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腹角雉占域模式及其季节性变化
1
作者 许兴如 郭艳 +4 位作者 陈黎 周天祥 杨华林 程跃红 王彬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是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受胁雉类,目前对该物种占域模式及其影响因子的季节性变化尚缺乏了解。本研究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海拔1500~3000 m)内分层抽样49个1 km... 红腹角雉Tragopan temminckii是西南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受胁雉类,目前对该物种占域模式及其影响因子的季节性变化尚缺乏了解。本研究于2021年4月—2023年4月在四川蜂桶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山地森林(海拔1500~3000 m)内分层抽样49个1 km×1 km的网格,共布设52台红外相机,累计监测29943个相机日,红腹角雉独立探测647次。占域模型结果显示:繁殖季(4—8月)红腹角雉占域率为0.71、探测率为0.33,倾向于选择阴坡,占域率随距最近公路距离、坡度、乔木平均胸径、草本盖度增加而降低,随海拔和天敌相对多度指数增加而升高;非繁殖季(9月至次年3月)红腹角雉的占域率为0.57、探测率为0.32,占域率随坡度、距最近公路距离和家畜相对多度指数增加而降低,随海拔、乔木平均胸径和灌木均高增加而升高。占域模式影响因子的季节性差异,表明红腹角雉在不同生活史阶段的栖息地需求和面临的外部压力变化,建议保护区开展红腹角雉保护工作时考虑其资源需求和威胁来源的周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腹角雉 占域模式 影响因子 捕食风险 人为干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