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美蟛蜞菊浸提液对植物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沈伟 岑湘涛 韦清涵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9期19-22,共4页
通过测定紫穗槐、决明子种子萌发及生长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浓度南美蟛蜞菊茎叶和根部浸提液对紫穗槐、决明子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茎叶浸提液和根部浸提液对紫穗槐、决明子2种植物种子萌发均起到抑制作用;对2种植... 通过测定紫穗槐、决明子种子萌发及生长相关指标,分析不同浓度南美蟛蜞菊茎叶和根部浸提液对紫穗槐、决明子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茎叶浸提液和根部浸提液对紫穗槐、决明子2种植物种子萌发均起到抑制作用;对2种植物幼苗的根长、苗高的影响呈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对紫穗槐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决明子幼苗的生长;根部浸提液对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大于茎叶浸提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浸提液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化感作用
下载PDF
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对土壤化学和微生物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全国明 毛丹鹃 +2 位作者 章家恩 谢俊芳 秦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7-449,共13页
【目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已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研究了五爪金龙入侵群落、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与土著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群落内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 【目的】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已入侵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严重危害。本文研究了五爪金龙入侵群落、南美蟛蜞菊入侵群落与土著植物类芦(Neyraudia reynaudiana)群落内的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以及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碳源利用特征与功能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探讨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为揭示其野外入侵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野外样方法于2010年1月在广州市东郊的火炉山森林公园设置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和土著植物类芦区3类样地,测定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量与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结果】1)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以及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显著提高,增幅达到60.38%230.01%;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亦显著提高,增幅达到50.54%145.52%;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区土壤C/N比显著降低,但对全钾含量的影响不明显。2)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显著提高入侵地的土壤微生物量,其中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微生物量碳(Cmic)、氮(Nmic)、磷(Pmic)含量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105.00%152.15%和61.51%138.27%,但土壤微生物量在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不明显;对于土壤微生物熵,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Cmic/Corg值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Nmic/Nt、Pmic/Pt值3类样地之间差异不显著。3)两种外来植物入侵显著提高土壤脲酶、蛋白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其中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土壤脲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比土著植物区增加70.35%、21.51%和227.86%;对于蔗糖酶活性,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的增幅则分别达到322.58%和157.14%;过氧化氢酶活性各处理间的差异较小,差异均不显著。4)两种外来植物入侵能够提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代谢活性,平均孔颜色变化率(AWCD)在整个培育周期内均表现为五爪金龙入侵区>南美蟛蜞菊入侵区>土著植物区,其中72 h的AWCD值分别为1.18、0.88和0.56,差异显著。与土著植物区相比,五爪金龙入侵区6种类型碳源的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其增幅高达75.00%162.86%;南美蟛蜞菊入侵区碳水化合物类、羧酸类和聚合物类碳源的利用率亦显著提高,其增幅分别为87.72%、41.18%和83.72%;两种入侵植物对不同类型碳源的利用程度存在一定差异,五爪金龙对羧酸类、胺类碳源的利用率显著高于南美蟛蜞菊。主成分分析显示,PC1与PC2能够解释不同入侵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数据71.89%的总体变异,其中PC1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氨基酸类与聚合物类碳源的影响,PC2则主要受碳水化合物类与羧酸类碳源的制约。两种外来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功能多样性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入侵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的Shannon-Wiener指数(H')、Mc Intosh指数(U)、丰富度指数(S)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Ds)显著高于土著植物区,但两个入侵区之间的差异较小;三个处理区的Pielou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明显。【结论】五爪金龙、南美蟛蜞菊两种外来植物能够改善入侵地的土壤营养环境,提高土壤肥力水平,形成对自身生长、竞争有利的微环境,从而加快入侵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爪金龙 南美蟛蜞菊 土壤化学 土壤微生物群落
下载PDF
从引进到潜在入侵的植物——南美蟛蜞菊 被引量:47
3
作者 吴彦琼 胡玉佳 廖富林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13-418,共6页
对南美蟛蜞菊的起源与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途径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其潜在危害,认为南美蟛蜞菊是潜在入侵危险的植物,并进一步探讨了对南美蟛蜞菊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探讨其它有害入侵种外来物种的防治经验,建议合理管... 对南美蟛蜞菊的起源与分布、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利用途径进行介绍。通过分析其潜在危害,认为南美蟛蜞菊是潜在入侵危险的植物,并进一步探讨了对南美蟛蜞菊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通过探讨其它有害入侵种外来物种的防治经验,建议合理管理南美蟛蜞菊以减少或避免这样的损失;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化学防除方法;另外,要加强其生物学生态特性及适应原理的研究,为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南美蟛蜞菊 利用 预防控制
下载PDF
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南美蟛蜞菊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化学成分 被引量:12
4
作者 邓业成 李瑞钰 +3 位作者 杨林林 钟慧 周秋艳 卿朕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2-129,共8页
本文研究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南美蟛蜞菊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2种植物精油对3种储粮害虫有熏蒸和触杀活性。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对赤拟谷盗、玉米象和绿豆象的熏蒸LC_(50)分别为7.72、237.05和43.28μL/L,对赤拟... 本文研究外来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和南美蟛蜞菊精油的杀虫活性及化学成分,结果表明,2种植物精油对3种储粮害虫有熏蒸和触杀活性。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对赤拟谷盗、玉米象和绿豆象的熏蒸LC_(50)分别为7.72、237.05和43.28μL/L,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毒力最高;触杀LD_(50)分别为2.71×10^(-4)、1.40×10^(-5)和2.35×10^(-5)μL/头,对玉米象的触杀毒力最高。南美蟛蜞菊精油对赤拟谷盗、玉米象和绿豆象的熏蒸LC_(50)分别为187.06、156.73和0.93μL/L,对绿豆象的熏蒸毒力最高;触杀LD_(50)分别为7.52×10^(-5)、2.84×10^(-5)和1.18×10μL/头,对绿豆象的触杀毒力最高。2种植物精油对绿豆象均有种群抑制作用,精油浓度为1~3μL/g时,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的种群抑制率为57.30%~82.12%,南美蟛蜞菊精油的种群抑制率为37.63%~67.86%。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2种植物精油成分进行分析,加拿大一枝黄花精油共鉴定出58个化合物,其中大根香叶烯D是最主要成分;南美蟛蜞菊精油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其中1R-a-蒎烯、D-柠檬烯和α-水芹烯是主要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南美蟛蜞菊 精油 杀虫活性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化感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柯展鸿 陈雁飞 +1 位作者 惠苗 宋莉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3-88,共6页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了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和蟛蜞菊(W.chinensis(Osbeck.)Merr.)水浸提液对萝卜(Daucus carota L.)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南美蟛蜞...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比较了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和蟛蜞菊(W.chinensis(Osbeck.)Merr.)水浸提液对萝卜(Daucus carota L.)和菜心(Brassica parachinensis Bailey)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随着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水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萝卜和菜心的种子最大发芽率逐渐降低;相同质量浓度下,南美蟛蜞菊水浸提液对植物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抑制作用小于蟛蜞菊;南美蟛蜞菊和蟛蜞菊对植物幼苗的生长影响表现为"低促高抑"的趋势,其中蟛蜞菊对受试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较南美蟛蜞菊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蟛蜞菊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根系分泌物中2种化学物质的化感潜力 被引量:12
6
作者 吴易 司春灿 +2 位作者 孙见凡 王从彦 杜道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0-178,共9页
采用水培法收集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根系分泌物,GC-MS分析鉴定得出其根系分泌物中存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硬脂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硬脂酸甲酯和棕榈酸甲酯对玉米、黄豆、黄瓜、水稻... 采用水培法收集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根系分泌物,GC-MS分析鉴定得出其根系分泌物中存在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硬脂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硬脂酸甲酯和棕榈酸甲酯对玉米、黄豆、黄瓜、水稻4种农作物种子进行处理,以探究硬脂酸甲酯和棕榈酸甲酯对4种农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进而分析这2种物质的化感潜力。结果表明,质量浓度为0-2 000mg/L时,这2种物质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黄豆、黄瓜、水稻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其中,硬脂酸甲酯对黄豆的胚根、胚芽的生长无显著的影响,但对玉米、黄瓜、水稻的胚根、胚芽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棕榈酸甲酯对这4种作物胚根、胚芽的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根系分泌物 化感作用 硬脂酸甲酯 棕榈酸甲酯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下载PDF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的繁殖特性 被引量:22
7
作者 吴彦琼 胡玉佳 陈江宁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3-96,共4页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其花为头状花序,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为菊科蟛蜞菊属植物,原产中、南美洲,由最初的绿化引进开始,现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及沿海部分地区。其花为头状花序,有筒状花和假舌状花两种小花,其中筒状花的花瓣中附器结构(肉质刺状物)可能在一定程度影响了正常授粉;传粉媒介不存在障碍,主要媒介为角马蜂Polistesantennaks、酢浆灰蝶Pseudojijeeria maha。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差,结实率很低,种子在正常条件下萌发率低。南美蟛蜞菊主要以无性繁殖为主,依靠匍匐茎不断占领新的空间,节节生根并在节上产生新的植株。南美蟛蜞菊的无性繁殖能力极强,其茎段的可塑性很大,扦插、压条试验显示,只要一个带有节的茎段就有成功发展扩大种群潜力,由此可见其潜在的入侵能力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南美蟛蜞菊 繁殖特性
下载PDF
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特性 被引量:66
8
作者 吴彦琼 胡玉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334-2339,共6页
对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3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 CO2 固定能力 ,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峰值达 2 2 .1μm ol/ (m2 · s) ,高于裂叶牵牛 (17.2 μmol/ (m2 · s) )和五爪金龙 (18... 对南美蟛蜞菊、裂叶牵牛和五爪金龙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1) 3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 CO2 固定能力 ,南美蟛蜞菊的净光合速率峰值达 2 2 .1μm ol/ (m2 · s) ,高于裂叶牵牛 (17.2 μmol/ (m2 · s) )和五爪金龙 (18.6 μmol/ (m2 · s) ) ;(2 ) 3种植物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的日进程曲线呈“双峰”型 ,气孔导度变化规律与蒸腾速率相似 ,在中午前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3)暗呼吸速率曲线呈单峰型 ,在中午时出现高峰 ,暗呼吸速率大小次序为 :五爪金龙 >裂叶牵牛 >南美蟛蜞菊。(4 )南美蟛蜞菊的光饱和点为 15 31μm ol/ (m2· s) ,光补偿点为 2 0 .0 μmol/ (m2· s) ,而裂叶牵牛的光饱和点 114 6 μmol/ (m2· s) ,光补偿点39.3μmol/ (m2· s) ;五爪金龙的光饱和点 12 6 1μmol/ (m2· s) ,光补偿点 4 4 .1μm ol/ (m2· s) ,3种植物都表现为喜阳植物的特性 ,且对弱光条件的适应力也较强 ,其中尤以南美蟛蜞菊的有效光合辐射范围最广 ,光量子利用效率较高 ,具有很强忍耐强光及适应阴生环境的能力。该项研究有助于解释南美蟛蜞菊生长迅速、生产力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净光合速率 蒸腾速率 光合速率-光响应曲线
下载PDF
镉对南美蟛蜞菊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8
9
作者 朱建玲 徐志防 +1 位作者 曹洪麟 叶万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57-660,共4页
镉(Cd)积累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对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产生诸多影响的环境胁迫因子,光合作用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植物对Cd胁迫的适应特性。通过对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 Hitchc.)生长过程不同... 镉(Cd)积累是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一种对植物生理代谢过程产生诸多影响的环境胁迫因子,光合作用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植物对Cd胁迫的适应特性。通过对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 Hitchc.)生长过程不同程度的Cd胁迫处理,利用光合气体交换与叶绿素荧光技术,初步观测盆栽土壤中不同质量分数的Cd对南美蟛蜞菊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叶绿素质量分数与荧光特征等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①当土壤中Cd质量分数达到5mg·kg-1时,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明显降低,但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降幅较小,水分利用率WUE则没有表现出明显差异;②随着土壤中Cd的增加,叶绿素a质量分数与叶绿素a/b降低,但叶绿素b变化不明显;③Cd质量分数达到2mg·kg-1时,初始荧光Fo与光化效率Fv/Fm变化明显,光系统Ⅱ电子传递速率ETR和量子效率ΦPSⅡ从Cd质量分数为0.5mg·kg-1起有明显变化。由此看出,Cd对叶绿素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作用,其中光反应中心对Cd胁迫尤为敏感,叶片光合速率和光能转化效率的下降与此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光合作用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东娟 郭守军 +1 位作者 陈远平 张伟彪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1-134,共4页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30.35%)、a-...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的挥发油,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方法对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测试分析,运用气相色谱峰面积归一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56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α-蒎烯(30.35%)、a-水芹烯(16.67%)、D-柠檬烯(15.92%)、1,2,3,4,4a,5,6,8a-八氢-7-甲基-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萘(4.71%)、1-乙烯基-1-甲基-2-(1-甲基乙烯基)-4-(1-乙缩醛甲基)-环己烷(4.08%)、石竹烯(3.45%)、1-甲基-2-(1-甲基乙基)-苯(3.37%)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挥发油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
下载PDF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不同组织部位浸提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孙见凡 吴易 +1 位作者 吴鹏飞 杜道林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74-78,共5页
以油菜和番茄为受试植物,以立枯丝核病原菌和西瓜枯萎病病原菌为受试菌种,研究了南美蟛蜞菊干茎、干叶、湿茎、湿叶酒精浸提物对这两种经济作物种子萌发时的化感作用活性以及对这两种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种浸提物对油菜种子... 以油菜和番茄为受试植物,以立枯丝核病原菌和西瓜枯萎病病原菌为受试菌种,研究了南美蟛蜞菊干茎、干叶、湿茎、湿叶酒精浸提物对这两种经济作物种子萌发时的化感作用活性以及对这两种病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这4种浸提物对油菜种子的活力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干叶、湿叶浸提物对番茄种子的活力指数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这4种浸提物对立枯丝核病原菌的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干叶、湿茎浸提物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干茎、湿叶浸提物对西瓜枯萎病病原菌的生长存在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浸提物 经济作物 病原真菌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的形态解剖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清韩 朱慧 +1 位作者 马瑞君 刘晓生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58-961,共4页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是华南地区常见的入侵植物之一,其环境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对入侵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现象已经引起关注。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对入侵植物营养...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Hitchc.)是华南地区常见的入侵植物之一,其环境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对入侵地生态环境的破坏而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危害现象已经引起关注。结构与功能的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对入侵植物营养器官的内部形态解剖结构的研究,是理解入侵能力与其生物特性之间关系的直接路径,同时也是其他生理机理研究的结构基础。为研究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营养器官内部形态结构与其入侵能力的适应性,采用常规徒手切片技术对其根、茎及成熟叶片3大营养器官进行解剖及显微观察。结果表明:南美蟛蜞菊根、茎均具有次生结构。根韧皮部外方薄壁细胞具有分泌道,次生结构横切面中央为发达的次生木质部所填充,周皮代替表皮起保护作用,根的初生生长时期长,具有次生生长可视为其入侵定居时与本地物种形成地下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构基础;茎的初生结构分化不久即产生次生结构,次生结构中央有明显的髓,次生维管束组织产生于初生结构的维管束之间并形成一管状结构明显将皮层和髓分开,茎内部组织高度木质化可视为是其茎直立生长及竞争地上资源和空间的结构基础;叶片为异面叶,上下表皮均具有气孔器和表皮毛,叶片内部具有分泌道,维管束发达且具有束鞘延伸,能与叶片表皮细胞共同构成辅助输导系统,叶片的结构特征是构成其喜阳植物的基础。此外叶片及根分泌道的存在可能与其化感物质的分泌有关。研究结果丰富了南美蟛蜞菊入侵适应性研究的背景基础,同时也弥补其在形态结构研究中的空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南美蟛蜞菊 营养器官 形态解剖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叶蛋白提取方法筛选 被引量:6
13
作者 陈秀清 胡亦平 +2 位作者 林益坤 刘昭弟 宋莉英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74-1279,共6页
【目的】筛选出适合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和条件,为其蛋白饲料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优化酸加热法、碱加热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工艺条件,并对比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 【目的】筛选出适合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提取方法和条件,为其蛋白饲料资源化利用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分别优化酸加热法、碱加热法、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工艺条件,并对比4种方法的提取效果,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4种方法提取的南美蟛蜞菊叶片粗蛋白含量排序为:盐析法(15.18 mg/g)>酸加热法(9.97 mg/g)>碱加热法(9.79 mg/g)>有机溶剂法(7.21 mg/g)。其中,盐析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氯化钠质量浓度30%、絮凝时间10 min;酸加热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絮凝温度60℃、pH 3、絮凝时间2 min;碱加热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絮凝温度25℃、pH 7、絮凝时间2 min;有机溶剂法的最适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20%、絮凝时间10 min。絮凝温度对酸加热法和碱加热法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P<0.05),溶液浓度对盐析法和有机溶剂法提取效率有极显著影响(P<0.01)。【结论】综合比较4种方法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效果,确定盐析法是提取南美蟛蜞菊叶蛋白的最适方法,其提取效率高、操作简便、蛋白质活性保持较好,适用于实验室提取和工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叶蛋白 提取方法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任慧 董丽梅 +2 位作者 周忠玉 徐巧林 谭建文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26-1429,共4页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松脂素-4-磺... 目的:研究南美蟛蜞菊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ESI-MS、1HNMR、13C-NMR等波谱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南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丁香脂素-4-O-β-D-葡萄糖苷(1)、松脂素-4-磺酸基(2)、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3)、1H-吲哚-3-羧酸(4)、1H-吲哚-3-醛基(5)、2,6-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6)、3,5-二甲氧基-4-羟基苯酚-1-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7均为首次从蟛蜞菊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对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对豌豆的遗传毒性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田学军 沈登荣 +2 位作者 沈云玫 陶宏征 袁寒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5,共4页
在室内用不同浓度(3%,6%,9%,12%,15%)的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水提取液胁迫豌豆Pisum sativum L.种子和幼苗,通过测定种子活力、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抗氧化酶活性,探讨前者对后者遗传毒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室内用不同浓度(3%,6%,9%,12%,15%)的入侵植物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L.)水提取液胁迫豌豆Pisum sativum L.种子和幼苗,通过测定种子活力、根尖细胞微核率和抗氧化酶活性,探讨前者对后者遗传毒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南美蟛蜞菊浓度的增加,豌豆种子活力降低,细胞微核率及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则先升后降.显然,南美蟛蜞菊对豌豆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后者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主动应对前者可能产生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豌豆 种子活力 微核 抗氧化酶 化感作用
下载PDF
广东地区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的历史阶段与特点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泽文 郑庭义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8-71,73,共5页
广东是物种跨国界、跨洲界迁移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南美蟛蜞菊是广东地区主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的生存及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广东地区南美蟛蜞菊的入侵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引进利用与逸生建群时期、大规模暴发与危... 广东是物种跨国界、跨洲界迁移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南美蟛蜞菊是广东地区主要的外来入侵植物,对本土植物的生存及生态环境的稳定性造成严重威胁。广东地区南美蟛蜞菊的入侵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引进利用与逸生建群时期、大规模暴发与危害时期、防治与利用共存时期。南美蟛蜞菊在广东快速扩散蔓延主要因为盲目绿化种植,化感作用则是其造成危害的主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外来植物 入侵历史 广东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娟旭 余义勋 +1 位作者 许淑贤 王静 《植物生理学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7-117,共1页
1植物名称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Hitchc)。 2材料类别 顶芽和茎段。 3培养条件(1)腋芽诱导培养基:MS+6-BA0.4mg·L^-1(单位下同)+IAA0.2;(2)丛生芽诱导培养荩:MS+6-BA0.8+NAA0.1+AgNO3 0.8;(3)... 1植物名称 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Hitchc)。 2材料类别 顶芽和茎段。 3培养条件(1)腋芽诱导培养基:MS+6-BA0.4mg·L^-1(单位下同)+IAA0.2;(2)丛生芽诱导培养荩:MS+6-BA0.8+NAA0.1+AgNO3 0.8;(3)增殖培养基:MS+6.BA2.0+NAA0.1+AgNO3 0.8;(4)生根培养基:MS+NAA1.5。以上培养基均添加30g.L^-1蔗糖和6g·L^-1琼脂粉,pH5.5-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快速繁殖 组织培养 诱导培养基 增殖培养基 生根培养基 植物名称 培养条件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中二萜化学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贾永霞 任慧 +2 位作者 周忠玉 徐信兰 谭建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3-709,共7页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L.)Pruski]植物的化学成分,从其全株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nt-16β,17-dihydroxy-9(11)-kauren-19-oic acid(1)、cussovantonin B(2)、ent-16-kauren-...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Sphagneticola trilobata(L.)Pruski]植物的化学成分,从其全株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ent-16β,17-dihydroxy-9(11)-kauren-19-oic acid(1)、cussovantonin B(2)、ent-16-kauren-19-oic acid(3)、ent-3β-hydroxy-16-kauren-19-oic acid(4)、16α-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5)、2β,16α-dihydroxy-ent-kauran-19-oic acid(6)、3α-angeloyloxypterokaurene L3(7)和pterokaurene L3(8)。化合物4为首次从蟛蜞菊属植物中分离获得,化合物1、2和6为首次从南美蟛蜞菊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具有显著的抗菌活性和显著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采用五氟苄溴进行底物五氟苄基衍生化并结合GC-MS分析表明,化合物3在南美蟛蜞菊茎和叶中的含量分别为(1.00±0.21)mg g–1 FW和(0.78±0.04)mg g–1 F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二萜化合物 抗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定量分析
下载PDF
超声波辅助提取南美蟛蜞菊精油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詹嘉红 杨东娟 林丽云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60-262,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精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超声波处理时间、液料比、蒸馏时间对南美蟛蜞菊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南美蟛蜞菊精油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蒸馏时间>...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精油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超声波处理时间、液料比、蒸馏时间对南美蟛蜞菊精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南美蟛蜞菊精油提取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蒸馏时间>超声波处理时间>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波处理时间20 min,液料比4 mL∶1 g,蒸馏时间3 h,在此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提取率为0.12%。此提取工艺简单易行,省时经济,可为南美蟛蜞菊资源的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南美蟛蜞菊 精油 提取工艺
下载PDF
南美蟛蜞菊中的酚酸类化学成分 被引量:2
20
作者 任慧 徐巧林 +2 位作者 董丽梅 周忠玉 谭建文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9-473,共5页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的化学成分,从其全株中分离得到9 个酚酸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6-乙酰基-7-羟基-2,3-二甲基色原酮 (1)、七叶内酯 (2)、丁香醛 (3)、5-羟甲基糠醛 (4)、对羟基苯甲... 为了解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 (L.) Hitchc.]的化学成分,从其全株中分离得到9 个酚酸类化合物.经光谱分析,分别鉴定为6-乙酰基-7-羟基-2,3-二甲基色原酮 (1)、七叶内酯 (2)、丁香醛 (3)、5-羟甲基糠醛 (4)、对羟基苯甲酸 (5)、水杨酸 (6)、反式对羟基桂皮酸 (7)、咖啡酸甲酯 (8) 和反式咖啡酸 (9).化合物1-8 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美蟛蜞菊 酚酸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