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新石器时代的文化联系——以卡若文化与梅尔伽赫文化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俞方洁 李勉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33-40,共8页
新石器时代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已有了文化交流。通过对西藏卡若文化与南亚俾路支斯坦地区梅尔伽赫文化、克什米尔地区布鲁扎霍姆文化、古夫克拉文化的文化互动考察,发现卡若文化的陶器刻纹、衬花工艺、海贝加工技术与... 新石器时代我国西南地区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已有了文化交流。通过对西藏卡若文化与南亚俾路支斯坦地区梅尔伽赫文化、克什米尔地区布鲁扎霍姆文化、古夫克拉文化的文化互动考察,发现卡若文化的陶器刻纹、衬花工艺、海贝加工技术与梅尔伽赫文化关系密切。梅尔伽赫文化并未对卡若文化产生直接影响,而是通过喜马拉雅山廊道向西藏渗透,卡若文化与克什米尔地区新石器文化的互动关系就说明了这条文化交流通道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若文化 梅尔伽赫文化 布鲁扎霍姆文化 衬花陶 海贝
下载PDF
昌都:茶马古道上的枢纽及其古代文化——兼论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 被引量:17
2
作者 石硕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2-20,共9页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本文通过敦煌藏文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文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 昌都是茶马古道上的枢纽,是川藏道与滇藏道的交汇地。本文通过敦煌藏文写卷和考古资料对昌都的古代文化及茶马古道的早期历史面貌进行了探讨。认为,早在唐宋汉藏茶马贸易兴起前,这条以昌都为枢纽分别通往今川、滇地区的道路就已经存在和繁荣,它不仅是一个卫藏与川滇地区古代先民们迁移流动的通道,同时也是川、滇、藏三地间古代文明交流传播的重要孔道。从考古文化遗迹和有关史实线索看,这条道路被开通和利用的历史至少可上溯到距今约4—5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抑或更早。昌都一带则是这一文明传播孔道上最重要的枢纽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马古道 昌都 文明传播孔道 卡若文化
下载PDF
卡若遗址动物遗存与生业模式分析——横断山区史前农业观察之一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永宪 《四川文物》 2007年第5期50-56,共7页
卡若遗址新出土的动物骨骼经鉴定的16种动物均为现生物种,其地界分布多属"北古种",少数为"东洋界"。从卡若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和生产工具上看,其生业方式在1千多年的文化历程中发生了历时性的变化。其用于"狩猎&... 卡若遗址新出土的动物骨骼经鉴定的16种动物均为现生物种,其地界分布多属"北古种",少数为"东洋界"。从卡若遗址出土动物骨骼和生产工具上看,其生业方式在1千多年的文化历程中发生了历时性的变化。其用于"狩猎"、"畜牧"的石质工具从早到晚呈递增趋势,晚期狩猎业仍占有重要地位。农耕作物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若文化 动物种类 季节性狩猎 横断山区 史前农业
下载PDF
卡若人从黄河走来 被引量:3
4
作者 侯后柱 《中国西藏》 2001年第1期52-55,共4页
关键词 卡若 西藏 卡若遗址 卡若文化 精神生活 母系氏族社会
下载PDF
藏族族源“西羌说”的缘起及其不成立性 被引量:6
5
作者 石硕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2期64-69,21,共7页
关键词 西羌 族源 藏族人 古羌人 黄河上游地区 卡若文化 西藏高原 唐书 立性 赐支河首
下载PDF
西藏舞蹈发展简史(上) 被引量:8
6
作者 丹增次仁 《西藏艺术研究》 2002年第2期11-22,共12页
关键词 西藏 舞蹈 发展历史 藏族 卡若文化
下载PDF
雪域远古农牧文明探寻——西藏拉萨曲贡遗址发掘琐记(上)
7
作者 王仁湘 《文物天地》 1997年第5期7-11,共9页
你走过漫漫长夜/不用感伤/没有诅咒/也没有眷恋……/你走过茫茫原野/冰雪消融/满怀欢喜/也满怀虔诚/那春天总要飘然降临/噢/昨天的太阳属于昨天/今天的日子有一个崭新的姿颜。
关键词 曲贡遗址 冰雪消融 漫漫长夜 古农 考古工作 磨光黑陶 卡若文化 平底器 雪域高原 地层堆积
全文增补中
西藏早期文明的“三国演义”
8
作者 白发布衣 刘影(图) 张延红(图) 《西藏旅游》 2020年第8期134-139,共6页
西藏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聚落——昌都卡若文化、拉萨曲贡文化、藏北细石器文化。这三个早期文明,虽相距遥远,但互相之间存在着交融和影响。因此,石器时代的西藏版“三国演义”核心是交融。除了文明层面的交融外,族群的交流也在发生。昌... 西藏石器时代的三大文明聚落——昌都卡若文化、拉萨曲贡文化、藏北细石器文化。这三个早期文明,虽相距遥远,但互相之间存在着交融和影响。因此,石器时代的西藏版“三国演义”核心是交融。除了文明层面的交融外,族群的交流也在发生。昌都的卡若族群代表着——从黄河上游南下的氐羌系统;拉萨的曲贡族群代表着一西藏高原本土的土著居民;阿里藏北的族群代表着——北方草原南下的游牧群体。这三大族群,共同构成了藏族的基本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石器文化 卡若文化 三国演义 早期文明 曲贡 北方草原 土著居民 三大文明
原文传递
藏东明珠的沧桑巨变
9
作者 藏东伯虎 巴特尔(图) +1 位作者 赵振祥(图) 多吉(图) 《西藏旅游》 2021年第1期92-97,共6页
昌都市,位于成都、拉萨中间,是川藏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藏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同时,城市背负高山,地处山间平原之中及怒江、澜沧江交汇之处,地势险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存在... 昌都市,位于成都、拉萨中间,是川藏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和藏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同时,城市背负高山,地处山间平原之中及怒江、澜沧江交汇之处,地势险要,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存在着大规模农业耕种,卡若文化遗址(广义而言,包括小恩达遗址)是我国发现的海拔最高、经度最西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但直到500多年前,昌都镇还是片片荒坝,到了冬季才有数户牧民搬来过冬,仅是零散人家的季节性居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代遗址 卡若文化 重要交通枢纽 大规模农业 兵家必争之地 战略地位 藏东地区 小恩达遗址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