪居士”、“古李人”、“山老人”等,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腔 莫干山 庄老 曲家 《古典曲存目汇考》 南戏声腔 中国 浙江 棕榈树 “传”字辈
原文传递
海盐腔源流考略
11
作者 苏子裕 《中华戏曲》 2002年第2期110-126,共17页
海盐腔,因发源于浙江海盐县而得名。它在明中叶风靡南北各地,晚明至清初逐渐衰弱,清乾隆以降,就没有消息了。海盐腔衰亡已有二百多年,有关文字记载较少,且多语焉不详。笔者根据多年来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海盐腔的发展历史作了一些考证,... 海盐腔,因发源于浙江海盐县而得名。它在明中叶风靡南北各地,晚明至清初逐渐衰弱,清乾隆以降,就没有消息了。海盐腔衰亡已有二百多年,有关文字记载较少,且多语焉不详。笔者根据多年来搜集到的一些资料,对海盐腔的发展历史作了一些考证,形成本文,姑名之曰:海盐腔源流考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盐腔 海盐县 南戏声腔 明万历 汤显祖 源流考 金瓶梅词话 新声 北合套
原文传递
昆剧音乐简介
12
作者 袁飞 叶戈 《人民音乐》 1978年第3期31-31,共1页
编辑同志: 来信收到。信中谈到昆剧《十五贯》影片在全国放映后,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有读者给编辑部来信,说它的音乐很有特色,希望了解这一剧种的音乐。来信并嘱我们就昆剧音乐作一扼要的介绍。现简复如下:
关键词 昆剧 昆山腔 北曲 剧种 声腔 影片 唱腔 南戏声腔 海盐 民间音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