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海派博古图的图像构成特征及其文化意涵
1
作者 陈冉 《艺术科技》 2023年第24期119-121,共3页
目的:海派画家基于从明清延续至今的古代器物和花卉的结合,创作了别具一格的《海派博古图》。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像郎世宁那样采用西式的现实主义手法来描绘花卉和古代器物,而是采用传承和拓印的方式,使传统重焕生机与活力。文章主要运用... 目的:海派画家基于从明清延续至今的古代器物和花卉的结合,创作了别具一格的《海派博古图》。只不过他们并没有像郎世宁那样采用西式的现实主义手法来描绘花卉和古代器物,而是采用传承和拓印的方式,使传统重焕生机与活力。文章主要运用图像学理论,深入研究海派画家博古图作品。方法:吴昌硕的博古图采用两种手法绘制而成,鼎器以墨拓出形状,器中花卉则用写意手法加以表现,这种方法在当时很受欢迎,集藏家、拓工和画家的合力,《海派博古图》的雏形形成。由古物器型、花卉蔬果、题跋钤印组成的博古图,不同图像代表不同寓意,既表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又为后人了解作者和解读作品提供了途径。结果:随着海派绘画的崛起及全形拓技术的成熟,大众逐渐形成了雅俗共赏的审美倾向,以海派为创作主体的博古花卉图受到西方绘画透视、布局、设色的影响,能够满足不同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更能表现博古图崇古好古的情怀、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以及西方文化的内涵。结论:作为明清时期繁荣发展的绘画题材,博古图具有典型性且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现象,讨晚清以来古物异人士之义,观古物审美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派 博古图 图像构成特征 文化意涵
下载PDF
跨文化视角下中日伊万里瓷博古图设计特征的比较研究
2
作者 刘乐君 方安豪 《中国陶瓷工业》 CAS 2023年第2期90-93,共4页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相同主题的图像表达在不同地域的瓷器上会呈现不同的设计特征。本文以中国伊万里瓷和日本伊万里瓷上的博古图为切入点,探究两者的设计特征。中日伊万里瓷上博古纹饰的产生和流行,与明晚期的文人尚古之风,以及在荷兰...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相同主题的图像表达在不同地域的瓷器上会呈现不同的设计特征。本文以中国伊万里瓷和日本伊万里瓷上的博古图为切入点,探究两者的设计特征。中日伊万里瓷上博古纹饰的产生和流行,与明晚期的文人尚古之风,以及在荷兰东印度公司推动下的中日陶瓷的海上贸易与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跨文化视角来解读中日伊万里瓷上博古图的题材设计与工艺设计特征之间的异同,能为传承与发展陶瓷文化提供借鉴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视角 中日伊万里瓷 博古图 设计特征
下载PDF
中华文化认同下的新疆博古图文化基因提取与设计应用
3
作者 胡嘉鑫 《新疆艺术(汉文)》 2023年第5期130-135,共6页
近年来,“文化基因”的概念在设计学专业内引发了较多讨论,主要内容为生物学中的基因抽象概念转向具象基因要素的识别。本文从新疆地区博古图所具有的纹饰表现、色彩规律、构图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多元性探寻,在文化基因提取的基础... 近年来,“文化基因”的概念在设计学专业内引发了较多讨论,主要内容为生物学中的基因抽象概念转向具象基因要素的识别。本文从新疆地区博古图所具有的纹饰表现、色彩规律、构图形式、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多元性探寻,在文化基因提取的基础上,建立新疆博古图文化基因图谱,根据基因要素进行产品设计衍生。并以新疆博古图为例,挖掘博古图的文化基因,为中华传统文化信息资源提供有效数据,进而推动中华文化符号的发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因提取 基因图谱 博古图 中华文化认同 色彩规律 有效数据 新疆地区
下载PDF
《考古图》《重修宣和博古图》的青铜器纹饰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韩鼎 《艺术探索》 2016年第6期29-35,共7页
《考古图》和《重修宣和博古图》奠定了青铜器纹饰研究的基础,开创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在纹饰定名、按纹饰对青铜器命名及分类、纹饰意义分析、依据纹饰断代、创立"标准器断代法"雏形、探索纹饰与器物功能的关系、探索... 《考古图》和《重修宣和博古图》奠定了青铜器纹饰研究的基础,开创了诸多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并在纹饰定名、按纹饰对青铜器命名及分类、纹饰意义分析、依据纹饰断代、创立"标准器断代法"雏形、探索纹饰与器物功能的关系、探索纹饰的组合意义以及分析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切实推进了青铜器纹饰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图》 《重修宣和博古图 青铜器纹饰
下载PDF
《宣和博古图》作者及成书时代之辨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娜 《宋史研究论丛》 CSSCI 2018年第1期370-377,共8页
《宣和博古图》全称当为《宣和殿博古图》,它的撰者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本文认为是由宋徽宗御撰,一直藏于秘府之中,未流传于民间,后亡佚。现存的《重修宣和博古图》应即宋人所称的《宣和重修博古图》,《宣和殿博古图》和《宣和重修博古图... 《宣和博古图》全称当为《宣和殿博古图》,它的撰者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本文认为是由宋徽宗御撰,一直藏于秘府之中,未流传于民间,后亡佚。现存的《重修宣和博古图》应即宋人所称的《宣和重修博古图》,《宣和殿博古图》和《宣和重修博古图》没有关系,前者并不是后者重修的底本,后者可能是王楚所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博古图 宋徽宗 《重修宣和博古图 王楚
下载PDF
宋代金石学著作中的图学成就——读《考古图》和《宣和博古图》等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克明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1-47,共7页
宋代金石家们所著的《考古图》、《宣和博古图》等,对古代器物图其象,写其形,反映了宋人图学所取得的成就。本文仅就其有关金石学著作中的图样,试论其图学基础及发展水平。
关键词 考古图 金石学 博古图 宋代 图样 宋人 图学 宣和 成就 著作
下载PDF
“博古图”与“清供图”在明清时期的融合现象
7
作者 姚晓晗 吕少卿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9-129,共11页
早期的博古图与清供图基于创作动机的不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博古图最初以古器物图录的形式出现,主要目的是金石学家进行学术性研究以及文人、学者用于品古鉴古及好友之间的馈赠,其产生的背景完全依托于金石学的发展。清供图最... 早期的博古图与清供图基于创作动机的不同,在内容上具有明显的区别。博古图最初以古器物图录的形式出现,主要目的是金石学家进行学术性研究以及文人、学者用于品古鉴古及好友之间的馈赠,其产生的背景完全依托于金石学的发展。清供图最初以佛前清供为主要题材,逐渐发展为包含丰富元素、富有美好寓意的摆挂画卷。明清以来,金石学、朴学兴盛,文人阶层欲在审美旨归上将自然与古意结合,于是逐渐尝试将具有学术价值的“全形拓”与自然花卉蔬果相结合,进而发展至清初,于世人看来,这种花卉与古器物的组合在内容与形式上均与传统清供图愈来愈相似。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市场需求相应发生变化,在内因与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此两种题材的绘画逐渐融合,在内容、图式以及名称上与最初的模式具有截然不同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供图 博古图 明清时期 融合现象
下载PDF
汉学家汤姆斯《博古图》翻译行为论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钱灵杰 《绥化学院学报》 2019年第12期63-65,共3页
英国汉学家汤姆斯不仅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译介到英语世界,还积极向西方传播中国古代金石著作,《博古图》的译介是他力图在青铜器皿中挖掘中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分析汤姆斯《博古图》的翻译行为,可以发现译者一方面求真,尽可能忠实反映中... 英国汉学家汤姆斯不仅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译介到英语世界,还积极向西方传播中国古代金石著作,《博古图》的译介是他力图在青铜器皿中挖掘中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分析汤姆斯《博古图》的翻译行为,可以发现译者一方面求真,尽可能忠实反映中国古代文字演化之轨迹,展现中国古代器物文明之精华,另一方面务实,通过译作的副文本宣传自身汉学成就,抵制受众对其身份的成见,扩大译作影响。考察汤姆斯译介《博古图》的个案,有助于增进对19世纪初英国汉学家翻译行为多元化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姆斯 博古图 翻译行为 求真 务实
下载PDF
宣化图书馆藏明代《博古图》浅议
9
作者 张晓敏 《文物春秋》 2006年第2期76-78,共3页
新发现的张家口市宣化区图书馆所藏的明代嘉靖七年(1528年)重刻《博古图》,是一部保存完整、传世不多、非常珍贵的善本古籍。文章在专家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所具有的学术、历史和艺术价值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宣化图书馆 明代 博古图 善本
下载PDF
新疆巩留县博古图金矿成因浅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耀宗 《新疆有色金属》 2014年第B07期85-88,共4页
博古图金矿床位于中轴断裂北侧火山沉积盆地中,具有在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的构造、岩相、岩浆岩三相结合的控矿特征。通过对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总结,探讨了金矿床(矿体)的富集规律。研究认为,地层(大哈驻军山组)、构造(交会区各... 博古图金矿床位于中轴断裂北侧火山沉积盆地中,具有在早石炭世大哈拉军山组中的构造、岩相、岩浆岩三相结合的控矿特征。通过对该金矿床地质特征的深入总结,探讨了金矿床(矿体)的富集规律。研究认为,地层(大哈驻军山组)、构造(交会区各类构造)、岩性(凝灰角砾熔岩)、次火山岩(钠长斑岩)、载体(石英脉)、蚀变(粘土化,硅化、黄铁绢英岩化)六大因素组合是博古图金矿的宏观判别标志。通过对其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矿体特征等方面的的分析和研究,确定其矿床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图 金矿床 成矿地质背景 矿床地质 矿体体征
下载PDF
从拍卖市场看海派博古图(书画类)的收藏前景
11
作者 杨懿 《致富时代(下半月)》 2010年第5期146-147,共2页
阐述海派博古图的来源,分析海派博古图的市场价格,并就藏家在实际收藏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 海派博古图 拍卖市场 收藏前景
下载PDF
《宣和博古图》乐钟定名考论
12
作者 徐蕊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0-66,89,共8页
《宣和博古图》为古代搜集乐钟信息最多的金石谱录著作,其以文献文物相印证的方式系统而完整地呈现了北宋徽宗时期宣和殿所收藏的周汉古乐钟,为宋清之际人们理解周汉礼乐著作中乐钟的相关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图文参考,其中乐钟的定名起到... 《宣和博古图》为古代搜集乐钟信息最多的金石谱录著作,其以文献文物相印证的方式系统而完整地呈现了北宋徽宗时期宣和殿所收藏的周汉古乐钟,为宋清之际人们理解周汉礼乐著作中乐钟的相关概念提供了重要的图文参考,其中乐钟的定名起到关键的辨识作用。本文聚焦《宣和博古图》的乐钟定名的问题,疏证书中乐钟的相关概念,呈现宋代金石学对乐钟观察与认知的独特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宣和博古图 乐钟 定名
下载PDF
16世纪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中的物比较
13
作者 倪爱珍 《艺术百家》 2024年第2期1-8,共8页
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的兴盛都始于16世纪前后,都以静物为表现对象,但又有所不同。从物的属性来看,博古图中的物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经历了从宋代的正经补史到明代的雅文化象征再到清代的吉祥文化寓意的变迁;在西方... 中国博古图与西方静物画的兴盛都始于16世纪前后,都以静物为表现对象,但又有所不同。从物的属性来看,博古图中的物与人们的精神需求紧密相关,其主要功能经历了从宋代的正经补史到明代的雅文化象征再到清代的吉祥文化寓意的变迁;在西方静物画发展史上具有节点意义的罗马静物画、荷兰静物画、夏尔丹静物画的繁荣都与特定时期物质生活的变化紧密相关。从物的审美来看,博古图因物喻志,以志为本,体现了中国传统诗学的比兴理论;静物画观物绘形,以物为本,使被忽视或熟视无睹的事物变得陌生、反常,体现了陌生化的审美追求。从物的感知来看,两者体现了中西文化中感物与观物两种不同的美学传统及其背后的感官倚重的不同。但由于艺术有其自身的特征和发展规律,所以两者的这些不同只是相对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图 静物画 感物 观物
下载PDF
《博古图》与《西清古鉴》的对比研究——以鼎类内容为例
14
作者 陈鹏宇 《艺术评论》 2023年第2期38-56,共19页
《博古图》和《西清古鉴》分别是北宋和清代的宫廷青铜器图录。两书虽体例相近,但对青铜器和金文的研究方法和水平却大不相同。本文以两书的鼎类内容为例,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研究成果,并联系编纂过程和时代背景,分析... 《博古图》和《西清古鉴》分别是北宋和清代的宫廷青铜器图录。两书虽体例相近,但对青铜器和金文的研究方法和水平却大不相同。本文以两书的鼎类内容为例,从研究方法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研究成果,并联系编纂过程和时代背景,分析其不同研究面貌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图 《西清古鉴》 研究方法 对比
原文传递
明代《宣和博古图》的传播与古物观念的转变--以文王鼎为例
15
作者 李采恩 《西泠艺丛》 2023年第11期64-71,共8页
明代自上而下的各个阶层对三代古物和宋代金石著录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古物考证之风渐微,仿古玩古之风渐重。在宋代金石学家的观念中,本应高居郊庙祭坛之上的鼎彝礼器,在明代重新仿制,用于装点宫廷内府或文人书斋,而明人品评与仿制古器物... 明代自上而下的各个阶层对三代古物和宋代金石著录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古物考证之风渐微,仿古玩古之风渐重。在宋代金石学家的观念中,本应高居郊庙祭坛之上的鼎彝礼器,在明代重新仿制,用于装点宫廷内府或文人书斋,而明人品评与仿制古器物的样式指南就是《宣和博古图》。在15世纪上半叶,这种现象已然出现。上层官方对《宣和博古图》的推崇,引发了16世纪末《宣和博古图》的翻刻高潮。《宣和博古图》的普及、流通和大众化传播,继而影响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文人及民间文化圈中对待古物的态度。承载着“文王”意象的文王鼎得到了明代统治阶级的推崇,上层官方的偏好藉由《宣和博古图》下沉至民间文化圈,文王鼎被列“上赏”,并成为一种可以复制的图像和装饰纹样,由具象的器物变为一种图式和符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博古图 古物 观念 文王鼎
原文传递
高凤翰《博古图》与胶州三里河遗址
16
作者 刘娜 《文物天地》 2023年第6期11-13,共3页
高凤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印、砚五绝,其艺术综合表现力突出,题画诗意境高远、秀异绝俗又不乏生活的真味,诗意画境兼善,既补充了绘画的叙事性功能,又体现了文学的图像化功能。《博古图》是其代表作品,但《博古图》的艺术... 高凤翰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印、砚五绝,其艺术综合表现力突出,题画诗意境高远、秀异绝俗又不乏生活的真味,诗意画境兼善,既补充了绘画的叙事性功能,又体现了文学的图像化功能。《博古图》是其代表作品,但《博古图》的艺术价值远没有其与三里河遗址的发现渊源为人所津津乐道。一幅古画揭开胶州三里河遗址的面纱,将胶州古代文明展现于世,不仅是艺术史,也是考古学史上的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凤翰 博古图 胶州三里河遗址
原文传递
博古图像的符号演进与行动者实践 被引量:4
17
作者 牛乐 《民族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9,共11页
博古图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民俗器物图像,其来源于官方图像文化在民间的沉降,是中国传统社会礼俗互动的符号表征,也是"图"与"物"互构的文化生命。基于中国语言文化和知识范式的变迁,民俗化的博古图像在生活世界中持... 博古图是中国民间最流行的民俗器物图像,其来源于官方图像文化在民间的沉降,是中国传统社会礼俗互动的符号表征,也是"图"与"物"互构的文化生命。基于中国语言文化和知识范式的变迁,民俗化的博古图像在生活世界中持续扩展其符号意义,跨文化的传播使其成为具有生命活性的行动者,体现了文化生命对于社会事实的建构过程,亦表征了人的自由生活、审美性和创造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图 语图互释 符号互动 行动者 民俗器物
原文传递
《宣和博古图》作者与成书考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宏生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7年第3期50-54,共5页
《宣和博古图》是古器物学的重要著作,历来关于《宣和博古图》的作者及其成书颇有争议。论文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考辨,认为《宣和博古图》有二,一为王楚所撰,以黄伯思《古器说》为据,其书已佚;一为宋徽宗集群臣所撰,以李公麟《考古图》为据... 《宣和博古图》是古器物学的重要著作,历来关于《宣和博古图》的作者及其成书颇有争议。论文通过对相关材料的考辨,认为《宣和博古图》有二,一为王楚所撰,以黄伯思《古器说》为据,其书已佚;一为宋徽宗集群臣所撰,以李公麟《考古图》为据,即今存之《重修宣和博古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宣和博古图 作者 成书
原文传递
木雕博古图像生成与变异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晓东 《中国美术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54-159,共6页
博古图源自宋代的《宣和博古图》一书,书中记载的金石学图录逐渐形成一种图式,一直延续至今。但博古图的内容与形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有意识的延异、皇权的约束力、异质文化的融合、礼制象征的蜕变等原因,逐渐产生变异,从一... 博古图源自宋代的《宣和博古图》一书,书中记载的金石学图录逐渐形成一种图式,一直延续至今。但博古图的内容与形式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由于人们有意识的延异、皇权的约束力、异质文化的融合、礼制象征的蜕变等原因,逐渐产生变异,从一种单纯的古器图文资料演变成具有多种象征意义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古图 生成 变异 木雕 装饰
原文传递
静物画与博古图
20
作者 聂崇正 《紫禁城》 2022年第10期118-123,共6页
静物画的这个绘画题材和称谓,在中国传统画史中是不是见记载的。而静物画的名称在欧洲绘画发展历史上,则是屡见不鲜的,是一项大宗的绘画题材。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的解释,静物画是‘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 静物画的这个绘画题材和称谓,在中国传统画史中是不是见记载的。而静物画的名称在欧洲绘画发展历史上,则是屡见不鲜的,是一项大宗的绘画题材。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的解释,静物画是‘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物画 中国传统画 欧洲绘画 绘画题材 中国大百科全书 博古图 日常生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