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无”意味的形式——论卡夫卡小说的拟寓言结构 |
胡志明
|
《岭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0 |
|
2
|
卡夫卡小说的思想与艺术特色散论 |
史敏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 |
1
|
|
3
|
在荒诞的人生中对抗绝望——解读卡夫卡小说《城堡》 |
黄娜
|
《文教资料》
|
2010 |
0 |
|
4
|
转迥与延异:卡夫卡小说的概念空间实验性转译探究 |
林韬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8 |
0 |
|
5
|
“存在”的虚无:卡夫卡小说中空间要素与身体性关系实验探究 |
林韬
|
《美与时代(美学)(下)》
|
2018 |
0 |
|
6
|
论卡夫卡小说多义性的生成 |
徐薇薇
|
《产业与科技论坛》
|
2022 |
1
|
|
7
|
卡夫卡小说的百年阐释难题 |
杨利亭
|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8
|
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比较卡夫卡小说与培根绘画 |
李炜
陈龙
|
《新疆艺术(汉文)》
|
2019 |
0 |
|
9
|
论卡夫卡小说的对话特征 |
徐薇薇
|
《采写编》
|
2021 |
0 |
|
10
|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卡夫卡小说全集》 |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11
|
生存于现实与荒诞之间──卡夫卡的小说和德国意识流艺术 |
梁燕丽
|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
1999 |
0 |
|
12
|
卡夫卡与童话创作 |
曾艳兵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3
|
从符号学看卡夫卡式图像与类梦 |
杨利亭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0 |
1
|
|
14
|
青春·死亡·记忆——论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的寓言色彩 |
王林燕
|
《文教资料》
|
2012 |
1
|
|
15
|
陌生的卡夫卡——《变形记》的解读及教学思路 |
郗晓波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教师版)》
|
2001 |
3
|
|
16
|
生存的梦魇与禁锢─—卡夫卡的视角 |
王吉梅
|
《理论观察》
|
1996 |
0 |
|
17
|
谢有顺专栏:小说的可能性之十四──写作与存在的尊严 |
谢有顺
|
《小说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8
|
存在的深渊处境──残雪小说创作散论 |
郭亚明
|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1998 |
1
|
|
19
|
文学研究是文学翻译的根本前提——读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最新复译本所想 |
韩瑞祥
|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20
|
荒诞与真实——荒诞派文学语言探究 |
谭家善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