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陆架科学钻探南黄海陆架区首钻300m选位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珊珊 吴志强 +2 位作者 郭兴伟 张训华 温珍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38,共8页
大陆架科学钻探300m首钻选址于南黄海陆架区,以钻穿第四纪地层为目标。针对钻孔施工要求及后续研究的需要,提出钻孔部署的原则。在分析南黄海陆架区地形地貌、水深、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沉积历史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多道... 大陆架科学钻探300m首钻选址于南黄海陆架区,以钻穿第四纪地层为目标。针对钻孔施工要求及后续研究的需要,提出钻孔部署的原则。在分析南黄海陆架区地形地貌、水深、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沉积历史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多道地震、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及钻孔等资料,敲定了井场调查合理区。同时,在调查区对限制钻探工作的地貌类型和地震相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钻探位置。另外,还根据调查区单道地震的特征对首钻300m钻孔的纵向地层及岩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实施第四纪地层全取心钻探提供依据。近日,海上300.1m钻探取心的成功实施,表明孔位选取和沉积地层预测的技术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架科学钻探 钻孔孔位选取 第四纪标准地层层序 岩性预测 南黄海陆架
下载PDF
南黄海陆架沉积物中褶皱的形态及成因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西双 李三忠 +1 位作者 刘保华 赵月霞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4,共8页
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具有构造活动性强、沉积厚度大(100-300m)、褶皱变形保存完整等特点,是研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变形的理想“实验室”.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揭示了南黄海陆架沉积物中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三种褶皱:(1)断层相... 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具有构造活动性强、沉积厚度大(100-300m)、褶皱变形保存完整等特点,是研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变形的理想“实验室”.高分辨率单道地震剖面揭示了南黄海陆架沉积物中具有不同几何形态的三种褶皱:(1)断层相关褶皱(包括断层扩展褶皱和断层牵引褶皱);(2)横向弯曲褶皱;(3)复合作用褶皱.对褶皱的成因和几何形态的研究表明,控制未固结沉积物中褶皱形成的因素是基底断层及其形成的断块,而不是区域应力场.大量孔隙水可能对沉积物的几何形变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沉积物中断层扩展褶皱和牵引褶皱在形变程度上具有连续性,说明两者在成因上存在联系.断层扩展褶皱可能引发的地震活动和变形带在海洋工程地质评估中应受到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陆架 沉积物 褶皱作用 基底断层 海洋工程
下载PDF
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沉积物源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姚润森 蒋科迪 +1 位作者 殷勇 王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9-199,共11页
南黄海陆架地区物源研究备受关注,到底是长江还是黄河源至今尚未有定论。通过对长江和黄河流域锆石U-Pb测年数据集混合模拟分析以及结合YZ08孔沉积相和锆石U-Pb的年龄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地区存在长江古河道,MIS... 南黄海陆架地区物源研究备受关注,到底是长江还是黄河源至今尚未有定论。通过对长江和黄河流域锆石U-Pb测年数据集混合模拟分析以及结合YZ08孔沉积相和锆石U-Pb的年龄图谱分析,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南黄海陆架地区存在长江古河道,MIS5时期长江可能在苏北弶港入海;在物源方面,MIS5时期弶港地区主要受长江物源影响,MIS1~MIS2时期则为长江主导的混合源,随着黄河夺淮入海带来泥沙物质,近代以来转为黄河主导的混合源。基于Bootstrap随机抽样方法抓取了长江和黄河的锆石U-Pb测年数据集,并结合统计学原理模拟出长江和黄河不同比例混合物源的锆石年龄图谱,对锆石物源判别方法做出了改进,弥补了传统锆石U-Pb年龄图谱在混合源判别分析上的不足,对南黄海物源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锆石U-PB定年 混合模型 南黄海陆架 黄河 长江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特征与物源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徐刚 刘健 +1 位作者 温春 孔祥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56,共8页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626个海底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包括粒度和黏土矿物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包括砾石、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质泥和泥。依据表层沉积物成因,将调查区分为4个区:苏北近岸老黄...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626个海底沉积物进行了沉积特征分析,包括粒度和黏土矿物测试。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表层沉积物类型主要包括砾石、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砂质泥和泥。依据表层沉积物成因,将调查区分为4个区:苏北近岸老黄河细粒沉积物区、中东部的残留砂沉积区、西北部的准残留砾石区和东北部的山东半岛水下楔形体末端沉积区。研究区的黏土矿物组合类型主要为伊利石-蒙皂石-绿泥石-高岭石,组合类型与黄河黏土矿物组合类型相同,表明主要物质来源于黄河。研究区中东部分布有粉砂质砂和砂,具有滨岸环境的沉积特征,而与现在所处的沉积环境不相一致,它们被解译为形成于全新世早期的滨岸环境,并在海底留存至今,属"残留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 黏土矿物 沉积特征 物源分析 黄海西部陆架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稀土元素及其物源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徐刚 刘健 +2 位作者 孔祥淮 张军强 仇建东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7,共7页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4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分布特征受粒度影响,其含量总体上随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但在局部站位其含量还可能受矿物控制。稀土元素相关参数,如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度、铈...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486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稀土元素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稀土元素总量分布特征受粒度影响,其含量总体上随平均粒径的减小而升高,但在局部站位其含量还可能受矿物控制。稀土元素相关参数,如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度、铈异常以及铕异常基本不受粒度影响,而主要受源岩组分控制,可以进行有效的物源判别。研究区不同站位沉积物中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为右倾的负斜率模式,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显示中等程度的铕负异常,无明显铈异常。稀土元素相关参数物源判别表明研究区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沉积特征 物源分析 黄海西部陆架
下载PDF
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重矿物组合分区及来源 被引量:47
6
作者 王昆山 石学法 林振宏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40,共10页
利用大洋-50型海底取样器,在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125°E以西)海上调查获取了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其中包括1998年以来"黄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和"中韩黄海沉积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变"2项研究所获得的样品共... 利用大洋-50型海底取样器,在南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125°E以西)海上调查获取了海底表层沉积物样品,其中包括1998年以来"黄东海地质地球物理补充调查"和"中韩黄海沉积动力学与古环境演变"2项研究所获得的样品共380个,选取0.063~0.125mm粒级的沉积物,进行碎屑矿物分析,最后选出9个代表性的优势重矿物种的数据为变量,利用Q型聚类(分层聚类)的数学方法,进行聚类组合,在数学统计的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出4个重矿物组合区。客观地反映出黄河物质、长江物质和原地物质的影响范围,同时也体现出物质来源和水动力以及海底风化作用对重矿物分布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因而可以得出,在一定的范围内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矿物具有趋同的演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和东海北部陆架 重矿物 组合分区 物质来源
下载PDF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末次盛冰期古河谷体系地貌形态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孔祥淮 毕世普 +3 位作者 刘健 宋晓帅 徐承芬 马晓红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3-133,共11页
以高分辨率浅地层地震剖面解译资料为基础,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埋藏古河谷体系进行地貌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陆架浅海区海底以下几米到十几米埋藏着末次冰期最盛期形成的两大树枝状古河道网,主干河道断面向海逐渐变宽、加... 以高分辨率浅地层地震剖面解译资料为基础,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埋藏古河谷体系进行地貌形态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在南黄海西部陆架浅海区海底以下几米到十几米埋藏着末次冰期最盛期形成的两大树枝状古河道网,主干河道断面向海逐渐变宽、加深;研究区末次盛冰期古河道除了具有其他海域古河道的U形和V形特征外,还有W形、箱形(近似矩形)和倒梯形河道断面。复合式和双层(多层)河道以及不对称型河道断面形态也比较常见,反映了研究区末次盛冰期古河道具有复杂的断面形态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地层剖面 古河道地貌形态 末次盛冰期 黄海西部陆架
下载PDF
南黄海大陆架科钻CSDP-02井第四系、新近系地层海水冲洗液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1
8
作者 宋世杰 李晓东 陈师逊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7年第4期10-13,共4页
针对南黄海大陆架科学钻探第四系、新近系地层,通过室内实验,以多功能剂(MBM)和抗盐共聚物(GTQ)为主要处理剂,选出适合第四系、新近系地层的冲洗液配方,并在CSDP-02井海上施工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钻探施工在第四系、新近... 针对南黄海大陆架科学钻探第四系、新近系地层,通过室内实验,以多功能剂(MBM)和抗盐共聚物(GTQ)为主要处理剂,选出适合第四系、新近系地层的冲洗液配方,并在CSDP-02井海上施工现场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钻探施工在第四系、新近系地层中的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陆架科学钻探 第四系地层 新近系地层 海水冲洗液 多功能剂
下载PDF
晚更新世末期南黄海中部陆架古地貌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铭汉 于洪军 《海洋科学集刊》 CAS 1998年第1期65-77,共13页
晚更新世末期(12000—25000a BP)为玉木冰期最盛时期,气候寒冷而干燥,极地冰流的扩展使世界海面大幅度下降,我国东部沿海海面下降约130—160m,黄海、东海陆架裸露成陆。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陆架沉积物不仅受到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 晚更新世末期(12000—25000a BP)为玉木冰期最盛时期,气候寒冷而干燥,极地冰流的扩展使世界海面大幅度下降,我国东部沿海海面下降约130—160m,黄海、东海陆架裸露成陆。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陆架沉积物不仅受到强烈的机械风化作用,而且受到来自北方强大于冷气流的吹扬作用,陆架沉积物在这些外力因素的作用下破坏解体,形成一系列的风沙地貌和风沙沉积,反映出晚更新世末期南黄海陆架沙漠化景观。根据本区浅地层测量断面分析研究的结果,并结合柱状岩芯及钻孔资料,初步揭示了本地区晚更新世末期的古地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更新世末期 黄海中部 全新世地层 古地貌特征 沙漠化地区 衍生沉积 间冰期沉积 南黄海陆架 中更新世 砂质沉积
原文传递
南黄海西部陆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被引量:14
10
作者 徐刚 刘健 孔祥淮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81-185,共5页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486个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Pb、Cd、Cr、Hg、As进行了化学测试分析,并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Hg、Cd、Pb、Zn的含量都低于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Cr... 对南黄海西部陆架区486个表层沉积物中的Cu、Zn、Pb、Cd、Cr、Hg、As进行了化学测试分析,并依据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对沉积物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Hg、Cd、Pb、Zn的含量都低于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Cr、Cu、As的含量在大部分区域也都低于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在局部区域为二类沉积物区。利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As,As在局部站位表现为中等单因子污染,Cr在研究区只有一个站位为中等单因子污染,其它重金属为低单因子污染,重金属总体污染低。另外,研究区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低,总的潜在生态风险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污染评价 黄海西部陆架
原文传递
南黄海西部陆架D7岩芯的沉积年代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晓霞 逄礴 +3 位作者 宋金明 李学刚 袁华茂 李宁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50-555,561,共7页
南黄海西部陆架的浅表层沉积物一直被认为是年代地层框架的构建是古环境与气候研究的基础,年代地层框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研究结论的准确程度。本项研究通过分析沉积岩芯的粒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明确研究区域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处于连续... 南黄海西部陆架的浅表层沉积物一直被认为是年代地层框架的构建是古环境与气候研究的基础,年代地层框架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研究结论的准确程度。本项研究通过分析沉积岩芯的粒度参数及其变化规律,明确研究区域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处于连续不间断的稳定沉积状态;并根据有孔虫的14C同位素获取本岩芯的沉积速率为0.0 164 cm/a,从而获取岩芯在所研究深度范围内的沉积年代为(309-5 248)cal.aBP;并进一步根据岩芯沉积物中元素的年代记录所揭示的气候变化信息与以往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获取的沉积年代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年代学 沉积物物源 古气候变化 AMS14C 黄海西部陆架
原文传递
东海区的渔业环境和重要捕捞资源的利用现状
12
作者 士心 《海洋信息》 1995年第9期16-16,共1页
这里所指的东海区是根据渔业区划的划分,应该包括东海和南黄海的部分海区。东海总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其中200米等深线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为5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为370米,最大水深达2 719米;长江口以北的南黄海大陆架面积约为9万... 这里所指的东海区是根据渔业区划的划分,应该包括东海和南黄海的部分海区。东海总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其中200米等深线以内的大陆架面积约为53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为370米,最大水深达2 719米;长江口以北的南黄海大陆架面积约为9万平方公里。所以,东海区大陆架面积约为62万平方公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区 捕捞资源 渔业环境 黄海陆架 鱼类资源 渔业资源 中上层鱼类 渔业区划 底层鱼类 长江口
下载PDF
河海交互作用与黄东海域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颖 邹欣庆 +2 位作者 殷勇 张永战 刘绍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55-1064,2,共10页
河海交互作用与堆积型大陆架发育,是中国海浅海地貌的主要特色。发源于世界屋脊的大河中有5条汇人中国海,源远流长,携运了巨量泥沙被阻积于岛弧背侧的边缘海中。经过漫长的新生代地质时期,尤其是在中、晚更新世堆积为陆架,并经历着全新... 河海交互作用与堆积型大陆架发育,是中国海浅海地貌的主要特色。发源于世界屋脊的大河中有5条汇人中国海,源远流长,携运了巨量泥沙被阻积于岛弧背侧的边缘海中。经过漫长的新生代地质时期,尤其是在中、晚更新世堆积为陆架,并经历着全新世海侵过程中的浪流改造。作者通过近30年对区域海岸海洋研究的成果积累,逐渐认识到:在南黄海-东海海域,分布着一个巨型的三角洲体系:基底的大三角洲是中、晚更新世由古长江、古黄河两条世界级大河输水供沙,受季风波浪和潮流作用形成的,其发育时代应在长江贯通下游汇入黄、东海以后;其上叠置发育了规模逐次减小的古江河三角洲、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全新世—现代长江三角洲和历史时期的废黄河三角洲,组成巨型的复合三角洲体系,表层经全新世以来海侵改造发育了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的沙脊地貌。大三角洲体系覆盖着东海及南黄海海底,形成大陆架表层沉积地貌。这一巨型的河-海交互作用大陆架、三角洲体系,独具特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建议:首先需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多项调查,包括遥感影像判识,水深与地震剖面探测,海底底质与钻孔取样,以及现代水文泥沙测量等,阐明其分布与环境特征;再进一步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地质地理、地貌、沉积、海洋动力、海平面变化与河流变迁、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等,期以阐明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各组成部分分布的范围、沉积组成和地貌特点,以及相互叠置关系。最终期以揭示中、晚更新世以来河-海交互作用过程与动力机制、海岸变迁与陆架堆积发育等基础科学问题,为亚太边缘海与大河相互作用的堆积型陆架发育提供实证,丰富海洋地质学理论。同时,可阐明现代海岸滩涂的蚀、淤动态,为新生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物源及陆架海疆权益维护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海交互作用 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 堆积型大陆架黄海-东海海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