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季南黄海冷水团及其周边海域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7
1
作者 刘清河 刘晓收 +3 位作者 许嫚 黄德铭 原子皓 张志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4期8062-8074,共13页
对2011年6月南黄海冷水团及其周边海域23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20个类群,平均丰度为(1194±873)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8... 对2011年6月南黄海冷水团及其周边海域23个站位的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丰度、生物量和空间分布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共鉴定出小型底栖动物20个类群,平均丰度为(1194±873)个/10 cm^2,平均生物量为(881±669)μg干重/10 cm^2,其中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绝对优势类群,占小型底栖动物总丰度的89.7%,其次为底栖桡足类(5.5%)、甲壳类幼体(1.8%)、多毛类(1.2%);对生物量的贡献上依次为海洋线虫(49.0%)、多毛类(22.9%)、桡足类(13.9%)、介形类(7.8%)、涡虫(2.0%)。在垂直分布上,79.1%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沉积物0—2 cm的表层,16.4%分布在2—5 cm的次表层,4.5%的小型底栖动物分布在5—8 cm的下层。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小型底栖动物的总丰度和总生物量与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显著正相关;小型底栖动物的生物量和沉积物中部分重金属(Pb、Cu、Fe、Ni、Co)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但与Cd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IOENV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和分选系数组合最能解释小型底栖动物类群组成分布差异。根据小型底栖动物的类群组成可将研究海域划分为3个区域,包括:冷水团中央区域,冷水团边缘区和近岸区,其中冷水团边缘区丰度和生物量最高,冷水团区域次之,近岸区最低;整个冷水团海域小型底栖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分别是非冷水团海域的2.3倍和2.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型底栖动物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丰度 生物量 南黄海冷水团
下载PDF
南黄海温盐水平分布季节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石晓梦 黄磊 《科技视界》 2019年第32期26-29,37,共5页
黄海是中国与韩国间围绕的边缘海,是一个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海域,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组成。黄海冷水团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温差大、盐差小,是一种低温高盐的独特水文现象。冷水团的存在,对黄海、渤海甚至东海的捕捞、... 黄海是中国与韩国间围绕的边缘海,是一个近似南北向的半封闭海域,黄海环流主要由黄海暖流和黄海沿岸流组成。黄海冷水团以低温为其主要特征,温差大、盐差小,是一种低温高盐的独特水文现象。冷水团的存在,对黄海、渤海甚至东海的捕捞、养殖、经济建设和军事活动都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该冷水团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托"东方红2"综合科考船实验平台,根据近几年积累的大量关于黄海温度、盐度、海流资料和有关观测结果,开展对黄海冷水团变化规律及机制分析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冷水团 温度 盐度 水平分布
下载PDF
近7ka来南黄海中部冷水团演化的底栖有孔虫记录 被引量:3
3
作者 钟福昌 向荣 +1 位作者 杨艺萍 赵美训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77-1390,共14页
黄海中部冷水团与现代黄海环流体系密切相关,对区域海洋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黄海冷水团的变迁对理解区域环境变化机制有重要意义.底栖有孔虫群落对底层水体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是底层水团重建的重要指标.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N02柱... 黄海中部冷水团与现代黄海环流体系密切相关,对区域海洋环境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黄海冷水团的变迁对理解区域环境变化机制有重要意义.底栖有孔虫群落对底层水体环境变化响应敏感,是底层水团重建的重要指标.对南黄海中部泥质区N02柱样中沉积物样品进行底栖有孔虫群落分析,重建了南黄海中部冷水团全新世期间的演化.底栖有孔虫的群落结构特征及Q型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全新世沉积环境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6.9~5.0ka期间,底栖有孔虫以Ammonia ketienziensis为主,指示南黄海中部冷水团为全新世最强盛期,黄海沿岸流对研究区域底层水体的影响较小; 5.0~2.9ka期间, Ammonia ketienziensis含量显著减少,而Hanzawaia nipponica显著增加,表明南黄海中部冷水团较前一阶段有所减弱,其影响范围有减小趋势,相应的黄海沿岸流对研究区域底层水体的影响略有加强但影响依然较小; 2.9ka以来,指示黄海沿岸流的低温、低盐属种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和Buccella属分子开始较多出现,反映了黄海沿岸流对研究区域底层水体的影响显著增强,而南黄海中部冷水团则为7ka来最弱阶段.整体上,全新世南黄海中部冷水团和沿岸流对研究区底层水体的影响呈此消彼长的关系.南黄海中部冷水团在全新世期间的波动演化可能是区域气候因素(ENSO、东亚冬季风及北半球太阳辐射量变化等)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配置综合作用于南黄海区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有孔虫 黄海中部冷水 中晚全新世 ENSO 东亚冬季风
原文传递
黄海、东海夏季温、盐度逆转结构分布及其成因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丁宗信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4年第1期11-21,共11页
在我国,关于黄海、东海温、盐度逆转结构的分析研究,主要是在80年代以后开始的。翁学传等(1984)、曹欣中等(1982)和丁宗信(1983)对东海某一特定海域的温、盐度逆转结构进行过分析,但是对整个黄海、东海海区来说。
关键词 盐度逆转 黄海暖流 东海北部 暖水 南黄海冷水团 结构分布 初步分析 中层冷水 冷涡区 转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