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争路、治运与实业:北洋总理潘复事功述论
1
作者 张文琪 李学如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2期10-15,42,共7页
潘复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国务总理,其因贪污、腐败、擅弄权势而被视为“投机政客”的典型代表。详细考察其生平事迹可以发现,潘复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政治投机者。从政前潘复曾因参与“争路”运动而崭露头角,任职北洋政府后更是倾身... 潘复是北洋政府最后一任国务总理,其因贪污、腐败、擅弄权势而被视为“投机政客”的典型代表。详细考察其生平事迹可以发现,潘复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政治投机者。从政前潘复曾因参与“争路”运动而崭露头角,任职北洋政府后更是倾身致力于疏浚山东南运湖河、创办工厂、发展实业等各项建设事业。擅弄权势固然展现了潘复政治投机的一面,但疏浚运河、实业救国的各项事功却使后人逐渐认识到其“有情”的另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潘复 争路 南运湖河 实业救国 事功
下载PDF
清中叶至民国初年山东“沉粮地”的垦务开发 被引量:1
2
作者 胡克诚 《明清论丛》 2017年第1期186-204,共19页
明清时期,国家的黄运政策往往同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造成对局部利益的损害甚至牺牲,山东运河南部济宁、鱼台之间大片'沉粮地'的形成即是典型案例之一。乾隆二十年代两次'豁粮令'确定的沉地面积和村庄名称,成为此后近两... 明清时期,国家的黄运政策往往同自然灾害交织在一起,造成对局部利益的损害甚至牺牲,山东运河南部济宁、鱼台之间大片'沉粮地'的形成即是典型案例之一。乾隆二十年代两次'豁粮令'确定的沉地面积和村庄名称,成为此后近两百年的法理依据。晚清咸丰以降,黄河北徙,南运失治,导致'山东南运湖河'区域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但另一方面,国家治河权力的下放,也促使济宁地方官民开始关注于对'沉粮地'这类'法定免税灾区'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济宁著名世家潘氏成员潘复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于民国初年推出以沉粮地的涸复开发为核心的'南运计划'。虽然该计划本身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但潘氏父子'著书立说'的系列活动,促成了对'沉粮地'的概念建构与历史书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粮地 南运湖河 历史书写 潘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