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小鼠体内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应懿 周世文 +2 位作者 汤建林 黄永平 徐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810-812,共3页
目的考察卡铂经微囊化后的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32.5mg/kg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混悬液或卡铂原料药溶液后,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0.083~48h心、肝、脾、肺和肾脏的卡铂浓度。结果与卡铂原料药相比... 目的考察卡铂经微囊化后的小鼠体内组织分布情况。方法小鼠单剂量静脉注射32.5mg/kg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混悬液或卡铂原料药溶液后,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0.083~48h心、肝、脾、肺和肾脏的卡铂浓度。结果与卡铂原料药相比,卡铂微囊化后在肺脏的药物峰浓度增加为1.76倍,药物分布百分率保持较高水平(32.97%~45.59%);而心脏和肾脏中的药物峰浓度降低、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小。结论小鼠静脉注射微囊化卡铂后,肺脏的药物浓度和分布百分率均较高,呈明显的肺靶向和缓释双重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分布 肺靶向
下载PDF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 被引量:2
2
作者 应懿 周世文 汤建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455-456,共2页
目的 :考察卡铂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健康家兔 8只 ,随机交叉试验 ,单剂量注射卡铂微囊混悬液和卡铂原料药溶液后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血药浓度 ,药 时数据经PKS计算机程序拟合 ,自动... 目的 :考察卡铂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过程。方法 :健康家兔 8只 ,随机交叉试验 ,单剂量注射卡铂微囊混悬液和卡铂原料药溶液后 ,采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血药浓度 ,药 时数据经PKS计算机程序拟合 ,自动判别最佳模型及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两种剂型的的药 时曲线符合三室模型 ,二者的药动学参数Cmax、t1/ 2 β、MRT、AUC、CL差异存在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卡铂制成微囊后 ,在家兔体内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有效作用时间延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 药动学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下载PDF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制备的优化筛选 被引量:5
3
作者 应懿 周世文 +2 位作者 汤建林 黄永平 徐颖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2181-2184,共4页
目的 优化卡铂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囊 ,单因素试验初选影响粒径和包封率的主要因素和范围 ,以 15 5均匀设计表优选提高包封率和控制粒径分布的实验条件 ,并进行结果预测及验... 目的 优化卡铂 乳酸 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囊 ,单因素试验初选影响粒径和包封率的主要因素和范围 ,以 15 5均匀设计表优选提高包封率和控制粒径分布的实验条件 ,并进行结果预测及验证。结果 卡铂 载体投料比、载体浓度、内 外相体积比对微囊包封率和粒径影响显著。优化条件所得微囊形态圆整、均匀 ,平均粒径 ( 14 2 5± 3 5 2 ) μm ,平均载药量 ( 6 81± 0 0 4) %,平均包封率 ( 74 13± 0 5 6) %(n =3 )。结论 本制备工艺优化合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囊 均匀设计
下载PDF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对牛血清蛋白微囊化和微球表征
4
作者 万洪善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9期7-10,共4页
目的:利用不同配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采用双乳化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包封制成微球;考察PLGA共聚物比例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微球平均粒径、包封效率和释放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 目的:利用不同配比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采用双乳化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BSA-FITC)包封制成微球;考察PLGA共聚物比例和相对分子质量对微球平均粒径、包封效率和释放方式的影响。方法:将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蛋白溶解在乙酸乙酯中,超声波频率28 kHz,功率40 W,超声波作用时间5 min,以形成水/油乳液;将初级乳液快速转移到含聚乙烯醇的水性介质,通过两次乳化处理后,得到微球;计算产品收率、封装效率、微球粒度分布和释放量。结果: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包埋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中,当共聚物聚乳酸与羟基乙酸质量比为75∶25(MW 40~75 kDa)时,具有最高的产品收率和封装效率,分别为51.04%和100%;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释放结果,释放量低于25%。结论:PLGA可作为生物药品的包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硫氰酸荧光素-牛血清白蛋白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双乳化法 微囊
下载PDF
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和发射光谱法测定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中卡铂含量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徐风华 欧阳荔 刘雅琼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90-792,共3页
目的:建立感耦等离子体质谱和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直接测定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中卡铂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消化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分别采用感耦等离子体质... 目的:建立感耦等离子体质谱和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直接测定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中卡铂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方法消化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分别采用感耦等离子体质谱法和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考察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回收率。结果:微波消化法能够完全消解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ICP-AES 法在0.5~1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测定标准曲线为 Y=1003.959C+4.126,r=0.9999;仪器进样精密度2.10%,方法精密度为2.1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5%±5.72%。ICP-MS 法0.2~20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测定标准曲线为 Y=0.1254C+0.0042,r=0.9999;仪器进样精密度0.64%,方法精密度为1.56%;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2.9%±4.29%。结论:采用微波消化样品的方法,ICP-AES 法和 ICP-MS 法均能比较准确地测定样品中铂含量,但两种方法适用的浓度范围不同,应根据样品浓度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耦等离子体质谱 感耦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高分子材料对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体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徐风华 刘皈阳 蒋雪芹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1期1855-1858,共4页
目的: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比较不同PLGA所得微球的体外释药特点。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显微镜下测定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 目的: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球,比较不同PLGA所得微球的体外释药特点。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显微镜下测定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微球含药量,计算包封率,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PLGA来源和规格不同,对微球的形态、粒径、载药量和包封率没有明显影响,所得微球球形较好,平均粒径为38-54μm,含药量为6.4-7.2μg·mg-1,包封率16.3%-22.7%。药物体外释放行为随PLGA不同而有很大差异,PLGA 50/50微球突释快,突释率高。PLGA(50/50,η=0.18)和PLGA(50/50,η=0.53)的微球2 h药物突释率分别为55.06%和83.10%;PLGA(75/25,η=0.19)和PLGA(75/25,η=0.30)的微球12 h药物突释率分别为38.43%和44.04%。缓慢释放期PLGA(50/50,η=0.53)微球释药符合零级释放模型,其他3种材料的微球符合Higuchi释放方程,PLGA (50/50,η=0.18)和PLGA(75/25,η=0.19)微球体外较好地控制药物释放,缓释期药物释放速度常数分别为1.18和2.40 h-1/2。结论:PLGA来源和组成不同,制备的微球体外释药行为差异较大。PLGA(75/25,η=0.19)微球体外较好地控制卡铂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徽球 溶剂挥发法 体外释放
下载PDF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和体外性质 被引量:1
7
作者 徐风华 刘皈阳 +2 位作者 蒋雪芹 孔建 刘建行 《解放军药学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171-174,共4页
目的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比较不同方法所得微球的形态、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点。方法 采用相分离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显微镜下测定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用电... 目的制备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比较不同方法所得微球的形态、载药量和体外释药特点。方法 采用相分离法和溶剂挥发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显微镜下测定微球的粒径和粒径分布,电子扫描显微镜观察微球表面形态。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KS)测定微球含药量,计算包封率,考察微球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两种方法所得微球球形较好,相分离法制得的卡铂-PLGA微球,平均粒径为22—31μm,含药量为42~61μg·mg^-1、包封率21%-31%;体外释放试验中药物于24h完全溶出。溶剂挥发法所得微球平均粒径为38—54μm,含药量为7.2μg·mg^-1、包封率约为20%;体外药物突释率约为39%,缓释期药物释放符合Higuchi模型,PLGA75/25、η=0.19和PLGA50/50、η=0.18的微球药物释放速度常数分别为2.40h^-1/2和0.85h^-1/2;体外14d累计释药分别达到71%和54%。结论 相分离法制备卡铂-PLGA微球含药量高,但体外释药快,没有缓释作用;溶剂挥发法所得微球药物突释率较低,体外能控制药物缓慢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球 相分离法 溶剂挥发法
下载PDF
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缓释微球在组织工程皮肤构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斌 邓立欢 王朝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4期6306-6309,共4页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 背景: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性。目的:制备载荷角质细胞生长因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控释载药系统用于组织工程皮肤。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冷冻干燥法制备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球,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扫描电镜、倒置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紫外分光及ELISA法对微球评价其特性。结果与结论:纳米微球载药量为(14.05±0.56)%,包封率为(59.86±2.38)%,角质细胞生长因子活性保留率(78.26±5.63)%,体外释放30d的累积释药率达75%以上,微球形态规则圆润。微球形态规整,在脱细胞真皮表面分布均匀,与其联接良好。毛囊干细胞群在荷载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并呈克隆团生长。说明实验用组织工程材料制备工艺合理,材料相容性好,可用于构建新型组织工程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微囊 组织工程化皮肤 构建
下载PDF
骨碎补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微囊的制备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虹舟 马仕昆 +1 位作者 胡龙驹 杨建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2期8473-8479,共7页
背景:微囊是目前靶向治疗给药体系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大小为数微米到数百微米,可用于口服、注射、动脉给药及局部靶器官治疗等多种治疗途径。目的:制备骨碎补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并对微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乳化... 背景:微囊是目前靶向治疗给药体系的主要方向之一,其大小为数微米到数百微米,可用于口服、注射、动脉给药及局部靶器官治疗等多种治疗途径。目的:制备骨碎补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并对微囊制备条件进行优化。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骨碎补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单因素分析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质量浓度(60,100,140,180 g/L)、搅拌速度(50,1 000,2 000,4 000 r/min)、初乳乳化时间(2,4,6,8 min)及水油比(1∶5、1∶10、1∶15、1∶20)对微囊大体形态、粒径分布宽度与微囊中总黄酮包封率的影响,筛选出微囊粒径较小、分散均匀、包封率较高的骨碎补总黄酮/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结果与结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140 g/L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溶液,匀浆机2 000 r/min搅拌速度,初乳乳化时间6 min,水油比为1∶15。优化工艺下所制备的微囊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789.8±712.3)nm,粒径分布宽度较窄,基本小于5μm;扫描电镜下观察所见微囊呈圆形,边缘较规则;微囊平均包封率为47.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酮类 水龙骨科 迟效制剂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缓释材料 骨碎补总黄酮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囊 乳化溶剂挥发法 包封率
下载PDF
载Apelin-13缓释微囊的新型生物支架促兔输卵管再通的初步研究
10
作者 赵群 薛敏 +3 位作者 李俞延 郑义凡 徐哲伟 李志跃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304-1315,共12页
目的: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严重危害女性自然生育功能,临床迫切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输卵管再通包括病变输卵管解剖和功能的修复两方面,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从这两方面探讨促进输卵管修复再通的方法。方法:制备Apelin-13缓释... 目的: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严重危害女性自然生育功能,临床迫切需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输卵管再通包括病变输卵管解剖和功能的修复两方面,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研究旨在从这两方面探讨促进输卵管修复再通的方法。方法:制备Apelin-13缓释微囊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三维生物支架,检测生物支架的基本特性及体内降解情况(质量损失率),微囊的体外释药(累积释药率)、体内释药(Apelin-13血药浓度)及体外降解(降解率)情况。将Apelin-13微囊(微囊组)/载Apelin-13缓释微囊的PLGA三维生物支架(支架微囊组)注入/置入慢性输卵管炎新西兰兔模型的输卵管,观察和比较对照组、模型组、微囊组和支架微囊组术后输卵管的通畅情况、镜下结构、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术后第4周时PLGA三维生物支架的质量损失率为98.66%,微囊的体外降解率为70.58%,Apelin-13缓释微囊30 d体外累计释药率达98.68%,Apelin-13血药浓度在5 d内达到峰值,并在25 d内保持稳定。与模型组和微囊组相比,支架微囊组术后输卵管管腔内炎症反应轻,输卵管通畅率高,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水平高(均P<0.05),支架微囊组的各项指标接近对照组。结论:载Apelin-13缓释微囊的PLGA三维生物支架可全面修复输卵管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有望真正有效实现炎性输卵管再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卵管再通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APELIN-13 三维生物支架 缓释微囊
下载PDF
生物降解型卡铂微球体外释放过程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皋月娟 卓忠雄 +1 位作者 王红卫 李京京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07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探寻卡铂-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体外降解过程及其机制。方法将通过丙酮矿物油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卡铂-PLGA缓释微球放置磷酸缓冲液中,取不同时间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在体外降解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所制备的微... 目的探寻卡铂-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缓释微球体外降解过程及其机制。方法将通过丙酮矿物油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的卡铂-PLGA缓释微球放置磷酸缓冲液中,取不同时间点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微球在体外降解过程中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所制备的微球降解前呈规则圆形,表面光滑。扫描电镜下不同时间点微球表面出现不同的情况。其外壳首先出现“脱皮”现象,然后出现明显的溶胀并伴有“孔洞”形成。包封在微球内部的药物晶体通过溶渗作用逐渐释放。结论卡铂-PLGA缓释微球具有一定的缓控能力。其包封的卡铂药物晶体是通过“孔洞”溶渗作用逐渐释放出微球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羟基乙酸 微球
下载PDF
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的制备、特性及其对表皮干细胞群生长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斌 丘日升 +4 位作者 全大萍 岑静芸 官习鹏 洪清琦 董月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8期3551-3554,共4页
目的:构建一种荷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且能控制释放的新型组织工程化皮肤。方法:实验于2006-03/12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及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进行。①材料:角质细胞生长因子(CytolLAB公司),牛血清白蛋白(Amresco公司)... 目的:构建一种荷载有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且能控制释放的新型组织工程化皮肤。方法:实验于2006-03/12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及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进行。①材料:角质细胞生长因子(CytolLAB公司),牛血清白蛋白(Amresco公司),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由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研究所合成,聚乳酸与聚羟基乙酸摩尔比为75∶25,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脱细胞真皮(北京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公司)。②方法: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及低温干燥方法,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以牛血清白蛋白作联接包裹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内制成纳米微囊,根据公式计算微囊成球率、载药量及包封率;将微囊溶解于二氯甲烷中,进行体外释放实验检测不同时间牛血清白蛋白吸光度,作出牛血清白蛋白释放曲线;将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交联于脱细胞真皮表面,制成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脱细胞真皮(KGF-ADM),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微囊形态、分布及其与脱细胞真皮连接情况;采用Ⅰ型胶原酶复合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从门诊健康患者无菌手术切除的包皮组织中获取表皮细胞单细胞悬液,经免疫荧光检测,证实其中含表皮干细胞,将表皮干细胞群分别接种于KGF-ADM及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上,于恒温箱中培养3d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生长情况及其与材料连接情况。结果:①纳米微囊成球率为85%,载药量为17.3%,包封率为73.5%。②纳米微囊中牛血清白蛋白可以控制缓慢释放,其释放曲线显示初期释放速度较快(前5d累计释放约40%),后进入缓慢释放期(30d累计释放约75%)。③扫描电镜检测显示纳米微囊形态规则,在KGF-ADM表面分布均匀,与KGF-ADM联接良好,部分分布于KGF-ADM深面;表皮干细胞群在KGF-ADM上生长活跃,细胞形态良好,部分形成克隆。结论:采用该方法可成功构建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纳米微囊的新型组织工程化皮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质细胞生长因子 脱细胞真皮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纳米微囊 组织工程化皮肤
下载PDF
卡铂微囊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 被引量:2
13
作者 应懿 周世文 +2 位作者 汤建林 黄永平 徐颖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8-30,共3页
目的:优化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处方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囊.U15均匀设计表筛选提高包封率和控制粒径分布的条件。以卡铂原料药为对照,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小鼠... 目的:优化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的制备处方并考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组织分布。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药微囊.U15均匀设计表筛选提高包封率和控制粒径分布的条件。以卡铂原料药为对照,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小鼠单剂量尾静脉注射给药后0.08~48h各组织中的药物浓度。结果:优化处方所得载药微囊粒径为(14.25±3.52)μm.载药量为(6.81±0.04)%,包封率为(74.13±0.56)%(n=3)。与原料药对照,卡铂微囊在肺组织中的药物峰浓度增加1.76倍,药物分布百分率较高(31.97%~45.59%);而心脏和肾组织中的药物峰浓度降低、药时曲线下面积减小。结论:优化工艺合理,重现性良好。卡铂微囊在肺组织的药物浓度和分布百分率均较高,呈明显的肺靶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铂-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囊 均匀设计 组织分布 肺靶向
原文传递
PLGA微囊支架材料的制备及对成骨细胞粘附和增殖的影响
14
作者 刘珏 夏阳 +2 位作者 李娜 章非敏 陈刚 《口腔生物医学》 2013年第4期176-18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囊支架,对其进行表征,并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微囊,以激光粒度仪分析其粒径分布,筛选出合适的粒径大小,通...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结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微囊支架,对其进行表征,并检测其对成骨细胞增殖与粘附的影响。方法:采用复乳法制备PLGA微囊,以激光粒度仪分析其粒径分布,筛选出合适的粒径大小,通过二氯甲烷蒸汽熏蒸使微囊结合,再经过烧结最终形成三维支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微囊及微囊支架形态。将MC3T3-E1成骨细胞接种到该支架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在支架上的粘附形态,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情况,并与无支架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制备的PLGA微囊支架具有一定孔径和孔隙率,具有三维连通的多孔结构,且孔隙结构均匀。细胞可在支架表面粘附生长。微囊支架上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制备的PLGA微囊支架具有一定的孔隙率和内部连通性,有利于细胞的粘附和增殖,在骨修复中有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导骨组织再生 微囊支架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下载PDF
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筛选和体外释放研究
15
作者 陶婉君 尹善美 +2 位作者 王胜杰 黄瑜 尹宗宁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55-258,共4页
目的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研究其释放度。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种类和用量、增塑剂的种类和用量、载药量和成膜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结果丙酸氟替卡松经... 目的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研究其释放度。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筛选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种类和用量、增塑剂的种类和用量、载药量和成膜溶剂;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处方。结果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的最佳处方为:PLGA85/15(特性黏数0.65~0.75 dL·g^(-1))用量为17.62 mg·cm^(-2),丙酸氟替卡松的载药量4.75 mg·cm^(-2),增塑剂PEG400的用量0.78 mg·cm^(-2),溶剂为丙酮。结论丙酸氟替卡松经鼻缓释膜可缓慢释放丙酸氟替卡松12周,具备良好的长效缓释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酸氟替 慢性鼻窦炎 缓释 膜剂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正交试验 增塑剂 十二烷基硫酸钠
原文传递
膜乳化法与复乳法结合制备粒径均一的载溶菌酶微胶囊 被引量:10
16
作者 黄珊珊 刘荣 +1 位作者 马光辉 谭天伟 《过程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603-607,共5页
采用微孔膜乳化法与复乳法结合制备粒径均一可控的以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膜材的载溶菌酶微胶囊,粒径分布系数CV(CoefficientofVariation)为14.04%,远低于机械搅拌法制备的微囊的CV(76.54%).分别加入内水相添加剂PVA,PEG40... 采用微孔膜乳化法与复乳法结合制备粒径均一可控的以聚乳酸和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为膜材的载溶菌酶微胶囊,粒径分布系数CV(CoefficientofVariation)为14.04%,远低于机械搅拌法制备的微囊的CV(76.54%).分别加入内水相添加剂PVA,PEG400,HP-β-CD,使溶菌酶的包埋率从无添加剂时的68.1%分别增大到86.6%,89.0%和94.1%.添加剂降低了溶菌酶的突释.PEG400,PEG6000,HP-β-CD的加入降低了溶菌酶的释放速率,而PVP或PVA的加入则加快了溶菌酶的释放.溶菌酶在油水界面上的吸附变性是失活的主要原因.在酶液中加入PEG400,PEG6000,PVP,HP-β-CD可有效地避免由于油水界面造成的溶菌酶活性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乳化 复乳溶剂蒸发法 乳酸 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微囊
下载PDF
基于PLGA-PEG载体材料的铂类药物纳米输送 被引量:2
17
作者 戴一 曹殿洁 冯学花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52-260,共9页
铂类药物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一类抗肿瘤药物,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肾毒性、耳毒性和耐药性等,给铂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带来了挑战。采用纳米载体靶向输送铂类药物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有效方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 铂类药物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一类抗肿瘤药物,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肾毒性、耳毒性和耐药性等,给铂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带来了挑战。采用纳米载体靶向输送铂类药物是提高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有效方式。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聚乙二醇(PEG)嵌段共聚物是纳米载体普遍使用的高分子材料之一,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可组装成纳米粒等优点,日益受到关注。以PLGA-PEG嵌段共聚物为载体材料,输送二价铂配合物或四价铂配合物,可达到被动或主动靶向肿瘤部位、提高疗效并减轻不良反应的目的。此外,简单讨论了PLGA-PEG材料在铂类药物输送中的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药物 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聚乙二醇 嵌段共聚物 纳米粒 靶向 综述
原文传递
基于微喷射技术的药物微粒制备研究
18
作者 孙怀远 宋来全 +1 位作者 廖跃华 孙陈杰 《机电信息》 2014年第2期12-18,共7页
从数字化微量喷射原理出发,介绍了微量喷射实验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平台设计;通过微阵列喷点实验,测试了数字化微量喷射实验系统点制阵列和制备微粒的可行性;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微球/微囊壳材、阿莫西林为主药、聚乙烯醇和吐... 从数字化微量喷射原理出发,介绍了微量喷射实验系统的结构和控制平台设计;通过微阵列喷点实验,测试了数字化微量喷射实验系统点制阵列和制备微粒的可行性;以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为微球/微囊壳材、阿莫西林为主药、聚乙烯醇和吐温作为表面活性剂,应用数字化微喷射技术,并采用内径40μm的喷头制备了PLGA微球以及阿莫西林-PLGA微囊;利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法研究了PLGA溶液浓度、驱动电压、喷射频率和搅拌器转速对PLGA微球及阿莫西林-PLGA微囊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并得出最优解;同时对微球/微囊表征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喷射 测试 微球 微囊 PLGA(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 阿莫西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