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海I号”历史背景研究和出土物释读 被引量:1
1
作者 田国敏 《客家文博》 2023年第2期21-28,共8页
“南海I号”诞生于宋金“隆兴和议”后的40余年间。南北对峙、势力均衡的政治格局下,南宋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制造的巨量瓷器、铁器等商品,在朝廷重视海外贸易政策,造船和航海技术加持下,随“南海I号”远销海外。本文结合宋代历史文献,从... “南海I号”诞生于宋金“隆兴和议”后的40余年间。南北对峙、势力均衡的政治格局下,南宋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制造的巨量瓷器、铁器等商品,在朝廷重视海外贸易政策,造船和航海技术加持下,随“南海I号”远销海外。本文结合宋代历史文献,从统计分析、器物组合或科技考古角度,对沉船出土部分瓷器、金属器、螺杯、木器、玉雕人像进行释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南海i号 出土物
下载PDF
海洋出水凝结物的研究与处理——以“南海I号”为例
2
作者 张枝健 《客家文博》 2023年第2期15-20,共6页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的发展,海洋出水凝结物已经成为我国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海I号出水凝结物类型进行分类,闸述当前凝结物分析研究的方法,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保护措施和南海I号凝结物的现场处理方... 随着我国水下考古的发展,海洋出水凝结物已经成为我国水下考古和出水文物保护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南海I号出水凝结物类型进行分类,闸述当前凝结物分析研究的方法,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保护措施和南海I号凝结物的现场处理方法,为解决海洋出水凝结物问题带来保护经验和处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凝结物 处理张枝健
下载PDF
博物馆研学课程开发与“南海I号”的资源利用初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剑 《客家文博》 2020年第3期15-19,共5页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和连接历史的殿堂,要依托自身馆藏资源,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发适合他们的研学课程,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同时,实现对文物的守护和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利用“南海I号”及其延伸的中国古代海...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和连接历史的殿堂,要依托自身馆藏资源,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需求,开发适合他们的研学课程,在满足他们的求知欲的同时,实现对文物的守护和文化的传承。本文通过利用“南海I号”及其延伸的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资源,对开发研学课程进行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博物馆 研学课程
下载PDF
浅析“南海I号”等四处我国水下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
4
作者 赵峰 《客家文博》 2020年第3期20-23,共4页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南海I号”沉船的整体打捞、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的建立、“南澳I号”沉船遗址与“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的保护发掘更是其中四颗璀璨的明珠。本文通过对该四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案... 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南海I号”沉船的整体打捞、白鹤梁题刻水下博物馆的建立、“南澳I号”沉船遗址与“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的保护发掘更是其中四颗璀璨的明珠。本文通过对该四项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找出其各自所采用的不同的保护模式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白鹤梁题刻 “南澳i号 “华光礁i号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模式
下载PDF
浅谈水下文化遗产的价值、保护与利用——基于“南海I号”、Vasa号和Mary Rose号的比较分析
5
作者 马显冰 《客家文博》 2020年第3期24-29,共6页
“南海I号”古沉船是水下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拟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分别就价值、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对Vasa号和Mary Rose号、“南海I号”三大古沉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海丝文化是“南海I号”的核心价值。在此核心价值指导下,... “南海I号”古沉船是水下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之一,本文拟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出发,分别就价值、保护与利用三个方面对Vasa号和Mary Rose号、“南海I号”三大古沉船进行比较分析,认为海丝文化是“南海I号”的核心价值。在此核心价值指导下,处于半开发状态的“南海I号”,应进一步借鉴其他二者品牌塑造和整合大环境资源的经验,从而实现更好的保护利用;同时抓住“一路一带”战略的契机,利用全球新冠病毒蔓延经济低迷的空窗期,发挥文化遗产活化石的作用,向世界展示沉箱打捞法保存方式和考古动态陈展方式,进一步实现文化遗产的互动交流,构建国际文化合作平台,逐渐打开国际合作的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Vasa”“Mary Rose “水下文化遗产” 保护
下载PDF
“南海Ⅰ号”出土脆弱铜匜的保护修复
6
作者 耿苗 《客家文博》 2024年第2期10-14,共5页
“南海I号”沉船遗址发掘中提取到了一件铜匜,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泡侵蚀,铜匜锈蚀严重,本体薄弱,无法承受焊接或树脂补配等常规手段的修复操作。经过大量材料筛选和实验,采用牙科喷砂机清除铜匜表面凝结物和锈蚀物,并以可逆的溶剂型丙烯... “南海I号”沉船遗址发掘中提取到了一件铜匜,由于长期受海水浸泡侵蚀,铜匜锈蚀严重,本体薄弱,无法承受焊接或树脂补配等常规手段的修复操作。经过大量材料筛选和实验,采用牙科喷砂机清除铜匜表面凝结物和锈蚀物,并以可逆的溶剂型丙烯酸树脂作为粘合剂,使用棉质细纱网做修补的衬底材料,在没有对器物做手工修磨、敲击刮凿等操作下,完成了铜匜表面除锈、硬结物去除和补配粘接复型修复。经后期外观作色修饰,铜匜在重量、厚度、色泽、质感上维持了原器物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铜器修复 铜匜 脆弱文物
下载PDF
“南海Ⅰ号”出水瓷器的生产、运输路线研究
7
作者 田国敏 《客家文博》 2024年第2期15-22,共8页
“南海I号”是宋代海上瓷器之路的重要见证。本文以1989-2015年“南海I号”考古调查发掘的瓷器为研究对象,推断南宋中期海外来样加工的生产模式,分析多窑口、众窑区协同生产瓷器的业态。结合史料,从窑址、港口遗址和“南海I号”遗迹遗... “南海I号”是宋代海上瓷器之路的重要见证。本文以1989-2015年“南海I号”考古调查发掘的瓷器为研究对象,推断南宋中期海外来样加工的生产模式,分析多窑口、众窑区协同生产瓷器的业态。结合史料,从窑址、港口遗址和“南海I号”遗迹遗物、同期南海沉船考古,推断瓷器运输路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瓷器生产 运输路线
下载PDF
“南海Ⅰ号”沉船底部海泥的科技分析
8
作者 黄琦钧 董录明 +1 位作者 韩向娜 王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59-64,共6页
“南海Ⅰ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商船,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海域,于2007年被整体打捞出水,是迄今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出土文物18万余件。文章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 “南海Ⅰ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商船,沉没于中国广东省阳江海域,于2007年被整体打捞出水,是迄今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出土文物18万余件。文章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热分析、显微分析、红外光谱分析、拉曼光谱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等方法检测海泥的矿物成分、有机质和可溶盐等,结果发现“南海Ⅰ号”底部海泥的主要成分是石英和粘土矿物,有机质含量为6.62%,可溶盐含量为0.6%,成分主要是NaCl、CaSO_(4),还有少量的MgSO4和KCl。海泥pH值为7.74。“南海Ⅰ号”的埋藏环境关系到木质船体、陶瓷器等大宗船载货物的劣化机理研究,对沉船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可为“南海Ⅰ号”沉船出水文物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海泥 矿物组分 可溶盐
下载PDF
从“南海Ⅰ号”试掘的数字化工程谈起
9
作者 刘志远 《客家文博》 2013年第1期17-23,共7页
通过"南海Ⅰ号"试发掘的工作实践,探讨全站仪测绘的优缺点,并针对全站仪测绘的缺陷给出完善解决方案。经过实践检验,平面垂直摄影和AutoCAD电脑绘图是全站仪发挥其测绘优势的有力补充;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全... 通过"南海Ⅰ号"试发掘的工作实践,探讨全站仪测绘的优缺点,并针对全站仪测绘的缺陷给出完善解决方案。经过实践检验,平面垂直摄影和AutoCAD电脑绘图是全站仪发挥其测绘优势的有力补充;三维激光扫描仪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弥补全站仪测绘的劣势;开拓思维,因地制宜,应用跨行业的新技术是保持"南海Ⅰ号"发掘项目不断创新的"法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数字化 全站仪测量 平面垂直摄影 AutoCAD电脑绘图
下载PDF
出水陶瓷文物保护修复方法概述——以“南海Ⅰ号”出水陶瓷为例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进东 邓佳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10期79-83,共5页
保存至今的陶瓷文物普遍存在着多种病害,这些病害危及文物的安全,因而对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迫在眉睫。出水陶瓷尤其是海洋出水的陶瓷文物,因其复杂的病害机理而逐渐被文保工作者所关注。笔者参加了2016年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出水陶瓷文物... 保存至今的陶瓷文物普遍存在着多种病害,这些病害危及文物的安全,因而对陶瓷文物的保护修复迫在眉睫。出水陶瓷尤其是海洋出水的陶瓷文物,因其复杂的病害机理而逐渐被文保工作者所关注。笔者参加了2016年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出水陶瓷文物脱盐技术培训班,通过短期系统地理论学习与保护修复实践,以2件"南海Ⅰ号"出水的宋代瓷器作为保护修复案例,试着探析出水陶瓷文物保护修复流程,并对现有修复技术手段提出若干理解和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水文物 保护修复 南海i号 陶瓷 宋代
下载PDF
“南海Ⅰ号”沉船瓷器墨书初步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林唐欧 《南海学刊》 2018年第4期91-100,共10页
"南海Ⅰ号"沉船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瓷器墨书,墨书内容丰富且保存完好,多为姓氏及记号,虽然是只言片语但直观地表达了特定的意思,指证较为明确。通过对特殊的墨书、记号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了解到墨书传达了南宋时期海外... "南海Ⅰ号"沉船自发掘以来出土了大量瓷器墨书,墨书内容丰富且保存完好,多为姓氏及记号,虽然是只言片语但直观地表达了特定的意思,指证较为明确。通过对特殊的墨书、记号展开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了解到墨书传达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活动信息,反映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侧面。结合宋代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对外贸易制度,透过这些墨书可更好地理解和阐释南宋时期的海外贸易情况和社会人员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墨书 南宋
下载PDF
“南海Ⅰ号”船载铁器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林唐欧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8年第8期66-71,共6页
"南海Ⅰ号"沉船发掘至今,铁器数量仅次于陶瓷器,是船上重要的货物之一,主要以铁条、铁锅为主。宋代的冶铁技术先进,铁产量巨大,福建自古以来矿产资源丰富,是产铁冶铁的地区,为"南海Ⅰ号"船载铁器创造了海外贸易条件... "南海Ⅰ号"沉船发掘至今,铁器数量仅次于陶瓷器,是船上重要的货物之一,主要以铁条、铁锅为主。宋代的冶铁技术先进,铁产量巨大,福建自古以来矿产资源丰富,是产铁冶铁的地区,为"南海Ⅰ号"船载铁器创造了海外贸易条件;因此铁器的生产销售对研究宋代铁器海外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更正了在资料阙如的情况下对船载铁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铁器 产地 宋代 海外贸易
下载PDF
“南海Ⅰ号”出水铜镜的保护修复 被引量:1
13
作者 谢梦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12期74-75,共2页
铜镜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梳妆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宋代铜镜形制独特、题材多样,是铜镜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南宋沉船"南海I号"出水铜镜数枚,除有田野考古出土青铜器常见病害外,高含盐量和被覆凝结物是最重要... 铜镜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梳妆用具,又是精美的工艺品。宋代铜镜形制独特、题材多样,是铜镜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南宋沉船"南海I号"出水铜镜数枚,除有田野考古出土青铜器常见病害外,高含盐量和被覆凝结物是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我们利用X射线探伤评估铜镜的腐蚀程度,XRF检测铜镜及其病害成分,确认器物病害状况,根据检测结果制定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清洗、脱盐、加固和封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 南海i号 X射线探伤 XRF 保护修复
下载PDF
在丝绸之路文化线路遗产框架下谈南海Ⅰ号申遗 被引量:1
14
作者 龙志坤 《丝绸之路》 2015年第8期47-49,共3页
随着“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成功申遗,许多沿海城市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表现出了更大热情。在丝绸之路线路文化遗产框架下探讨南海I号申遗,期望得到遗产专家的共识,取得遗产主管部门的认... 随着“一路一带”发展战略的提出和“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的成功申遗,许多沿海城市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表现出了更大热情。在丝绸之路线路文化遗产框架下探讨南海I号申遗,期望得到遗产专家的共识,取得遗产主管部门的认同,从而尽快获得申遗入场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文化线路 南海i号申遗
下载PDF
解读《阳江市“南海号”古沉船及遗址保护规定》
15
作者 龙志坤 《客家文博》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南海I号”古沉船是1987年在广东省川山群岛阳江海域附近偶然发现的海外贸易商船。考古发掘确认,“南海I号”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已发掘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朱砂、动植物残骸、人类遗骸等,计18万余件... “南海I号”古沉船是1987年在广东省川山群岛阳江海域附近偶然发现的海外贸易商船。考古发掘确认,“南海I号”属于我国古代三大船型之一的福船,已发掘器物包括陶瓷器、铜铁器、金银器、漆木器、朱砂、动植物残骸、人类遗骸等,计18万余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提供了重要佐证,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标志。为加强“南海I号”的保护和利用,阳江市制定了《阳江市“南海I号”古沉船及遗址保护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南海I号”古沉船及遗址的保护和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文化遗产 地方立法
下载PDF
铸铁材料在海洋环境中的腐蚀特征
16
作者 胡沛 贾明浩 +3 位作者 胡钢 孙健 崔勇 胡东波 《材料科学》 CAS 2022年第6期593-599,共7页
“南海I号”沉船出水了大量铁锅文物,在海洋深处的淤泥埋藏环境中,呈现出特殊的腐蚀形态。铁锅残片分析表明,铁锅为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为多层锈蚀形态,外层完全腐蚀矿化,内芯仍保留有较好的铁质基体,中间过渡层为一定程度腐蚀区。锈蚀... “南海I号”沉船出水了大量铁锅文物,在海洋深处的淤泥埋藏环境中,呈现出特殊的腐蚀形态。铁锅残片分析表明,铁锅为过共晶白口铸铁组织,为多层锈蚀形态,外层完全腐蚀矿化,内芯仍保留有较好的铁质基体,中间过渡层为一定程度腐蚀区。锈蚀产物结构复杂,过渡层有大量的微观裂隙,裂隙向材质内芯发展。裂隙在发展过程中,由单层的Fe3O4层向γ-FeOOH、γ-Fe2O3、α-FeOOH等混合锈蚀产物层转化,进一步引发裂隙应力增加,推进裂隙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 铸铁 海洋环境 腐蚀
下载PDF
从《宋船迷踪》看水下考古电视直播的探索和瓶颈
17
作者 艾达 《新闻研究导刊》 2015年第11期31-32,共2页
水下考古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出现的一门考古学分支学科,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它既神秘又新鲜,能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同时又能让人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享受艺术审美带来的乐趣。从2001年开始,中央电视台首次尝试对水下考古进行电视直播报道,... 水下考古是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出现的一门考古学分支学科,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它既神秘又新鲜,能满足公众的好奇心,同时又能让人在探索和求知的过程中享受艺术审美带来的乐趣。从2001年开始,中央电视台首次尝试对水下考古进行电视直播报道,十几年来已经取得了该领域电视直播报道的诸多经验,报道方式不断演进和新技术的应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视觉盛宴。如何让水下考古直播报道更加符合电视观众的品位和需求,梳理历次大型直播报道,对成功的经验和存在的瓶颈提出了一些新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考古 南海i号 电视直播 虚拟技术 瓶颈
下载PDF
浅析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研学拓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燕娜 《客家文博》 2020年第4期22-25,共4页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可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博物馆作为青少年重要的校外活动场所,也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精神,充分发挥课外育人功能,加强研学活动开展。但博物馆如何应对挑战做好研学活动,同... 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可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博物馆作为青少年重要的校外活动场所,也积极贯彻落实相关政策精神,充分发挥课外育人功能,加强研学活动开展。但博物馆如何应对挑战做好研学活动,同时利用研学旅行兴起的机遇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发展达到双赢呢?本文将对获得“广东省十佳研学旅行目的地”称号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研学拓展情况进行浅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旅行 博物馆 南海i号
下载PDF
“南海Ⅰ号”宋朝沉船与马可·波罗
19
作者 袁晓春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1-56,共6页
2015年"南海Ⅰ号"宋朝沉船发掘露出船体外板,发现船壳建有3层外板,这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最新重大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文献未见宋船船壳3层外板建造技术的相关记载,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却有详细记述。这次"南... 2015年"南海Ⅰ号"宋朝沉船发掘露出船体外板,发现船壳建有3层外板,这是中国古代造船技术的最新重大考古发现。中国古代文献未见宋船船壳3层外板建造技术的相关记载,但在《马可·波罗游记》中却有详细记述。这次"南海Ⅰ号"宋朝沉船考古新发现同马可·波罗的记载互为印证,表明宋朝船壳3层外板建造技术是继减摇龙骨、平衡舵等之后,又一项中国古代造船技术新发明。虽然宋朝船壳3层外板建造技术已经失传,但"南海Ⅰ号"宋朝沉船船体却基本保存下来,对其展开研究,有着重要的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i号”宋朝沉船 船壳 马可·波罗 中国造船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