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神经阻滞方法验证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存在另一卡压点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斌 刘卫 +2 位作者 刘玉凤 牟翔 葛雪松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7期2460-2461,共2页
目的通过试验性神经阻滞的方法证实臀上皮神经卡压除了存在入臀点的卡压外,还存在椎后关节处的卡压。方法对34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阻滞以分析卡压点。首先阻滞臀上皮神经在髂嵴入臀点处,10min后患者自行评定疼痛缓解明... 目的通过试验性神经阻滞的方法证实臀上皮神经卡压除了存在入臀点的卡压外,还存在椎后关节处的卡压。方法对34例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阻滞以分析卡压点。首先阻滞臀上皮神经在髂嵴入臀点处,10min后患者自行评定疼痛缓解明显列为A组;余患者再次对L1~2、L2~3的患侧椎后关节外侧阻滞脊神经后支,10min后评定疼痛缓解明显列为B组;仍不明显者列为C组。记录可能造成臀上皮神经卡压的各种体征,其中小关节紊乱的体征包括棘突偏斜、条索状韧带剥离硬结、棘突侧方压痛等;入臀点处的体征包括入臀点压痛、入臀点附近皮下痛性硬结。盲法统计分析各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史和体征。结果18例患者仅阻滞臀上皮神经在髂嵴入臀点则疼痛明显缓解,提示臀上皮神经卡压点位于该点或该点以下(归为A组)。12例患者需要对椎后小关节部位阻滞后疼痛才明显缓解,证实椎后关节存在另一卡压点(归为B组)。4例患者疼痛仍无明显缓解,推测可能卡压点仍存在于椎后关节以上如椎间孔处,或者脊神经后支的阻滞不完全所至(归为C组)。A组与B组之间年龄、性别、病史无显著性差异,B组具有关节紊乱的体征较A组明显为多(P<0.01)。结论椎后关节紊乱可以造成脊神经后支卡压,也是造成臀上皮神经卡压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神经阻滞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卡压点 椎后关节
下载PDF
脊柱推拿手法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吴山 田强 《新中医》 CAS 2014年第5期195-197,共3页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手法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脊柱推拿手法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31例只接受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 目的:观察脊柱推拿手法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30例采用脊柱推拿手法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对照组31例只接受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每周3次,治疗2周后比较2组脊柱后关节紊乱体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前腰椎关节紊乱发生率均较高,但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腰椎关节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93.33%,对照组74.19%,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疼痛VAS评分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脊柱推拿结合髂棘卡压点局部手法松解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疗效良好,解除后关节紊乱可能是疗效提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 推拿手法 脊柱推拿 卡压点
下载PDF
药刀治疗臀上皮神经痛118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陕俊平 《颈腰痛杂志》 2005年第5期357-358,共2页
通过118例臀上皮神经痛药刀治疗体会,准确查及臀上皮神经炎性粘连点或卡压点,药刀准确粘连点一次性松解、同步注射药物治疗,是获得一次性治愈的关键。
关键词 臀上皮神经痛 粘连 药刀治疗 炎性粘连 药物治疗 一次性 卡压点 准确
下载PDF
肌皮神经卡压的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刘刚 刘浩宇 +1 位作者 张展 尹维田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9-530,共2页
目的探讨肌皮神经易卡压因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例尸体、8侧双上肢进行解剖,观察肌皮神经易卡压点处解剖关系,体位变化对测量长度影响(经t检验)。结果肌皮神经喙肱肌人肌点、前臂外侧皮神经穿出点易卡压。上肢内收、外展位时,... 目的探讨肌皮神经易卡压因素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例尸体、8侧双上肢进行解剖,观察肌皮神经易卡压点处解剖关系,体位变化对测量长度影响(经t检验)。结果肌皮神经喙肱肌人肌点、前臂外侧皮神经穿出点易卡压。上肢内收、外展位时,喙肱肌人肌点至喙突距离:(8.74±1.24)cm、(10.49±1.29)cm,距离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5,P〈0.05),喙肱肌出肌点至喙突距离:(10.74±1.23)cm、(12.52±1.32)em,距离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6,P〈0.05)。结论肌皮神经易卡压点为喙肱肌入肌点、前臂外侧皮神经肘部穿出点。上肢体位变化是肌皮神经的卡压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皮神经 卡压点 上肢体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