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卡约文化丰台遗址灰坑古代淀粉粒揭示的植物利用情况 被引量:23
1
作者 李明启 葛全胜 +2 位作者 王强 蔡林海 任晓燕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72-376,共5页
青海丰台遗址是一处卡约文化遗址,约3200~2800aB.P.。通过对其灰坑中提取的淀粉粒分析了该区域当时先民们对植物利用情况。灰坑中包含了来自于小麦族(小麦属、大麦属)、粟、百合科及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还包括可能来自于高粱(Sorgh... 青海丰台遗址是一处卡约文化遗址,约3200~2800aB.P.。通过对其灰坑中提取的淀粉粒分析了该区域当时先民们对植物利用情况。灰坑中包含了来自于小麦族(小麦属、大麦属)、粟、百合科及块根块茎类植物的淀粉粒,还包括可能来自于高粱(Sorghum bicolor(L.)Moench)、豆科豇豆属,或豌豆属及鹰嘴豆属的淀粉粒,但是高粱在该遗址中以前还未发现过,是否含有高粱淀粉粒需要其他证据验证。从发现的淀粉粒种类来看当时先民们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另外,结合浮选结果发现,该遗址中小麦族植物包括大麦(Hordeum vulgare L.)和小麦(Triticumaestivum L.),但以大麦为主,可能是先民们对气候环境变化适应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丰台遗址 卡约文化 淀粉粒分析 灰坑
下载PDF
卡约文化铜器动物纹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文立 《草原文物》 2016年第2期84-92,共9页
一、卡约文化铜器动物纹的年代与特征已发表的卡约文化铜器动物纹标本,若从年代角度考虑,大体可区分为两类:年代相对明确的铜器动物纹标本和年代尚难明确的铜器动物纹标本。现将两类铜器动物纹标本分述如下。第一类年代相对明确的铜器... 一、卡约文化铜器动物纹的年代与特征已发表的卡约文化铜器动物纹标本,若从年代角度考虑,大体可区分为两类:年代相对明确的铜器动物纹标本和年代尚难明确的铜器动物纹标本。现将两类铜器动物纹标本分述如下。第一类年代相对明确的铜器动物纹在卡约文化铜器动物纹标本中,此类标本所占比例略小。依据卡约文化铜器分期成果①,可将此类标本归入两个大阶段:商末周初和春秋战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地区 卡约文化 铜器 动物纹 文化关系
下载PDF
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浮选结果分析报告 被引量:34
3
作者 赵志军 王巍 +6 位作者 许新国 牛世山 蔡林海 宋江宁 肖永明 张长寿 杨金刚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85-91,共7页
关键词 丰台遗址 青海 卡约文化 炭化植物遗存
下载PDF
略论卡约文化 被引量:11
4
作者 高东陆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8-85,共8页
卡约文化遗存是瑞典学者安特生在1923年发现的,由于安氏并非亲临现场作业,只是从获得的陶器的陶质,器形分析而认为是属寺洼文化。五十年代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及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配合黄河水库和兰青铁路建... 卡约文化遗存是瑞典学者安特生在1923年发现的,由于安氏并非亲临现场作业,只是从获得的陶器的陶质,器形分析而认为是属寺洼文化。五十年代时,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及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配合黄河水库和兰青铁路建设工程进行文物考古调查工作中,发现一些同类器物和墓葬,认识到它不同于寺洼文化,将其分出,并以安特生所发现的卡约村命名为卡约文化。 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和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有关卡约文化的资料逐渐增多,尤其是进入七十年代中期与八十年代初,青海省文物考古工作队先后在大通孙家寨、共和合洛寺、达玉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陶器 辛店文化 墓葬 墓地 土坑墓 遗存 姬家川 陶罐 随葬器物
下载PDF
循化阿哈特拉山卡约文化墓地初探 被引量:16
5
作者 许新国 《青海社会科学》 1983年第5期92-95,共4页
阿哈特拉山座落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公社托隆都村的南端。“阿哈特拉”系撒拉语“白土”之意。1980年4月,省文物考古队前往该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该山山顶发现了一片青铜时代古文化的墓地。同年5至11月对该墓地进行了正式发... 阿哈特拉山座落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街子公社托隆都村的南端。“阿哈特拉”系撒拉语“白土”之意。1980年4月,省文物考古队前往该地区进行考古调查时,在该山山顶发现了一片青铜时代古文化的墓地。同年5至11月对该墓地进行了正式发掘。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位于青海东部。县东靠近甘肃省的临夏,两县县城相距约80华里;县北与本省民和、化隆两县为邻;其西、南两面与黄南藏族自治州的尖扎、同仁两县相接。循化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平均海拔高达3000米左右。黄河蜿蜒流经本县北部,向东经积石峡进入甘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墓地 循化撒拉族自治县 彩陶 哈特 陶器 齐家文化 墓葬 遗存 随葬品
下载PDF
青海化隆县下半主洼卡约文化墓地第二次发掘简报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宝山 窦旭耀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11,共9页
青海化隆县下半主洼卡约文化墓地第二次发掘简报刘宝山,窦旭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的建设,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后多次在水库淹没区进行抢救性考古调查和发掘。其中化隆县雄先乡西北村(下半... 青海化隆县下半主洼卡约文化墓地第二次发掘简报刘宝山,窦旭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电站的建设,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先后多次在水库淹没区进行抢救性考古调查和发掘。其中化隆县雄先乡西北村(下半主洼)的南部于1990年和19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第二次发掘 化隆县 竖穴土坑墓 公共墓地 直肢葬 长方形 青海 随葬品 瓮棺葬
下载PDF
试析卡约文化的经济形态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杰 《江汉考古》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7-54,共8页
卡约文化早在20年代初期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对这一种文化所作工作甚少,因此,对它的认识还很不够。直到70年代和80年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对卡约文化作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先后发现遗址和墓地二百多处,发掘墓葬一千二百余座。发... 卡约文化早在20年代初期发现。由于各种原因,当时对这一种文化所作工作甚少,因此,对它的认识还很不够。直到70年代和80年代,特别是近十多年来,对卡约文化作了大量的田野考古工作。先后发现遗址和墓地二百多处,发掘墓葬一千二百余座。发现遗物数以万件。从而对卡约文化有了较多的新认识。据不完全统计,仅近十多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新石器时代遗址 生产工具 墓葬 生活用具 河姆渡遗址 考古发现 考古工作 青海省 文物考古
下载PDF
浅析青海地区卡约文化的动物造型艺术 被引量:7
8
作者 乔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75-78,共4页
根据卡约文化中各种题材的动物纹饰,揭示出卡约人与动物之间复杂的关系。不仅反映了当时的艺术创造水平,更重要的是包含着卡约人的原始宗教信仰、思想意识及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
关键词 卡约文化 动物纹饰 萨满教
下载PDF
卡约文化的埋葬习俗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杏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5年第4期115-119,共5页
卡约文化的埋葬习俗刘杏改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地区青铜时代较发达的文化之一,它的分布范围十分辽阔,东起甘肃与青海交界,西至柴达木盆地的东缘,南至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黄河沿岸,北至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山南麓.目前已发掘的地点有... 卡约文化的埋葬习俗刘杏改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地区青铜时代较发达的文化之一,它的分布范围十分辽阔,东起甘肃与青海交界,西至柴达木盆地的东缘,南至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黄河沿岸,北至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山南麓.目前已发掘的地点有大通县的上孙家寨,湟中县的下西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随葬品 墓葬形制 埋葬习俗 直肢葬 墓地 二层台 柴达木盆地 尸体 长方形
下载PDF
卡约文化金属制品及其文化意蕴 被引量:2
10
作者 乔虹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74-77,共4页
卡约文化的金属制品,以青铜器为大宗,还有少量的金器。青铜器以装饰品、兵器、小型工具为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卡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秉承了西北青铜文化的传统,不间断地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甘新青铜文化、北方系青铜文化等多种文化... 卡约文化的金属制品,以青铜器为大宗,还有少量的金器。青铜器以装饰品、兵器、小型工具为主,具有浓郁的地域特点。卡约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秉承了西北青铜文化的传统,不间断地受到中原青铜文化、甘新青铜文化、北方系青铜文化等多种文化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吸收并融合多种文化的因素,形成"以金饰身"的文化传统,开启了青海高原后世各民族佩戴金属饰品的先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金属制品 青铜器 金器
下载PDF
卡约文化的丧葬礼仪 被引量:1
11
作者 乔虹 《青海民族研究》 2002年第1期60-63,共4页
根据大量的考古发掘资料 ,说明卡约文化墓葬出现的诸多丧葬习俗 ,均源自当时人们的灵魂观念 。
关键词 卡约文化 丧葬礼仪 灵魂观念 萨满教
下载PDF
卡约文化的殉葬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杏改 《青海民族研究》 2000年第1期25-27,共3页
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发现的主要考古文化类型 ,卡约文化的墓葬遍布全省各地 ,本文就乐都柳湾、大通上孙家寨和循化阿哈特拉的墓葬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卡约文化墓葬的类型。
关键词 卡约文化 殉葬 墓葬 类型 特点 文化现象
下载PDF
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孢粉分析与人类活动研究——化石和现代表土花粉分析结果 被引量:10
13
作者 靳桂云 王巍 +1 位作者 M.Wagner P.E.Tarasov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共9页
采用相差分析方法,区分出禾本科植物中的农作物花粉;通过对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文化层和丰台村周围现代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有农作物花粉,反映人类农耕活动对聚落及其周围孢粉组合有明显的影响;文化层样品的孢粉组... 采用相差分析方法,区分出禾本科植物中的农作物花粉;通过对青海互助丰台卡约文化遗址文化层和丰台村周围现代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有农作物花粉,反映人类农耕活动对聚落及其周围孢粉组合有明显的影响;文化层样品的孢粉组合显示,卡约文化早期阶段,禾本科植物花粉明显多于晚期阶段,可能反映了卡约文化时期(约公元前1200-800年)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地位逐步下降的过程;孢粉组合还显示,与现代丰台村相比,卡约文化时期,聚落周围有更多的禾本科植物生长,人类可利用的植物资源比现代丰富。研究结果将有助于综合研究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环境与人类文化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台遗址 卡约文化 孢粉分析 人类活动
原文传递
青海李家山卡约文化墓地人骨种系研究 被引量:37
14
作者 张君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381-413,430-433,共37页
一、引言本文人骨材料出自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下西河村潘家梁卡约文化墓葬,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采集。该墓地墓葬形制不尽相同,大多为偏洞室墓,少数为长方形土坑墓;墓向多南北向;以二次扰乱葬为主,一次葬较少;一次葬为仰身直... 一、引言本文人骨材料出自青海省湟中县李家山下西河村潘家梁卡约文化墓葬,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采集。该墓地墓葬形制不尽相同,大多为偏洞室墓,少数为长方形土坑墓;墓向多南北向;以二次扰乱葬为主,一次葬较少;一次葬为仰身直肢葬。有殉人的墓约占十分之一。人骨标本的碳十四年代为距今2740±150(ZK—1327)。随葬品除石、铜器外,还有骨器、牙饰、鹿角铲、玛瑙珠和绿松石装饰品及海贝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蒙古人种 梨状孔 正颅型 扁平度 人骨 藏族 西北地区 齿槽突 面部
原文传递
从头骨非测量特征看青海李家山卡约文化居民的种族类型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80-84,共5页
Based on the nonmeasure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ir skulls, the present papermakes a racio-typolog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Qinghai Lijiashan people of the Kayue culture andpopula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 Based on the nonmeasured morphological features of their skulls, the present papermakes a racio-typological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Qinghai Lijiashan people of the Kayue culture andpopulation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rphologically the Lijianshan people areclose to modern northern groups such as the Evenki, Mongolians, North Chinese, Japanese and Buryatsand differ from the Neolithic populations in Qinghai. There is hardly a hereditary relationship betweenthe Neolithic Qinghai populations and the Lijiashan people with 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primitive Mongoloids, which indicates their similarity to the modern East Tibetans. The retention of such primitivemorphological character is believed to have possibly been the result of the “genetic drift” appearing whenhuman societies lived in relative isol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骨 非测量特征 青海 李家山卡约文化居民 种族类型 中国 文物考古
原文传递
雅鲁藏布江中游约居段堵江事件研究
16
作者 朵耀华 胡海平 +1 位作者 叶长盛 刘金花 《江西科学》 2024年第3期520-525,625,共7页
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冰川发育,峡谷与宽谷呈串珠状分布,峡谷区山高谷深,易发生堵江事件。其中,发育于日喀则宽谷和大竹卡-约居峡谷的大竹卡古堰塞湖成因尚不明确。为探究其成因,以大竹卡-约居峡谷出口的约居段为研究区,通过地貌调查和粒... 雅鲁藏布江中游两岸冰川发育,峡谷与宽谷呈串珠状分布,峡谷区山高谷深,易发生堵江事件。其中,发育于日喀则宽谷和大竹卡-约居峡谷的大竹卡古堰塞湖成因尚不明确。为探究其成因,以大竹卡-约居峡谷出口的约居段为研究区,通过地貌调查和粒度分析方法,发现大竹卡古堰塞湖可能在此处形成堰塞坝。地貌和粒度分析表明,上部沟谷沉积物多为冰碛物,沟谷下部为泥石流沉积物,推断在约居南岸山谷可能发生过冰缘湖泊溃决。其溃决洪水携带冰碛物,并冲刷山谷风化碎屑物质,形成泥石流;泥石流在陡峭山谷中,倾泻而下堵塞雅鲁藏布江,形成的坝体可能对应于大竹卡古堰塞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原山区冰川退缩,冰缘湖泊溃决的概率增加。本研究对于青藏高原的防洪减灾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堰塞湖 大竹-居峡谷 粒度分析 堵江事件
下载PDF
对卡约文化青铜器一种分期意见的看法
17
作者 张文立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09年第1期74-80,共7页
数年前,日本学者三宅俊彦发表了《卡约文化青铜器初步研究》(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对卡约文化青铜器的分期、分区、区域特点、文化因素、代表性器物及组合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是迄今为止对卡约文化铜器所作的较为系... 数年前,日本学者三宅俊彦发表了《卡约文化青铜器初步研究》(为了行文方便,以下简称《研究》)一文,对卡约文化青铜器的分期、分区、区域特点、文化因素、代表性器物及组合等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这是迄今为止对卡约文化铜器所作的较为系统的一次研究。此前,本人因为完成博士论文曾对卡约文化铜器作过系统考察,故读过该文后产生了一些想法。现仅从分期依据和分期成果两个方面对文中有关卡约文化铜器分期意见谈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 发掘报告 三宅 商代晚期 双耳罐 铜泡 发掘简报 珠饰 青铜时代 博士论文
原文传递
青海化隆县半主洼卡约文化墓葬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18
作者 许淑珍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8期27-44,99-101,共21页
1988年5—7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库的建设,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85级)、化隆县文管所三方共同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库区内的化隆县半主洼卡约文化墓地进行了发掘。化隆县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北距省会... 1988年5—7月,为配合国家重点工程李家峡水库的建设,由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85级)、化隆县文管所三方共同组成考古发掘队,对库区内的化隆县半主洼卡约文化墓地进行了发掘。化隆县位于青海省的东南部,北距省会西宁约130公里。墓地位于该县雄先乡上半主洼村北的四更拉卡台地西端,地处黄河北岸的第三台地上,地势宽阔平整,土质松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方形 卡约文化 二次葬 双耳 竖穴土坑墓 红陶 随葬品 墓葬 化隆县 不规则
原文传递
青海湟源莫布拉卡约文化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9
19
作者 高东陆 许淑珍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1012-1016,1011,共6页
莫布拉遗址是在1986年进行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这处遗址早在明清之际曾被作为当地回民的墓地。1958年,又被平整为梯田和作为取土垫圈的场所。因此,破坏情况相当严重。1986年,莫布拉村生产队决定在此地建一座砖瓦厂。这样,在半年时间... 莫布拉遗址是在1986年进行全省文物普查时发现的。这处遗址早在明清之际曾被作为当地回民的墓地。1958年,又被平整为梯田和作为取土垫圈的场所。因此,破坏情况相当严重。1986年,莫布拉村生产队决定在此地建一座砖瓦厂。这样,在半年时间中遗址又进一步遭到了破坏。1986年底,对此遗址进行复查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遗址 墓葬 明清之际 明清时代 梯田 木桩 房屋 明清时期 文化堆积
原文传递
青海贵德山坪台卡约文化墓地 被引量:27
20
作者 Provincial Archaeological Team and Folk Art Centre of Hainan Zang (Tibetan)Autonomous Region 《考古学报》 1987年第2期255-274,287-290,共24页
贵德县下刘村山坪台卡约文化墓地是1981年7月青海省文物普查试点工作中发现的。发现时因平整土地和水电工程,部分墓葬已被破坏,随即由青海省文化局文物处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共同组成清理发掘小组,配合工程进行清理发掘。小组成... 贵德县下刘村山坪台卡约文化墓地是1981年7月青海省文物普查试点工作中发现的。发现时因平整土地和水电工程,部分墓葬已被破坏,随即由青海省文化局文物处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共同组成清理发掘小组,配合工程进行清理发掘。小组成员有青海省文化局文物处赵生琛,海南州群众艺术馆刘青彦、王小平、石瑛等同志。自1981年10月上旬至12月上旬,共清理发掘墓葬九十座,出土文物共计六二九件。青海省文物考古队高东陆、吴平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群众艺术馆刘青彦等同志进行整理工作,由王国顺同志绘图、刘青彦同志摄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约文化 长方形 青海省 文物考古 艺术馆 墓葬 双耳 随葬器物 自治州 藏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