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新变与折衷:论南朝陵墓石雕艺术特征及其文化美学内涵释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程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9,共3页
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自觉”且“开放”的一个时代,石雕作为人、祖先、神灵三位一体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它给我们呈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美学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神韵内涵。它上承两汉的大气恢弘的石雕风格之特点,下开唐风...
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自觉”且“开放”的一个时代,石雕作为人、祖先、神灵三位一体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它给我们呈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美学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神韵内涵。它上承两汉的大气恢弘的石雕风格之特点,下开唐风新脉,形成了古拙、深厚、细腻的古朴风格,超越了汉魏时期的风格形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典石雕艺术的光辉之灿烂,同时,还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态中关于文化与艺术的契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陵墓
石雕
艺术
艺术特征
文化神韵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变与折衷:论南朝陵墓石雕艺术特征及其文化美学内涵释读
2
作者
刘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自觉"且"开放"的一个时代,作为一种人、祖先、神灵三位一体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石雕,它给我们呈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美学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神韵内涵。它上承两汉的大气恢宏的石雕...
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自觉"且"开放"的一个时代,作为一种人、祖先、神灵三位一体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石雕,它给我们呈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美学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神韵内涵。它上承两汉的大气恢宏的石雕风格之特点,下开唐风新脉,形成了古拙、深厚、细腻的古朴风格,超越了汉魏时期的风格形态,它依然遵循着传统哲人的"天人合一"、"合物我"的思维模式和艺术表现特征,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又是石雕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本外文化"的使命。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典石雕艺术的光辉之灿烂,同时,还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态中关于文化与艺术的契合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陵墓
石雕
艺术
艺术特征
文化神韵内涵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朝帝陵神道两侧瑞兽石雕的空间表达
3
作者
杨倩
《美术文献》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文章主要探讨南朝帝陵神道两侧瑞兽石雕的空间表达形式,分析它在古代陵墓雕塑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通过对石雕空间表达的分析,揭示了环境空间对石雕设计、摆放和视觉效果的深远影响,表明这些瑞兽石雕通过疏密有致、变化丰富的布局形式形...
文章主要探讨南朝帝陵神道两侧瑞兽石雕的空间表达形式,分析它在古代陵墓雕塑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通过对石雕空间表达的分析,揭示了环境空间对石雕设计、摆放和视觉效果的深远影响,表明这些瑞兽石雕通过疏密有致、变化丰富的布局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节奏感与韵律感。柔和的线条趋势与石雕体量特性相互配合,呈现出集典雅精致与雄伟有力于一身的造型特征。同时,石雕的环境空间在塑造符合信仰、表达权威与文化价值的复合式空间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南朝帝陵瑞兽石雕的视觉和文化意义有着关键影响。这一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雕塑艺术提供新的视角,为创作者在现代雕塑创作中运用空间表达手法提供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石雕
雕塑语言
空间表达
原文传递
题名
新变与折衷:论南朝陵墓石雕艺术特征及其文化美学内涵释读
被引量:
1
1
作者
刘程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系
出处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7-9,共3页
基金
本文为201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1YJC760050: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1SJB760006系列研究成果论文之一.
文摘
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自觉”且“开放”的一个时代,石雕作为人、祖先、神灵三位一体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它给我们呈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美学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神韵内涵。它上承两汉的大气恢弘的石雕风格之特点,下开唐风新脉,形成了古拙、深厚、细腻的古朴风格,超越了汉魏时期的风格形态,不仅反映了中国古典石雕艺术的光辉之灿烂,同时,还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态中关于文化与艺术的契合方式。
关键词
南朝
陵墓
石雕
艺术
艺术特征
文化神韵内涵
分类号
I01 [文学—文学理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变与折衷:论南朝陵墓石雕艺术特征及其文化美学内涵释读
2
作者
刘程
机构
南京财经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出处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26-29,共4页
基金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六朝砖石雕刻艺术研究"系列研究成果论文之一(2011SJB760006)
文摘
南朝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高度"自觉"且"开放"的一个时代,作为一种人、祖先、神灵三位一体相互沟通的中介与桥梁—石雕,它给我们呈现着完全不同于西方雕塑美学的艺术特征和文化神韵内涵。它上承两汉的大气恢宏的石雕风格之特点,下开唐风新脉,形成了古拙、深厚、细腻的古朴风格,超越了汉魏时期的风格形态,它依然遵循着传统哲人的"天人合一"、"合物我"的思维模式和艺术表现特征,既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结晶,又是石雕艺术承载着深厚的"本外文化"的使命。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典石雕艺术的光辉之灿烂,同时,还从不同的侧面体现出社会意识形态中关于文化与艺术的契合方式。
关键词
南朝
陵墓
石雕
艺术
艺术特征
文化神韵内涵
分类号
K877.4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朝帝陵神道两侧瑞兽石雕的空间表达
3
作者
杨倩
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
出处
《美术文献》
2024年第6期35-37,共3页
文摘
文章主要探讨南朝帝陵神道两侧瑞兽石雕的空间表达形式,分析它在古代陵墓雕塑中的重要地位。研究通过对石雕空间表达的分析,揭示了环境空间对石雕设计、摆放和视觉效果的深远影响,表明这些瑞兽石雕通过疏密有致、变化丰富的布局形式形成了独特的视觉节奏感与韵律感。柔和的线条趋势与石雕体量特性相互配合,呈现出集典雅精致与雄伟有力于一身的造型特征。同时,石雕的环境空间在塑造符合信仰、表达权威与文化价值的复合式空间中具有重要作用,对南朝帝陵瑞兽石雕的视觉和文化意义有着关键影响。这一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雕塑艺术提供新的视角,为创作者在现代雕塑创作中运用空间表达手法提供启示。
关键词
南朝石雕
雕塑语言
空间表达
分类号
J314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新变与折衷:论南朝陵墓石雕艺术特征及其文化美学内涵释读
刘程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新变与折衷:论南朝陵墓石雕艺术特征及其文化美学内涵释读
刘程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朝帝陵神道两侧瑞兽石雕的空间表达
杨倩
《美术文献》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