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学画:撬动博物学教育的有效杠杆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磊 蒋怒雪 《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 2016年第S1期80-86,共7页
博物学教育是解决当今自然缺失症的良方,科学画则是博物学教育者手中重要的工具,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在该领域被广泛运用。本文梳理了科学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以自身学习科学画过程中的感悟为例,阐述了科学画所蕴含的科学本质与艺术魅力... 博物学教育是解决当今自然缺失症的良方,科学画则是博物学教育者手中重要的工具,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在该领域被广泛运用。本文梳理了科学画的历史与发展现状;以自身学习科学画过程中的感悟为例,阐述了科学画所蕴含的科学本质与艺术魅力,揭示了科学绘画与艺术绘画之间的差异;最后,探讨了科学画在博物馆及自然笔记两种教育情景中的适用范围,不论是自然美的还原与再现,还是自然观察法的使用,无不涉及对科学画这种工具的大量运用,从而对博物学教育的成效起到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学教育 艺术性
下载PDF
民族复兴与科学传播并行——近代民族主义语境下的博物学教育变迁(1902—1948)
2
作者 钱奕冰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82,共8页
近代博物学教育在学制中存在30年,对近代国人接受科学、形成科学观念影响深远,但学界目前对此少有关注。近代博物学教育的兴废与民族主义密切相关,是国人希望通过普及科学以实现民族复兴诉求的体现。民族主义推动近代博物学教育发展,但... 近代博物学教育在学制中存在30年,对近代国人接受科学、形成科学观念影响深远,但学界目前对此少有关注。近代博物学教育的兴废与民族主义密切相关,是国人希望通过普及科学以实现民族复兴诉求的体现。民族主义推动近代博物学教育发展,但过分强调民族主义,也妨碍了博物学教育传播科学,最终在民族矛盾式微之时成为博物学教育被废的导火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学教育 制变迁 民族主义 传播
原文传递
《博物学杂志》办刊思想探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楠 姚远 《编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8-400,共3页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认定1914年创刊的《博物学杂志》是博物学向生物学演化的代表性期刊,它所提倡的"发明全国之博物区系""裕民足国""学问之道,锲而不舍""增进学识,改良... 基于科技期刊传播视角和原始期刊文献分析考证法,认定1914年创刊的《博物学杂志》是博物学向生物学演化的代表性期刊,它所提倡的"发明全国之博物区系""裕民足国""学问之道,锲而不舍""增进学识,改良教材"等办刊原则,显示了民初时期国人办刊的先进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杂志》(1914—1928) 博物学教育 科技期刊史
原文传递
Highlights in Museum Education
4
作者 Leena Hannul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4期301-311,共11页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search museum audience and its expectations, experiences, and influence on museum's practices at the Sinebrychoff Art Museum in Finland. The common idea is that museum pedagogy as a word...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research museum audience and its expectations, experiences, and influence on museum's practices at the Sinebrychoff Art Museum in Finland. The common idea is that museum pedagogy as a word creates easily an image of dusty, silent, and serious moment when the audience is forced to follow a lecture or a guided tour The author's research questions are: (I) Museum as an institution--what are the limits and possibilities to create highlights for audience work? (2) How to look and talk about art for different audiences--also for non-visitors? And (3) How can museum combine the knowledge of results and new technology to create more interesting approach for its audiences? Participants of the author's research are teachers, students, senior citizens, and colleagues from other museums. Besides the literature the author uses mixed methods by combining visitor questionnaires (made during last ten years)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ade by narrative methods. Interviews have been made by H4 recorder.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going to be made by Atlas.ti. The results will finally be analyzed in 2014. Until now, it has become clear that museum experience mostly starts from the web pages. What can we offer, how to give value to our museum audi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DIENCE museum pedagogy social media NETWORKING technology-based programs
下载PDF
自然教育的起源、概念与实践 被引量:66
5
作者 林昆仑 雍怡 《世界林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14,共7页
近年来,自然教育在中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然教育实践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行业形态。但目前中国自然教育的健康发展仍受到内涵模糊、概念多元而缺乏共识等问题的制约,从而对实践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形成标准规范、培养... 近年来,自然教育在中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自然教育实践的蓬勃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征的行业形态。但目前中国自然教育的健康发展仍受到内涵模糊、概念多元而缺乏共识等问题的制约,从而对实践的深入开展,特别是形成标准规范、培养专业人才、开展课程设计等带来直接影响。文中在梳理自然思想源流的基础上,分析并系统阐述自然教育的内涵和定义,以及中国自然教育行业发展现状、问题,期望藉此推动中国自然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教育 自然主义教育 博物学教育 环境教育 内涵 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