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子互动视角下亲子家庭博物馆参观体验设计策略研究
1
作者 张璐泽 朱上上 +2 位作者 董烨楠 李文杰 范忠勇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7-146,共10页
目的以亲子互动为视角,探索亲子家庭博物馆参观体验设计策略,为设计师和博物馆策展人员带来设计启发。方法以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恐龙展厅为例,通过对亲子家庭参观过程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参观数据,以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数据展开定性分析... 目的以亲子互动为视角,探索亲子家庭博物馆参观体验设计策略,为设计师和博物馆策展人员带来设计启发。方法以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恐龙展厅为例,通过对亲子家庭参观过程行为进行观察并记录参观数据,以统计学方法对观察数据展开定性分析和定量描述分析。结果通过对亲子家庭博物馆参观过程行为的观察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展品和体验设计方法,从空间布局与参观动线、展品外观与互动技术、展示形式与展示内容,以及展品关联性与可及性4个维度,提出了亲子互动视角下亲子家庭参观体验设计策略,结合设计策略针对浙江自然博物院安吉馆恐龙展厅进行设计实践。结论从亲子互动视角探索参观体验,能有效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参观过程中的互动与交流,为博物馆亲子活动的开展和展览设计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提升沉浸高效的博物馆亲子家庭参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互动 亲子家庭 博物馆参观体验 行为观察 体验设计策略
下载PDF
从体验到价值:约翰·福尔克博物馆观众研究的纵深——评《博物馆体验再探讨》
2
作者 朱晓欣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4期5-12,共8页
1992年《博物馆体验》出版,2012年再版为《博物馆体验再探讨》。两书相隔的20年里,作者福尔克在互动体验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了情境学习模式与身份相关的参观动机。此外,为区别博物馆学习与学校学习,福尔克创建了“自由选择学... 1992年《博物馆体验》出版,2012年再版为《博物馆体验再探讨》。两书相隔的20年里,作者福尔克在互动体验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出了情境学习模式与身份相关的参观动机。此外,为区别博物馆学习与学校学习,福尔克创建了“自由选择学习”概念。这些理论最终构成了该书的基础和框架,融汇在行文脉络之中。由此,《博物馆体验再探讨》可谓是福尔克这二十年来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另一方面,福尔克在书中对博物馆价值的追问也为后续出版的《博物馆的价值:提升社会福祉》埋下了伏笔。透过该书,我们将得以管窥福尔克博物馆观众研究的发展轨迹,从而更好地理解其之于博物馆观众的疑问与回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体验 博物馆价值 观众研究 约翰·福尔克
下载PDF
约翰·福尔克“身份动机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思考——评《博物馆观众、身份与博物馆体验》
3
作者 刘皓妍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24年第4期21-28,共8页
在“以观众为导向”的当代博物馆语境下,如何提升博物馆观众体验不仅成为每个博物馆面临的现实挑战,同时也是博物馆观众研究领域长期关注并持续讨论的学术问题之一。基于对博物馆观众体验的整体性考察,由约翰·福尔克提出的“身份... 在“以观众为导向”的当代博物馆语境下,如何提升博物馆观众体验不仅成为每个博物馆面临的现实挑战,同时也是博物馆观众研究领域长期关注并持续讨论的学术问题之一。基于对博物馆观众体验的整体性考察,由约翰·福尔克提出的“身份动机模式”从身份构建的角度出发,为认识和塑造博物馆观众体验提供了一种预测性的范式。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身份动机模式”进行阐述,并结合对福尔克本人学术脉络的回溯,讨论“身份动机模式”对于当今博物馆理论研究与实践变革的意义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动机模式 身份构建 博物体验 约翰·福尔克
下载PDF
感知解说质量对游客博物馆体验的影响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与AR技术应用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胡安安 苗凤荻 刘赛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3-740,共18页
随着数字技术应用于旅游领域的实践探索日益多元化,博物馆中传统解说服务难以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依靠人机互动技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对文化传承有重要的意义。增强现实技术(AR)以三维立体、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效果“复活”了博物馆展... 随着数字技术应用于旅游领域的实践探索日益多元化,博物馆中传统解说服务难以满足游客的体验需求,依靠人机互动技术拉近人与物的距离对文化传承有重要的意义。增强现实技术(AR)以三维立体、虚实结合、实时交互的效果“复活”了博物馆展品,是对人工解说内容的具象化,既让游客深入了解展品,又能引发游客展开想象。但这种心理意象是否在游客感知解说质量到博物馆体验的路径中发挥作用、AR技术是否可以起到辅助人工解说的体验效果,这两个问题值得深入验证。本研究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以心理意象为中介变量,通过2组实验、3个情境对感知解说质量、心理意象、博物馆体验、AR技术应用4个核心要素的影响过程与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1)3个情境下,心理意象在感知解说质量对游客博物馆体验的影响路径中均发挥中介作用;(2)人工解说叠加AR技术应用后,感知解说质量、心理意象、博物馆体验的作用路径更加清晰,有效提升了游客博物馆体验模型的解释度;(3)当人工解说发挥不稳定时,AR技术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其造成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游客的博物馆体验。研究结论验证了互动仪式链和AR技术在博物馆情境中的积极作用,还原了心理意象在感知解说质量影响游客博物馆体验过程中的中介效应,丰富了游客博物馆体验模型,为博物馆高质量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知解说质量 博物体验 互动仪式链 心理意象 AR技术应用
下载PDF
博物馆馆观众体验评价指标体系与提升策略:以上海市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辜应康 唐秀丽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23年第4期371-379,共9页
随着博物馆的价值取向从“以物为中心”逐渐转向“以人为中心”,观众体验变得愈发重要。运用“途径-目的”链理论,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以及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共同探讨后得到博物馆观众体验评价指标初步结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 随着博物馆的价值取向从“以物为中心”逐渐转向“以人为中心”,观众体验变得愈发重要。运用“途径-目的”链理论,通过文献梳理、深度访谈以及与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共同探讨后得到博物馆观众体验评价指标初步结果。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得到包含6个维度(即认知体验、实物体验、社交体验、内省体验、休闲娱乐体验和服务体验)、46个题项的上海市博物馆观众体验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对上海市6家不同博物馆观众体验问卷调查数据进行检验和验证,最后提出博物馆观众体验的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观众体验 评价指标体系 提升策略 上海市博物
下载PDF
博物馆体验研究的国内现状及趋势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姿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9-119,共11页
目的对国内外博物馆体验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以便客观真实地了解现阶段博物馆体验研究的重点和动态。方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CNKI核心数据库中2000—2022年博物馆体验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核心合集期刊进行量... 目的对国内外博物馆体验研究的文献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以便客观真实地了解现阶段博物馆体验研究的重点和动态。方法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工具对CNKI核心数据库中2000—2022年博物馆体验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核心合集期刊进行量化分析和质化论述,内容包括发文时间、关键词聚类、发文刊物分布、国内外研究侧重点论述、研究共性及差异解读。结论检索范围内国内外博物馆体验研究发文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中文发文刊物主要分布在艺术设计领域,国外发文刊物集中在博物馆学研究领域;国内外研究热点都涉及新媒体技术、文化旅游发展、观众研究方面,但国内主要围绕新媒体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观众体验的跟踪调查研究和文旅融合下的游客研究,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数字媒体技术对博物馆休闲娱乐氛围的营造、博物馆中的集体学习体验、文化旅游中博物馆的真实性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体验 对比 量化分析
下载PDF
博物馆“类神圣”旅游体验维度及生成机制——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7
作者 刘启航 李康化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当代博物馆兼具“文明殿堂”与“文化客厅”的双重属性,“类神圣”构成了博物馆旅游者的普遍体验,其背后的体验维度与生成机制仍待深入探讨。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对30位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11辅助进行三级编码,推导得出... 当代博物馆兼具“文明殿堂”与“文化客厅”的双重属性,“类神圣”构成了博物馆旅游者的普遍体验,其背后的体验维度与生成机制仍待深入探讨。以扎根理论为方法论,对30位研究对象进行半结构化访谈,借助Nvivo11辅助进行三级编码,推导得出博物馆“类神圣”旅游体验模型:S=M*(lap+C+R+I)±A。现代性文化症候及其引发的生活关切贯穿旅游全程,景观、气氛、场所、文化、仪式及意识形态神圣构成旅游者在场的体验维度,文化商品随时空转换发挥着不在场的神圣唤醒功能,进而从理论层面回应博物馆“类神圣”旅游体验的生成逻辑。研究旨在深入理解博物馆旅游行为的异质性、当代性与社会性,为博物馆履行好凝聚国家认同、增强文化自信等使命拓展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博物馆旅游体验 类神圣 结构维度 生成机制 扎根理论
下载PDF
服务导向的博物馆可持续性体验设计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张盈盈 史习平 覃京燕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2期1-4,12,共5页
目的研究服务经济时代下,运用服务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探讨博物馆体验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从博物馆用户的需求出发,对用户特征、用户需求、用户生活方式、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交互方式,以及当前博物馆... 目的研究服务经济时代下,运用服务设计的创新思维和方法,探讨博物馆体验设计的可持续发展。方法运用服务设计的思维和方法,从博物馆用户的需求出发,对用户特征、用户需求、用户生活方式、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和交互方式,以及当前博物馆体验设计在功能、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分析,探讨博物馆应该为用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博物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有效途径。结论体验设计应该以服务为导向,在各种限制条件下,兼顾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利益的平衡发展,多方位、多途径地开展行之有效的设计创新,实现用户参与博物馆的创造,建立用户与博物馆长期的良好体验和基于用户环境、博物馆环境和社会环境三者的整体思考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设计 用户体验 博物体验设计
下载PDF
从“观众体验”视角规划博物馆教育——基于欧美自然历史博物馆教育活动之述评 被引量:8
9
作者 周婧景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8年第2期55-65,共11页
21世纪欧美博物馆正在经历巨变,博物馆机构本身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学者开始对博物馆定位、责任、目标和方法重新展开思考,"从观众出发"成为两者共同讨论的焦点。本文尝试从观众的视角出发,以"观众互动体验模式&qu... 21世纪欧美博物馆正在经历巨变,博物馆机构本身与观众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学者开始对博物馆定位、责任、目标和方法重新展开思考,"从观众出发"成为两者共同讨论的焦点。本文尝试从观众的视角出发,以"观众互动体验模式"作为分析框架,以欧美四座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育活动作为研究材料,对其教育活动转向重视观众的表现、理念和做法进行述评,并从中寻绎出基于个人脉络、社会脉络和环境脉络下规划教育活动的一些较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体验 个人脉络 社会脉络 环境脉络 博物馆教育活动
下载PDF
浅谈博物馆旅游体验载体的设计
10
作者 邹芸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23-27,共5页
媒介因素即旅游体验载体是影响游客获得旅游体验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博物馆旅游为例,主要分析了博物馆旅游体验的媒介因素,并设计了包括旅游活动体验载体、旅游环境体验载体和旅游服务体验载体的博物馆旅游体验载体系统。
关键词 博物 博物馆旅游 博物馆旅游体验载体
下载PDF
论博物馆展厅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广东省博物馆展厅活动“体验‘南海Ⅰ号’船员生活”为例
11
作者 郑莉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第24期199-201,共3页
博物馆展厅现场教育活动是博物馆教育活动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博物馆都有举办。它具有什么特点?有哪些因素在影响着活动的效果?本文通过实际案例,结合观察与观众调查数据,提出在博物馆展厅现场开展教育活动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关键词 展厅现场 教育活动 观众调查 博物体验
下载PDF
试论体验时代基于新媒体技术的博物馆交互展示 被引量:10
12
作者 包晗雨 傅翼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1-118,共8页
体验时代的到来和"新博物馆学"的发展推动博物馆越来越重视为观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新媒体的交互展示发展迅速。结合文献考察以及对国内外运用了新媒体交互展示的展览的实地调查,对"交互展... 体验时代的到来和"新博物馆学"的发展推动博物馆越来越重视为观众提供多样化、高质量的体验。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新媒体的交互展示发展迅速。结合文献考察以及对国内外运用了新媒体交互展示的展览的实地调查,对"交互展示""新媒体交互展示"进行了概念辨析,提出了新媒体交互在博物馆展览中得以运用的主要类型和核心优势,从而探讨其对于博物馆的意义。新媒体交互展示不仅能更及时、有效地传播和反馈信息,而且能使观众的参观过程更具有社交性,从而给观众带来更"真实的"多感官体验、情感体验、认知体验和沉浸体验。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博物馆可以通过开发更优质的新媒体交互展示来创新展览内容和形式,为观众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 交互展示 新媒体技术 博物馆参观体验 数字技术
下载PDF
启迪之岛:博物馆体验的当下与未来 被引量:4
13
作者 丽贝卡.麦金尼斯 王思怡 《中国博物馆》 2016年第2期55-60,共6页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作者借鉴对盲人和患有视觉障碍的观众的访谈,讲述置身展览空间欣赏艺术原作的价值,同时强调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体验能丰富观众的理解;在第二部分,简要论及当前博物馆(... 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作为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的博物馆教育工作者的作者借鉴对盲人和患有视觉障碍的观众的访谈,讲述置身展览空间欣赏艺术原作的价值,同时强调艺术作品的多感官体验能丰富观众的理解;在第二部分,简要论及当前博物馆(画廊)体验的几种路径,以期这些研究与思考对未来规划和策展有所启发。这些思路超越传统的教育模式,遵循观众的个人兴趣和能力,因而要比传统教育模式更具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体验 多感官 教育
下载PDF
基于Q方法论的综合性博物馆儿童体验中心设计偏好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吟 《科技传播》 2020年第15期18-21,共4页
博物馆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博物馆开始重视儿童教育和服务的发展,并积极地将儿童视为重要和特殊的服务目标。为此,这项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相关专业人员对儿童体验中心设计的偏好研究。针对设... 博物馆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博物馆开始重视儿童教育和服务的发展,并积极地将儿童视为重要和特殊的服务目标。为此,这项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相关专业人员对儿童体验中心设计的偏好研究。针对设计专业人员的调查,通过应用Q方法,对33个Q样本进行了分类分析。最终得出,"以儿童用户体验为主的设计"是设计人员最偏向的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体验中心设计 用户体验设计 儿童教育 Q方法论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博物馆体验模式优化研究——以吉林市文庙博物馆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颖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第4期102-103,共2页
进入"十二五"期间,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核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用户体验更需要博物馆从业人员进行研究。本文以吉林市文庙博物馆为分析实例,用互联网+作为手段... 进入"十二五"期间,传统文化作为我国目前的文化产业核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博物馆作为宣传和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其用户体验更需要博物馆从业人员进行研究。本文以吉林市文庙博物馆为分析实例,用互联网+作为手段,对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博物馆观众体验进行了研究。首先列举了博物馆观众体验中的痛点问题与焦点矛盾;然后探讨了如何利用互联网、物联网、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技术解决相关问题;最终提出结合互联网+,创新游客体验模式,以提升服务品质,扩大受众人群,最终扩大影响力,发展城市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博物馆游客体验 互联网+
下载PDF
浅谈“体验”在博物馆中的意义和作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丹 《黑河学刊》 2014年第12期26-27,33,共3页
目前,博物馆的功能除了传统的展示、研究、收藏之外,参与、互动、探究、体验已经成为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新模式,其中还形成了一个工作重点,即对博物馆体验活动的关注。而设计引人入胜的博物馆体验项目是博物馆学习的一个有效实现方式,不... 目前,博物馆的功能除了传统的展示、研究、收藏之外,参与、互动、探究、体验已经成为博物馆公众教育的新模式,其中还形成了一个工作重点,即对博物馆体验活动的关注。而设计引人入胜的博物馆体验项目是博物馆学习的一个有效实现方式,不仅达到"教育传播"的作用,获得公众的好感,而且使博物馆真正实现由单一的信息传递到互动积极的信息交流的转变,开创新世纪博物馆发展的辉煌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学习 博物体验 体验项目
下载PDF
数字化参与:“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体验的重构与传播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晓 《博物馆研究》 2018年第3期9-14,共6页
本文研究了"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体验的新趋势,指出数字化参与对于"互联网+"时代博物馆体验的重要意义,通过对三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对当下数字化参与在重构和传播博物馆体验方面的应用和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数字化参与 博物体验 重构与传播
下载PDF
基于感官体验的调味文化博物馆设计策略探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肖雨童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3期141-143,共3页
调味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味文化博物馆是展示和发扬调味文化的实体场所,是调味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调味文化博物馆进行感官体验分析,总结了调味文化博物馆感官体验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 调味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调味文化博物馆是展示和发扬调味文化的实体场所,是调味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调味文化博物馆进行感官体验分析,总结了调味文化博物馆感官体验的现状与不足,提出了调味文化博物馆的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味文化 博物体验 设计策略
下载PDF
观众体验驱动下的博物馆展示系统化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茜 王昭祎 《艺术教育》 2024年第3期236-240,共5页
当下博物馆带给观众的体验多是由“五感”实现的基础体验,缺乏精神层面的深度体验以及可持续性的体验模式。文章通过分析观众的体验诉求,构建出渐进式体验的驱动模式,并在梳理线上和线下体验性展示设计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以渐进式体验为... 当下博物馆带给观众的体验多是由“五感”实现的基础体验,缺乏精神层面的深度体验以及可持续性的体验模式。文章通过分析观众的体验诉求,构建出渐进式体验的驱动模式,并在梳理线上和线下体验性展示设计手段的基础上,提出以渐进式体验为核心的未来博物馆展示系统化设计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体验 线上线下 展示设计 系统设计
原文传递
以物为媒:建构性的博物馆学习与教育论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兵武 《中国博物馆》 2016年第2期46-54,共9页
博物馆高度重视教育职能,其实博物馆教育更多地是通过观众的自主性学习实现的。本文从信息与科教时代博物馆之物与业务性质实质、观众参观博物馆学习与教育的特点等出发,重新思考博物馆学习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博物馆和博物馆史的... 博物馆高度重视教育职能,其实博物馆教育更多地是通过观众的自主性学习实现的。本文从信息与科教时代博物馆之物与业务性质实质、观众参观博物馆学习与教育的特点等出发,重新思考博物馆学习与教育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博物馆和博物馆史的若干关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教育 博物馆学习 博物体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