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河西小月氏、卢水胡与河东羯胡关系探源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沈骞
-
机构
南京博物院
-
出处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42,共11页
-
文摘
大月氏西迁后保南山羌的余部小月氏于西汉时崛起,霍去病破匈奴后,旧居于祁连和敦煌间的一部分小月氏向湟中地区移动,东汉时因"世居卢水"地望而被称为卢水胡,小月氏和卢水胡同族同源。董卓之乱使其所领的河西屠各匈奴和小月氏胡散居内地,直至曹魏政权把入塞匈奴分为五部,羯胡就分布在属于五部所在之一的河东并州上党地区,羯胡说到底是一种杂胡,其刚形成时期就包含了羌化月氏胡、西羌、屠各等,但其主要成分是羌化月氏胡和与其杂处的西羌。前秦《邓太尉祠碑》中"支胡"(小月氏)与"卢水"(卢水胡)并列可见其部落种属还是有区别的,就好比碑文中同时出现的"黑羌"和"白羌"一样,同源却异流,故卢水胡与羯胡在正史文献记载中一直同时出现到北魏时期,直至北魏之后才不见于文献中,取而代之的则是由卢水胡和羯胡与其他种族不断融合形成的居于河东并州的山地杂胡稽胡。
-
关键词
河西
小月氏
卢水胡
羯胡
屠各匈奴
董卓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从卢水胡酋豪到凉王——沮渠蒙逊称王史迹述略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荣春
-
机构
石河子大学政法学院
-
出处
《宁夏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6期51-57,共7页
-
基金
石河子大学人文社科中青年培育基金项目"北凉官制与军制研究"(RWSK15-Y27)
-
文摘
沮渠蒙逊,卢水胡酋豪、凉王。沮渠蒙逊生于东晋太和三年(368),卒于北凉义和三年(433)。后凉龙飞二年(397),他与从兄沮渠男成起兵反后凉,拥立段业创北凉。北凉天玺三年(401),沮渠蒙逊起兵杀段业,继立北凉,在位三十三年(401~433)。在传世文献和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沮渠蒙逊从卢水胡酋豪到凉王历程的深入分析和探讨,可以揭示卢水胡的发展和十六国时期复杂的民族关系。
-
关键词
卢水胡
凉王
沮渠蒙逊
-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卢水胡居地与族源再探
被引量:2
- 3
-
-
作者
卢继旻
-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
-
出处
《丝绸之路》
2010年第6期13-15,共3页
-
文摘
关于卢水胡的族源问题,学界聚讼已久,论见歧出。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认为卢水胡既不是匈奴、月氏等族的旁支杂胡,也不是赀虏或者匈奴别部降人,而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曾与周武王一起推翻商王朝的卢方的后代。
-
关键词
卢水胡
族源
都卢
-
分类号
K281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古代卢水胡族“盖”姓人物考略
- 4
-
-
作者
盖巍
-
机构
开封市博物馆
-
出处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2年第22期85-88,共4页
-
文摘
盖姓原本是我国古老的汉姓之一。自汉代始,在中国西北地区活跃着一支少数民族族群——卢水胡,至南北朝时期卢水胡族人的姓氏逐渐开始汉化,遂有了卢水胡“盖”姓,先后出现了盖吴、盖鲜、盖平定、盖闹等众多卢水胡族盖姓人物。卢水胡族盖姓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入中华姓氏大家庭之中。
-
关键词
古代姓氏
盖姓
卢水胡
人物传略
姓氏文化
-
Keywords
Ancient surname
Surnamed Gai
Lushuihu Ethnic Group
Biography of characters
Culture of surname
-
分类号
K811-61
[历史地理—历史学]
-
-
题名北凉沮渠氏族源考辨
被引量:1
- 5
-
-
作者
马秀英
-
机构
新疆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西夏研究》
2016年第3期97-103,共7页
-
文摘
十六国时期的卢水胡沮渠蒙逊与其子沮渠无讳先后在河西与高昌建立了政权。学界关于其沮渠氏族属说法不一。依据相关的历史地理学著述考察,卢水胡居地为河西走廊,再结合其他民族史资料记载与分析,沮渠氏祖先是属于匈奴之部下,身居高官"且渠"之位,后就以此官位称呼其氏族。
-
关键词
沮渠氏
族属
卢水胡
且渠
-
Keywords
Juqu Surname
The Clan
Lu Shui Hun
Qie Qu
-
分类号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沮渠愍墓志》与北凉政权相关问题
- 6
-
-
作者
李宗俊
-
机构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
出处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6-153,共8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见隋唐碑志与西北民族、边疆史研究”(19XZS021)。
-
文摘
《沮渠愍墓志》对于弄清北凉王室沮渠菩提一脉的历史信息意义重大。志主高祖沮渠提即沮渠菩提,为北凉废除王位继承权的蒙逊世子。志文在提及其高祖菩提时,含糊委婉,对其父名讳及事迹又隐而不书,显然皆为刻意遮掩与隐晦,由此便揭出一段与史书记载不一样的北凉宫廷内幕以及志主家族在北魏罹难的记忆。《宋书》相关记事多出《魏书》很多,同一记事都较《魏书》详细得多,史料亦丰富得多。此反映出昔日北凉外交的复杂与微妙,较之与北魏的关系,北凉与南朝的关系要真实得多,来往亦更加紧密;居住在卢水流域的匈奴人,被称为卢水胡或羯虏,应该为匈奴裔,为匈奴的一支,与小月氏无关。
-
关键词
《沮渠愍墓志》
北凉世子
北凉外交
卢水胡
北凉王室
-
分类号
K877.4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
-
题名十六国后期秃发氏、沮渠氏部族的崛起与建国
- 7
-
-
作者
魏军刚
-
机构
青海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中国边疆学》
2023年第2期179-193,共15页
-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北凉国史研究”(19BZS037)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十六国后期,河西鲜卑秃发氏、卢水胡沮渠氏发展崛起乃至建国,是前凉末年以来河西胡族发展的结果,但又直接受到后凉统治政策的影响。后凉时期,由于历史原因,统治者在对待卢水胡沮渠氏、鲜卑秃发氏的政治态度上有所区别,这使得他们在各自发展壮大和建国过程中选择完全不同的道路。沮渠氏家族通过任官等方式直接参与后凉政权,迅速完成自身封建化进程,从而奠定北凉建国的政治基础。秃发氏家族因政治上相对疏离吕氏,在后凉羁縻体制下,利用血缘纽带关系通过军事手段完成了部族力量的凝聚,进而完成南凉建国的政治积累。
-
关键词
后凉时代
鲜卑秃发氏
卢水胡沮渠氏
建国道路
-
分类号
K238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8
[历史地理—中国史]
D691
[政治法律—中外政治制度]
-
-
题名盖吴起义与关中地方行政体制变革
被引量:2
- 8
-
-
作者
戴卫红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
出处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42,共12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北魏关中地区地方行政体制变革>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为了有效管理关中这一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北魏在尽有关中之地后,在此地既沿用了传统的州郡县地方行政体制,又采纳了前秦、后秦所置的军镇、护军体制。但在太平真君六年爆发的盖吴起义中,护军非但没有积极配合北魏政府,反而默许或支持起义,因此盖吴起义直接导致了关中地区地方行政体制的部分改变。为了有效地瓦解关中地区有可能再次集聚起来的有生反抗力量,瓦解以前由于护军制度维护的少数民族在地方行政体制上所享有的各种特殊性,加强对关中地区的控制,太武帝将关中地区的五个行政区域由护军体制变革为传统的县制,一部分郡县的区域也有所改变。羌人聚居的李润堡这一军事要镇,也由护羌戍所转变成郡,改置四县。
-
关键词
盖吴起义
关中
护军
卢水胡
羌
-
分类号
K23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赀虏史迹考述
被引量:2
- 9
-
-
作者
李志敏
-
机构
新疆阿勒泰地委党校
-
出处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1-22,共12页
-
文摘
证据表明,“赀虏”乃“卢水胡”的追述指称,为新莽时来自匈奴别部的降人,入塞后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自主活动十分活跃,发展起可观的势力,至十六国时陆续建立了一系列国家政权,有的还形成了新的族体。
-
关键词
赀虏
卢水胡
新莽时期
《魏略·西戎传》
历史研究
匈奴
-
Keywords
Zilu
Lushuihu
the reason for moving inwards
action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K207
[历史地理—中国史]
-