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状纳米结构希夫碱卟啉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向清 邓军 +1 位作者 王杏乔 高非非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8,共4页
以氨基卟啉为基质材料 ,戊二醛为桥连基合成了一种新型网状纳米结构希夫碱卟啉聚合物。利用索氏提取器 ,分别以氯仿、N ,N 二甲基甲酰胺做溶剂 ,回流至流出液无色。氯仿N ,N 二甲基甲酰胺提取物的紫外光谱带较单体TAPP蓝移了 3~ 5nm。... 以氨基卟啉为基质材料 ,戊二醛为桥连基合成了一种新型网状纳米结构希夫碱卟啉聚合物。利用索氏提取器 ,分别以氯仿、N ,N 二甲基甲酰胺做溶剂 ,回流至流出液无色。氯仿N ,N 二甲基甲酰胺提取物的紫外光谱带较单体TAPP蓝移了 3~ 5nm。产物的红外光谱与单体TAPP相比在 1 687cm-1附近出现 1个新的吸收峰 ,它可归属于CN伸缩振动 ,通过定量红外光谱分析单体和聚合物中端基的吸收比率估计出希夫碱卟啉的聚合度约为 1 5。透射电镜显示卟啉聚合物具有网状结构 ,卟啉间平均距离约为 4 1nm ,与从键长( 3 9nm)估计值大体一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状纳米结构 合成 表征 希夫碱 卟啉聚合物
下载PDF
芳香酰胺键联卟啉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
2
作者 徐佳 徐美庆 +2 位作者 孙星 杨婷婷 常嘉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94-100,共7页
卟啉的疏水性和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使其光催化性能大幅降低。针对此,本文采用多元芳香酰氯化合物对多元氨基化卟啉(四氨基卟啉单体,TAPP)进行交联,合成出两种具有一定亲水性和互穿网络结构的新型芳香酰胺键联卟啉聚合物(均苯三甲酰胺... 卟啉的疏水性和分子间π-π堆积作用使其光催化性能大幅降低。针对此,本文采用多元芳香酰氯化合物对多元氨基化卟啉(四氨基卟啉单体,TAPP)进行交联,合成出两种具有一定亲水性和互穿网络结构的新型芳香酰胺键联卟啉聚合物(均苯三甲酰胺键联卟啉聚合物,TAPP-TMC;对苯二甲酰胺卟啉聚合物,TAPP-TPC),以提高可见光催化性能。探究了其形貌、多孔结构及对可见光抗菌和染料降解等光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TAPP,TAPP-TMC和TAPP-TPC聚合物均表现出更优异的可见光催化性能:大肠杆菌抑菌率分别是TAPP的2.5和2.6倍,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分别是1.9和2.6倍;罗丹明B降解效率是4.2和5.6倍。同时,比较两种聚合物,具有较大孔容和比表面积的TAPP-TPC聚合物光催化性能更优。因此,芳香酰胺键的引入使卟啉聚合物具有一定亲水性、多孔结构和刚性基团,能有效提高卟啉的可见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聚合物 芳香酰胺键 孔结构 可见光抗菌 可见光染料降解
下载PDF
基于螺环结构桥连的固有微孔卟啉聚合物网络的制备与表征及其催化Knoevenagel缩合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建英 吴琦 +2 位作者 江意 张朝良 刘习奎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6-31,共6页
通过5,10,15,20-四(4-羧基苯基)(TCPP)卟啉单体与含螺环结构的二胺单体(SpiroDA)的缩聚反应,实现了含螺环结构的卟啉基固有微孔材料的定向合成(PIM-Spiro)。同时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以对苯二胺(PP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作为二... 通过5,10,15,20-四(4-羧基苯基)(TCPP)卟啉单体与含螺环结构的二胺单体(SpiroDA)的缩聚反应,实现了含螺环结构的卟啉基固有微孔材料的定向合成(PIM-Spiro)。同时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以对苯二胺(PPDA),4,4'-二氨基二苯醚(ODA)作为二胺单体分别制备了相应的聚酰胺(PA)网络材料。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重分析(TG)、氮气吸附等分析测试手段对3种聚酰胺材料的网络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螺环扭曲结构的引入可以有效提高微孔卟啉聚合物网络的比表面积,同时在溶剂中表现出很强的溶胀特性;所制备的聚酰胺网络材料中的卟啉基和酰胺键所含的高密度N—H键,赋予材料良好的碱性催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有微孔卟啉聚合物网络 螺环扭曲结构 聚酰胺 协同作用 KNOEVENAGEL缩合
下载PDF
金属卟啉基多孔聚合物催化环状碳酸酯制备反应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李洁滢 吕向菲 +5 位作者 周春雨 孙道磊 安文强 王霞 邵帅 陆毕帅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68-1671,共4页
通过整理金属卟啉聚合物催化环氧烷烃与CO_(2)的制备环状碳酸酯相关文献,发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金属卟啉基多孔聚合物、卟啉环中心金属及小分子聚合单体中的亲核离子是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该反应的主要原因,目前合成的金属卟啉聚合物存在... 通过整理金属卟啉聚合物催化环氧烷烃与CO_(2)的制备环状碳酸酯相关文献,发现具有高比表面积的金属卟啉基多孔聚合物、卟啉环中心金属及小分子聚合单体中的亲核离子是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该反应的主要原因,目前合成的金属卟啉聚合物存在孔道易变小、结构不稳定、难以适应大尺寸的环氧化物等问题,如何设计制备空间位阻小、性能稳定、拥有大量Lewis酸碱高活性中心的双活性位点金属卟啉基多孔聚合物是未来此类催化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聚合物 催化 二氧化碳 环状碳酸酯
下载PDF
新型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COP-180负载钯催化剂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建云 蒋云波 +2 位作者 张爱敏 唐振艳 李鸿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8,共11页
以对硝基苯甲醛、乙酸酐和吡咯为原料,丙酸为溶剂,经缩合反应制得5,10,15,20-四(4-硝基苯基)-21H,23H卟啉(TNPPH_(2)),并以TNPPH2和对苯二胺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合成了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COP-180;进一步以COP-18... 以对硝基苯甲醛、乙酸酐和吡咯为原料,丙酸为溶剂,经缩合反应制得5,10,15,20-四(4-硝基苯基)-21H,23H卟啉(TNPPH_(2)),并以TNPPH2和对苯二胺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合成了卟啉基多孔有机聚合物COP-180;进一步以COP-180为载体,氯钯酸为前驱体,不使用还原剂,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催化剂Pd@COP-180.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DSC-T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N2吸脱附实验对载体和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以Suzuki-Miyaura偶联反应和对硝基苯酚(4-NP)加氢还原反应为模型反应对催化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0.5%(摩尔分数),以碘苯与苯硼酸为底物,80℃下的Suzuki偶联反应中表现出高效性,且在催化剂使用10次后,仍有较高的收率;当催化剂用量为0.01%(摩尔分数)时,转化频率(TOF)接近10000 h^(-1);而在室温下,使用8.00μg催化剂可于10 min内将20.46μg 4-NP完全还原,标准化活性参数(kn)为894.60 s^(-1)·g^(-1)P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有机多孔聚合物 钯基催化剂 Suzuki-Miyaura偶联 对硝基苯酚还原
下载PDF
分子链间距离对于卟啉侧链聚合物稳态及瞬态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沈涵 余汉城 +4 位作者 应翊 张伟 王惠 黄锦汪 计亮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2-736,共5页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一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的稳态和瞬态的发光性能。通过将聚合物P[(por)A-S]掺杂到有机玻璃(PMMA)中,研究了链间距离对于P[(por)A-S]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分...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一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的稳态和瞬态的发光性能。通过将聚合物P[(por)A-S]掺杂到有机玻璃(PMMA)中,研究了链间距离对于P[(por)A-S]发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分子浓度增大,即链间距离减小,导致卟啉侧链基团之间的相互间作用增加,使其激发态无辐射跃迁几率增加,聚合物荧光强度减弱,激发态寿命缩短。讨论了上述过程产生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链聚合物 发光性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
下载PDF
单羟基卟啉生色团聚合物三阶非线性特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亚萍 邓莉 +3 位作者 王惠 林位株 王坚 梁兆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09-110,116,共3页
利用飞秒激光系统在 830nm波长处测量了一种含 5_对羟基苯基_10 ,15 ,2 0_三苯基卟啉 (HTPP)生色团聚合物HTPP_PGMA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HTPP_PGMA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χ( 3) ≈ 2 8×10 - 1 1 esu。认为这... 利用飞秒激光系统在 830nm波长处测量了一种含 5_对羟基苯基_10 ,15 ,2 0_三苯基卟啉 (HTPP)生色团聚合物HTPP_PGMA的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HTPP_PGMA具有较大的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χ( 3) ≈ 2 8×10 - 1 1 esu。认为这是双光子激发的纯电子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羟基生色团聚合物 双光子吸收 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激光光谱 三阶非线性极化率
下载PDF
聚合物键联钴卟啉的合成及其催化作用 被引量:1
8
作者 蔡哲斌 张曼征 《化学世界》 CAS CSCD 2000年第12期647-649,共3页
合成了 5 -对羟苯基 - 1 0 ,1 5 ,2 0 -三 (对甲氧苯基 )卟啉 (1 )及其钴配合物 (2 )。将(1 )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键合得聚合物键联卟啉 (3) ,(3)与钴离子络合得聚合物键联钴卟啉 (4) ,考察了 (4)对丙硫醇的催化氧化作用。对卟啉化... 合成了 5 -对羟苯基 - 1 0 ,1 5 ,2 0 -三 (对甲氧苯基 )卟啉 (1 )及其钴配合物 (2 )。将(1 )与氯甲基化聚苯乙烯树脂键合得聚合物键联卟啉 (3) ,(3)与钴离子络合得聚合物键联钴卟啉 (4) ,考察了 (4)对丙硫醇的催化氧化作用。对卟啉化合物进行了 IR、UV测定和元素分析。对丙硫醇氧化产物作了 HPL C、UV、IR和 MS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硫醇 钴配合物 催化氧化 聚合物键联钴
下载PDF
含硫桥的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对Li/SOCl_2电池的催化作用
9
作者 王亚琴 李文杰 +1 位作者 黄小忠 彭正合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8-160,共3页
研究了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P(MPzS8)[M=Fe(Ⅱ)、Co(Ⅱ)和Zn(Ⅱ)]对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的催化作用,发现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Fe(Ⅱ)≥Co(Ⅱ)>Zn(Ⅱ)]。相对于不含P(MPzS8)的电池,含有0.0150%P(ZnPzS8)、P(CoPz... 研究了金属-四氮杂卟啉二维共轭聚合物P(MPzS8)[M=Fe(Ⅱ)、Co(Ⅱ)和Zn(Ⅱ)]对锂/亚硫酰氯(Li/SOCl2)电池的催化作用,发现配合物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Fe(Ⅱ)≥Co(Ⅱ)>Zn(Ⅱ)]。相对于不含P(MPzS8)的电池,含有0.0150%P(ZnPzS8)、P(CoPzS8)和P(FePzS8)的电池在低温-40±2℃下,以5 mA/cm2的电流密度放电,放电时间分别延长了约20%、45%和55%,稳定工作电压分别提高了约160 mV、200 mV和300 mV;在室温25±5℃下,以25 mA/cm2的电流密度放电下,放电时间分别延长了约8%、15%和15%,稳定工作电压分别提高了约120 mV、160 mV和180 mV,放电电压滞后时间分别缩短了10 s、15 s和15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四氮杂二维共轭聚合物 亚硫酰氯(Li SOCl2)电池 催化作用
下载PDF
侧链基团对聚合物薄膜瞬态发光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伟 余汉城 +3 位作者 王惠 林位株 黄锦汪 计亮年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21-525,共5页
采用飞秒激光光谱技术比较研究了两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和卟啉铁(Ⅲ)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FeA-S]的瞬态发光性能。并采用纳秒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小分子卟啉(TPP)的荧光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 采用飞秒激光光谱技术比较研究了两种卟啉侧链聚合物: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A-S]和卟啉铁(Ⅲ)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por)FeA-S]的瞬态发光性能。并采用纳秒激光光谱技术测量了小分子卟啉(TPP)的荧光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P[(por)FeA-S]具有比P[(por)A-S]快得多的荧光弛豫过程,而P[(por)A-S]的荧光寿命远小于小分子卟啉的荧光寿命。对上述过程进行了分析,P[(por)A-S]的荧光衰变主要来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而P[(por)FeA-S]的荧光衰变除了来源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外,中央金属离子与配位体之间的电荷转移也对卟啉发色基团的激发态超快无辐射弛豫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上述过程的产生机理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链聚合物 瞬态荧光动力学 飞秒激光技术
下载PDF
在共聚物P(GMA-co-MMA)侧链实现卟啉化合物的同步合成与键合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飞宇 高保娇 王蕊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41-346,共6页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先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线型共聚物P(GMA-co-MMA);然后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成醚反应,将对羟基苯甲醛(HBA)键合于共聚物的侧链上,形成键合有苯甲醛(BA)的聚合物BA-P(GMA-co-MMA);... 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先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线型共聚物P(GMA-co-MMA);然后通过环氧基团的开环成醚反应,将对羟基苯甲醛(HBA)键合于共聚物的侧链上,形成键合有苯甲醛(BA)的聚合物BA-P(GMA-co-MMA);最后采用Adler方法,以BA-P(GMA-co-MMA)、苯甲醛及吡咯为反应物,在均相反应体系中,成功地实现了苯基卟啉(PP)在共聚物P(GMA-co-MMA)侧链的同步合成与键合,制得了卟啉功能化的线型大分子PP-P(GMA-co-MMA).通过FTIR及1H-NMR对功能大分子PP-P(GMA-co-MMA)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对其谱学性能进行了研究,较为深入地分析了其光物理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大分子PP-P(GMA-co-MMA)具有与四苯基卟啉(TPP)相同的电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随着侧链上PP键合量的增大,大分子PP-P(GMA-co-MMA)的Soret与Q吸收带的峰强均不断增强,而Q发射带的强度则呈现先增大后有所减弱的规律,这是由大分子内的能量转移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 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功能化的聚合物 同步合成与键合 光谱性能
下载PDF
一种新型卟啉侧链聚合物的飞秒荧光动力学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惠 张伟 +3 位作者 余汉城 黄锦汪 林位株 计亮年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65-868,共4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卟啉侧链聚合物丙烯腈-丙烯酸卟啉酯共聚物{poly[porphyrin acrylate-acrylonitrile](P[(por)A-AN])的链间和链内的卟啉分子的相互作用对聚合物薄膜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采用飞秒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pE(por)A-AN]...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卟啉侧链聚合物丙烯腈-丙烯酸卟啉酯共聚物{poly[porphyrin acrylate-acrylonitrile](P[(por)A-AN])的链间和链内的卟啉分子的相互作用对聚合物薄膜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采用飞秒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pE(por)A-AN]薄膜的荧光动力学过程。测量结果表明:纯p[(por)A-AN]薄膜(~450ps)显示出了比混合物薄膜p[(por)A-AN]/polystyrene(PSE)(~1.3ns)快得多的荧光弛豫过程。而p[(por)A-AN]/PSE混合物薄膜显示出较纯p[(por)A-AN]薄膜增强的荧光效率。增加p[(por)A-AN]分子内卟啉侧链基团的浓度导致纯p[(por)A-AN]薄膜和p[(por)A-AN]/PSE混合物薄膜的荧光效率的增强和寿命(由近26~36ps)的增加。分子间和分子内卟啉侧链基团之间的无辐射能量转移和分子内卟啉侧链基团的旋转运动在p[(por)A-AN]的荧光动力学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光学 荧光动力学过程 飞秒技术 侧链聚合物
原文传递
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实现4-乙烯基吡啶聚合物的卟啉功能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蕊欣 高保娇 王飞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13-1119,共7页
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将四苯基卟啉锌(ZnTPP)键合在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St)共聚物P(4VP-co-St)的侧链,制得了卟啉功能化的大分子ZnTPP-P(4VP-co-St).通过FTIR与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时间、温度对轴配过程的影响... 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将四苯基卟啉锌(ZnTPP)键合在4-乙烯基吡啶(4VP)与苯乙烯(St)共聚物P(4VP-co-St)的侧链,制得了卟啉功能化的大分子ZnTPP-P(4VP-co-St).通过FTIR与1H-NMR对其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重点研究了时间、温度对轴配过程的影响,以及大分子轴配化合物ZnTPP-P(4VP-co-St)的谱学性能,对其光物理行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共聚物P(4VP-co-St)的吡啶侧基为配体,通过轴向配位反应可顺利地制备卟啉功能化的大分子ZnTPP-P(4VP-co-St),且温度越低,键合量越大.该大分子具有类似于ZnTPP的特征电子吸收光谱与荧光发射光谱,同时也显示出轴向配位的特征.与小分子ZnTPP相比,ZnTPP-P(4VP-co-St)的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都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大分子轴配化合物ZnTPP-P(4VP-co-St)的光物理行为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高分子效应,随着大分子链中ZnTPP键合量的增大,相近的ZnTPP侧链单元之间会发生能量转移,使荧光发射强度有所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苯基 4-乙烯基吡啶 聚合物功能化 轴配反应 光谱性能
原文传递
含二氢噻唑类卟啉配位聚合物自组装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14
作者 武彧 刘家成 《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18-723,I0001,共7页
合成了两种不同类型(2+2型、A4型)含二氢噻唑基团的锌卟啉与Mn(Ⅱ)的配位聚合物(CPsx,x=1,2)。两种配位聚合物与锚定卟啉(ZnPA)通过金属-配体轴向配位自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电镜表征了其在TiO2上的自组装结构。光伏性能测试... 合成了两种不同类型(2+2型、A4型)含二氢噻唑基团的锌卟啉与Mn(Ⅱ)的配位聚合物(CPsx,x=1,2)。两种配位聚合物与锚定卟啉(ZnPA)通过金属-配体轴向配位自组装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通过电镜表征了其在TiO2上的自组装结构。光伏性能测试表明,聚合物自组装体与单体相比具有较优的光电转换效率,特别是A4型结构(CPs2)具有较高的短路电流和转换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氢噻唑 卟啉聚合物 自组装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原文传递
激子旋转弛豫对低掺杂卟啉侧链聚合物荧光衰变过程的影响
15
作者 陈志峰 王惠 +5 位作者 张伟 沈涵 余汉城 黄锦汪 赖天树 计亮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5296-5301,共6页
利用激子旋转扩散理论研究了一类低掺杂卟啉侧链聚合物中卟啉侧链基团的旋转对其发光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卟啉侧链基团的旋转行为是导致激发态无辐射能量弛豫的重要途径.基团旋转越容易,能量弛豫速度越快,这可导致一个快速的荧... 利用激子旋转扩散理论研究了一类低掺杂卟啉侧链聚合物中卟啉侧链基团的旋转对其发光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卟啉侧链基团的旋转行为是导致激发态无辐射能量弛豫的重要途径.基团旋转越容易,能量弛豫速度越快,这可导致一个快速的荧光衰变动力学过程.在卟啉低掺杂浓度和聚合物分子链间距离较大的情况下,卟啉侧链基团的旋转成为影响荧光寿命和发光效率的主要因素.对实验测得的两种样品的荧光弛豫过程进行了拟合,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子旋转弛豫 瞬态荧光 侧链聚合物
原文传递
Frster双分子猝灭作用对卟啉侧链聚合物荧光衰变的影响
16
作者 黎爱珍 陈志峰 +5 位作者 王惠 张燕伟 张伟 余汉城 黄锦汪 计亮年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321-1325,共5页
通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一种卟啉侧链聚合物薄膜: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oly[porphyrin acrylate-styrene](P[(por)A-S])在高激发密度下的瞬态荧光特性.实验发现,P[(por)A-S]样品的荧光衰减随聚合物分子浓度的增大而加... 通过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技术测量了一种卟啉侧链聚合物薄膜:卟啉丙烯酸酯—苯乙烯共聚物poly[porphyrin acrylate-styrene](P[(por)A-S])在高激发密度下的瞬态荧光特性.实验发现,P[(por)A-S]样品的荧光衰减随聚合物分子浓度的增大而加快.利用Frster机制的双分子猝灭理论对其浓度猝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在高激发密度的情况下,Frster机制的双分子作用是加快卟啉侧链聚合物初始荧光衰减和降低其发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分子猝灭 Foerster机制 瞬态荧光 侧链聚合物
原文传递
超支化卟啉基聚合物荧光探针检测水中汞 被引量:2
17
作者 曾金凤 杨雯迪 +3 位作者 胡娜 张洪吉 施冬健 陈明清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20,共4页
制备了一种基于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水溶性荧光探针(PEI-TCPP),PEI-TCPP对Hg^(2+)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Hg^(2+)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其结构并不随时间、温度的增大而改变。在pH 5.0~7.5范围内,PEI-TCPP对Hg^(2+)的识别作用最强、... 制备了一种基于四羧基苯基卟啉(TCPP)的水溶性荧光探针(PEI-TCPP),PEI-TCPP对Hg^(2+)有很好的特异性识别作用,与Hg^(2+)形成的配合物稳定,其结构并不随时间、温度的增大而改变。在pH 5.0~7.5范围内,PEI-TCPP对Hg^(2+)的识别作用最强、结构最稳定;PEI-TCPP对水溶液中Hg^(2+)的检测限为50 nmol/L。根据Benesi-Hildebrand公式和工作曲线,用滴定法考察了PEI-TCPP与Hg^(2+)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其络合比为1:1,络合常数K_a为13.0 L/m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超支化聚合物 金属检测 配位作用
原文传递
Alcohol/water-soluble porphyrins as cathode interlayers in high-performance polymer solar cells 被引量:1
18
作者 Tao Jia Weilong Zhou +5 位作者 Fenghong Li Yajun Gao Lu Wang Jianxiong Han Jingying Zhang Yue Wa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2期323-330,共8页
Three alcohol/water-soluble porphyrins, Zn-TPyPMeI: zinc(II) meso-tetra(N-methyl-4-pyridyl) porphyrin tetra-iodide, Zn- TPyPAdBr: zinc(II) meso-tetra[1-(1-adamantylmethyl ketone)-4-pyridyl] porphyrin tetra-b... Three alcohol/water-soluble porphyrins, Zn-TPyPMeI: zinc(II) meso-tetra(N-methyl-4-pyridyl) porphyrin tetra-iodide, Zn- TPyPAdBr: zinc(II) meso-tetra[1-(1-adamantylmethyl ketone)-4-pyridyl] porphyrin tetra-bromide and MnC1-TPyPAdBr: man- ganese(III) meso-tetra[1-(1-adamantylmethyl ketone)-4-pyridyl] porphyrin tetra-bromide were employed as cathode interlayers to fabricate polymer solar cells (PSCs). The PCvaBM ([6,6]-phenyl C71 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and PCDTBT (poly[N-9"- hepta-decanyl-2,7-carbazole-alt-5,5-(4',7'-di-2-thienyl-2',3'-benzothiadiazole)])-blend films were used as active layers in polymer solar cells (PSCs). The PSCs with alcohol/water-soluble porphyrins interlayer showed obviously higher power con- version efficiency (PCE) than those without interlayers. The highest PCE, 6.86%, was achieved for the device with MnCl- TPyPAdBr as an interlayer. Ultraviolet photoemission spectroscopic (UPS), carrier mobility,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and contact angle (0) characterizations demonstrated that the porphyrin molecules can result in the formation of interfacial dipole layer between active layer and cathode. The interfacial dipole layer 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oc) and charge extraction, and sequentially lead to the increase of P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lymer solar cells cathode interlayer alcohol/water-soluble porphyri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