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次引发华南大暴雨的南海季风槽异常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辉 李崇银 潘静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共14页
2007年8月10日第7号台风"帕布"在广东沿海消失后,尾随而上的南海季风槽给华南沿海和台湾岛带来持续多日的暴雨和大暴雨。由于南海季风槽是华南最主要的降水系统,因此研究了8月第3候引发华南大暴雨的南海季风槽的异常特征及其... 2007年8月10日第7号台风"帕布"在广东沿海消失后,尾随而上的南海季风槽给华南沿海和台湾岛带来持续多日的暴雨和大暴雨。由于南海季风槽是华南最主要的降水系统,因此研究了8月第3候引发华南大暴雨的南海季风槽的异常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首先分析了季风槽的气候平均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位于季风槽的南侧,表现了季风槽独立的空间结构特征。南海季风槽强度8月中旬最强。对2007年季风槽的分析表明,该年8月第3候的南海季风槽强度偏强,低层正涡度、辐合以及高层辐散偏强。同时印度季风槽也偏强。南亚高压中心位于青藏高原上空并加强是整个亚洲季风槽增强的主要原因。青藏高原上空增温引起高空东风急流和低空西南季风的加强,增加了华南沿海高空辐散和低空辐合,对于南海季风槽的加强和维持起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于日本上空并且强度偏强,西风带长波槽偏强并向我国西南深入也有利于南海季风槽加强。南海季风槽具有30~60天季节内振荡特征,30~60天大气季节内振荡对南海季风槽向北迁移及加强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槽 华南降水 原因
下载PDF
南海季风槽与江门沿海地区的强降水 被引量:1
2
作者 黄潮光 李远辉 +1 位作者 管勇 王伟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0年第A02期73-74,共2页
利用2005~2009年5月下旬~6月底Micaps每天08时850百帕天气图、江门地区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4次/d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南海中北部南海季风槽的生成、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与江门沿海地区... 利用2005~2009年5月下旬~6月底Micaps每天08时850百帕天气图、江门地区自动站降水资料和NCEP4次/d的1°×1°FNL全球再分析资料,从天气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南海中北部南海季风槽的生成、结构和演变特征及其与江门沿海地区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南海中北部建立并影响江门地区的南海季风槽其环流特征和物理结构与有关文献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3种环流形势下会生成南海季风槽,即热带气旋消亡期、西南季风与副高西南侧偏东风辐合及热带辐合带在西南季风的加强冲击下出现曲折时。南海季风槽在南海中北部建立、珠江口西侧为瓶颈出口,江门沿海地区将出现中尺度的强降水,局地出现特大暴雨降水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学 南海季风槽 强降水 江门
下载PDF
一次典型南海季风槽云系的双偏振雷达特征分析
3
作者 邢峰华 黄彦彬 +1 位作者 李光伟 敖杰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4期354-363,共10页
鉴于过往对于南海季风槽降水云系的研究多以数值模拟或气象卫星数据为主,而以双偏振雷达对其展开详细分析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加强海南省西沙永兴岛双偏振雷达在南海季风槽降水云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笔者以2021年10月17日发生在... 鉴于过往对于南海季风槽降水云系的研究多以数值模拟或气象卫星数据为主,而以双偏振雷达对其展开详细分析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为了加强海南省西沙永兴岛双偏振雷达在南海季风槽降水云系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笔者以2021年10月17日发生在海南省西沙永兴岛附近的一次典型南海季风槽所引起的热带扰动降水云系为基础,同时结合S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地面自动站降水观测等资料对其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该次热带扰动云系主要受南海季风槽影响,南海海域高空风场存在明显辐合,叠加高空偏东急流带来了丰富水汽、副热带高压带明显西伸等多重因素在过境永兴岛期间发生持续性降水;该次热带扰动云系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在其第2和第3发展阶段对流属性占据主导地位,10:00~11:00期间混合云系垂直积分液态水含量及雷达回波顶高出现小幅跃升,且云系内部小部分区域在高空5 km以上高度出现弱的“Z_(DR)柱”现象;在混合云系发展成熟期(11:00~12:00),云系内部超过50 dBZ的区域主要集中在6 km以下的中低层,云系的差分反射率(Z_(DR))超过1 dB的区域面积显著变大,相关系数(CC)基本维持在0.9~1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南海季风槽 降水云系 特征分析
下载PDF
南海夏季风槽的年际变化和影响研究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崇银 潘静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49-1058,共10页
南海夏季风槽是南海夏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动不仅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有明显影响,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首先定义了一个描写南海夏季风槽强度的指数,然后分别对强、弱南海夏季风槽年的例子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南海夏季风槽是南海夏季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活动不仅对大气环流和气候有明显影响,其本身也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首先定义了一个描写南海夏季风槽强度的指数,然后分别对强、弱南海夏季风槽年的例子进行了合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应强、弱不同的南海夏季风槽年份,在大气环流背景、对流活动以及海温背景场方面都有很明显的区别,说明南海夏季风槽的异常不是偶然的,有其十分明显的大背景。合成分析的结果还表明,南海夏季风槽的强弱异常不仅对中国夏季降水有重要影响,还会通过遥相关过程影响北半球的其他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 年际变化 影响 夏季降水 波列
下载PDF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强度变化的特征及其与热带气旋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6
5
作者 高建芸 余锦华 +1 位作者 张秀芝 张容焱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3-73,共11页
利用1979—2005年NCEP/DOE AMIP-Ⅱ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根据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特点,研制了能较好表征季风槽活动的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并分三段描述不同区域季风槽的活动特征及其对生成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热带气旋(MTTC)活动的... 利用1979—2005年NCEP/DOE AMIP-Ⅱ再分析逐日平均资料,根据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特点,研制了能较好表征季风槽活动的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并分三段描述不同区域季风槽的活动特征及其对生成于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的热带气旋(MTTC)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季风槽强度指数和位置指数呈正相关关系,季风槽强度越强,其位置越偏北。(2)季风槽强度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1994年前以4~5年的变化周期较为显著,1994年后2~3年的周期较明显。(3)不同区域季风槽强度的影响因子不同。前期海温场的异常将导致大气环流异常,致使不同区域的季风槽强度异常。(4)季风槽强度与MTTC频数异常密切相关,3个不同区域的季风槽以南海季风槽强度与MTTC频数异常的关系最为密切。MTTC异常偏少年大多出现在季风槽总体偏弱,各区域季风槽也偏弱的年份;MTTC异常偏多年可能出现在季风槽偏强的年份,也可能出现在季风槽总体偏弱但南海季风槽偏强的年份,且后者出现的概率更大一些。(5)季风槽强度的季节内变化能为TC的生成和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季风槽同时处于30~60天振荡和准双周10~20天振荡的活跃期时,有利于MTTC的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 强度变化 热带气旋
下载PDF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热带气旋群发的研究 Ⅰ.热带气旋群发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高建芸 吕心艳 +1 位作者 鲍瑞娟 张秀芝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4-71,共8页
应用1979—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和NCEP/DOE AMIP-Ⅱ逐日再分析资料,在逐年分析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TC(简称MTTC)生成及其群发的基础上,揭示季风槽中MTTC群发的基本特征,得到几点结论:(1)年平均MTTC群发过程3~4... 应用1979—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和NCEP/DOE AMIP-Ⅱ逐日再分析资料,在逐年分析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TC(简称MTTC)生成及其群发的基础上,揭示季风槽中MTTC群发的基本特征,得到几点结论:(1)年平均MTTC群发过程3~4次,8月是MTTC群发最多的月份,占30%,9月次之,而5月份最少,仅占4%;(2)MTTC群发异常偏少年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常年偏小,位置较正常年份偏南、偏西;而异常偏多年MTTC生成海区范围较大,位置较常年偏北、偏东;(3)MTTC群发主要形成于4种季风槽环流模态中,即季风槽东伸型、反向季风槽型、三气流型、西太平洋季风槽型,其中,季风槽东伸型是MTTC群发的主要环流模态,占60.0%,西太平洋季风槽出现MTTC群发最少,仅占4.8%;(4)季风槽强度和形态的异常可能造成MTTC群发异常,而MTTC群发异常致使MTTC年频数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 热带气旋 群发
下载PDF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热带气旋群发的研究Ⅱ.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高建芸 吕心艳 +1 位作者 张秀芝 江志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37,共10页
应用1979—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和OLR,NCEP/DOE AMIP-Ⅱ再分析逐日资料,探讨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TC(简称MTTC)群发的可能机理,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5~10月季风槽强度及形态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强弱、副高的位置以及... 应用1979—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资料和OLR,NCEP/DOE AMIP-Ⅱ再分析逐日资料,探讨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中TC(简称MTTC)群发的可能机理,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5~10月季风槽强度及形态与索马里越赤道气流的强弱、副高的位置以及南半球澳洲冬季风的强弱密切相关,不同区域季风槽强度增强都可能导致MTTC群发。(2)MTTC群发与季风槽强度的低频振荡密切相关,当季风槽强度30~60 d振荡处于活跃期,准双周10~20 d的振荡也处于活跃期时,有利于MTTC的群发。(3)副高的位置、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以及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的低频振荡的位相配置将影响季风槽强度和形态,进而影响MTTC群发。副高东退或位置偏北,索马里越赤道气流或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增强或同时增强,季风槽偏北或东伸,皆有利于MTTC群发;副高偏西偏南,索马里越赤道气流增强或西太平洋越赤道气流增强,季风槽偏南,该类型MTTC群发比例较低,群发次数偏少。(4)典型个例分析表明,由于季风槽强度和形态的差异造成MTTC主要生成区对流条件以及水汽条件的差异,致使MTTC群发的年际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 热带气旋 群发 影响机制
下载PDF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其与热带气旋的关系:不同再分析资料对比 被引量:1
8
作者 邢彩盈 吴胜安 +1 位作者 朱晶晶 胡德强 《海洋预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8-89,共12页
利用1981—2020年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CMA大气再分析资料(CMA-R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5)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NCEP-I),对比CMA-RA与ERA5、NCEP-I对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其与南海热带气旋活... 利用1981—2020年中国气象局(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CMA大气再分析资料(CMA-RA)、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再分析资料(ERA5)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NCEP-I),对比CMA-RA与ERA5、NCEP-I对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槽及其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关系的表现能力,探讨CMA-RA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不同资料均表征出南海和西北太平洋西段槽区低层气旋式涡旋明显、东段均匀的特征,CMA-RA和ERA5对低层涡度场描述的差异较小。两两资料间得到的季风槽强度的相关性较高,且为CMA-RA>ERA5>NCEP-I,对南海槽区的描述差异最大;对东伸点的刻画具有较高一致性,CMA-RA较ERA5和NCEP-I偏西;但对南北位置的刻画一致性较差,其中CMA-RA与ERA5的差异较小。所有资料均刻画出季风槽区中、低层强辐合、高层强辐散的结构,沿105°~160°E平均的涡度垂直剖面差异以CMA-RA与ERA5最小、CMA-RA与NCEP-I最大。CMA-RA季风槽与热带气旋频数关系最密切,ERA5次之,ERA5季风槽强度与热带气旋强度关系最密切,ERA5和CMA-RA季风槽东伸点与热带气旋强度关系较NCEP-I密切。总体来看,CMA-RA对季风槽及其与南海热带气旋活动关系的刻画具有与ERA5和NCEP-I相当的表现能力,且与ERA5的一致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北太平洋季风 再分析资料 CMA-RA 热带气旋活动 对比分析
下载PDF
2013年7月广西一次罕见季风槽暴雨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刘晓梅 陈见 +2 位作者 高安宁 赵金彪 周云霞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5年第2期54-58,I0005,共6页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探测和自动站等资料对2013年7月26-27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罕见的季风槽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短历时降雨强,过程雨量非常之大,灾害十分严重等特点。(2)此次暴雨过程是非常典型的... 利用常规观测、雷达探测和自动站等资料对2013年7月26-27日发生在广西的一次罕见的季风槽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短历时降雨强,过程雨量非常之大,灾害十分严重等特点。(2)此次暴雨过程是非常典型的暖区暴雨。是在副热带高压发展较强、亚洲季风槽非常活跃的背景下,由南海季风槽发展而成的特殊罕见的深厚季风涡旋移入广西造成。季风涡旋的垂直伸展厚度和降水强度呈正相关。(3)大气环流形势的异常是季风槽加强和维持的原因。地面西低东高的气压场形势和副热带高压脊线呈NW-SE走向使得季风槽能够向北推进并西移进入广西。(4)此次季风槽暴雨过程的高低空配置虽然基本符合广西热带辐合带影响暖区暴雨模型,但也有其特殊之处,如季风槽辐合带的水平尺度较小,但垂直尺度和时间尺度较大;其北上受其它因素影响而非台风的牵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槽 特大暴雨 季风涡旋 垂直厚度 暴雨模型
下载PDF
一次粤西沿海地区强降水成因与GRAPES预报表现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潮光 冯业荣 +2 位作者 黄青兰 管勇 李晓欣 《海洋预报》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59,共8页
利用NCEP 4次/d的1°×1°FNL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GRAPES_36 km模式预报资料,从天气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2010年6月28日强降水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系由于南海季风槽建立造成,实况形势... 利用NCEP 4次/d的1°×1°FNL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GRAPES_36 km模式预报资料,从天气学的角度分析研究了2010年6月28日强降水的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强降水系由于南海季风槽建立造成,实况形势分析和物理量场诊断都符合南海季风槽的特征。强降水的辐合上升运动十分之明显,水汽辐合高值区与暴雨落区一致,强降水伴随南海季风槽建立同时发生。GRAPES_36 km模式对此次季风槽形势预报、物理结构描述得相当清晰,暴雨落区对应的高能区、强烈辐合区,模式描述相当准确,模式的提前量能够保证对此次季风槽造成的强降水作出提前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季风槽 强降水 GRAPES模式
下载PDF
VARIATION OF THE MONSOON TROUGH INTENS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WESTERN NORTH PACIFIC OCEA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ROPICAL CYCLONE ACTIVITIES
11
作者 高建芸 余锦华 +1 位作者 张秀芝 张容焱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1年第3期209-220,共12页
Using the daily average of the NCEP/DOE AMIP-II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2005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nsoon trough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we established an intensity index and a location index to descr... Using the daily average of the NCEP/DOE AMIP-II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2005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onsoon trough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we established an intensity index and a location index to describe the activity of the monsoon troughs in three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ir impacts on tropical cyclones generated therein(MTTCs).The behavior of the monsoon troughs was analyzed.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obtained:(1)The established monsoon trough intensity index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to the location index,indicating that stronger monsoon trough intensity corresponds to more northward location.(2)Monsoon trough intensity exhibits significant interannual variation,with obvious periods of 4–5 years prior to 1994 and 2–3 years afterwards.(3)The affecting factors on monsoon trough intensity are different with areas.The preceding SST anomaly results in anomalous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leading to the anomaly of monsoon trough intensity in different areas.(4)The frequency of cyclogenesis and location anomalies of the MTTC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nsity and location of the monsoon trough. Most of the anomalously less MTTC years coincide with the years with a weak general monsoon trough and weak regional monsoon troughs.The anomalously more MTTC years are associated with both a strong general monsoon trough and a weak general monsoon trough combined with a strong one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though with a larger probability for the latter.(5)The inter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monsoon troughs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C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The monsoon trough is in the active periods of both quasi-biweekly 10 to 20 day and 30 to 60 day oscillations,which is favorable for MTTC occur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 China Sea-western North Pacific monsoon troughs intensity change tropical cyclone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