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RP模型的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性评价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芮芝 胡希军 +2 位作者 杜心宇 雷雨菁 张伟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52-160,共9页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 通过建立生态敏感性-生态恢复力-生态压力度(SRP)模型,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从生态敏感性角度,研究区高度脆弱和极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56.50 hm^(2)和773.58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和中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土壤侵蚀强度,其次为距水源距离;2)从生态恢复力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777.71 hm^(2)和676.73 hm^(2),占比之和>5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和西南部,主要影响要素为生物多样性,其次为植被覆盖度;3)从生态压力度角度,研究区不脆弱和轻度脆弱面积分别为551.33 hm^(2)和1205.12 hm^(2),占比之和>60%,主要集中分布于西部及东部,而主要影响要素为GDP密度和人口密度;4)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高,中度及以上脆弱性面积之和达到67.72%,主要集中于研究区的中部和北部,其中生态敏感性对生态脆弱性的影响最大,说明研究区整体生态脆弱性较强,应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性 生态恢复力 生态压力度 生态脆弱性 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胜 王梦楠 +2 位作者 胡希军 陈存友 韦宝婧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30-1236,共7页
该研究在野外调查、搜集文献和整理植物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与周边相邻3个研究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为研究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 该研究在野外调查、搜集文献和整理植物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组成和分布区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与周边相邻3个研究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为研究区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共统计到蕨类植物28科51属84种,科属结构单一,分化水平不高,以寡种科属居多,但区系起源古老,进化关系连贯。(2)该区蕨类区系地理联系广泛,在科、属水平上与热带亲缘程度较高,以泛热带分布、亚热带分布为主,在种水平上以热带亚洲分布和东亚分布为主,区系地理成分呈热带向温带过渡渗透性质。(3)在与邻近区亲缘关系上,与观音岽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冠豸山,与丹霞山的关系较疏远。该研究区与观音岽的属、种相似性系数均在0.83以上,区系同质性明显,与两者现代自然条件相似的事实相吻合。该研究结果为探讨丹霞地貌地带蕨类植物的起源和发育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 植物区系 蕨类植物 区系相似性
下载PDF
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廖坤富 胡纯 +5 位作者 胡希军 张九月 王梦楠 王凯丽 韦宝婧 肖志鹏 《生态科学》 CSCD 2021年第3期156-164,共9页
采用样方、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统计了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优势科属,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和威胁性4项指标,构建植物多样性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维... 采用样方、样线相结合的方法,对广东省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统计了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组成、优势科属,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和威胁性4项指标,构建植物多样性评价体系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维管束植物175科584属1025种。其中蕨类植物31科56属97种,种子植物144科528属928种,其中裸子植物为6科7属7种,被子植物138科521属921种;(2)广东省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化且稳定性高,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区系以亚热带成分占优(3)被子植物是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势类群主要为菊科、禾本科、蝶形花科、蔷薇科、莎草科、茜草科;(4)植物多样性指数得分为6.71,植物多样性处于较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地貌 植物多样性 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胡纯 韦宝婧 +2 位作者 胡希军 谢禄山 陈存友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0年第11期70-75,共6页
为全面摸清广东省南雄市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填补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方面的漏缺,对保护区内的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实地调查、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及相关内容分析。根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现有野生药用植物159科453属704种,其中... 为全面摸清广东省南雄市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内药用植物种类,填补当地药用植物资源方面的漏缺,对保护区内的野生药用植物进行实地调查、文献查阅、专家咨询及相关内容分析。根据调查统计,保护区内现有野生药用植物159科453属704种,其中蕨类植物27科39属66种,裸子植物6科6属6种,被子植物126科408属632种。从药用植物资源的科属、入药部位、药性、药味等4个方面和珍稀保护植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总结归纳了药用植物的多样性特征,为野生药用植物的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多样性 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极小种群植物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评价 被引量:28
5
作者 王卫 杨俊杰 +6 位作者 罗晓莹 周长江 陈世发 杨志军 侯荣丰 陈再雄 李永生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27,共9页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 【目的】基于Maxent模型评价丹霞梧桐的潜在生境,为该种的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无人机获取丹霞梧桐黄叶期186个空间分布数据,结合6个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并分析主要环境变量对其分布的影响。【结果】Maxent模型评价效果达到优秀水平,训练集和验证集的AUC值分别为0.947和0.906;刀切法验证结果表明,高程、坡度和坡向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其贡献率分别为51.2%、30.3%和7.8%;在3个主要环境变量的共同作用下,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在丹霞山高程150~530m、坡度20°~60°的阳坡;以自然断点法将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分为高适生区、中适生区、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4个等级,高、中适生区面积为30.27km^2,仅占丹霞山总面积的10.41%;低适生区面积为41.01km^2,非适生区面积为219.5km^2,共占丹霞山总面积的89.59%;野外实地调查数据验证结果表明,92.1%的丹霞梧桐实地分布点落入高、中适生区,Kappa系数为0.958,说明Maxent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结论】Maxent模型可较准确预测出丹霞梧桐在丹霞山的潜在适生区,并揭示影响其分布的3个主要环境变量,该模型对小尺度区域预测亦有较好效果。对丹霞梧桐保护提出2点建议:1)就地保护方面,要严格限制其高、中适生区的旅游设施建设,并建立长期的无人机遥感监测系统跟踪其种群动态变化;2)迁地保护方面,根据其适生条件,选择适合区域开展野外回归试验扩大其种群分布。本研究结果可验证低空无人机遥感在物种识别和种群调查中的优势和可行性,并揭示该方法在丹霞地貌这种特殊生境监测与评价中的潜力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梧桐 极小种群植物 Maxent模型 生境评价 无人机 丹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濒危植物丹霞梧桐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5
6
作者 朱满乐 韦宝婧 +3 位作者 胡希军 吴家荣 李芮芝 任哲民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5期55-62,共8页
模拟预测濒危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潜在适生区,对合理指导保护该植物有重要意义。通过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基于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野外实地调查的16个分布点,及生物气候、地形和地貌覆被多重环境变量,... 模拟预测濒危植物丹霞梧桐(Firmiana danxiaensis)的潜在适生区,对合理指导保护该植物有重要意义。通过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基于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野外实地调查的16个分布点,及生物气候、地形和地貌覆被多重环境变量,对丹霞梧桐在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的潜在适生区进行模拟预测。结果显示,模拟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值分别为0.851和0.913,预测结果准确性高。丹霞梧桐的高、中适生区主要分布在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南部,占总面积40.45%;影响丹霞梧桐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包括地貌成因、土地覆被、最旱季降水量、坡度及等温性等,其中地貌成因(贡献率75.8%)是影响丹霞梧桐潜在分布的最主导因子。综合分析表明,丹霞梧桐的潜在适生区为海拔150—300 m、坡度30°—55°、年度气温范围28.3—28.6℃,最旱季降水量135—137 mm之间的侵蚀分化低丘陵丹霞地貌,适生的气候条件为温度相对较高、降水量少的区域。上述研究结果可为丹霞梧桐的保护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霞梧桐 最大熵模型 ARCGIS 潜在分布 广东南雄丹霞梧桐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