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郭处士》《执竿入城》对比谈
1
作者 相礼 《甘肃教育》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23-23,共1页
《南郭处士》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题目是编者加的。《韩非子》五十五篇,大部分是韩非作的,思想属于法家。秦以前诸子的书,都是发表作者自己关于修身、处世、治国等方面主张的。一般说,思想新颖、深刻;议论深入浅出,逻辑性很... 《南郭处士》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题目是编者加的。《韩非子》五十五篇,大部分是韩非作的,思想属于法家。秦以前诸子的书,都是发表作者自己关于修身、处世、治国等方面主张的。一般说,思想新颖、深刻;议论深入浅出,逻辑性很强。因为要浅明易解,有说服力,所以常常引用故事来比喻,《南郭处士》就是引来讲道理的。作者韩非(约公元前280—前233),战国时候韩国人,受到秦始皇的赏识,到秦国作官,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郭处士 执竿入城
下载PDF
“魔竽”何物?
2
作者 晓徐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9期62-62,共1页
某报6月17日第4版刊有《贵州出现一株魔竽巨花》的消息。 “竽”,古代一种乐器,竹制、像笙。著名成语“滥竽充数”中南郭处士吹的就是这玩意儿。 可是消息却说“魔竽”开花,肯定不是乐器。原来,“魔竽”乃“魔芋”之误。“魔芋”。
关键词 魔芋 南郭处士 多年生草本植物 第4版 贵州 乐器 成语 贵阳市 地下茎 扁球形
下载PDF
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谈
3
作者 庄静平 《高校教育管理》 1995年第4期111-115,共5页
关键词 审题立意 材料作文 达·芬奇 参与因素 南郭处士 原材料 轮渡站 服务员 不同文体 武汉市
下载PDF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
作者 宋克 《天中学刊》 1996年第S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培养学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非智力因素 教师 教学中 情感教育 积极思维 南郭处士 提出问题
下载PDF
致南郭先生
5
作者 观君 《政工学刊》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4-34,共1页
致南郭先生观君南郭先生:自从《韩非子·内储说上》说“齐宣王使人吹芋,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芋,宣王说之,摩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你就背上了“滥芋充数”的恶名。多少年来,有关讥笑和指责... 致南郭先生观君南郭先生:自从《韩非子·内储说上》说“齐宣王使人吹芋,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芋,宣王说之,摩食以数百人。宣王死,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你就背上了“滥芋充数”的恶名。多少年来,有关讥笑和指责你的文章很多,你都忍辱息讼,从不上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郭先生 南郭处士 宣王 乐队队员 职称评定 采取补救措施 留职停薪 进口彩电 宏观调控 单独考核
下载PDF
法官的博学或无知 被引量:2
6
作者 慕槐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4-74,共1页
近读一本论述英国法官的著作(David Pannick,Judges,Oxford Univ.Press,1987),对于这个国家的法官状况及相关问题颇增见识。作者称英国法官“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现象”。这是一个数量极少并且背景高度整齐划一的群体,成员们身穿猩红色法袍... 近读一本论述英国法官的著作(David Pannick,Judges,Oxford Univ.Press,1987),对于这个国家的法官状况及相关问题颇增见识。作者称英国法官“是一种独一无二的现象”。这是一个数量极少并且背景高度整齐划一的群体,成员们身穿猩红色法袍,头戴马鬃毛假发,年事偏高,观念保守,虽然也食人间烟火,但却远离公众,履行着真正的圣职。书中引用作家乔治·奥维尔的话说,法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 英国法 相关问题 马基雅维里 猩红色 法律问题 在职教育 大法官 南郭处士 王座法院
原文传递
配字琐谈
7
作者 李援朝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47-47,共1页
○配字琐谈李援朝“配”,是个韵味十足的象形字。在金文中,左边的“酉”像盛酒的酒樽,右边的“己”好似一个人跪着时身体的三折。人跪在酒樽旁调和勾兑酒汁,寓意按一定标准合理调和,方能调配出香醇可口的美酒。一个“配”字,显示... ○配字琐谈李援朝“配”,是个韵味十足的象形字。在金文中,左边的“酉”像盛酒的酒樽,右边的“己”好似一个人跪着时身体的三折。人跪在酒樽旁调和勾兑酒汁,寓意按一定标准合理调和,方能调配出香醇可口的美酒。一个“配”字,显示了古人的丰富想像和智慧,一个“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琐谈 《孙子兵法》 有奖销售 比赛 南郭处士 辩证法 文化结构 商业道德 工作方法 丰富想像
原文传递
小议有“会”无“学”
8
作者 庞冠赭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8-8,共1页
近年来,标着学会的组织,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按照常识,学会者,顾名思义,是学者们研究学术的组合。有“会”,就应该有“学”(学术的学),有“学”(学者的学),才称得上“学会”。这本来是毫无疑义的。事实上,我国这样的学术组织,无论在北京... 近年来,标着学会的组织,琳琅满目,应接不暇。按照常识,学会者,顾名思义,是学者们研究学术的组合。有“会”,就应该有“学”(学术的学),有“学”(学者的学),才称得上“学会”。这本来是毫无疑义的。事实上,我国这样的学术组织,无论在北京,或是各省市,确有不少。这些学会或学者的权威,是通过年会和学报所发表的研究成果(学术论著)建立起来的。学者们在各自的学科领域里,朝朝暮暮,辛勤耕耘,像蚕吐丝一样,默默地为社会贡献出才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 小议 南郭处士 蚕吐 顾名 学术论著 研究学术 社会贡献 怪事 学术组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