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信仰到权力——静寂主义问题的升级与博絮埃、费内隆之争的开始
1
作者 陈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0-163,共14页
1693至1695年,静寂主义问题在法国从原本并不起眼的争端演变为博絮埃和费内隆这两位王位继承人老师之间的矛盾。费内隆试图利用博絮埃在教会中的声望证明居荣夫人的主张并未偏离正统。而博絮埃却在看准风向之后通过谴责居荣夫人投入了... 1693至1695年,静寂主义问题在法国从原本并不起眼的争端演变为博絮埃和费内隆这两位王位继承人老师之间的矛盾。费内隆试图利用博絮埃在教会中的声望证明居荣夫人的主张并未偏离正统。而博絮埃却在看准风向之后通过谴责居荣夫人投入了曼特农夫人的阵营。两人的特殊身份必然导致政治势力趁机介入,更使得一场关于神学问题的争论逐渐显露出权力斗争的端倪。由于双方均站在道德制高点自我标榜,并立诸说之间无法调和,不仅让后来的研究者深感困惑,更致使两人关系恶化的原因和具体过程模糊不清。因此,探究静寂主义问题升级为博絮埃与费内隆之争的过程,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法国政教两界上层人物之间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网络,揭示路易十四执政后期意识形态之争与政治权力斗争之间微妙而复杂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寂主义 博絮埃 费内隆 居荣夫人 法国
下载PDF
略论伏尔泰的历史观——以伏尔泰对博絮埃的基督教神学史观的批判为讨论
2
作者 魏凤莲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49-53,共5页
伏尔泰 (Voltaire)是理性主义史学家 ,博絮埃 (J .B .Bossuet)是最后一位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家。在启蒙运动中 ,理性主义史学和基督教史学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此次较量以伏尔泰对博絮埃的批判为代表 ,以理性主义进步史观的胜利为结... 伏尔泰 (Voltaire)是理性主义史学家 ,博絮埃 (J .B .Bossuet)是最后一位著名的基督教史学家。在启蒙运动中 ,理性主义史学和基督教史学之间进行了一场激烈的较量 ,此次较量以伏尔泰对博絮埃的批判为代表 ,以理性主义进步史观的胜利为结局 ,集中反映了伏尔泰理性主义历史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尔泰 博絮埃 理性主义历史观 神学史观
下载PDF
论十七世纪法国的身体隐喻政治:从帕斯卡尔到博絮埃
3
作者 周凝 《外国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18-237,共20页
身体隐喻是西方传统书写范式,指用身体或有机体等词汇指代宗教、君主乃至国家。十七世纪法国的身体书写继承古典有机体和中世纪教会理论,呈现了百年间随着近代社会转型而不断加剧的政教矛盾。这期间颇具代表性的作者当属帕斯卡尔与博絮... 身体隐喻是西方传统书写范式,指用身体或有机体等词汇指代宗教、君主乃至国家。十七世纪法国的身体书写继承古典有机体和中世纪教会理论,呈现了百年间随着近代社会转型而不断加剧的政教矛盾。这期间颇具代表性的作者当属帕斯卡尔与博絮埃,他们分属冉森主义和高卢主义两大重要思想流派,其身体书写的差异呈现出对国家起源、等级秩序以及宗教政策这三个政治主题的不同思考。针对这些政治主题,两人表达出各自的政教立场,分别勾勒出宗教宽容与主权统一的共同体愿景,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法国绝对君主制不断强化的历史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 秩序 共同体 博絮埃 帕斯卡尔
原文传递
从上帝秩序到国家秩序——论博絮埃对奥古斯丁和平观的阐发
4
作者 周凝 《宗教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17-224,共8页
在当代,和平观念被广泛运用于国际政治领域,而在西方中世纪,和平的状态则更多意味着神圣秩序的稳定。路易十四重臣博絮埃主教强调宗教统一和国家秩序,被后人评选为"最名副其实的法兰西院士",一直被视作中世纪奥古斯丁神学的... 在当代,和平观念被广泛运用于国际政治领域,而在西方中世纪,和平的状态则更多意味着神圣秩序的稳定。路易十四重臣博絮埃主教强调宗教统一和国家秩序,被后人评选为"最名副其实的法兰西院士",一直被视作中世纪奥古斯丁神学的继承者。由于早年在投石党运动中参与梅兹城市治理,他在动乱记忆中汲取了教父神学形而上的理论源泉,开始关注尘世秩序的可塑性,构建了以上帝之城为基础的世俗之城模型。其布道文本从宗教、伦理、政治的多重维度对世俗世界的和平秩序进行了界定和分析,不仅体现了17世纪思想家对中世纪基督思想的延续与反思,也可推动当代人对国家秩序进行理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帝秩序 博絮埃 奥古斯丁 和平观 国家秩序
原文传递
情感与秩序:17世纪法国静寂主义之争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凝 乐启良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22-229,共8页
静寂主义之争多指17世纪由法国绝对王权捍卫者博絮埃向著名思想家费内隆发起的论战。费内隆在莫里诺斯和盖恩夫人的静寂主义基础上,否认教会的中介作用,鼓吹个体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并含蓄地把矛头指向了绝对君主制;博絮埃认定静寂主义者... 静寂主义之争多指17世纪由法国绝对王权捍卫者博絮埃向著名思想家费内隆发起的论战。费内隆在莫里诺斯和盖恩夫人的静寂主义基础上,否认教会的中介作用,鼓吹个体与上帝的直接对话,并含蓄地把矛头指向了绝对君主制;博絮埃认定静寂主义者的纯爱学说将不可避免地掏空天主教会的组织原则,威胁到绝对君主制,并有可能给整个社会带来混乱、暴力与战争,所以对盖恩夫人和费内隆进行不遗余力的打击。法国静寂主义之争的本质是基于情感的纯爱理论和基于秩序的王权理论之间的对峙,该论战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法国绝对主义背景之下思想多元化的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寂主义 秩序 博絮埃 费内隆 绝对王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