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马道地区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 被引量:3
1
作者 王东升 王宗起 +3 位作者 张英利 宫江华 王涛 林健飞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54-1266,共13页
南秦岭构造带出露于勉略断裂和虞关—留坝断裂之间,是一条复杂的增生杂岩带,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生杂岩带内马道地区发育一套由黑云母片麻岩、片岩组成的变泥质岩,内部包含有石英岩、大理岩及超基性岩等岩块,构成了典型的... 南秦岭构造带出露于勉略断裂和虞关—留坝断裂之间,是一条复杂的增生杂岩带,也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增生杂岩带内马道地区发育一套由黑云母片麻岩、片岩组成的变泥质岩,内部包含有石英岩、大理岩及超基性岩等岩块,构成了典型的“block-in-matrix”结构。选取了含石榴子石黑云母片麻岩样品进行详细的岩石学研究。结果显示,北部变质岩样品中的石榴子石具有弱退变质成分环带,利用岩石矿物组合中的石榴子石-黑云母温度计、石榴子石-黑云母-斜长石-石英组合温度-压力计,估算峰期压力为0.78~0.79 GPa,温度为705~707℃,退变质时期压力为0.64~0.76 GPa,温度为602~650℃,揭示出岩石峰期高角闪岩相变质后,经历降温减压过程。南部岩石样品中含有特征的十字石+蓝晶石组合,样品中的石榴子石具有进变质成分环带,其峰期压力为0.49~0.57 GPa,温度为553~562℃,相当于低角闪岩相。通过与其他典型增生杂岩带变质岩的剥露机制对比,认为马道变泥质岩的变质作用演化与南秦岭地区碰撞作用有关,而其剥露过程则主要受到双重逆冲构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道 变泥质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 变质作用 p-T
下载PDF
南秦岭唐家沟英云闪长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王东升 王宗起 +4 位作者 王涛 张英利 陈雷 武昱东 张玉涛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1-81,共11页
南秦岭马道地区唐家沟英云闪长岩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w(SiO_2)介于59.23%~65.74%,w(K_2O)=1.53%~6.57%,w(Na_2O)=3.69%~5.81%,里特曼指数σ除一个样品外均小于4,属钙碱性花岗... 南秦岭马道地区唐家沟英云闪长岩主要由石英、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及少量角闪石等组成。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体w(SiO_2)介于59.23%~65.74%,w(K_2O)=1.53%~6.57%,w(Na_2O)=3.69%~5.81%,里特曼指数σ除一个样品外均小于4,属钙碱性花岗岩系列。w(Al_2O_3)=15.37%~18.37%,A/CNK介于0.90~1.02,A/NK介于1.39~1.70,属准铝-过铝质花岗岩。w(FeO)=1.58%~3.97%,w(Fe_2O_3)=1.35%~2.42%,w(MgO)=1.08%~3.11%,w(TiO_2)=0.50%~0.84%,w(P_2O_5)=0.14%~0.30%。稀土元素含量为128.11×10^(-6)~152.39×10^(-6),相对富集轻稀土(LREE=112.24×10^(-6)~145.15×10^(-6)),亏损重稀土(HREE=7.08×10^(-6)~15.87×10^(-6))。LREE/HREE为7.07~20.50,(La/Yb)_N值为6.88~44.26,样品不具有明显的Eu异常(δEu=0.68~0.96)和Ce异常(δCe=0.83~0.93)。样品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等)、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类似于钙碱性火山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阴极发光CL图像显示岩体锆石具有核-边结构,结合锆石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认为,核部锆石为继承下来的原岩锆石,时代为(810 Ma±4.8 Ma),而边部锆石为深熔锆石,年龄为(205 Ma±2.6 Ma)。结合前人资料,认为唐家沟英云闪长岩形成于新元古代秦岭洋俯冲阶段,在晚三叠世秦岭洋闭合期间该岩体受到再次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秦岭增生杂岩带 唐家沟英云闪长 地球化学 LA-ICP-MS锆石定年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